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发明圣诞节的人》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2-09 03:37: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发明圣诞节的人》读后感100字

  《发明圣诞节的人》是一本由[美] 莱斯·斯坦迪福德 (Les Standiford)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02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发明圣诞节的人》读后感(一):狄更斯小传

  英国作家彼得·阿克罗伊德曾写下一本《狄更斯传》,被认为是狄更斯权威传记,近20年后,莱斯·斯坦迪福德写下了《发明圣诞节的人》,是一本全新的狄更斯小传。

  从本书的书名即可看出,本书的切入点在于狄更斯的作品《圣诞颂歌》,在西方世界,圣诞节是一个传统节日,但是在早期,它并不是个重要的日子,直到狄更斯写下了《圣诞颂歌》,这本书广为流传,影响力广泛,最终将圣诞节的性质全面改变,本书作家以轻松有趣的笔调写下了这一切的渊源。

  狄更斯的圣诞故事,本是一套系列小故事,源于狄更斯每年圣诞节各写了一篇圣诞节主题的作品发表,一直持续了五年,但是除了第一本《圣诞颂歌》之外,另外四本都与圣诞节关系不大,所以本书也是,重点着墨于《圣诞颂歌》的诞生过程,对于其它四本书仅仅是一笔带过。

  本书既然是小传,那就不仅仅只是介绍了《圣诞颂歌》以及与圣诞节有关的故事,同样也简明扼要写出了狄更斯的一生,狄更斯出生于一个穷苦家庭,所以自小就开始到外面打零工,做过不少社会底层工作,这些经历也为他日后的写作积累了素材,在开始了他的作家生涯之后,他共发表了十四部长篇小说以及一部未完成的侦探小说,除此之外还有他去美国和意大利的游记类作品,以及《博兹特写集》,圣诞故事等作品,本书对这些书都一一做了简单介绍,包括作品发表的年份,与出版社之间的合作,纠纷,作品的销量与盈亏情况,以及读者都每本书的大致评价等等,作者没有去深入发掘每本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没有去做深入的文本分析,可以说他写下的都是一些比较接地气的内容,而这些内容也是普通读者或者狄更斯爱好者会感兴趣的内容,这样不仅更增添了本书的趣味性,也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狄更斯的人生。

  对于现在的西方人来说,圣诞节已经成为了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除去宗教意义之外,圣诞节意味着休假,意味着陪伴,意味着奉献,意味着全家团聚吃大餐……总之意味着一切美好的事,而在170多年前,正是查尔斯·狄更斯,“发明”了圣诞节。

  《发明圣诞节的人》读后感(二):了解狄更斯的一个引子

  这本书像是一个引子,为我们了解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打开了一个窗口。

  通过这本书我去百度,去豆瓣,去看电影,了解了一些关于他的事。在此分享一些干货

我总结的可能是狄更斯最好的十部作品:

  匹克威克外传

  雾都孤儿

  圣诞颂歌

  大卫科波菲尔

  荒凉山庄

  艰难时世

  小杜丽

  双城记

  远大前程

  我们共同的朋友

  其中加粗的6本可能是比较有名的。

我总结的关于查尔斯狄更斯的生平:

  查尔斯狄更斯,生于英国的日耳曼人,(生卒年1812-1870)活了58岁多,生命不长,但是著作颇丰,在此喊一声,佩服!

  查尔斯狄更斯的爹——约翰狄更斯曾经因为欠债入狱。

  查尔斯狄更斯去律师事务所当过学徒,他学会速记,担任法院速记员。

  查尔斯狄更斯爱上银行家的女儿,求婚被拒。

  查尔斯狄更斯写的第一个短篇故事投稿就被采用,受到极大的鼓舞。

  查尔斯狄更斯担任报社记者,认识了编辑的女儿凯瑟琳,然后结婚了,有过十个孩子。

  查尔斯狄更斯担任过刊物的主编。

  查尔斯狄更斯晚年经常上台举行各种朗诵表演,朗诵的一般是自己的作品。

关于这本书内容给我印象深刻的点

  读完《发明圣诞节的人》,我才知道耶稣并不是圣诞节出生的。也才知道圣诞节吃火鸡很大程度是受狄更斯作品《圣诞颂歌》的影响。

  我去看了《圣诞颂歌》的电影,没想到这本书的主角竟然是一个抠门的老人,通过这位抠门的老人遇见4款给他启发性的鬼魂,让他做梦醒来后变得乐善好施,成为乐天派。这让我思考,是什么让他瞬间改变了性格?是遇见4款鬼魂让他以为自己死期到了,然后醒来发现自己没死,然后觉得活着真好?是什么让他变得乐善好施,是他梦中看见身边可爱的人会死去,他不希望身边可爱的人死去,所以他打算通过自己的分享,让身边的人幸福一点?最近看了易中天说起伊斯兰教,说他们有斋戒日,就是通过不吃东西,来感受到那些挨饿的人的痛苦,从而变得乐善好施。这个做法挺好的,有了感同身受,才有了共情,才会对身边的人多一些关爱。

  最后,我看了看书的封面的插图,发现电影还真是神还原了插图里面的角色。

  《发明圣诞节的人》读后感(三):狄更斯和《圣诞颂歌》

  圣诞节虽然是一个西方节日,但近几年在我国也非常的流行。圣诞节的习俗也是我们非常喜爱的,装扮圣诞树,互送礼物,圣诞贺卡祝福,吃一顿圣诞大餐。然而百年之前,这一个在西方庆祝耶稣诞生的节日,并没有我们想象当中的隆重。使得圣诞节习俗广为流传的原因,或许就来自一个人,狄更斯!

  众所周知,狄更斯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所创造出的许多文学作品都被载入史册。我们熟知的《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等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或许没有一个人没有读过狄更斯吧,在很多年前我就读过狄更斯的《双城记》但当时年龄太小,对故事中想表达的内容不甚理解。每次当我和父亲聊天的时候,他也会向我推荐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名著之所以能成为名著,离不开一个作者的文学功底,以及这部作品给世人带来的影响。 然后很少有人会提到狄更斯的这一部影响圣诞节的作品《圣诞颂歌》,这一部作品不仅挽救了狄更斯的文学道路,也使得圣诞节这个节日在英国的流行。我很惭愧的说,我并没有读过《圣诞颂歌》这一部作品,但当我读完《发明圣诞节的人之后》,我也看到了《圣诞颂歌》对于狄更斯的重要性。《圣诞颂歌》并不是现实主义题材的故事,但是却展现了人的内心最宝贵的东西,告诉了读者们善良仁慈之心。而故事中的很多情节也成为了圣诞节的固定风俗,我想正因如此,这本类似传记体的书名才会叫做《发明圣诞节的人》。

  从这本书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圣诞颂歌》的由来,也了解到狄更斯一生的故事。我把它作为传记来读,在狄更斯贫困的童年经历,也影响到他成年之后的文学作品,故事的主人公或多或少都会有他小时候的影子。正因如此,狄更斯才能写出更加接近平民,接地气的文字,也成为他在其他的作者中独树一帜的风格。 《圣诞颂歌》上海译文出版社也出版过这一作品,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也想读一读《圣诞颂歌》这本书。并且多次被搬上舞台剧和银幕。离现今最近的一个版本就是2019年英国BBC改编的电视剧,但我个人而言更想看一看2009年美国动画片《圣诞颂歌》,不论改编的如何都离不开原著的故事。我也相信,狄更斯所“创造“的圣诞节的习俗,也会伴随我们每一个人,度过每一个快乐的冬天!

  《发明圣诞节的人》读后感(四):狄更斯和他的圣诞颂歌

  这是一本介绍狄更斯和狄更斯的第一本完整发表的小说《圣诞颂歌》的故事,更让当时的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节日圣诞节一下子火了起来,小说里的很多情节人们争相效仿,也让人们对不怎么出名的狄更斯一下火了起来,人们认识到了这个年轻人的潜力。

  《发明圣诞节的人》,这个题目稍微有点夸大了,圣诞节当然不是狄更斯发明的,现在圣诞节里的一些习俗确实和这本小说不无关系,比如家庭团聚、互换礼物、圣诞餐饮,现如今,圣诞节成了相当于我们的春节一样隆重的节日。

  作者莱斯.斯坦迪福德,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曾经多次荣获大奖,特别是一些非虚构类历史题材作品很受欢迎,另外他还写了一写推理和惊悚类的小说。而这本《发明圣诞节的人》应该属于历史人物传记和作品推介类的书。他的这本书本身就很讨喜,因为借助了圣诞节这个文化符号,借助英国大作家狄更斯这样一个人,再加上作家的文笔不错,让这本书迅速火了起来。

  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后马上忽略了其他的书,被这个红色的小书深深吸引。我只知道圣诞节是起源于罗马,至于谁发明的还真不知道,当我看到狄更斯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就知道肯定是因为他的那部有名的《圣诞颂歌》的书了。然后我就决定看这本书和那本《圣诞颂歌》,两本书结合来看,效果更好。是这本书又一次带火了狄更斯的那部《圣诞颂歌》。

  《圣诞颂歌》是讲述了一个吝啬鬼的故事,他对身边的朋友和他的职员特别苛刻,他不愿意给他的职员的炉子添加煤块,侄子好意邀请他参加圣诞节,他却认为侄子试图占他的便宜,他更不愿意帮助那些可怜的穷人,哪怕是一点吃剩的饭菜,对他的朋友也是百般提防。乞丐们遇到他也要躲着走,他们知道这是个自私自利的小气鬼。他在圣诞夜却被三个圣诞小鬼造访,“过去之灵”、“现在之灵”、“未来之灵”,也就是圣诞三精灵。三个精灵没有惩罚他,反而带他回顾去了三个不同的地方,“过去之灵”带他回到过去,亲戚朋友对他的照顾,仁慈的老板特别善待手下的职员;现在之灵带他看了他的职员,薪水微薄,却非常善良开心;“未来之灵”让他看到了自己年老的时候,孤苦伶仃,没有朋友愿意理他,照顾他。于是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他决定不再做个吝啬的人,他要好好对待身边的朋友,唤醒了他的爱心、仁慈、同情、快乐。第二天早上来到公司,见人就说“圣诞节快乐”,有人迟到,不但没有被责罚,反而因为之前的勤恳被加薪,给职员买了煤,还给人送了一只火鸡。他逢人便说“圣诞快乐”,人们也对他报以微笑,同贺圣诞节。他也体会到了与人为善的快乐。

  《圣诞颂歌》是狄更斯在六周内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可以说挽救了他的事业,他当时贫困潦倒,还欠着债,要替父还债,多重压力下,他决定写的这样一部小说,他要圣诞节前把这本书赶出来,他当时只是想挣点钱,渡过危机,谁成想,这本书经让他声名鹊起,同时还带火了圣诞节,可以说是他是重新定义圣诞节的人也绝不为过。《发明圣诞节的人》也是详细讲述了狄更斯的写《圣诞颂歌》的那段经历,为此,他还决定再接再厉,再写一部有关圣诞节的小说。

  《发明圣诞节的人》读后感(五):狄更斯的愿景

  如果说每个节日都有属于自己的色彩,那么西方的圣诞一定会被归为红色(以及绿色)。作为我们记忆中的“传统”节日,圣诞似乎是一个由宗教入世俗的节日,也常常被与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做类比。所以本书的名字让人不解:发明圣诞节,狄更斯是一代文豪不假,他怎么和圣诞节联系了呢?读罢本作,便可以理解在某些意义上,狄更斯可以被看作现代圣诞之父,他以一本作品为现代圣诞勾勒了雏形、许下了愿景,而这部作品就是《圣诞颂歌》。

  原以为本作是借《圣诞颂歌》为引子,专注描绘狄更斯作为作家不为人知的一面,但是这本薄薄的书与其说刻画了狄更斯不如说描绘了19世纪的英国城市图景。正如《双城记》所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虽然《双城记》讲述了法国大革命背景下的故事,但是这句话放在19世纪的英国也不为过。工业革命和随之而来的城市化浪潮,在飞速发展的工厂、城市之中,贫富差距扩大,法律制度落后于现实,个人被逐步异化为部件。种种背景之下,带有辛辣讽刺意味的狄更斯作品以及作家狄更斯诞生了。狄更斯早期的作品在辛辣讽刺之中饱含对贫苦大众的同情,与此同时作品并不是激进的,相反往往带有传奇或说神话的色彩,一个人心灵的醒悟来化解矛盾。这些特质既是狄更斯本人早年经历的幻化也是狄更斯本身所受宗教、教育等影响的体现。

  然而,正如每一个创作者都会遇到的问题,突然间市场对你的作品不买账了。由此陷入了职业生涯的大危机。狄更斯的职业危机则是催生了“现代意义的圣诞节”,作品就是《圣诞颂歌》。这部作品同样包含了狄更斯式的要素,然而这些要素与节日的结合异常成功。清教影响进一步削弱,虽不致复归罗马时代的骄奢,但也开始增加了消费、享乐等元素。这种变化与当时飞速发展的生产力有关。相较于圣诞节没落的时期,19世纪40年代生产力已经达到了新的巅峰,开足马力的生产线既生产了产品也诞生了工作强度胜于以往任何时候的且依附于生产线的各阶层。他们无一例外,都需要一个时间来脱离生产线,回归自己的港湾。因此,无论物质条件还是人们的内心都对这样一个节日的出现提供了充分条件。狄更斯的作品恰好出现点燃了这个火种。值得注意的是,这部作品虽然创造了一个贪婪且自私的老板作为主角(不同于此前狄更斯的御用贫苦大众形象),但是作品本身对底层的刻画却依然准确,主角与配角之间的角力均衡再加上神话色彩的加持,作品大获成功。为狄更斯继续以作家作为职业谋生、获得名誉铺平了道路。

  这本传记题材的作品中当然还写到了狄更斯的后续故事以及其他作品,但是都不如对这部《圣诞颂歌》着墨丰富。这部作品在英语世界影响广泛,不仅在于作品本身,更有赖于它的衍生品,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现代圣诞的雏形。因此,这本传记也可以列入书单等到12月,伴随着年终的脚步再来品鉴。它既是一部狄更斯本人的小传,也可以看做是现代圣诞的小传。当结束一年的辛勤工作,在时光指针逐渐移向下一年的时候,伴随着蛋奶酒打开本作,必将十分享受。无论19世纪还是当下,都希望每个人能找到一个特别的切入口,可以逃离忙碌的现实,找到片刻欢愉的栖息。

  《发明圣诞节的人》读后感(六):狄更斯与被他重塑的圣诞节

  

狄更斯与被他重塑的圣诞节

查尔斯·狄更斯,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英国作家,著有《大卫·科波菲尔》《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 《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双城记》等代表作品。然而最被人追捧影响深远的却是一篇用六周时间写出的只有几万字的《圣诞颂歌》。

圣诞节(Christmas)又称耶诞节,译名为“基督弥撒”,它源自古罗马人迎接新年的农神节,与基督教本无关系。在基督教盛行罗马帝国后,教廷随波逐流地将这种民俗节日纳入基督教体系,同时以庆祝耶稣的降生。这本是个小众的节日,不被重视,甚至有过禁令不许庆祝,但在狄更斯出版《圣诞颂歌》以后,这个节日被重塑了意义,并且顺应时局推动了圣诞节所带来的经济效应,从英国的圣诞贺卡到美国的火鸡到圣诞树,还有人们心中的圣诞老人组成了我们今日所见的圣诞节必有装备。

初看《发明圣诞节的人》这个书名,我特别的疑惑和不解,狄更斯跟圣诞节有什么关系,还能用上发明这个词,答案就是《圣诞颂歌》这本书。一本书引发的效应能有多大或许你会这样问,未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是看完以后我才知道是我低估了一本书的力量,尤其是一本关于圣诞节的书,并且这本书是狄更斯在经历低谷的时候写出的一本书。

《发明圣诞节的人》这本书其实涉及到了好几个部分,从12岁的狄更斯刷着鞋油谈起,而这段童年经历在后来造就了狄更斯对写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得心应手。31岁以前的狄更斯机缘下写作出了《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 《老古玩店》等作品而被受追捧,但是却因为一次美国之行和新作品的不如意,被读者不买账。狄更斯的人生在这里陷入了低谷,而这个时候圣诞节也还只是个小众的节日,庆祝的人很少。此时的狄更斯跟圣诞节的处境是那么相似。但是不会有人想到狄更斯+圣诞节=圣诞颂歌这个公式带来的效应会如此之大。

受经济压迫的狄更斯突然灵感爆发在距离圣诞节的前六个周构思了《圣诞颂歌》这本书,他满怀信心,并且亲自下场负责监督每一个细节。是的,他的自信不盲目,因为《圣诞颂歌》的反映说明了一切,从书籍到戏剧,从书里到现实的圣诞节就这样一发不可收拾的蔓延开了。他足够满意,却也不满意因为完美的要求,他没能赚到预设的1000金钱。但是缺不影响这本书在英国美国民众的手中蔓延,传播着。

31岁的狄更斯因为《圣诞颂歌》这本书从低谷回到了属于他的辉煌舞台,小众又低调的普通的圣诞节突然间一夜爆红了,此后的狄更斯和圣诞节这组词就这样搭配着出现在了民众的心里,不仅做到了人手一本《圣诞颂歌》的地步,并且就算烧掉都能背的出来的地步。

本书通过传记的形式记录了狄更斯成为作家的起起伏伏,还有主要的《圣诞颂歌》这本书的来源,推动的效应。作者的笔下从各方面来书写了狄更斯,我们看见了狄更斯为金钱发愁的样子,也看见了灵感爆棚的时候他的神采奕奕,自信满满的样子,也看见他跟出版商,印刷商争论吵架的样子,也看见了跟盗版书争斗明明赢了最后却没钱支付费用无奈妥协的狄更斯。但是回到狄更斯的作品上,你会发现因为童年经历,狄更斯一直在跟内心的羞耻心,恶魔做着斗争直至走出那个圈子。此前我只听闻狄更斯的名字,年少时看过《雾都孤儿》但记忆已然模糊,但是在这本书里我注意到狄更斯对底层生活的人关怀,他提倡教育,提倡仁慈,所以有了《圣诞颂歌》里主人公的转变,并且是第一个关注版权问题不放的作家,维护着自己的利益。

本书的第一个主题是狄更斯,第二个主题是圣诞节,今日我们所见的圣诞节的庆祝方式,我们习以为常的餐桌上的火鸡,白胡子圣诞老人,圣诞树等等的东西,在狄更斯时期却不是习以为常的事情。狄更斯《圣诞颂歌》这本书带来的效应不仅仅来自书中内容和观点,也因为当时的环境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且不说圣诞这个节日所推动的圣诞贺卡,火鸡这些东西带来的经济效应,就说狄更斯自己本人在后期受益到的就有很多。更别说这个节日发展到今日已然是个全球性的节日了,可谓是长盛不衰。只能说是狄更斯和圣诞节互相成就了对方,或许这本书我更愿意叫它《狄更斯与被他重塑的圣诞节》。

本书前期阅读比较枯涩,不顺畅,但是进入状态阅读起来就比较容易了,书中多次提到了狄更斯的其他作品,这些作品的出场顺势连成了狄更斯的事业起伏的一条线,很高兴书后有注解以及文献的来源,让想更了解狄更斯的人能找到方向去寻找资料来阅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发明圣诞节的人》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