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米夏尔》经典影评1000字
日期:2021-02-08 03:18: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米夏尔》经典影评1000字

  《米夏尔》是一部由马库斯·施莱泽执导,迈克尔·福思 / 大卫·荣亨伯格 / 吉塞拉·萨赫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米夏尔》影评(一):导演手法非常冷静和沉稳,并不着急

  德国电影《Michael》很成功,一再于角色的设定非常精彩,很立体。而在于导演手法非常冷静和沉稳,并不着急。全片大概仅有结尾的一个悬念,并不是什么重大的悬念,而被导演做的精彩至极。

  《米夏尔》影评(二):太闷了,留着以后慢慢看吧

  ——这种闷的感觉真的是实在太憋的慌了!那种感觉是透不过起来,快进着看了看, 又看了看douban的评论,觉得还有点看头,但是,真的是太”冰山“了,我不是很有耐心欣赏这盘菜,等以后有时间了或者老了?再慢慢看吧!

  《米夏尔》影评(三):《米夏尔》

  除了逐渐升级但间接揭露的行径,一些简单的动作加上没有特殊指意的台词。

  影片更多将视角放到了看似简单平和的生活细节,这种普通生活下的暗涌形成了令人不寒而栗的戏剧效果。

  那种隐藏于正常人事物表象下的心理异常其实人人皆有。

  《米夏尔》影评(四):刀

  看过影片之后,我又想起了之前看到的剧情简介,此刻我真心希望没有看过剧情简介,多希望这个开放的结局能是一个好的开始。

  米夏尔事业上成功,生活上孤僻,私下里变态至极,将小男孩沃尔夫冈囚禁在自家地下室任意侮辱。

  电影中有一段对白,是米夏尔学着自己看的影片里的台词对小男孩复述,小男孩给出了坚定冰冷的回答:刀!仅仅一个字,我的心却碎裂了。

  《米夏尔》影评(五):所谓的变态,只因病得太重。

  《米夏尔》是一部关于犯罪者的电影,而且还是关于被社会视为禁忌的恋童癖题材。片子以加害者的角度,正眼凝视恋童癖的内心世界,将一个10岁受害者男孩儿被长期囚禁在地下室含泪承受变态男子性侵的遭遇客观而隐晦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电影最后的开放式结局目的不在于罪犯是否被原谅还是受到应有的审判,而是告诉每个人,如何识别与避免这类特殊的群体。“正常”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谓的“变态”,只因病得太重。

  《米夏尔》影评(六):2016年5月29日

  是我喜欢的冷描手法,但是我不敢看……完全是我的雷点,比《素媛》可怕多了(素媛讲的是强奸如何摧毁一个儿童的身体、尊严、以及生活)。

  《米夏尔》是一个关于恋童癖的故事。男人拐卖了一个小男孩,把他锁在家里满足自己的性欲。

  电影选取了男人的视角作为叙述角度,用最冷静、最正常的语气去说一个最不正常的故事。在一开始,大家并不知道这对“父子”的生活是不正常的,等到电影渐渐发展,观众才会自己发现这个真相。没有任何的猥琐画面和拐卖画面,只是从侧写让观众知道一切。而且,男人和男孩之间气若游丝却又实在的“类亲情”让这种事情变得真正恐怖起来……

  光是说说我就觉得受不了了= =

  感觉好想研究一下这个电影的手法,可是又不敢看……不过我能想象出来是什么样的电影语言。

  《米夏尔》影评(七):《人和动物的区别---米夏尔》

  《人和动物的区别---米夏尔》

  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什么呢?

  人有伦理,有道德,有情感,有社会和责任,于是.......(我感觉这些话怎么像《顽主》马晓晴的台词呢?呵呵)。

  作为高级动物,人类确实不得不压制下自己内心的魔兽(欲望),将更多能量转化为智慧,以便为人类群体服务,目的是提高整体生存环境及DNA优化与繁衍!

  不过,人类中总是有那么些不愿意压制躯体内魔兽(欲望)的个体,他们用各类手段或明目张胆,或乖张取巧,或刻意掩盖!

  从而达到释放内心那个“我”---私欲!这些个体,对于其自身而言是荒诞剧,而由他们造成的其他个体伤害,则是悲剧!

  当然,最后结尾的时候,总是呈现一幕超现实的社会截图!

  说了这些,其实就是描述奥地利的这部影片《米夏尔》

  片中沉静的保险公司职员,男主角米夏尔,在道貌下其实为娈童者。

  结局是,男孩沃尔夫冈烧了壶开水,趁其不备波在他脸上,米夏尔受伤的,夜半开车寻医,中途翻车而亡!

  米夏尔来整理亡者遗物时,毫无疑问打开了禁室之门!

  《米夏尔》影评(八):《米夏尔》影评:“一个恋童者的故事”

  我们这个时代,既不处于重要历史拐点,也未爆发战争和政治危局来喂养杰出天才与残忍怪胎,甚至那些颇具趣味的连环杀人犯,种类和数量上也纷纷骤减,在科技发展下,还未犯下足以使他们扬名的案件,就销声匿迹吃牢饭去了。

  我们处在一个如此怪诞的年代,迅速发展的物质生活显然并未同等程度丰富人们的精神,我们比过去更懒于思考,沉迷虚拟世界的简单快捷,进而忽视了现实世界的变化。

  这些变化纷繁攘杂,既包括你上班途中转头发现楼下牛肉面店老板破产倒闭,也涵盖远在千里某处核电站爆炸,以至于还要不要买超市进口特价三文鱼的担忧,你还未曾有所反应,那些无数由人推动的小事便已悄然改变你的生活,时时刻刻试图将正常行驶的人生列车拽脱轨道。

  《米夏尔》

  《米夏尔》影评(九):可怕的无常

  部篇最可怕的剪是无常。每一幕是多么的自然,无聊,就如生活般。

  可是情绪和想法是大声的。完全不一样。两个极段包容在同一部片中。

  每一个角色的视角都是独特的。

  男主把男孩当作爱人,自己的所有物。并尽自己的能力去爱护他。可是他也是现实的,即使他在怎么关爱,他也知道自己的社会关不会放过他。所以他隐藏并且准备埋葬男孩。所以到头来,他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去爱。没有对错,错就错在对象是个男孩。

  可是当我们想想,这份爱似乎也是正常的。

  男孩是单纯的。他也是希望被爱的。可是他知道男不能爱他。所以他成经挣扎,可是他没办法反抗。如果男孩知道对错的话,可能他都选择自杀了。在这里很多人都以受害者,施害者的角度去描写。用自己的欲望去玷污两者的思想。可是性欲是一时的,占有才是比较永久的。所以男孩不知道。施害者可能也不知道轻重。观众就被带入男孩为什么能保持自我的问号。当男孩知道男主不能爱他时,他便开始反抗,甚至想逃跑。大家都渐渐忘了这孩子的道德观,就像是被社会遗忘一般,被家人遗忘一般。

  男主的母亲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她的悲伤和发现是最关键的。因为这部片里只有男主的怜惜,哀悼。那最关键的男孩怎么了。

  然而最吃惊的是当他母亲看到孩子时会有什么想法。

  这部片好玩的地方是处理社会的观点。和处理男主的观点。仿佛是在惩罚社会的观看者的无感。就是不管发生什么,你只是看完了一部电影。男孩根本不关心。

  《米夏尔》影评(十):最后小孩子可能是死了

  大叔的妈妈收拾地下室的时候,看她的表情明显闻到了异味,所以寻找味道的来源,才打开了那扇门。

  影片中电视新闻说每年德国有1000多个小孩失踪,相对于只有几千万人口的德国来说这个数字相当恐怖了。这个片段是引起社会注意,这已经不是偶然事件,这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德国社会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恋童癖,我不知道心理学和社会学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影片主要重点描述了三点,其一是:变态大叔生活中和正常人没有两样,也就是说在外貌和行为习惯是判断不出一个人是否是恋童癖。

  其二:描述了小男孩对于被囚禁性侵认识模糊,而且没有自救意识(期间他有和大叔出去,但是没有逃跑),明显学校和父母这方面教育缺失。他用开水泼他明显方式方法错误,这样只会激怒犯罪者(最后变态戏剧性意外身亡不讨论),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

  其三:受害者是的幼小的孩子,他们心智不成熟,一旦小孩对犯罪者产生依恋认同感,那么他会被获救的希望更加渺茫了。

  导演想用本片在警醒整个德国社会。恋童癖固然可憎,但是变态可能如同影片中的大叔和你一样正常,你不知道谁会盯上你的孩子;其次学校父母也要对孩子进行防范教育,教他们如何正确自救和应对;最后恋童癖已经是一种社会现象,如何预防“患病”,根源到底在哪里,这是整个德国社会值得去重视的事情。

  以上,我觉得这是导演想要传达给观众的的内容。

  .s:本片主题很沉重,片尾曲为什么要用Sunny这首这么欢快的歌曲,难道导演想表达的和我理解的不一样。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米夏尔》经典影评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