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为神的巴士司机》是一本由[以色列] 埃特加·凯雷特著作,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想成为神的巴士司机》读后感(一):三种李熙版结局臆测
工作人员发现是真的他们搞错了,便将李熙送回了人间。
1. 李熙在急诊室醒来,仍然保留着死后世界的记忆。她天天心不在焉,这里有她怀念的生活,但是没有了莫迪。而且她和他说过,她很快就会回来。两个世界的记忆不断交织,让她失去了理智。她选择了自杀,回到了自杀者死后世界,寻找莫迪口中那个叫“神风”的披萨店……
2. 李熙在急诊室醒来,在另一个世界的记忆不复存在。在经历这次危险的毒品使用经历之后,她谨言慎行,人生顺利,无疾而终。来到了天堂,在那里他遇到做回了天使的内勒。内勒告诉了她在自杀者死后世界的故事,并问她想不想重新恢复那段记忆和感受……
3. 李熙在急救室醒来,在另一个世界的记忆不复存在。然而吸毒抢救留下的后遗症让她苦不堪言,她自杀了,再次来到了自杀者死后世界,路过一家披萨店,一位店员胸前倒置的胸牌吸引了她……
《想成为神的巴士司机》读后感(二):有趣的人写的有趣的书。
从书名到小标题,每一个都俏皮可爱。 《想成为神的巴士司机》:一个有原则的巴士司机,他从不为迟到的人开门,但如果要成为神,就要慈悲为怀,帮助迟到的人。真是矛盾啊。可世事本就如此,在我们做出选择时,就等于放弃了另一个可能的结果。生活处处有矛盾,但完美并不多见。 《墙上的窟窿》:天使到底是什么样的?没人见过,就无从谈起。结合以色列的背景,这位作者是不是不太相信信宗教啊哈哈。 《地狱纪念物》:结合上一篇,打破刻板印象,要有自己的想法。但这真是一个悲剧爱情啊。 《子宫》:不应该物化女性。子宫不是生育工具,而是孕育生命的载体。希望女性自己能意识到这一点,保护好自己。也希望男性能够尊重女性。 《砸碎小猪》:探讨家庭教育,陪伴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 《科尔比的女友》:感觉哥哥爱的其实是科尔比,感觉啊。 《鞋子》:世人确实擅长遗忘。但绝不该遗忘战争带来的灾难。珍惜和平。爱护和平。 《想念基辛格》:这篇题目有什么含义吗? 《头生子之灾》:一个关于背叛的故事,放在宗教背景下去讲,很有意思。 《卡岑施泰因》:以色列版别人家的孩子。 《阿隆·谢麦什的神秘消失》:很有趣,大大的脑洞。 《管子》、《内勒的快乐度假营》:一个天堂、一个地狱,都是生活啊,其实没什么不同。
《想成为神的巴士司机》读后感(三):读《想成为神的巴士司机》有感(三)
第十六个故事:摩萨德局长之子。这个局长之子奥列格并不是局长的亲儿子吧,应该是六日战争中牺牲的故友的儿子,推测埃胡德才是真正的局长之子?那么最后一段的意思是奥列格拿手枪去打死了谁吗?打死了西蒙?(因为他的羞辱)又或者去打死了真正的局长之子?……
第十七个故事:管子。很有趣又意味深长的故事。世人总是喜欢聪明的人,漂亮的人,喜欢有能力的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更能创造社会价值?那社会价值又是谁来界定的呢?残疾人,或是有什么障碍的人就活该被歧视吗?再者说,我认为在作者来看主人公并不是真的有什么严重知觉障碍——没有耳朵有什么问题呢?难道就不是和我们一样的人类了吗?但在世人看来,他们都是有问题的人。很明显,主人公早就厌倦这样的人世,这才发明出了管子,来到了真正的天堂。故事里这句话很耐人寻味:“第一次他们不喜欢那种生活,并不意味着第二次他们不能适应那种生活。”说的不就是我们芸芸大众吗?你不喜欢又能怎样,早晚要适应的。
第十八个故事:內勒的快乐度假营。看完这个故事,真的是为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感到惊叹。作为这本书里最长的故事,让我受到感触的点还是很多的。比如家人的温暖不论生死都会永远陪伴你左右,珍惜生命,活得要有价值有意义,遵循自己的内心去爱,等等。
《想成为神的巴士司机》读后感(四):读后感
埃特加的第二本,信手拈来般的奇思妙想,带来轻松的阅读体验。 《想成为神的巴士司机》也许在不想刻意为之的时候,反而成为巧合下的救世主。 《墙上的窟窿》开了个脑洞,这个窟窿和坠落会不会是一场天堂的轮回呢,亦或者谁说天使一定要会飞呢? 《地狱纪念物》少女憧憬热烈的爱,少妇凭吊死去的爱。 《子宫》嘲讽又悲哀,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本身。 《砸碎小猪》大人总是用自以为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还沾沾自喜。 《固锁待发》以暴制暴。 《圣蒂尼飞人》梦想固然重要,脑子也是好东西呀孩子。 《科尔比的女友》即使是众人眼里的愚蠢混混,也有自己的处事原则,有些自以为是的人却没有。 《鞋子》我们没有经历过的往事,忘记总是变得简单又毫无负罪感。 《想念基辛格》人们总会怀疑被爱这件事,以至于总把爱你的人推开。 《头生子之灾》找个借口可比直接承认要简单的多。 《警报声》警报响起的那刻,没有什么比哀悼纪念更重要了。 《好心》如果心里住着的天使本不是人想要的存在,天使就成了魔鬼。 《卡岑施泰因》人们总活在比自己更优秀的人阴影下,找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这个结局有点意思。 《阿隆•谢麦什的神秘消失》有时候不随大流流也是好事。 《摩萨德》总觉得摩萨德之子是干掉了埃胡德。 《管子》如果忽视别人的残缺也成为一种异类,那宁可这个世界多一些异类。 《内勒的快乐度假营》至少在这个世界,大家都解脱了一些。
《想成为神的巴士司机》读后感(五):想成为神的巴士司机
《想成为神的巴士司机》: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神。
《墙上的窟窿》:哈哈哈结尾竟然想笑,一个敢说,一个敢信。
《地狱纪念物》:所以地狱与人间也没有什么区别对吧。
《子宫》:女性的子宫永远不属于自己。
《砸碎小猪》:家长与孩子永远不在一个世界。
《固锁待发》:人间地狱。
《圣蒂尼飞人》:实诚孩子。
《科尔比的女友》:世上没有任何东西,抵得上那个傍晚。
《鞋子》:孩子理解的世界。
《想念基辛格》: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喜欢挨着墙睡觉,而另一种人喜欢挨着会把他们推下床的人睡觉。
《头生子之灾》:树敌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敌人如果人仁慈了,就不知该恨谁。
《警报声》:大屠杀的警报声成了我这个弱者的无形的保护盾。
《好心》:好心也是一中诅咒。
《卡岑施泰因》:这篇不错
《想成为神的巴士司机》读后感(六):最强段子手——读凯雷特《想成为神的巴士司机》
凯雷特长于思想跑马,无拘无束自由驰骋,大部分小说如同段子。这个生活于中东战争阴云中的以色列作家,可视为当今最强段子手。
《想成为神的巴士司机》是凯雷特早期的作品集,神思飞扬、幽默荒诞的风格已然成型,18个短篇大都会让人一惊:个性巴士司机偶行一善,骗子从墙上窟窿出来冒充天使,地狱入口做生意,母亲子宫被展览,砸碎存钱罐的苦恼,小巷中的持枪较量,想当飞人时受伤,年轻时争女人的打斗,纳粹大屠杀记忆下穿上德国鞋,奇特怪僻的女友,头生子带来的猜疑,因警报声逃过的挨揍,雇人杀自己的格雷斯,情绪激动下的飞机事故,连续的恐怖消失,青春复仇的记忆,时光机一样的管子,死亡之后的阴间经历。
这些故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构建出一个迷离惝恍的世界,人性的不可琢磨,青春的躁动不安、生活的阴错阳差、历史的难以遗忘、恐怖的重重迷局,都通过一个个精短的故事,像针一样,出现在读者面前,盯着它,会扎到你的眼,甚至扎伤你的心。
此书腰封上一句话,很能体现凯雷特小说的特点:“在看似天马行空的故事里,你能找到生命中各种无以名状的滋味。”
《想成为神的巴士司机》读后感(七):有趣的灵魂
太有意思了这个作家,果然是我印象中接触过的以色列人印象。文笔风趣幽默,骨子里永远带着民族血泪史。作为中国人挺能理解的,不管现世如何美好,总有悲痛的血泪史,(WG抗日内战天灾)这些真的可以说是民族创伤留在整代人的生命里。
回来说这本书吧,收录了作者一系列短篇小说,特别具有电影感。为什么这么说? 电影感就以为着故事情节具备氛围感,有起伏线,有关于人性的探索。很多故事,我并不能get到作者的最终意向,但是我却能从里面看到饱满的灵魂。
饱满的灵魂有时候政治正确,大部分时候都游走在正确的边缘。毕竟主流媒体所宣传的正确,也不一定能帮助你上天堂。
(以下有情节剧透,不喜可关闭)
书名这篇,是讲述了公交司机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从来不给任何迟到的乘客开门。不管是老奶奶,还是快要迟到的上班族。因为只考虑帮一把手给迟到的人多加几秒机会,却会损失了车上那么多人的时间。但是故事的主人翁,在一次浪漫偶遇后决定积极应对他那睡过头的绝症。虽然他还是迟到了,公交司机却觉得他想当一次神。想救赎这位可怜的男人。他破天荒的打开了公交车的门让他上车了。可惜,那位美丽的女士已经有伴侣了,只是不好意思开口。他在公园等了很久都没等到曼妙的女子。崔头丧气的往回走,看见了那辆超时未开出的公交。司机抵挡着全部人的吐槽在等他呢。
抬杠的话,这个故事可以有100个槽点。但是只要你愿意,神意(我更愿意称为人性)的闪光点会突然降临。
《想成为神的巴士司机》读后感(八):读书笔记
《想成为神的巴士司机》逃过天灾,却无法躲过人性。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在人性面前,人们总是渺小的存在。”——东野圭吾 这本书的作者是以色列短篇小说大师——埃特加·凯雷特的故事集。 篇幅短小,脑洞大开。如果你喜欢脑洞故事,这是一本不容错过的短篇小说集。 由18个片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独立的主题, 本书开头第一个讲述的。就是《想成为神的巴士司机》。 一个普通的巴士司机,他从不为迟到的人打开车门,不管是谁……因为他的理念是,如果等迟到的人,那么损失的将会是全车人的时间。 微笑与感谢,和整体利益,很显然他选择了后者。 有一个那司机头疼的麻烦人物,埃迪。他患上了一种病。总是导致他睡过头十分钟。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女孩儿,情不自禁的爱上她。 巴士司机想起了从前的梦想,成为神,破天荒的等候者迟到的埃迪。可是埃迪并不知道自己喜欢的女孩,已经有了男朋友。 “如果最终成为神,他将慈悲为怀,倾听所有由他创造之人的祈求。” 《头生子之灾》——逃过天灾,却无法躲过人性。 源于《圣经》,神对埃及降下的十场灾难。 在这个故事里,一个努力守护着家的父亲。在面对之前的九场自然灾害时,努力团结家人,时时刻刻保护着他们…… 直到最后一场头生子之再降临的时候。他的第一个孩子并没有死亡。 母亲问,“你为什么不感到高兴?我们的阿卜杜活过来了……”“因为他不是你的头生子。”父亲打断道,接着举起手,仿佛要打母亲,但那只手停在半空中,迟迟没有落下。 希伯来人的上帝对我们既没有怜悯,也没有同情。”他愤怒地说,“只有真相。只有真相。” 《内勒的快乐度假营》全书中最末尾的一个长篇小说。描述了一个人因为自杀后,来到的世界…… 脑洞大开,时刻考验人性。
《想成为神的巴士司机》读后感(九):淡淡的忧伤,温柔的悲悯,对日常瞬间的捕捉
随手记录一下,除去最后一章《内勒的快乐度假营》有将近四五十页(手机屏幕)之外,其他的短篇故事都非常非常短,很适合作为睡前读物或者是课后读物,篇幅短小但读起来很有后劲儿,看完故事结尾的一瞬间情感比较复杂,有点像是新时代的“欧亨利”,比如说《墙上的窟窿》,讲的是墙上的窟窿可以帮助别人实现一个愿望,我很想有个天使朋友,真的马上就出现了一个天使朋友,天使朋友吃我的,住我的,每天就是不停地说啊,说啊,连个杯子也不洗,而且总是在紧要关头找不到人,尽管这样,我们还是一起相处了六年,天使从来没有飞过,周六,我们在阳台上,我突然叫天使飞给我看看,但是他说什么也不飞,我趁他从屋顶往下面的街道往下望时在后面轻轻地推了他一下想玩乐玩乐,但没想到天使像个土豆一样直坠地面,身体一动不动,死了。原来他不是天使,而是一个长了翅膀的骗子。
创作者让人向往和羡慕的地方就在这里:你尽可以创造一个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可以让巴士司机成为神,可以让小伙子得上一种“不管怎么样一定会迟到十分钟”的不治之症,可以让村里的美女对地狱里的帅哥念念不忘,可以让“班里一位同学请假在家,老师叫其他同学去看他,最后,去看他的所有人都不见了”,可以制作一根管子,钻进去的东西再也没有出来而是进入了另外一个空间,可以呈现自杀者的世界比现实世界更糟糕............
因为你是创作者,你具有才华,而才华给这个世界增加了太多的乐趣。
每一篇小故事字数不多,但很完整,比较鬼马,天马行空啥元素都有,有好几篇我比较喜欢《想成为神的巴士司机》、《墙上的窟窿》,《砸碎小猪》、《管子》、《内勒的快乐度假营》,拍成短片是很好看的。
《想成为神的巴士司机》读后感(十):读《想成为神的巴士司机》有感(二)
第九个故事:鞋子。这个故事我觉得最精彩的就是结尾。一开始我觉得他是想表达不要忘记纳粹给普通人带来的伤害,要铭记,不原谅。可最后当主人公不是出于自愿而穿了德国鞋子的时候,当他因为穿着舒服而忘记了脚下的鞋子是从前伤害了他外公的纳粹国家生产的时候,当他感慨世人总是易于遗忘的时候,我以为主人公会很后悔很惭愧觉得对不起外公。然而他开始豁然开朗起来,而“外公默不作声,但从步态看,我看得出他也很高兴”。这一下子让我也开朗起来。
第十个故事:想念基辛格。这个故事看起来十分荒诞,充斥着一种疯狂。但我们因此会想:什么才是爱?爱有定义吗?人心太复杂了,我们总是各种的不信任,各种求证明。但是你怎么知道你所求的证明就真的能证明这就是爱呢?
第十一个故事:头生子之灾。这个故事也是充满反转。一开始我觉得父亲真的好有爱,这一家人好有爱,可面对灾难后仍然活着的阿卜杜,父亲并不开心。他不相信这是个奇迹,他只是想到阿卜杜不是母亲的头生子……唉,这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一家人开心快乐在一起不就好了吗?
第十二个故事:警报声。主人公对他以为的“突击队员”充满同情,其实那名“突击队员”曾经是可怕的刽子手。但主人公的同情心是真的。不知道是不是正因如此,“警报声在我周围形成了无形的防护盾”。
第十三个故事:好心。善良是什么?邪恶是什么?有定义吗?是谁规定人生来就要善良?就要做好事?当然,这样会得到他人的感谢,世界会更加美好。但是如果这些感谢和美好我不在乎,对我而言毫无意义,那我又为何要去善良?如果善良让你身心愉悦,当然很好,但如果善良让你恶心想吐,而你又不得不去做好事,那又当如何?
第十四个故事:卡岑施泰因。从小围绕我们的就是老师和家长都在夸奖“别人家的孩子”多么优秀出色,仿佛看不到我们做出的努力,仿佛我们毫无优点,一文不值。主人公就是被这样折磨得心理出了很严重的问题,导致他实在受不了自杀了。但话又说回来,能不能让自己的心理更加强大一些呢?能不能就看到别人的优点,承认他的优点,也认同自己的努力,给自己力量和信心呢?就像故事的最后,主人公也说:要是像卡岑施泰因那样就好了。
第十五个故事:阿隆谢麦什的神秘消失。这个故事很离奇。同学和老师一个接一个的消失不见了。到底是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