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是一本由[日] 佐藤亮子著作,后浪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读后感(一):日本虎妈的小总结 日本虎妈的小总结
1. 首先,文不对题。书的副标题应该才是原书的真正标题,现在的标题估计是小编为卖书生加上去的。书中对于书房的讨论接近0.
2. 全书就是一个日本虎妈讲述的帮助四个孩子(三子一女)考上东京大学的经验总结。是的,四个都考上了。
3.核心经验就是中国体育运动员非常熟悉的海量训练战术加上一些个人的方法和心得。关键词是海量和个人。
《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读后感(二):怎么爱孩子
《最好的学区房》通俗易懂,里面的道理也考虑过,但一直没有做好。我想这次的阅读,应该是给自己再一次敲响了警钟,有些事对的,就必须坚持执行,做下去,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办法总是有的,不得任性、放纵,因为我明白,我非常爱孩子,非常希望她好,所以一切也必须围绕对她好来行动。
《最好的学区房》帮我认识到在孩子成长道路上,家长应该做的就是帮助、理解,坚定几件事:
1.熟能生巧,大量练习是必经之路;练习同时帮助孩子归结方法。学习毫无讨价还价,必须打好基础,基础的基础,不够好,就再练,再学,如果练习一万遍可以好,就来一万遍。
2.接纳孩子的一些问题,不责备。出现问题时,想一想,如何帮助她克服困难,想办法是唯一帮助孩子进步的方法,少讲大道理,少责备。比如: 上午她又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做数学作业,批评、发脾气、唠叨大道理,消耗时间,伤了和气;出现问题,应该问一下孩子应该怎么做,下次看表现。
3.帮助孩子考上她能力范围内的学校就是最好的事。不比较,只谈自身问题,改进完善自身问题,这样孩子和自己就会静心气和许多,才更有利于进步。
《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读后感(三):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
44分钟 阅读完
家里有小朋友的可以一读,内容和标题没什么关系,讲述的是一位全职妈妈如何辅导4个孩子考入东大,中日的课程不一样,但是一些教育理念和方法值得借鉴,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 [ ] 在上学之前,给孩子读一万本绘本(买、借、租),唱一万遍童谣。启发:古诗词、古文、乘法口诀等可以通过反复播放让其烂熟于心,先背诵再理解。
- [ ] 趁早规划孩子要学习的内容,提前开始学习。比如了解小学的内容从幼儿园开始潜移默化的教,提前把小学学习的内容了解清楚,有步骤的教。买小学的课本放在小书架上,让他随时翻阅。
- [ ] 重视习惯养成,认真、专注。
- [ ] 不看电视,打造家庭阅读/学习环境
- [ ] 规划小朋友的课外活动,适龄就安排学习。可以分分类:艺术类(乐器)、运动类(游泳)、学习类。
- [ ] 不对别人说的话也别对孩子说,使用成人用语跟孩子对话。❌车车、菜菜、……
- [ ] 尊重孩子,需要孩子做什么的时候说明原因,例如:我在捏肉饼腾不出手来,你能帮我拿条毛巾过来吗?而不是“喂,拿条毛巾过来!”
《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读后感(四):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
如果希望孩子能够通过努力学习考上一所好的大学,这是一本很实用的指导书。
作者佐藤亮子是四个孩子的母亲,三个男孩一个女孩,他们都通过日本的“高考”考上了东京大学的医学部。东京大学是日本最难考的大学之一,而医学部又是难上加难,相当于一家四个孩子都通过高考考上了清华,简直太厉害了。
那么这个“厉害”的妈妈是又一个虎妈吗?从动画片里看到的日本妈妈都是非常温柔的,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这个妈妈就是我印象中的那种温柔的日本妈妈。书中讲作者的女儿很喜欢保养自己的头发,每天在洗头发和吹头发上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洗澡洗头四十分钟,吹头发四十分钟,对于一个面临“高考”的学生来说每天一个多小时是非常宝贵的时间,我想如果是我可能要抑制不住发火。可这位妈妈却体谅了女儿的爱美之心,用和女儿一起洗澡的方法在洗澡的时间里省下了二十分钟;给女儿买了个更好用的吹风筒,让女儿吹头发的时间又减少了二十分钟。既保护了女儿的乐趣又帮助女儿节省了时间,真是太睿智了。
另一个疑问就是:这一家子的基因也实在太好了吧,或许人家孩子就是聪明呢。但看到作者写道她的大儿子在小的时候总是算不出8+7,女儿搞不明白单位换算,突然对自己家的娃更有信心了,也可以看出这位妈妈在孩子的学习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书中把孩子从出生到高考的每一阶段妈妈需要做的事情和具体方法都写了。比如0-3岁要多读绘本激发潜能,学龄前要让孩子爱上学习,小学阶段要打好基础等等。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要给孩子读一万遍绘本帮孩子开阔视野,小学低年级时要最重要的是要写好字,算好10以内的加减法和背会乘法口诀。我们常常希望孩子能取得好的成绩,却没有帮孩子把这些基础打牢。如果发现孩子的学习出现了问题,一定是之前学习的知识不牢固,要从基础补起。还有这个妈妈会在孩子查英语阅读理解答案时帮她翻译原文,会帮孩子把厚重的复习资料拆成小的单元。这让我意识到做这些并不是“娇惯”,而是帮助孩子走上学习的正轨。
类似的具体做法太多了,我想我需要把这本书再读一遍。回忆起自己高考前那些孤灯奋战又常常迷茫的夜晚,如果有人能这样陪伴和帮助就好了。
《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读后感(五):不再为孩子焦虑
碰巧的是,昨晚遇上老公的侄子期末考到年级前五十名,获得一万元的奖金。然后一家人就开始激烈地谈论各自的育儿观点。似乎每一个母亲都为自己培养的孩子感到无比自豪。
我大概是看不惯婆婆那副不可一世的样子,从心理觉得抵触。什么孩子的成绩跟父母的培养息息相关的,一定不能打孩子屁股,就用牙签戳。然后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自己当年怎么教育的自己孩子。
其实我内心很diss的,第一,同样的教育方法,为何儿子读大学,女儿读中专;第二,打孩子屁股不对,用牙签戳孩子就正确?一定要用牙签戳?不能改用其他的戳戳?
我的观点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无法做到复制粘贴。学习成绩的好坏,不仅仅是父母的因素。有的孩子就是天赋异禀,他们有自己的理解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是谁可以教出来。
在教育孩子方面,没有人可以说自己是专家。所有的都是自己的经验之谈,别人的成功不可复制。
作为一名曾经做了四年高中英语老师的佐藤,放弃工作,在家当起了全职妈妈。不得不佩服决定当全职妈妈的勇气。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当起了全职妈妈。看妈妈群里就有许多的全职妈妈经常都在吐槽,但是其实与佐藤相比,那些全职妈妈做得并非尽职尽责。
可以说这是一本很全的书,会给焦虑的妈妈们带来一些些指引和安慰。
书里将孩子的学习生涯分成了不同的阶段:学前,小学,初中,高中。每一个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两个小时读完全书,也确实给了我一些新的灵感,觉得自己还可以在教育孩子上做得更好。
反思自己有多少次听到孩子的呼喊,却没有及时地出现在他的身边。又有多少次因为自己的懒惰,将孩子交给了电视和平板。有多少次不耐烦地催促着孩子吃饭洗脸刷牙。又有多少次忍不住冲孩子发火。。。。。
我一直以为自己做得跟其他的妈妈不一样,最后发现,我也是她们中的一个。
但是,幸好,还来得及。在我无数次为孩子的未来感到焦虑时,遇到这本书,让我决定重新改变。
如果,你也正好有这种深深的焦虑,不妨翻开这本书来看看。
《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读后感(六):《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父母的高度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我们都知道选书,一定要看出版社。这本书是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与后浪共同推出的。既然是后浪力荐的,那书的内容一定十分精彩。
《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由一位日本妈妈所著,这位妈妈的四个孩子都考上了日本最好的大学—东京大学。本书旨在向家长推荐“正面陪读法”,一本全面介绍超级学霸日常养成的手册。
考上东京大学究竟有多难呢?在日本排名全国前100的学生才敢报考东京大学医学部 ,而本书作者的四个孩子全部挑战成功。这也说明作者的陪读方法不是投机不是巧合,而是真正可以用来借鉴,并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
如果你认为,这本书仅适合于面临小升初,或者中考高考学生的家长们,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如果等到那个时候你再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为时已晚。作者虽然讲述了孩子如何在高考中取得胜利,成功考入理想的大学。可是本书的叙述却是从孩子一岁开始的,可以说从孩一出生,作者就有计划有步骤地朝着目标培养孩子,在幼儿启蒙阶段就为以后优秀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在前言部分就亮明了自己对于教育的态度。教育并不是临时抱佛脚,等到孩子们高考时再花大量的时间抓孩子的学习已经来不及了。实际上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习内容非常关键,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成绩,甚至会影响他们长大成人后的生活方式,可以说,作者在教育孩子方面十分有高度和远见。
所以,本书中以幼儿时期到小学低年级阶为中心,介绍了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及家长都能在本书中找到对应的内容。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作者都寻找到相应的主题。
零到三岁时期,是激发孩子的潜能期,作者在此阶段谈到了绘本的重要性,以及唱童谣、接触美好词句,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对于玩耍的态度。
对于学龄前的儿童,让孩子爱上学习,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则更为重要。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基础的基础最重要,也就是一些基础技能,例如10以内的加减乘除。
对于小学毕业前的学生来说,作者提出的建议是:别留短板和弱项,将孩子小学阶段的功课,全部查缺补漏,攻克弱项和短板。
孩子上了初高中之后,就应当靠做题迅速提高成绩,作者分别提到了英语,数学等科目的学习方法,以及遇到了瓶颈及早补救。
最后,作者谈到了冲刺阶段的复习方法,也就是如何在高三帮助孩子做复习规划。
整本书从头到尾都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而来,拥有强大的说服力和可执行力。 父母的高度决定孩子的人生能走多远,父母的高度也不是生来就有的,是靠自我教育去成长,完成自我升华后,才有教育孩子的力量。
看完本书,一定能让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有所启示。
《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读后感(七):家长的用心陪伴,对孩子至关重要
前几年闺蜜曾经向我们几个挚友借过款,原因是为了能够让孩子考上重点高中的把握更大一些,想要买一套学区房。我曾询问过她相中的这套房子的价格,就算是在我们这个房价不算很高的四线城市,一套学区房的价格相对来说也很是不菲。即便是如此,这学区房的房源也不是很容易就找得到的,周围不少人宁愿背贷款做房奴,也要为孩子的前程买一套学区房。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也曾动过为了孩子购买一套学区房的念头。不过考虑到如果购买了学区房就必须连带着父母公婆举家搬迁、与老公一起调动工作这些麻烦事,就不免打了退堂鼓。也有人曾经给我建议说可以先不动自己的工作,让退休在家的父母公婆轮流去陪读就好。听到这话之后,顿时感觉这样做实在是不靠谱。爷爷奶奶或许可以在生活上照顾好孩子,但是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是谁也取代不了的。
看完了这本由一位来自与日本的学霸妈妈佐藤亮子根据自己多年的陪读经验所写出的《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一书,我更加坚信自己的观点是对的。良好的成长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所准备的最好的“学区房”。
作者佐藤亮子是一位日本的全职妈妈,将自己家三男一女四个孩子全部培养送入了日本的名校东大。这真的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她用她的亲身经历验证了一件事,不管在中国还是日本,“拼妈”对于孩子来说真的是很重要的。家长的用心陪伴,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或许由于国情原因,日本对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可能会与中国有些区别,但是这位日本妈妈所讲述的有关于“陪读”的大部分内容,还是很值得中国家长去借鉴的。此书从最初的幼儿早教一直讲述到了备战高考。在此期间中国妈妈可能会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误区,这位日本妈妈其实也遇到过,并且她还用自己的方式巧妙的化解了这些难题,总结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陪读”技巧。
此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母亲的执着与坚持,一份对孩子的深深爱意。学习的确是一件很苦很累的事情,但是只要引导方式得当,爱上学习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就像是行进的道路会遭遇坎坷一样,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困难。这个时候家长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你不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克服困难,渡过难关,还会有谁能够真心的帮助你的孩子呢?
原本在疫情期间被小淘气“折磨”到要崩溃的我,看完这本书后突然觉得好像又找回了一些“陪读”的动力。佐藤亮子这位妈妈能够同时“陪读”四个孩子,还把孩子们都送入了日本的名牌大学。我家只有一个“熊孩子”,相比之下这“陪读”的任务还是轻松不少的。纵使“陪读”的结果是没有把孩子培养的如心中所希望的那般优秀,想来也是不会后悔的。毕竟自己见证了孩子的成长,与他一起走过了那段宝贵的成长岁月。
《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读后感(八):除了抢购学区房,普通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考上理想的学校
说到“学区房”,中国的家长们肯定不陌生,不是深陷此坑,就是已经踩过这个坑,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造成一些所谓的优质中小学,这里就折射出了教育的不公平,也就是说不是所有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权利。那么作为普通的家长,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种不公,帮助孩子考上理想的学校呢?
这里,佐藤亮子女士的《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给我们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佐藤亮子,津田塾大学英文专业毕业,曾任私立高中的英语老师,结婚后成为全职妈妈。佐藤女士用26年的时间陪伴四个孩子考上了以难考著称的东京大学医学部。
《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这本书讲述了孩子从幼儿到小学、初中、高中等学习和成长关键期的诸多现实问题,作者把自己亲历的试错和结论都写到了这本书中。她总结了一系列极具操作性的方法和建议,还指出很多家长对教育常有的误解。她的方法既简单高效又细致入微,更是充满对孩子深深的爱。如果您正为孩子的学习焦头烂额,对孩子的未来感到迷茫焦虑,或者您既想让孩子学有所成,又渴望与他共度亲子相伴的美好时光,那么本书一定可以为你带来不一样的启发和方向。
接下来重点介绍本书对我启发比较大的几点。
01学习,是一场长期战
古人言“寒窗苦读十二载,金榜题名一朝时”,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从小学直至高中毕业,也是整整十二年的时间,每个孩子拥有的时间都是相同的。把高考当做最终的战事,平时的学习就像是一场长期战役,谁能更加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提升实力,谁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与短期高强度冲刺式学习相比,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实力,无论对孩子来说,还是对家长来说,都会更轻松一点。
02让孩子爱上学习的好习惯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如何利用这种天性让孩子爱上学习,是每个家长都要学会的技能。
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玩耍中迈出学习的“第一步”,巧用各种玩具(彩色贴纸、彩色笔、蜡笔、荧光笔等等),通过微习惯的养成,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帮助孩子走上学习的正轨。
无论家长怎么教,孩子终究都会长大。很多事情孩子或早或晚都能学会,所以在最初阶段,妈妈完全可以多陪陪孩子,不用硬性规定什么时候什么时间要学习什么,不然会适得其反,让孩子厌恶学习的。
03基础的基础最重要
读、写、算是直到高考都要用到的基础技能,所以学好阅读、写字和计算至关重要。只要打牢基础,不论在小学,还是初中或高中,孩子都能不断提高实力,在高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所以在小学低年级的学习中,一定要把基础知识全部攻关,不留短板和弱项。
以上就是本书对我启发较大的三点。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的天使,她有自己的优点跟闪光点,也有自己的短腿跟弱项,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的天性,扬长避短,缺哪补哪,不要用我们的不耐烦、暴脾气对待他们,尝试改变自己的坏习惯,用心陪伴,耐心陪伴,适时调整,你也可以像作者那样,把孩子送进理想的学校。
《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读后感(九):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拿到这本《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的时候,我刚刚和上初二的女儿展开完一场争执,当然内容是关于学习。她态度激动地对我说:“妈妈你每天就三句话,第一句是作业写完吗?第二句是今天老师讲得什么?第三句是上课有没有积极回答问题?你就不能问问我,学习累不累,心情好不好?”
其实女儿朝我发火的时候,我也一肚子火。每天累得像狗,连喘息的工夫都没有。因为疫情,不间断值守,再加上原本的工作任务和日渐衰弱的身体,我真的是打不起精神来认真去想,去面对一些事情。女儿学习应该算是比较自觉了,疫情期间一直认真坚持网课,我也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尽量每天都关心一下她的学习,日复一日,逐渐变成了程序化的问候语了。冷静下来的时候,我没吱声,我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应该会理解妈妈的辛苦。果然,女儿静下来后,小声对我说:“妈妈,我不应该那么吼你,你也很累。”
有这一句话,累也值得。为人父母者,为了孩子都是可以吃尽天下苦。
带着探究和学习的心态,我打开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的佐藤亮子,她有四个孩子,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四个孩子都考进了日本最难考的东京大学医学系,这样的教育成果真是让人佩服。那么,是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让她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儿女呢?一口气读完,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作者为了照顾孩子,做了一名家族主妇,她每天的任务就是围着四个孩子转,从小到大,照顾他们生活,陪伴他们学习,及时解决思想和学习中的各种难题,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孩子开展不同的教育。
日本的教育和我们国家还是有所不同的,但是通过书中所写,如果孩子想要考上心仪的大学,付出的努力都是一样的。像参加培训班,日本的孩子往往小学二年级就会选择不同的辅导班,虽然我们国家也有不同的培训机构,但是在选择辅导班这方面,可能没有那么普遍,没有那么早。我们也没有办法评价这样做是好,还是不好,因为适合的就是正确的,这要根据每个国家和每个孩子的自身情况去选择。还有就是书中所写的在学习方面,比较重视细节。像各种荧光笔的运用,用橡皮擦干净也是一种学习等,这些细微之处,都是学习中的可取之处,如果家长们能从中深读受益,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可以增添上这些细节的。
本书中我认为最能体现出来陪伴对教育的影响的,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在孩子0-3岁时,激发孩子的潜能阶段。作者的做法是在这个阶段,尽可能地陪孩子读一万本绘本,唱一万遍童谣。闲暇时候,多陪伴孩子玩耍。细细想来,这的确是一个特别好的教育方式,而且也会有很好的效果。我记得在我女儿2岁左右,她已经习惯于每天都听我讲绘本故事,各种各样彩色的绘本故事。她不认得字,但是她听得特别认真,循序渐进下来,一个故事我讲三遍,她就能绘声绘色的叙述下来,有的时候会一字不差。这锻炼了她的记忆能力和思考表达能力。所以3岁前,她有了很丰富的阅读量,这为她以后小学语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陪着孩子读绘本,既是一种教育,也是亲子行动,大家不妨一试。第二个是在高考冲刺阶段的复习规划和复习方法。虽然我的孩子现在是初中,还没有上高中,但是我是从高中那个阶段走过来的,我知道时间的宝贵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这本书中的方法都是作者和她的孩子们经历过的,虽然国情不同,但是学习是相通的,我觉得很有借鉴意义。像每科习题买三本,逐层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这个就很好,而且简单可取。大家不妨一读。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我也打算把自己和孩子的交流方式变更一下,更多的去沟通,去交流。好好地陪孩子走过十年寒窗苦,毕竟这是人生中最难得的经历,虽苦但快乐。
《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读后感(十):这是一本被书名毁掉的好书
《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这本书我要吐槽一点,为什么取了这么一个鸡汤的名字?!内容和书名完全不搭好吗?!要不是被朋友种草,我肯定不会买它的。凑单买回来读完后,觉得很庆幸,能早点读到它!
这是一个“成功妈妈”写的如何把自己“三男一女”四个孩子培养成东京大学医学部(日本最难考的大学)学生的经历。但这并不是一本拥有很多“正确的废话”的书,而是充满着很多的方法论。个人认为,这些方法论并不是只合适于考大学,也适用于考证的人,和学习的人,它是触类旁通的。
做妈妈,做家长,是一生的功课。至少需要学习18年,到ta长大成人。一个用心、充满责任感的家长,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下面分享下书里面记忆深刻、无比认同的几个观点:
1.生理结构不同+市场经济社会+工作性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虽然,对任何行业和领域来说,女性特有的感性思维和参与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男权社会的本质依旧没有改变。因此,女性如果想赢得一席之地,就不能因为是女性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从而获得对抗歧视的实力,以及选择的权利。而高考,是公平竞争的最后机会,也是一片净土。这个机会,对于普通人家的女孩子来说,需要好好把握。
2.有了知识,人才能拥有逻辑思维,才能形成辨别善恶的能力。“学习历史是为了不再发动战争,了解地理,去旅游也能玩儿得更开心”。
3.如果说考试带有不确定性,那么成功的法宝就是尽可能减少不确定性。只有稳扎稳打,付出日积月累的努力,才有能力沉着应对出乎意料的题目。
(人生这场考试,不也如此吗?)
4.三岁前要给孩子读一万本绘本,唱一万遍童谣。
(这些美好真的是孩子一生巨大的精神财富呀!)
5.原原本本接纳孩子,然后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去思考怎样才能帮助他扬长避短。这样做,不仅家长更放松,孩子也会过得更快乐。
(做好自己,善于学习是多么重要。无谓的攀比,除了让自己不开心之外,没有什么意义。)
6.表扬孩子的关键是要具体,不走心的表扬夸不到孩子的心坎里,也无法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如果对方夸赞你,一句笼统的话,可能会让你觉得无非是个彩虹屁,或者虚伪。但是,如果ta告诉你,你这一点做的好棒啊,你会觉得对方夸赞的很真诚,也更加可以激发自己的自信。)
7.孩子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孩子的学习态度,甚至他们偷懒的借口都和父母相似。
8.家长应该把精力用在实现目标上,而不必过分强调努力。
(学习需要有效果,复习需要有分数。这不是功利,这是自我要求。享受过程是好事儿,但不适用于学习和考试,它适用于休闲娱乐和消遣。)
9.对孩子来说,学不会分数加法,他在学校过得会很难过。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需要做的事情,作为一个学生,学习学不好,在学校里ta会快乐吗?我不会。)
10.每个人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与其羡慕别人的生活,不如竭尽全力过好自己的日子。
(选择了什么,就全力以赴把自己的选择经营到满意吧。家庭主妇和全职妈妈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而在于自己过得是否开心、是否符合自我实现。每一个选择都有优秀存在,选择了就走下去吧,环顾四周瞻前顾后只会消耗自己。)
11.列计划,记录实际执行。
12.看手机的时间要比实际感受到的时间流逝快得多。是一种可怕的机器,会无限度地夺走孩子们的宝贵时间。
(2个小时我可以打扫完家里的卫生或者一本不难读的书,或者听一节网课,也可以只看两集电视剧或者刷微博、聊天、看八卦。所以对不以社交为生的人来说,刷手机要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