文章吧手机版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2-10 02:33:0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读后感1000字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是一本由[日] 胜间和代著作,后浪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1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读后感(一):家带来的温暖

  现在中国人的习惯基本上还保持着老一辈的传统,遇到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害怕浪费。我以前就是这样,所以家里乱得不得了,断舍离说起来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实在是困难,因为在去年搬家的时候我就已经下了决心,结果还是把很多原来的东西搬到了新家,结果现在依然没有改善。既然我打开了这本书,就证明我要彻底改变,尤其通过作者对自己经历的讲述,我更加坚定了这一点。

  作为一个有拖延症的人,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我总是到最后一刻才手忙脚乱地去准备。其实家里很乱自己也清楚,只是因为从来没有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的习惯,所以也就一直不在意颜面所在。但一直这样也不是办法,每次和朋友聊天都是去朋友家,如果我能够经常邀请他们来我家做客,没准我的人际关系还会更上一层楼。出门在外打量一个人是从他的穿着打扮开始,而到了家里,则是看这个人的生活习惯如何。

  以上还不是我主要想要开始断舍离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我每天回到家自己也感觉很压抑,没有一种温馨的感觉。东西多了会招很多土,这也增加了打扫的工作量,有的没用的东西也一直在占着家里的使用空间,说白了家里有至少一半的东西我到死都用不到,那留着它们还有什么用,我的家又不像那些土豪朋友家那么大,可以把没用的东西设计成装饰品摆起来。

  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与经验,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观念,因为作者本身是一名经济评论家,所以说她的角度是很谨慎的。首先要有一个自我思考的阶段,也许这个阶段很快,就是一瞬间的决定。然后就是这本书的精华,也就是四大规则:现在不用的东西一律扔掉、从简单且效果明显的地方开始、不要想着一次性全部做完、养成防止脏乱反弹的生活习惯。其实看起来很简单也很直观,但是操作起来还是有难度的,不是说随便扔就好,毕竟还是要理性一点。

  把断舍离的过程放得慢一点,有趣的是你可能会因为逐渐看到的效果而开始享受这个过程,有计划、有规律地做一件事,每天都完成一个小目标,这也是我们生活中的小确幸。为什么这本书会帮助一个人改变他的人生,因为也许你正在丢失的自信可能就来自于生活中的细节,当操作起来之后你会发现一个舒服的家,比什么都重要。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读后感(二):一本讲好“自卫”的断舍离

  一看到题目,各位读者有没有被吓到了或者雷到了?哈哈哈!一本讲好“自卫”的断舍离——《两周逃出脏乱房间》。一看到自卫,是不是想到了格斗、搏击呢?你想多了呗!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自我讲好卫生,不仅仅是个人卫生,还有家里的卫生。不不不,不仅仅是卫生,还有家居物品的摆放问题,这才是正解。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是日本著名作者胜间和代所著,这本书是一本典型的收纳指南,收纳日用品的圣经。我们走亲访友会看到很多人都是在收纳、收拾家,而有的人整理得井井有条,而有的人整理得一般般而已,不过,最难过的是,有的人简直是不会整理家,不会收拾家;不出手还行,一出手简直是一塌糊涂。他们错在哪里呢?不会做管理,理念落后啦!

  胜间和代指出,没想到的是,去年秋天出现了一个人,他不嫌弃这样的我,积极地邀请我去约会。虽然最后没能和他发展到交往的地步,但是我脑海中曾经闪过一个念头:糟糕,万一我开始和这个人交往,怎么好意思把他叫到家里来呢?这个问题很现实,交往就要朝朝夕夕在一起,这可不是一两天在一起的事,必须从长计议。其实早期的规划很重要,为什么呢?因为不做计划,后续一团糟,这是必然的。她在书中给我们了一些非常适用、实用的理念。

  作者以身说法,说得很现实。她还指出,让她来说明一下在进行断舍离之前,她家是什么状态。她曾经 数次在家中接受采访,但其实那都是2011年之前的事了。这几年,她一直拒绝类似的邀约。当然,其中有她不想公开自己家的关系,但真正的原因还是东西多了之后放得乱七八糟,难以向大家展示。实际上她每天都会动手打扫,无奈的是,上自架子下至脚边,东西堆积得到处都是,让人无从下手。后来,她改变了。

  真的需要那件物品吗?有人说自己的家人像收垃圾的人一样,为什么呢?什么样的东西也往家买,弄的家里空间太小了,简直没法安居了。其实,最关键的是,我们身边存了太多我们暂时不需要、长久不需要的东西。胜间和代告诉我们,需要与不需要只是一念之差,必须瞪大眼,而不能糊弄。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读后感(三):断舍离的秩序

  看过《生命是什么》,然后就想到了断舍离。这个概念火了很久,自从《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后,对扔东西这件事一直欲罢不能。其实,断舍离,也是在建立秩序。

  【秩序的建立】

  断舍离并不是一味的扔扔扔,而是平衡入和出的关系,做到合理花钱。

  此时我才明白,是禀赋效用作祟,我对自己一度拥有的东西产生了感情,从而高估失去时的痛苦。事实是,拥有也常遗忘,失去并无不可。归根结底,扔东西前需要判断物品的真正的价值,它的效用和使用时间的长短。

  家的舒适程度并不完全取决于面积,而是在于每一平米,要有每一平米的面貌、功能与意义。想要践行断舍离,就必须要建立自己内心的秩序,从认识到方法再到践行,让生命逐渐回归到最自然的状态。怦然心动,是一个规则。当然,也可以有很多别的规则,有些人追求的是一物多用,也算。

  当有了规则,按照规则去安置生活、安置每一样物品,建立适应规则的秩序感,体现生命的意义。在建立规则,运行规则的时候,必然要舍弃不需要的,不和谐的,那就是断舍离的本质了。嗯,我理解的。

  【断舍离的好处】

  “通过断舍离可以立即获得人变瘦、金钱变多、时间变充裕等现世利益般的回报。其实断舍离的效果不限于此,还会进一步一点点作用于人的内心深处,其力量足以逐渐改变人生。”

  只有当生活回归它最自然的状态,我们对幸福的感知才能越灵敏,从而更容易获得幸福。房间变得整洁了是一方面,可由此给自己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却是非常明显的。

  自信心的提升,带来人际关系的改善,由此提升生活幸福感,就这样开启了人生的良性循环。

  【关于反弹】

  建立秩序应该算是产生负熵吧,有反弹也是必然的。和减肥一样,许多人热情满满信心百倍地开了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正视这个问题,就跟减肥又时候也需要偶尔的放纵一下一样,放纵之后再恢复正轨就好了。正如减肥成功后,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就可以毫不费力地维持好身材。断舍离和减肥一样,只要有深入的理解,具备相关的知识,其实可以毫不费力地维持断舍离之后的状态。

  【留白】

  村上春树说:“肉体是人的神殿,好好保持它的强韧、美丽、清洁。”

  不论人还是房间,追求不过“清爽”二字。体现清爽,就需要的空间,要留有余地。

  时间和收纳一样,保证富余率至关重要。要是不留出两到三成的余地,收纳就不再发挥作用。工作上,要是不留出一定的富余时间,就会出现危机。

  断舍离也是要有留白的,倘若断舍离的所有,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真正断不掉的,才是断舍离的意义。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读后感(四):清清爽爽的家,灿若桃花的你

  清清爽爽的家,灿若桃花的你

  ——读《两周逃出脏乱房间》

  文/苇眉儿

  乱七八糟的房间,乱七八糟的人生。

  马马虎虎的房间,马马虎虎的人生。

  又脏又乱的房间,又脏又乱的人生。

  没错,脏乱的房间东西越积越多,马马虎虎的人生始终没有起色。相信现在的很多人,会陷入这样一种不能自拔的浑浑噩噩的怪圈儿。

  来吧,跟随日本知名经济评论家胜间和代一起,去梳理,去断离,去舍弃,最终回归人生正轨的居家整理。

  封面淡雅的青绿,腰封简洁的素白,清新、清爽的感觉扑面而来,混合雨后泥土和青草的芬芳,让人一下子神清气爽了。

  当然,你会说,面对脏乱的房间,想彻底清理却无从下手,杂乱的摆放更让人望而却步,不如让搬家结束这一切吧——

  瞧瞧,胜间和代早就看穿了你这种落荒而逃的心态,她这样对你说。

  “等等,其实断舍离就能帮你解决居家整理的难题。”

  好极了!

  书中提到的断舍离一词儿,来源于山下英子女士结合从瑜伽中学习“断行”“舍行”“离行”的思想创造出的新词儿。顾名思义,就是一种通过整理物品认识自我,理清内心的混乱,从而让人生更加舒适畅快的行为技术。书中所提到的断舍离,采用更多的则是“舍弃”的含义。

  扔了就瘦了。

  扔了能赚钱。

  扔了能好好恋爱。

  扔了能找到适合你的另一半结婚过幸福的日子!

  扔了还能成就人生呢。

  真的?

  真的,是真的哦!

  胜间和代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以上,以上,以上,真的是真的哦!

  你的问题又来了,一个接一个。

  “我该留下什么,扔掉什么?”

  “断舍离的第一步是什么?”

  “在家中多个功能区开始断舍离的最优顺序是什么?”

  ……

  别急,别急,别急,胜间和代早就看穿了你忐忑不安又跃跃欲试的心态了。

  下面请切记,切记,切记,作者教给我们的四个规则:

  1、现在不能用的东西一律扔掉。

  2、从简单且效果明显的地方开始。

  3、不要想着一次性全部做完。

  4、养成防止脏乱反弹的生活习惯。

  浴室不用的物品,扔掉;盥洗室不用的物品,扔掉;玄关不用的物品,扔掉;卧室不用的物品,扔掉;厨房不用的物品,扔掉;衣柜不用的物品,扔掉;书桌不用的物品,扔掉;客厅不用的物品,扔掉……

  用不到的物品,统统扔掉;打包整理好的物品,一定要知道存放的位置,便于很快找到并使用。心动不如行动,行动会有回报。看着眼前清清爽爽的房间,此刻的你灿若桃花。

  干净明亮的家里,穿着漂亮衣物的你,吃着美味熨帖的食物,自信心爆棚了!其实,整理好自己的家,等同于管理好自己的人生,这样的你,每走一步,都会芬芳盈袖脚底生风,日子就这样桃红柳绿起来。

  为人生负责,积极主动,一起扔吧。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读后感(五):小心!别陷入了居家整理的思维陷阱

  文/菽麦

  上周朋友要搬家,请我去帮忙。

  我打开房门一看,1室1厅的小房子里,放满了物品,无处下脚。

  她一边打包,一边抱怨道:"天哪,我都没发现自己有这么多东西。"

  大概我们只有在搬家的时候,才会认真的审视自己的物品。

  随着收纳整理在我国逐渐被认可,很多人也陷入了整理的思维陷阱之中,认为只要多买收纳盒,或者多添几个收纳工具就好了。

  殊不知,居家整理要改变的第一步,就是思维的改变。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是一个经济评论家,站在经济学角度写的一本居家整理的书籍,而改变脏乱房间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改变。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菽麦摄

  书的作者胜间和代,站在经济学角度评论居家整理,让我们发现另一个不同的世界。

  我们居住的房间大小是固定的,想在40平的房间中装上100平空间才能装下的物品,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需要改变思维,进行断舍离。

  那么胜间和代提出关于成功整理的规则有哪些呢?

1/现在不用的东西一律扔掉

  她的这个理念,在中国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我们习惯了囤积,小到塑料袋、购物袋,大到不舍得丢的衣服,或者有一点缺陷的锅具等,都不舍得扔,总认为还有用到的时候。但其实很多时候,现在不用,以后也不会用到了。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一个物品不去使用,那它就没有价值。

  一个没有价值的物品,却占据着我们寸土寸金的房子,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

2/从简单且效果明显的地方开始

  比如说浴室、卫生间、玄关、卧室等。

  因为这些地方物品有限,而且更容易整理出效果,从而也更能坚定我们整理下去的信心。

3/不要想着一次性全部做完

  很多东西我们是无法一次就下定决心把它扔掉的,最常见的就是衣服。所以对于一次性扔不掉的东西,我们可以把它暂放在一个箱子里,如果过去了一个月两个月还是没有使用,那么就可以再继续扔掉。

4/养成防止脏乱反弹的生活习惯

  收纳整理之后,再次反弹复乱估计是最让我们崩溃的。

  那么怎么解决呢?

  给每个物品都归置一个家,用完之后让它回家,就能够保持干净整洁不反弹啦。

  所以,《两周逃出脏乱房间》的秘诀,你学到了吗?一起动手来整理下吧。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读后感(六):从现在开始断舍离吧,开启你良性循环的人生

  我对于断舍离的态度同对冥想一样,了解了挺多,也知道会有挺多的好处,一直想试试却从没有开始过。读完这本书,决定按照书中所说的方法开始断舍离,开启我的良性循环人生。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的作者胜间和代是一位五十多岁的日本经济品论家,在47岁时开启断舍离生活,重拾幸福的人生,通过自身的体会和拥有的经济学知识写下这本书,教你用经济学最优的方法来进行断舍离。本书只有七万多字,作者却从断舍离的好处、改变思维模式、断舍离的规则到防止反弹等方面来说明断舍离的整个过程,再结合自身断舍离的经历与改变,书后面还附上了一些能用到的清单,可以说相当地清晰明了了。

  1.为什么要断舍离

  一个人周围的状态就是他内心的现实反映,脏乱的房间会使你心情低沉,丧失自信,因此对于生活工作等无法保持积极的心态,越是心情不好你越不想收拾,从而引发恶性循环。想想如此脏乱的房间,你又怎么好意思带朋友到家里来呢。

  断舍离还有减肥的功效,作者通过苹果手表试验得出,在断舍离的过程中你的活动量变大,能量消耗增加,从而帮助你变得更加苗条。清爽的卧室与空间会影响你的心情,促进你的饮食与睡眠,从而提高生产力,开启正循环模式,吃的好睡的香,收入当然+1+1+1。

  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样,在决定要买某一东西的时候会幻想着到手了如何如何,而事实却是新鲜劲过了之后搁置在一旁,这些都是“懒惰成本”,应该清理掉这些物品,为你的懒惰买单。

  2.断舍离的规则

  断舍离的时候参照“心情成本”、“重置成本”、“空间成本”这几个指标来确定一件物品是留下还是扔掉,你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设定这三个指标,只要超出这些成本就果断断舍离掉。物品的价值是由它的效用和使用时间来决定的,不使用的物品价值为零,处理掉不常用的东西,分配给更多的空间和金钱给更有价值的物品,你会发现人生变得更加有效率。

  从简单且效果明显的地方开始断舍离,可以从你的卧室开始,再到洗手间、厨房和客厅,由简单着手会使得你更具积极性和成就感。不要想所有工作一次性做完,断舍离是一个需要不断进行的过程,前期开始大概需要两周的时间,一些物品暂时下不了决心扔掉也无妨,把它放进纸箱收集起来,等以后想起来再进行处理。养成防止反弹的生活习惯,清楚每个物品所在的地方,用完那之后一定要再放回去。

  3.开启你的良性循环

  断舍离进行完之后要严格控制出和入,做到良性循环。在入一件物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清楚将来会以怎样的频率使用它,会占据多大的空间,仔细想想是不是真的需要的,是否会有其他东西可以代替。

  在生活中一定要进行实时处理,要洗的衣服、吃完饭的碗碟等。为了帮助你实现实时处理,作者还介绍了一些智能电器的使用方法与选购指南,像智能洗衣机、松下洗碗机、智能电压力锅、扫地机器人等,一件得手的工具会使你生活更加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断舍离已经是时下的热门词汇,仿佛什么事情只要带上这三个字就多出了一份优势,但在讨论之余,你真的断舍离了吗?也许你需要的不仅是一场理论的宣导,而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论。脏乱的房间会分散你的意志力,影响你的心态,而开始断舍离之后你就会变得积极主动,提高幸福感,读完这本《两周逃出脏乱房间》,从现在和我一起开始断舍离,开始你良性循环的人生吧。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读后感(七):日本知名经济评论家教你如何拥有舍弃的能力

  村上春树说:“肉体是人的神殿,好好保持它的强韧、美丽、清洁。”

  房间又何尝不是呢?

  年纪越长,越希望把自己照顾得妥妥帖帖,住在舒适的阳光房里,have some quality time, 专注地陪伴家人。

  然而真实的生活并非如此,很多时候把自己活成了一团混乱的情绪,同样混乱的还有我的房间。

  不论人还是房间,追求不过“清爽”二字。关于房间整理,市面上主流的整理书如《断舍离》《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也都读过,实践下来,主要困难不在于收纳,而是做不到舍弃。

  所以当我看到熟悉的日本畅销书作家胜间和代出了一本整理书——《两周逃出脏乱房间》,就想看看这位擅长金钱管理的女性有什么秘诀。

  胜间和代,47岁,是日本知名的经济评论家,虽然她经常在日本电视台亮相,但她有一个小秘密是羞于让媒体在家中采访她。而且在生活中,当她遇到心仪的约会对象,会担心万一开始交往,怎么好意思把对方叫到家里来。

  这样一位原本不擅长整理的中年女性,通过践行断舍离,处理掉了原来家中八成的物品,继而就像多米诺骨牌一个个倒下,发生体重减轻、重新开始约会等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好事。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这本书的重点有两点:

  1)分配更多的金钱和空间给发挥作用的物品;

  2)不能派上用场的东西,果断扔掉。

  经常出现的情况是:爱用的物品因为经常使用,已经有破损的痕迹,而不用的物品占据着家中的大部分空间。

  以我的衣橱为例,常背的包包边角已经磨破了,没背过几次的包占据着一层柜子的空间;常穿的鞋子脏兮兮的,有的前尖踢破了,有的后跟磨损变形,而不常穿的鞋常年在鞋柜里很少拿出来。

  多希望有一个“清爽”极简的衣橱,打开衣橱,放眼望去全是心爱的衣服,不再有“明明有很多衣服,却不知道穿什么”的困惑。

  读了这本书,整理出四点行动步骤:

  1、断舍离:

  只留下真正在使用的物品,“说不定以后会用到”像个魔咒,对于那些两年都没穿过的衣服、想等变瘦了再穿的衣服,放手捐到旧衣回收箱。因为这些衣物如同被打入冷宫的女子,既然不再宠幸,就放它们一条生路重新发挥价值吧。

  我列出的舍弃清单如下:

  1)有明显磨损痕迹的鞋子;

  2)有脏污、泛黄的衣物;

  3)尺码不合身的物品;

  2、鞋类:分析了我常穿的鞋主要满足两点:舒适、通勤,鞋子决定整体风格,按照这个标准再买几双新鞋。“一双好鞋会带你去好的地方”,希望每天使用的物品都是心爱之物,保养得当。

  3、包包:胜间和代千挑万选,只留下一个包,是MOTHERHOUSE的“夜空”中号两用包。这个做法值得借鉴的地方在于,我们只是普通人,不是明星,不是博主,可能真的一个包就足够了,只需在用旧的时候才替换一个新包。

  4、谨慎购买,谨慎地把物品请入家中:因为物品的价值由它的效用和使用时间的长短决定,因此理智的做法是按照使用频率决定花费,高频高价,低频低价,还可以选择租、借等方式替代购买低频物品。虽然我们常常会错误地判断物品带来的效用,但我们也会一直进步,越来越成为理智聪明的消费者。

  当东西越积越多,马马虎虎的人生没有起色,有一个不错的选项就是:开始断舍离吧。物欲永远填不满,少去商场,少参与打折,我们的真实所需并不多。回归自我,从收拾出一个清爽的房间开始。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读后感(八):《两周逃出脏乱房间》:凌乱环境对人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的作者是胜间和代,在该书的序当中,作者提到自己因为开始了断舍离,意外地收获了爱情。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作者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有一句说,眼睛看到的是怎样,大脑就会怎样。

  因此,保持自己所住的环境整洁、干净,会让大脑也会变得清晰、专注、可靠,并且不会有过大的压力。

  那么,凌乱环境对人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呢?

《樱桃小丸子》

l 超负荷的感官刺激

  当环境过乱的时候,人的大脑没有办法把注意力集中在合适的焦点上,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会变成我们的感官刺激物,时间久了,我们会在生活当中感觉到不知所措,反映到生活上的时候,就会变成遇到事情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l 压力增大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的作者胜间和代在书中写道,她的卧室只有一项功能——睡觉,所有和睡觉无关的东西,都让她清理掉了。那之后,她的睡眠变得很好。

  之前有一项相关的研究发现,当一个人生活在杂乱的环境当中时,身体里的皮质醇水平会高于平均水平。皮质醇是一个人压力相关的激素。

  周围的环境过乱的话,会导致我们的压力水平上升,让我们的情绪变坏。

l 多重任务的相互影响

  作者在书中提到,在将自己的房间整理好之前,她一直是在家里穿家居服,外出的时候穿正式的服装。

  因为想要精简自己家里的物品,作者将只能够在家里穿的、只具有这样单一功能的衣服都处理掉了,在家的时候也是穿外出的时候穿的正式的衣服。

  这让她在处理家里的垃圾的时候,当看到有垃圾的时候,想出门扔垃圾就直接出门了,再不用和以前一样等积累到了一定的垃圾量之后再出门。

  此时,她的家里变得愈发整洁,她开始变得想要把家里的东西收拾得更加好。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1998年在做一项研究的识货发现,当对大脑的刺激超负荷时,各种刺激会相互抑制,从而导致所有感觉反应都会变弱。这时候,大脑就会表现为不那么灵光了。

l 判断的准确度降低

  很多人经常性地会出现遇到事情的时候,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

  事实上,这种“不知道该怎么办好”的行为,其实也是受到了脏乱房间形态的投射。

  乱七八糟的房间会造成更多的视觉判断误差,我们在不知不觉间,会对事情形成一个错误的判断。

  因此,想要让自己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有一个快速的、正确的判断,不妨从收拾好自己生活的住所开始。

l 冲动行为

  科学研究表明,如果住所更加杂乱的时候,你会有比往常更多的网购行为。

  这在胜间和代的书中,也有相关的提示,因为房间太乱,哪怕是曾经购置过该样物品,也可能会因为找不到,导致需要重新购置该物品。这是因为杂乱环境下,会导致人出现冲动的决策,通俗点说,就是因势利导。

  因此,当我看完这本书之后,第一时间就是对家里的客厅进行了一次清扫。

  那种对生活环境的把控感,让我感觉非常舒适。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读后感(九):关于房间整理的“断舍离”之《两周逃出脏乱房间》

  lue编辑

  关于断舍离这个概念可以说已经是时下最为火爆的概念之一了。断舍离这个概念是从日本兴起。在将断舍离的理念运用到我们的工作生活终止前,我们应该或多或少有这种经历。工作中从一开始我们的办工桌本来是空无一物,渐渐地东西越来越多,如果每天没有及时清理我们的办工桌可能会变成这样。

  但是如果通过断舍离的理念,从外向内,不断及时清理不需要的事物,把不需要的东西及时处理掉,把已经没有价值的东西扔掉只保留对自己重要的东西,那么你的办公桌会长期保持下面这个状态:

  一张办公桌尚且运用到“断舍离”的理念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那么如果我们居住的家里也开始运用“断舍离”的理念会有怎样惊人的变化呢?

  对于如今网购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会网购已经俨然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我们随时随地只要轻点手机就可以享受到在家躺着收快递的乐趣。但是这种便捷性也造成了我们无意间购买大量的无用商品(这里的无用商品指的是并不是必须的商品)。本来不大的家被各种各样的便宜实惠的东子所占据,渐渐地变得各种繁乱。以至于会出现我们想找一件需要的东西会发现翻找一整天都可能找不到,在某个时刻的无意间却会突然找到自己之前找了很久却找不到最后无奈再购买的东西。

  相信以上的经历只要是喜欢网购的,家里不怎么爱收拾整理的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一张办公桌好整理,但是一个家应该如何整理呢?今天带来的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后浪公司策划出品,来自日本的胜间和代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将断舍离在家居整理方面的运用通过《两周逃出脏乱房间》这本薄薄的小册子给我们展现出来。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自己本身最开始也其实是一个不怎么爱收拾整理房间的人,同时还比较喜欢收藏自行车和摩托车。所以在一开始作者就提到了自己租住的公寓每一次都会面临东西渐渐增多以至于到最后只能选择通过换租新公寓的方式来达到“重新开始”的目的。

  终于有一天作者发现不能再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所谓的“断舍离”,终于开始从根源上来“断舍离”。我们可以从本书的八个章节的内容看到通过断舍离的方式如何讲一个脏乱的房间整理的井井有条。也能够感受到一个井井有条的房间对于提高我们的生活工作质量有多么巨大的影响。

  相信每一位读者在看完本书之后,对于自己的房间整理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感受和体会!也希望每一位眼前的你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让自己的房间随时随地保持井井有条的状态,让自己的生活能够过得更加的舒适!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读后感(十):其实断舍离就能帮你解决居家整理的难题

  近几年,断舍离似乎成了大家愿意持续讨论的话题,甚至很多人会吐槽,不是不想扔,只是看看这个又舍不得,看看那个又觉得扔了可惜,反正就是平时不会用,说到要舍弃就突然觉得还能用——特别是面对满衣柜的衣服,这种纠结心态尤为明显。

  这不,这几天好歹进入了夏天模式,衣柜的衣服也要打包换季了。冬天的衣服很多都还没来得及穿,就又放进了真空压缩袋,夏天的衣服一件件挂进衣柜,就这样忙活大半天。收起来的和拿出来的衣服,其实能穿的就那么几件,可衣柜里却塞得满满当当。

  毫不夸张地说,有些衣服拿进拿出好几年了,愣是没有上过身。甚至有些衣服明明已经裹不住肚子上新增加的肉肉了,但心里总会想着,“也许,明年我瘦了就可以穿了,这件衣服还很新,之前穿着特别合身显气质,扔了怪可惜的。”于是,一边感叹着,一边在心里为自己寻找各种理由,总之就是不愿意断、舍、离。

  不仅是衣服,甚至有些人喜欢收集各种物品,然后家里的空间就会被各种物品占据,可以活动的区域越来越小,久而久之,家里甚至“站不下脚”。房间变得凌乱后,内心的自信度也开始下降,内心也是凌乱的。

  独立经济评论家胜间和代在其所著的《两周逃出脏乱房间》一书中写道,心和身体息息相关,心和物品的状况也息息相关。改变房间的凌乱状态,内心也就不再凌乱。

  胜间和代,现担任监察与分析株式会社董事长、日本中央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在自己开设的培训班“胜间学堂”开展“五年后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教育项目。著有《时间,会用才能身价倍增》 《钱不要存银行》 《白骨精学习法》等书。

  在《两周逃出脏乱房间》一书中,胜间和代分享了自己通过收拾整理“脏乱房间”后,使人生焕然一新的经历。甚至坦言47岁的自己因为践行了断舍离,使得人生出现了转机,家里的空间变得开阔,不再因找不到某件物品而焦急,不再只穿邹巴巴的那几件衣服,开始享受自己动手做健康美食的乐趣,也更愿意邀请朋友来家里聚会,甚至还因此找到了另一半,挽回了自己后半生。

  在书中,胜间和代提到,触动自己内心想要摆脱“脏乱房间”,是在某个电视节目中,当自己提到不能把家里打扫的干净整洁是,一位咨询师指出:“这是因为你没有性生活,被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转而依赖物件,才变得不会收拾。”面对咨询师过于一针见血的分析,胜间和代只得苦笑,并感到十分羞愧。

  说实话,看到这位咨询师的分析,我有些发懵,这咨询师还真是牙尖嘴利,这都哪跟哪啊?但胜间和代接下来的分析,又让我不得不承认生活在脏乱房子里确实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一个人的自信程度和认为自己有能力胜任的感受会直线下降,自我价值感也会降低,尤其是在恋爱方面......整日里被一种浑噩感包围着,继而引发恶性循环:房子脏乱,因此没有自信;没有自信,因此无法对恋爱抱持积极心态。

  那么,我们要如何做到断舍离,改变脏乱房间的局面呢?

  改变思维模式是第一步!

  即便是工作上会进行逻辑思考、做事有计划的人,很多时候到了个人生活的领域,也会掉进思维方式的陷阱。

  胜间和代认为,东西越攒越多的人和舍不得丢东西的人往往都会陷入思维方式的陷阱。一旦有了失败的整理经历,就会从心中产生放弃的打算,认为“反正就算收拾干净了也只能保持一小段时间”“我不会整理,这种性格很难改变,好像是天生的”。

  一旦有了这样的思维模式,就永远没办法断舍离。认识到束缚自己的错误思维,并从中脱离出来,才是走向断舍离的第一步。

  怎么做才能避免掉进思维方式的陷阱呢?

  胜间和代在书中提到了“懒惰成本”、“批量处理”,以及“沉没成本”三大陷阱,一个打着便捷和高效来引诱你买买买,一个告诉你多买一件会更加划算。殊不知,这些想法往往使你的房间在无形中越来越拥挤。

  而“沉没成本”陷阱,又让你舍不得扔掉这个,舍不得丢掉那个,久而久之,家里怎能不脏乱?

  在《两周逃出脏乱房间》一书中,胜间和代不仅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价值,如何去断舍离,还将防止反弹的生活习惯一一记录下来,以期帮助我们更好地营造没有负担的生活的终极方法。

  比如,卧室里只放与睡觉相关的物品,购物时学会控制购入,现在不用的东西一律扔掉等等。

  相信你打开本书后,对生活中究竟该如何断舍离会有一个更加直观,更加深刻的认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