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草木芳华 藏在古诗词里的那些植物》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2-10 00:36: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草木芳华 藏在古诗词里的那些植物》读后感1000字

  《草木芳华 藏在古诗词里的那些植物》是一本由遇水君/责编:国圆,郭晨茜,孟令洋,郭科著作,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草木芳华 藏在古诗词里的那些植物》读后感(一):纸上采薇,一朵黄昏赠予你

  封面是数朵花的标本,以舒展的姿态静默,色调黯淡,宛如有一些色泽随时间流逝了。

  和一般书本封面纸张不同,轻抚有些粗粝感,似乎有一些草在纸页之中,那感觉很奇妙,也许是春天被封印了呢。

  书脊墨绿,底色淡黄,轻轻翻开硬质封面,扉页是一片失色的草绿。

  好像是谁,摘下了一朵黄昏,我心里想。

  书的内页边缘有一条色带,不同色,或紫或绿,边缘都略略模糊。内页泛黄,似古籍在架上被时间风干后,吹去浮尘的样子。

  是这样的装桢,让植物标本自带安静的气息。

  是手帐,内页有方格,有横线,写画相宜;也是周历,每页都有日历,标注二十四节气;更是植物诗词集,每周一种植物标本图片,对应一首诗词。

  也有几页,特意设计来放置植物标本。

  看过很多诗词配画,画面和诗词并不是相通的,窗含西岭千秋雪旁边是一副花鸟图。还有一种植物介绍集,旁边配诗都是名家诗,好则好矣,却和植物没有关系。有些二十四节气配诗,往往更加随意,连考据都没有。这种随意一凑,鱼目混珠,感受到的全是制作者的漫不经心。

  而这本完美!植物就是该植物,是标本,可以清晰辨识;植物旁边的配诗,就是讲的这种植物,郁金香是兰陵美酒郁金香,月季是红苞逐月开,迎春是不随桃李一道开。

  细细看来,选诗较生僻,若平素就是爱读诗的人,倒正有一种初见的新鲜。整体风格清幽卓然,似山岭松风,林间返影。

  如:

  岁晚何人问,山空暮雨荒。

  又如: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也有:

  霜霰不凋色,两株交石坛。

  还有:

  草堂春睡足,春日逐迟迟。

  单纯当作小诗集来看,也是很有意思的,我大抵是舍不得动笔了。

  也或许,更适宜在晴好的天气,散步归来时,采一株野草,摘一朵野花,制作成标本,再手写一段安静的文字,和植物清淡的香味一起,为自己过于充实的生活,浇一点文艺之空。

  感谢遇水君,赠予我一朵黄昏呢。

  《草木芳华 藏在古诗词里的那些植物》读后感(二):在诗意和美好里书写自己的时光

  从古时起,人们就与花草植物有着很深的联系。那些花花草草,枝蔓树木,一直与人类的情感有关,与人们的精神情怀相关联。

  从《诗经》里以草木传情,到《本草纲目》对各种草木的记载,从观赏,到药用,从植物特性比喻人类的优秀品格,这类的文化在我国俯首皆是。

  在漫长的时光里,人们看着花儿一次次开了又谢,草木从发芽到叶落凋零,周而复始的循环。各种植物,均感应着天地四时之气,遵循着气候的自然规律。

  在历史的长河里,古人们总结出了准确的节气等气候规律,而文人墨客更是写下了大量的人与自然的有关诗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也是自然的一员。

  但是现代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没有机会去亲近自然,当然不识草木;讲究快和便捷,所以日历查询,、事情的记录,随手打开手机就能做到。人们的生活完全被电子和科技覆盖。

  远离了自然,疏远了花草植物,这生活也太无趣了。所以人们又不自觉的追寻自然。借自然来舒缓情绪,借亲近花草来安慰心灵。

  这说得有点远了,其实我是想说这样一本“书”。也不能完全称做是一本书,它是一本周历加手账。

  称之为书,是因为它融合了二十四节气、植物学,还有古诗词等知识点,按照时间编排而成。每周、每天翻开,都会看到与当下的节气相符或对应的植物、诗词等。

  这是一本具有“书”特点的周历加手账本。

  最为难得的,是书中所有的植物图形,都是实物标本印刷。

  这些草木标本是作者从全国各地采集制作的上万幅草木标本中,精挑细选的五十余幅。每处标本还配有草木的名称、科属,形态与花语的简扼的描述。

  而且此书的装帧和配色也带着古韵的味道。它用红、绿、黄、蓝四色代表四季,颜色顺应四时变化。

  这四色是中国传统的四色,没有大红大绿等张扬之感,有着古香古色的中国韵味。

  当草木标本,配上对应的古诗词,再对应当时的节气,以及代表四季的颜色,这是植物美学与生活美学的结合,容易让人忘了它手账本的属性。

  用这样的一本手账,记录自己的生活,书写自己的人生,仿似每天都在与自然,与花草相伴,仿似文字也带着诗意,自己也沾染了古韵的美。让人难以拒绝这样的美好。

  随时光向前,用它记下自己的岁月,随万物生长看见自己的成长。用这样一本满含诗意和美好的“书”,来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愿书写故事的人,与美好相伴。

  《草木芳华 藏在古诗词里的那些植物》读后感(三):最朴素的《草木芳华》,是给孩子最好的自然美学启蒙书

  文/黛帕

蒋勋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仔细一看,的确如此,我们周围越来越整齐的园圃,钢筋铁林般的冰冷建筑,统一的街头招牌,粗糙的电影节海报,这无不揭示着我们审美能力的下降。审美能力下降的结果,不仅是让我们越加的贫乏,更可怕的是,我们的孩子从小就不知道真正的美为何物。

  审美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们越来越追求“有用”,在人类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忽略了美感,更加在意功能、成本和效率。实用主义高效、迅速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却也毁掉了我们的审美。美学家蒋勋曾经说过:“ 美学基本规则——无用的,才是美。”

  实用主义至上的人越来越多,美也就越来越少了。幸好,每一个时代,都有那么一些人,不追求实用,从而留下了美好。更有些人,用微薄之力,改变这种美学消失的境况。

  出生在湖南娄底的遇水君,他用自己的行动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一份不一样的美学——自然美学。他在追求实用的世界中,用大部分的时间,去采集植物,观察植物,记录植物,然后潜心修炼,成为了一个“无用”的草木艺术家,草木生活美学倡导者和践行者。

  我想,他一定一直在思考,如何让人们在这个世界多感受一点关于“美”的事物吧,所以才有了这本集实用与美好于一体的手账。

  说到手账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麻烦,二次元,卡哇伊,胶布……但是《草木芳华》与其他手账完全不是一样的。

  它以2021年周历为时间主线,融合二十四节气、植物学与古诗词等知识点,与遇水君亲自采集和制作的五十余种精美草木标本融合在其中。

  全书以淡淡的米黄色为基调,选用中国传统色彩中的色彩代表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散发出素雅的古典情趣。

  每周一种草木、一首古诗词,且与物候、节气相匹配,附有日期、农历、节气等基本日历信息及手账功能。

  看到它第一眼的时候,我脑海里首先出现“孩子的美学启蒙书”,细细翻阅下来,证实了我的想法是对的。

首先是质感之美

  我第一次体会到,一本手账,可以有那么好的质感,首先第一眼就是封面的吸引力。封面采用的是质感十足的横川和纸,质朴而有韵味,形状各异的花叶设计与古老的诗词相映成趣。

  翻开书页,春夏秋冬四季,对应的是草绿、天蓝、淡红、石褚四色,左边是植物样本,植物科普,右边是相对应的诗词,诗词下面是相应的周数。一眼望去,美不胜收,相得映彰。

然后是诗词之美

  每首诗都是经过作者精挑细选的,几乎每首诗对所挑选的植物相呼应。左边是梅花的时候,右边的诗词就是关于梅花的诗词,左边是远志草的时候,右边诗词就是关于远志草的诗词。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关于植物的诗词。

  所以它除了可以用来写手账之外,可以用来欣赏诗词。从而可以用来增加你所见所闻,增加你原来的是诗词量,拓宽了你的诗词眼界。

其次是实用之美

  第一个实用先是知识的实用性,里面融合了诗词、植物样本、以及植物科普。你不仅能够看到关于植物的诗和它的属性,你还可以看到植物真实的样子。

  很多植物就在我们身边,但是我们不知道他叫什么,不知道它有什么作用。更不知道,这样常见的植物还有美得不能再美的古诗词。

  说了以上的好处,如果你还不知道怎么把它当成一本儿童美学启蒙书使用的话,那么,现在我们来说说该如何使用吧。

  书中每一种植物都配有一首诗,以及科普材料。所以可以把它当晚间故事在孩子入睡前,与孩子一起读故诗,认植物,了解植物的习性。在周末的时候,带孩子到郊外去找书上的植物,与孩子一起做成植物标本。书中在最后面,也列出了制作植物标本的具体方法。

  里面有月计划板块,你可以把植物标本放在这个板块里,还可以写下这阶段的心历旅程和感受。因此,这是一本全方位的美学书,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做,是知识和实践的结合体。

  比如我朋友圈就有一位美妈,买了书后,就开始实践。在周内就与孩子读一首诗,并要求孩子背诵,一点点的给孩子讲解,周末就带孩子去找植物。孩子喜欢出游,所以周内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就特别用功,因此,学过的古诗词他都会背诵。

  学过的植物,经过周末的实践,认识得更为深刻,因此在出行时候,便会指着他认识的植物再说一遍。这种趣味的教学方式,让孩子更喜欢学习。

  《草木芳华 藏在古诗词里的那些植物》读后感(四):这本手帐不仅让你亲近自然,更把岁月过成诗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中华五千年,那些盛开在诗词中的繁花数不胜数。

  春天到了,“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一簇簇,一丛丛的鲜花涌现在墙头篱笆下。

  夏日初来,“开到荼蘼花事了”,路边的蔷薇星星点点,小麦初黄芭蕉绿,摘遍枇杷一树金。

  秋风送爽,“玉露凋伤枫树林”,菊花枝头抱香,枫叶尽染层林,月明千里平沙,天凉欲说秋。

  冬雪皑皑,暗香浮动月黄昏。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手上这本《草木芳华》,给你一种特别的感动,因为它把草木花卉点缀在那些让人读过后唇齿留香的诗词中,再浓缩做成手帐,使用这本《草木芳华》当手帐记录,记下的,不仅仅是花草的芬芳,更是一段岁月的悠长。

遇水君的草木芳华

  作为草木艺术家的遇水君李玉,是遇水品牌创始人和遇水·草木生活体验空间主理人,不仅仅在家居别墅中打造草木生活体验空间,即便是小小的一本手帐,也能把草木芳华点缀其中,让人在记录工作生活琐事时,也可以体验到草木生活的自然韵味。

  这是一种相当舒适的体验。作者提到的,不仅仅是各色鲜花,强调的是草木芳华四个字:

草,是指除了果蔬、庄稼和树木以外的茎秆柔软植物统称。木,是指树木植物统称。芳,是指花草的香气。华,本义是说草木的花,又指草木的精华。

  作者用“草木芳华”为自己的手帐命名,就是以2021年的周历为时间线,把中国传统的节气、古诗词中时令草木的辞句融合在一起,遇水君呈现自己的植物生活美学,带给你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的自然之美与诗词之雅。

草木芳华的遇水手帐

  但凡是手帐,往往缤纷多彩到绚丽,在美不胜收的同时,往往给人一种花里胡哨的错觉。

  但这本《草木芳华》到手以后,给我的第一感觉就只有两个字——淡雅!

  整本手帐以浅浅的米黄色为手帐的主要基调。自然柔和,视觉舒适,写很长时间也不会感觉刺眼。

  在手帐还没到手之前,我有点儿担心:这种涉及各种花草的彩色手帐,会不会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呢?手帐到手,匆匆翻阅以后才算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遇水君精选了自己在全国各地采集草木标本收纳其中,没有丝毫的浓妆艳抹脂粉气!

  而且还对草木的名称科属,形态花语,都简要的进行描述,让人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信手翻开一页,记录着《诗经·采薇》的名句: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旁边就是采薇的标本图片,原来诗经中流传千年的“薇”竟然是这个样子的,别名野豌豆。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遇水君的每一株植物标本,都伴随着或诗经,或乐府,或宋词,或唐诗中的辞句,让人既体验文化的韵味,也展示现实的形象。

手帐的草木芳华

  曾经在知乎上有个问题:“是什么让你从手帐中出坑”,很多人回答则是:手帐的周边太繁杂啦!

  的确,手帐本来是为了记录生活,从而让你更加热爱生活的工具。

  如果过于繁琐复杂,不是纠结于什么品牌的彩色钢笔,就是烦恼于选择哪种书衣胶带,这样花费周边的时间精力远远大于记录本身,那么压力自然倍增。

  遇水君这本《草木芳华》,不仅把自己制作的花草标本当做配图,还教给你如何制作草木标本,用草木记录四季变迁,镌刻心情起伏变化。

  在手帐的最后,遇水君展示自己制作的草木标本专用书签,让人顿时感觉爱了爱了,没法自拔。

  这本遇水君制作的2021年周历·手帐,不仅仅让人亲近自然,更让自己把生活过的像诗一样。

  《草木芳华 藏在古诗词里的那些植物》读后感(五):90后花8000元把毛坯别墅改成世外桃源,有了这本书,你也能拥有诗意生活

  美国著名汉学家比尔·波特在《空谷幽兰》一书里写道:

  我只想过一种简单的生活:在云中,在松下,在尘廛外,靠着月光、芋头过活。

  但对于中国古代的文人来说,这实在是一种最朴素不过的生活。从陶渊明到王摩诘,无数怀着隐逸之情的文人墨客,都希望能寻到一方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那里可以没有繁华的街市、美味的糕点,但一定要有花有草有树荫,从此就在那里定居,过着打理园圃、赏花饮酒的快活日子。

  就算是终日向往大城市灯红酒绿的现代人,在疲乏之际,也不免会生出归隐山林的心愿。谁又不想亲手打造出自己梦寐以求的居住环境,以花寄情,在日常且寻常的人事物中收获意想不到的诗意呢?

  有一位ID叫遇水君的90后,就因为亲手爆改了自家的4层毛坯小别墅而走红网络。

  他在一楼装上柔和的灯,把自己和朋友的艺术作品放置其间,经过一番妙手改造,原来晦暗的车库竟变成了一间小小的展厅。二楼则是客厅以及开放式厨房。窗外正对着后院,洗菜时,有绿油油的植物作伴,做饭变成了体会生命美好的妙事。心和胃,都要被好好治愈。

  至于三楼,被遇水君打造成一个美得不像话的迷你植物博物馆——在角落的茶室,沏一壶龙井,大饱眼福和口福,才是打开草木世界的正确方式。四楼则是遇水君的卧室,他还特意留出一间房,招待来往留宿的朋友们。

  这个原本普普通通的毛坯房,经过这个90后男孩的巧妙改造,竟然变成了一处人间天堂!但他全部的花费,只有区区8000块钱!没有任何砸钱的硬装,有的只是对自然界再寻常不过的草木,进行艺术上的再创作。

  这位拥有空间改造、陈列、手作、烹饪、种植、行走等多种技能的遇水君,从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向以草木艺术家的身份自诩。他不仅是草木生活美学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还是遇水品牌的创始人,遇水·草木生活体验空间的主理人,目前是中国农业出版社独家签约作者。

  遇水君认为,大自然里的东西是最迷人的,于是在每一层楼,都会有竹子、枣树和三四米高的芦苇元素——如枣树的枝干一样有松有驰,如竹子一样正直,如芦苇一样柔软待物,正是遇水君对自己的要求。

  其实长久以来,中国人对植物就有一种莫名的热爱。

  古人将小寒至谷雨的一百二十日分为二十四候,各自配以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称为花信。例如,小寒的梅花、山茶、水仙,大寒的瑞香、兰花,山矾,清明的桐花、麦花、柳花,谷雨的牡丹、酴糜、楝花——民谚常说的“开到荼蘼花事了,一信楝花风,一年春事空。”就是指谷雨将尽,而春日也随之将尽了。

  作为古代诗歌的开端,《诗经》收集了自西周到春秋的许多诗歌。其中不乏关于植物的诗句,例如《周南·关雎》里的“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以及《鲁颂·泮水》里的“思乐泮水,薄采其茆”。

  至于与《诗经》并称的《楚辞》,更是一部芳香清远、样式繁多的香草名录。比如写兰草的“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写花椒的“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写白芷的“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等等,简直不一而足。

  遇水君为了让更多人爱上植物、爱上诗词,过上闲适而幸福的人生,特意制作了一本融合了二十四节气、植物学与古诗词等知识点,具有日历、手账功能的《草木芳华:藏在古诗词里的那些植物》。

  这本美好的书以2021年的周历为时间主线,融合了二十四节气、植物学与古诗词等知识点,并真实再现遇水君亲自采集和制作的五十余种精美草木标本,引导着我们追随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一起赏读当令诗词,记载当下的美好生活。

  全书以淡淡的米黄色为基调,选用中国传统色彩中的红、绿、黄、蓝代表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散发出素雅的古典情趣。每周一种草木、一首古诗词,且与物候、节气相匹配,附有日期、农历、节气等基本日历信息及手账功能。

  有了这本书,我们在欣赏草木标本、品味中国传统文化之余,亦可用笔尖记载当下,留给未来怀念,还可亲子共读,增广见闻——实在是一书多用之典范、居家必备之好物!

  《草木芳华 藏在古诗词里的那些植物》读后感(六):比“故宫日历”更美,比单向历更实用,这本手账日历你值得拥有

  你心里最美的日历是什么样的?

  也许是故宫日历,为你讲述紫禁城的故事。

  也许是某本单向历,告诉你时光一去不回,人生永远要向前看。

  但论起美来,其实它们都输了!

  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院子里的树都绿了,花都开了。

  还记得小时候,总是喜欢捡些落花和树叶,夹在书里,时间长了就成了标本,虽然脆弱却极美。

  而这本日历《草木芳华》,就是把那些最美的花草标本都印在了日历上!

  先来看看日历的封面,草纸质的封面,契合了《草木芳华》的主题。再配上布面的侧封,一下子就有了草木的质感。

  打开日历的第一眼,作为一个纯粹的颜值控,不得不说,这个页边,真的惊艳到我了!

  全书都以淡淡的米黄色为基调,页边选用红、绿、黄、蓝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把“草木芳华”的文字印出一种镂空的效果,到处透露着“精致”。

  书的每一页是一周日历,每一周有一株精美的草木标本,下面是草木的简单介绍。抱着日历,就感觉自己的日子也过得悠然惬意,自带花香。

  当然了,日历嘛,除了日子,总还得写点什么,看多了心灵鸡汤,也得偶尔让自己放松一下。

  这本日历中,在对应的日子里详细介绍了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除此以外,每一株草木旁边还配有一首诗词。停下手里忙碌的工作,看一眼日历,读上一首诗,它让我们永远记住,不论生活有多艰难,也永远不能忘了诗和远方。

  和大多数日历一样,《草木芳华》是一本周历,而和普通日历不一样的是,它不仅是一本日历,还是一本手账!不仅能看,还能写。

  书中每月都包括了月计划、空白页、条格页和网格页。在日历中,记录你的小心情和大事件,把自己浸润在传统文化里,感受当下。

  《草木芳华 藏在古诗词里的那些植物》读后感(七):《草木芳华》的三重美:孩子,比金钱更重要的,是懂得诗意人生

  《红楼梦》一开篇,有一段关于草木的故事:

  话说在三生河畔,有一株绛珠仙草,幸得神瑛侍者灌溉得以成仙。后来,神瑛侍者思慕凡间下凡历劫,绛珠仙草也跟着下凡,用一世的眼泪还给神瑛侍者。这就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故事。

  每每读到此处,我都很多感慨。谁说草木无情?草木自有灵性。

  这本《草木芳华》一书多用,你可以把它作为博物学,认识各种草木;也可以作为手账,记录人生经历;还可以作为诗词书,了解文化和历史。

  可是,我觉得更好的是它有三美:

第一美:草木自有芳华

  这本书的第一重美好,莫过于书页左侧有草木,右侧有诗词,相得益彰、美不胜收。

  草木有我们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比如吉祥草。左侧插图没有采用那种设计类的修饰,而更像是标本,虽然是写实,但却自然舒展。

  书页右侧配的诗词也极好:“风霜徒自老,蜂蝶为谁忙”。于诗道上我几乎一窍不通,可只此一句,我却品出了对岁月的感叹。

  还记得很小的时候,有部电视连续剧主题曲歌词和这首诗异曲同工:

“青青岩石上,一棵小小草,妈妈呀他是谁,谁也不知道。长在岩石上,心儿比天高,寂寞山中静悄悄,岁月不知老。”

  前段时间,妈妈群有个妈妈支了一招。她提到自己经常用塑封机塑封花草标本。同为妈妈,她懂得带领孩子于山水草木间觅得灵气。比起只会用塑封机塑封单词闪卡的我,更高妙很多。

  再后来,看了《蒙氏教育在家庭》,发现也不全是她的独创。

  《蒙氏教育在家庭》里有亲子活动:采摘蒲公英,放在两张蜡纸中间,再找一张报纸放在蜡纸上,隔着报纸用熨斗稍稍加热,两张蜡纸会黏合起来,把花封存在里面。

  这个活动还可以拓展,比如将不同种的蒲公英放在一起做个收藏册,画找到蒲公英的地图,还可以试试鼓励孩子吹蒲公英,因为传说吹蒲公英就能实现愿望。

  草木的灵气,若能投射到孩子身上,也是一种福气。

第二美:岁月自有芳华

  作为手账,这本《草木芳华》用的是线装,小方格排版,月计划和单页相结合。

  手账的美好,莫过于记录生活中的小确幸。

  而这本有诗有画的手账,能减轻我这种时间有限又手残的妈妈的压力,随便记录一点都漂亮。

  每天顺手写写我和孩子一起读的书、做的活动,记录想阅读的书单。等他稍大一点,让他自己用思维导图绘制自己的生活。

  书中的有些诗,也起到了记录生活的作用。

  比如,这首《陌上花早》“若得一人老,朝朝暮暮好”,用词很浅白,但估计戳中了许多大龄未婚女青年的心。当然,用作情书用语也很好吧。

  很自然地想到女诗人李清照和赵明诚“赌书泼茶”的典故,可惜当初有多么甜蜜,之后的日子就有多么难熬。丈夫的早早离世、再嫁又离婚的坎坷人生、颠沛流离的境遇,让女诗人李清照后半生并不幸福。

  还是杨绛与钱钟书、阿圆的家庭生活更为美好。时光仿佛静止,只剩下宁馨。

第三美:人生自有芳华

  读着读着,突然对作者“遇水君”好奇,就爬了爬他的主页,发现作者原来是个90后美术学院研究生三年级的男生,草木是他的生活态度。

  他真名李玉,住在杭州,大一至今搬了七次家,经营着自己的花园餐厅,他说:

我想生活方式是有各种可能性的,生活百般滋味、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我。

  他耗资10万装修了房子,房间里都是竹和枣树,添加了不少中国元素。

  他经常会种植和打理花园。有人说房子夏天蚊虫多,他调侃说是虫子多说明还活着。

  大概也正因为这个,他的这本书创意十足又返璞归真,自有一种“仙气”。

  书中的草木插画形神俱备,看得出绘制者下了一番大功夫。所选诗词不局限于我们耳熟能详的内容,大多是咏物诗,选择都恰如其分。

  翻开书,扑面而来的是历史感,却并不那么厚重。

  在钢筋水泥森林中,能有一方小小的天地,把诗词、草木、生活、兴趣融为一体,是人生中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很容易让人想起刘禹锡的《陋室铭》,原来今人也可以如古人自得其乐。

  最后的最后,突然想起曾经看过一位美国专家写的《优秀的绵羊》一书,批判常春藤名校的学子们一门心思地想跻身上流社会,挤破了头想进入金融行业,很少人选择公益。

  也许,遇水君给出了自己的人生答案: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不一样的生活。他的选择是随遇而安,与草木为伴。

  你希望你的孩子过上怎样的生活呢?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至少不是千篇一律的生活。如果能增添点诗意,会更美好吧。

  《草木芳华 藏在古诗词里的那些植物》读后感(八):循着记忆里的草木痕迹,我也曾诗意地生活

  在打开《草木芳华·藏在古诗词里的那些植物》这本周历手账的一瞬间,我仿佛穿越回了20年前。

  我有一本日记本,内页设计和这本手账是同一风格。色彩柔和、黯淡、渐变,有不确定的,欲言又止的意味。

  那时我爱读诗词,练字,用一整天时间画一幅画。会在日记本里记录碎片式的感触。日记本里夹着干花枯叶,聊做标本。有别人随手送我的栀子花,有登山采的不知名草木树叶,有我最喜欢的腊梅,有难得寻到的四叶的三叶草。

  后来夹着四叶草的日记里许下的愿望实现了。人只顾着向前,日记本遗失了,诗词书法画笔都扔下了。没有趣味地过了十多年,遇到这本手账,唤起那些记忆,对比当年今日,十分震撼。

黯淡的标本,有最真切的记忆

  《草木芳华·藏在古诗词里的那些植物》的设计里,极为独特的一点是它的插图,直接用了作者遇水君亲手收集草木花卉制作而成的标本。相比于彩绘的插图,这本书显得过于素雅、黯淡,不够精致。

  但是,相比于漂亮的彩绘,草木标本对于普通人而言,更容易联结自然、联结记忆。

  遇水君喜欢用草木干花来制作贺卡,赠送友人。于是贺卡不仅是一个形式、一个祝福,还携带着采集草木时的自然气息、与采集者的心境。

  在手账里,遇水君设置了“草木收集页”,鼓励读者将每月收集的当季草木制成标本,陈列在手账中。在手账的附录,遇水君也介绍了标本的制作方法。

  在有草木的纸张上书写是一番感受,亲手采集草木,把四时风光的自然气息存放在手账中,则能与时光和记忆建立更深刻的联结。

  遇水君倡导的草木生活,不仅是浏览观赏,更多的,是行动,亲自去自然中体会、收集,将感受化作标本、草木画,将草木融入我们的生活。

诗词与草木

  这本手账里,每一页周历都会配上一幅草木标本,一首与之相关的古诗。遇到相熟的诗或诗人,便仿佛穿越了时空,凝视同一株花草,与古人同在。

  比如,这一页介绍了野豌豆,它的别名是薇。

  这便是《诗经》里《采薇》所提及的植物。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我们所凝视的野豌豆,与其他草木没什么差别。但是在《采薇》的主人公眼中,可充饥的薇菜代表着漫长而艰苦的行军生涯。

  再比如这一页的合欢花。

  与我而言,它代表着过去校园里那些合欢树。它们鲜艳迤逦,学业苦闷时,我便在树下驻足,凝视放空。

  作者为它配的词是纳兰性德的《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总是别时情,那待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彼时的纳兰性德,独倚相思树,伤感看不见的合欢花,沉浸在爱妻去世的悲痛中。

  草木不仅联结人与自然,也联结起我们与古典诗词、联结起古与今的悲欢。

这是一本爱花草的人一定会喜爱的手账

  最初拿到这本手账,总觉得太素净,设计风格不强烈。但是出乎意料,我身边种花种草的朋友们都觉得很美,很喜欢它。

  也许亲近自然的人才有这样的审美,不重视人为雕饰,更在意质感与韵味。

  这本手账的封面和衬纸手感极好,有着自然而粗粝的草木气息。

  内页插图与诗句融于背景,不争艳、不喧闹,回归手账的最初功能,留下足够安静的氛围,任人书写记录。

  这是一本爱花草的人一定会喜爱的手账,它源于自然草木,却将日子过成了诗。

  《草木芳华 藏在古诗词里的那些植物》读后感(九):是诗集,是手帐,是停留在纸间的《草木芳华》

  儿子看到这本书的第一眼,就嚷嚷开了:哇!好漂亮啊!我能在这上面画画吗?

  我赶紧宣布主权,对他说这是我的,否则,这本书就没我什么事儿了。

  确切来说,这也算不得一本书,它主体还是一本手帐,一本名叫《草木芳华》的手帐本,只不过在手帐的间隙,编者遇水君把一年的24个节气配上相应的诗句和草木图片穿插进去,融汇成一本淡雅的诗集·手帐,让人可以足不出户,便可伴随四季流转,记录生活小事。

  1、诗集?手帐?以节气串起的时间线

  这是一本印有2021年日历的手帐本,它有时间的限制,但作为手帐本来说,这是一个周到的规划,以周为单位,辅助你规划时间,留下生活的印记。

  但它与开放式的手帐本明显不同的一点是,它是有主题的,它把一年的24个节气编进了手帐,每个节气里盛产什么植物,每种植物又出现在古代什么样的诗歌里。它让你觉得,你不仅是在过日子,还在和古代的诗人对话,你们在这个时间看到了同一种植物,他们把所见写入诗歌,而你把所见写入手帐。于是,你写的手帐,似乎也变得富有诗意了起来。

  说起节气,我常常自鸣得意,因为我小时候把那首节气歌背得滚瓜烂熟(反而别的语文课上要求背的古诗却没这么印象深刻),现如今我仍然能够一下子就念出来: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所以,我看到这些节气就会觉得特别亲切。我们中国人的一年之始就是以诗中的“春”,即“立春”开始的。通常从这一天起,隆冬就开始现出暖意,尽管还要反复回寒几下,但春的气息已经藏在了各种植物中。譬如,那迎春花,便从这时开始吐露芬芳。

  白居易有诗云:

  “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

  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

  等到垂丝海棠如红云般卧在城市大街小巷的绿植被中时,春天就到了盛放的季节(春分),桃李樱花次第开放,到处百花争艳,从此,寒冷不再反复,日子朝着温暖湿热前进,一切都轰轰烈烈起来。

  待到盛夏、金秋、隆冬,一年就如此这般过去了。

  这就是季节轮回,周而复始。

  而我们古人又是如何观察到这样仔细,才能摸索出这套规律,把季节变化浓缩成一个个名字,在正确的节点告知后人,让大家按部就班,不疾不徐地展开农忙、耕种。岂知这些我们生来就有、不足为奇的东西,实际上凝聚了多少古人的智慧?

  我们现在,似乎远离土地,无需靠天吃饭靠地生活,很少有人会看着农历生活,公历的一年之始也不从立春开始,似乎我们已不再需要这些节气。

  可是,节气却始终刻在我们中华民族的魂里,我们看着它迎来一年四季,我们数着它进行家族团聚。

  如果说手帐是个外来品,那么这一本,的的确确是我们中国人的专属笔记。

  2、草木芳华,是生命的赞歌

  《草木芳华》不止节气,它还是一本草木百科书。同样以时间为线,一年四季的标志性植物,都在纸上绽放。

  就连封面,也特地使用夹杂着粗粗的植物纤维的纸张,极富质感,触摸起来让人觉得格外安心。

  有意思的是,这些植物,并非简单地拍下照片并配图于旁,而是身为中国美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的草木艺术家——遇水君,亲自采集了这些植物,并把这些植物制成标本,再拍制成图片,做成了书中插图。

  虽然草木标本失了其鲜艳的本色,一律染上一层黄褐色,然而这种淡雅、低调的色泽,散发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暖和朴素,抚慰着人心。

  也许,正是因为韶华易逝、红颜易老,标本所呈现的样子——草木的生命永远停留于那一刻,给了我们一种永恒的希冀,才显得格外动人吧。

  而这四季,你们好好瞧瞧,有多少花儿竞相开放,又有多少绿叶四季常青呢?人,又何尝不是跟植物一样,周而复始,生命轮回呢?

  3、心有远方,亦可在笔尖流淌

  曾经,高晓松一句:“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让诗和远方成为了大家心头的念想。然而,我们太多人力有不逮,无法即刻出发抵达远方。

  可这远方,身虽不可至,心却随意行。

  如同因这新冠肺炎而禁足的两月间,我们既可走遍天下、了解中外时事要闻,亦可通过网络逛遍大城小镇,隔空体验当地民俗。

  但更大的世界,更远的远方,也许并未显示在地图上,而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某些私密领域,它也许是一种愿望,一种理想,一种情怀。

  而手帐,正是这种世界的反映物。它既可以承载你对人生、对时间的规划,也可以承载你生活的日常点滴记录,还可以承载你的思想、心情和更多你可以想到的任何东西。

  我就是那么记手帐的,也非常享受于手帐的制作。(关于手帐,我已经写了不少文章,在这里我便不再赘述。)

  每一本手帐本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和灵魂,促使你在记录的时候,会采用配合那种风格的方式去书写和绘画。至于,《草木芳华》,它淡雅而朴素,它不需要我们添加更多的绘画,简单齐整的字,我认为就是与之最般配的。

  而当我们落笔又提笔,再翻到一首小诗的时候,思绪也许就随之飘飞……等我们回神醒来,便会发现,就在刚才那一瞬间,我们无意中到了心中的远方。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本美丽的诗集·手帐本,美得让我都舍不得下笔书写,但愿我的“文字”终能配得上它。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草木芳华 藏在古诗词里的那些植物》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