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束般的恋爱》是一部由土井裕泰执导,菅田将晖 / 有村架纯 / 细田佳央太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束般的恋爱》影评(一):与自己恋爱,与自己分开,与自己和解
1. 导演和编辑原来还是主攻电视剧,篇幅短的电影制作时还是保留了一些分段式习惯。中间黑屏间隔虽然在电影手法上并不少见,但还是有些刻意。遇见-暧昧-确认关系-热恋-新鲜感消失-争执-分手,也是电影篇幅中难得的长度。
2. 这部电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就是男女人设和手法上的完全一致和反复。即便是《向左走向右走》这般同样都市男女邂逅,男生女生还是有生活性格上的区别,更何况其实最本质的爱情,还是两块不同的拼图能够结合在一起的那种相互救赎。但Mugi和Kinu的相同具体到喜爱的作家和想法,两人的相互吸引就变得有些“自恋”嫌疑。作为一个从开始不就相信爱情能够发生两个相同灵魂之间的人,到两人踏入社会后有了价值观分歧为止,都有些自我分裂的感觉。(不知道精神分析理论里的女性主义学者会对这个如此女性化的“男性”有啥想法,某种意义上这部电影也是做到了“男女平等”,哈哈)。
所以问题就来了。开始社会生活有了分歧的两人,也似乎代表了一个人踏入社会后的两种可能性,被改变或者坚持自我。比较不平等的是,苏打的Mugi虽然进入日本公司成为一颗社会螺丝,但依然是很立派的社会人,但整个剧本设计(特别是Kinu最后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而Mugi对工作的自我质疑却不了了之)似乎带了些对日本职场比较幼稚的批判。还对于苏打前辈的死亡两人的不同反应,也是带了点性别意识。
最后两人在餐厅里分手的高潮部分,依然是对自己的回视。
所以这部电影在我这里有个很奇怪的悖论,彷佛一个人自我分裂与自己相处了四年,与自己热恋,与自己有分歧,最后和平地与不同的自己分开,——一部披着恋爱外衣的自我成长片?
3. 还行吧。大片独白和慢镜头,平行蒙太奇都达到了melodrama合格水平。最后煽情我还是哭了,虽然比起为他们的爱情感到惋惜,更像是被他们的成长痛感动到。会选择看这部电影还是因为是原创剧本,还有我终于有空闲时间能够去电影院。
4. 有很多文艺青年的元素,文艺书和文艺电影甚至押井守都成了文艺标志。嘛,长段独白比较像私小说,也有文艺感。虽然我不并认同主人公和导演编剧的文艺认知。
《花束般的恋爱》影评(二):谈了一场花束般的恋爱
在日本读大学的第一个学期,跑来跑去有很多好奇的事情。
大家也不住校。分散的各个团体,每天既兴奋又累,有时候回到家在沙发上稍微躺一下醒来已经是第二天早上。后来我大二的时候,听到一个东大的大一学生反省自己事情为什么没做好,说,大概到六七月我的大学生活才安定下来。我才恍惚,原来是存在这样一个说法的,日本大学生的最开始就是跑来跑去,社团不知道参加哪个,学业,社团,打工不知道把哪个放在重点,不住校,也没有辅导员没有分团委,来去都过于自由,优秀的学生真的稳定下来都要六七月,就更别提一般普通量产大学生了。
当然,年轻人的恋爱通常始于兵荒马乱,可是兵荒马乱中时常沦为炮灰,心动容易熄灭(或者被熄灭)也容易。新鲜和匆忙时而带不来什么,只会带来一些疲惫的习惯。久而久之习惯了这一份常态之后,就像男主角山音麦,普通地去聚会唱歌也不是没有,但也只是社交性质,生活里比被google街景拍到更兴奋的事情,好像也没有了。
对于内心更加纤细的女主而言,这份疲惫更加明显,和人约会但只是备选,只会在刚好有空的时间被拿来溜一下。当然善于社交在社团或者打工的地方都如鱼得水的人也不是没有,但是显然不是故事的男女主角,「居場所」是容身之处的意思,的定义并不是自己客观上所属于的团体,而是一个在此能够活得像自己的地方。所以多多少少对自己的生活有种疎外感的,犹如sub-culture一样的两个人相遇时,从日系大学生态中的逃离,命运感,互相确认时消散的孤独感。
很多人谈恋爱不会付出一切,刚读大学的时候我也听过一些恋爱的都市传说,在一个大学也一周见一次之类的。因为大家还有社团,学业,打工...即便没有这么公式化,大家也都还有自我,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将来...
但在此,两个人深深落入爱情到为学生恋爱付出所有是很容易理解的。(尤其男主还是独自上京一个人住,电影里也稍稍刻画了女主与原生家庭的一点疏离)
买了电影的周边,一本台词的书,一本把它写成小说的书(本质上都是电影そのまま的变体,怎么这么会赚钱)。说是五年间的恋爱故事,两个人交往的第一年也就是在大学里的那一年都占了一半以上的篇幅。
电影里两个人热恋时的片段也拍得让人很舒服,柔和的暖黄色灯光和书架,逃课在被窝里ゴロゴロ,场景就像冬天吹头发一样暖和又温柔,又真实。比那些突兀地设定男女主爱得不得了,忽然左手一个吻,反手一个咚的,像给你灌糖浆一样的所谓甜剧要舒服得多。有时候想谈恋爱,情节上来说不就是周末的时候出去玩,节日的时候互送礼物,平常发发信息,并是很少有机会发生不得了的事情。但是其实这些小事就已经能构筑了很多心灵上的依托了。
不过我更爱看的反而是男主进入社会后的剧情,可能是苏打短发清爽,看完后和朋友说,还是很喜欢男主的,离心的部分虽然是他的责任,但是他也没有办法,整体来说还是很温柔很好的一个人。朋友说,其实有责任感,上进心,不是基本的事情吗。
我们笑了好几条街,的确是这样的,反过来说,大学毕业后适应社会也是基本的事情,理解伴侣的难处也是基本的事情,沟通更是基本的事情。但是现实生活中,连这种基本的事情都有多少人做不好,光是这些就很值得都拿出来拍一拍啊。其实剧情不需要太多的冲突,情绪虽然会爆发,情感只会缓缓流逝,把这些写得细致真实就是坂元裕二的牛逼之处。
纯粹的恋爱故事也太好看了,这种没有第三个人的恋爱故事。即便是be,也深深在人心头缠绕。希望编剧们不要再随手变出一个帅气多金的男二,妖艳诱人的女二,来推动剧情的发展了。高中政治必修四就告诉过我们,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源,即便是移情别恋,也是人性弱点,一切都以内因的方式去理解和塑造人会开心许多。
---------------------------
发现中文译名是花束般的恋爱,不知道是不是官方译名,直译的话应该是类似于「(我)谈了一场花束般的恋爱」,突出完成时态和结束。不知道生活中有没有伴侣能谈一辈子的恋爱,大概大多数人都不会,单纯的恋爱如电影中的大学时期,是喂不饱人的。那么恋爱总是要结束的。要么是像男主说的升华成亲情,要不就是电影的结局。如果看待恋情的方式一开始就是把它做成书签一样收藏,那这一场还真的挺不错的。虽然我觉得他们两个人的故事能有更好的结局。
《花束般的恋爱》影评(三):爱恋里的花与记忆
严重剧透警告⚠️
直到写完这篇文章的现在,影片里的有些余韵至今都还未散去。所以决定靠着我残存的记忆码下这篇文章,纪念一份平凡的爱情,也定格一段触动时光。当然还是因为我爱阪元~~
曾在《四重奏》里合作的土井裕泰导演和阪元裕二编剧再度联手,共同打造了这部“俗”而不腻、现实又触动的恋爱故事《花束般的恋爱》。
四重奏 (2017)9.12017 / 日本 / 剧情 爱情 悬疑 / 土井裕泰 金子文纪 坪井敏雄 / 松隆子 满岛光一提到阪元,第一反应就是他那些千百连发的金句,和从生活的细微中提炼出的极具现实思考性的故事情节。犀利而又精准,总有一段会戳到你的心坎,甚至看着看着就会觉得,“啊,这不是在说我吗?”,有这般神奇魔力。显然,他在这一次的作品里依旧没有失手,让人列举不完的时代细节、极品呼应,还有连珠妙语,一下又一下地戳中“真实恋爱”和“青春回忆”两大穴点,像我们再次揭示了人类爱情路的坎坷(不是)。精神层面百分百共鸣的真爱难得,而花时间去维持这份共鸣更难。
(以下内容细节如有误记还望指正,后续如有二刷或出源后还会再进行修改)
看的那场正好有舞台挨拶直播中转,在开篇就被苏打剧透了影片里会有很多他青春时代的大热歌曲,果不其然都是经典555(虽然我们不是一个年代但也不妨碍)。开头两场聚会bgm,女主绢那儿放的是08年GreeeeN的青春神曲《キセキ》,男主麦那儿放的是13年蜡笔小新剧场版主题歌,Sekai no Owari的《RPG》。《キセキ》知道的都知道,牙医仅靠这一曲就可以流芳百世(当然其他还有很多好歌),每次听到词曲都会让我感慨万千,对日式青春的憧憬起源吗?大概。而《RPG》呢也算世终的代表作之一了,欢快而充满幻想色彩,就如Fukase取的这个歌名一样随性(曾经在广播里提到【RPG】=【RoPponGi】六本木hhh),总之,两曲也是皆陪伴了我的青春,一下影片的亲切感就被拉近了。而在这之后绢和麦两次的二人KTV里演唱的分别是:キノコの帝国14年出的《クロノスタシス》和フレンズ17年出的《NIGHT TOWN》,也都完美契合了作品中的年代设置。关于选曲,其实歌词上也有挺有呼应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キセキ【DVD付初回限定盤】9.2GReeeeN / 2008「RPG」 (アールピージー)通常盤7.6SEKAI NO OWARI / 2013フェイクワールドワンダーランド8.2きのこ帝国 / 2014プチタウン评价人数不足フレンズ / 2017说完歌我们来说说书和游戏,也是紧跟时代潮流!!!(作品内时间设置具体我不记得啦!)时间线16/17年出现的是赶上了动画化的大热作《宝石之国》,17/18年是为了剧情服务的《茄子の輝き》和《人生の勝算》(之后祥说),18/19年是同样迎来了动画化的《黄金神威》。而游戏这边呢,有大火的塞尔达和至今不衰的手游界大物智龙迷城。如此细节的现实呼应,让人倍感时间背景的真实。而且就我个人而言,还真的都饱含了满满回忆,那些自己追过的漫画与动漫,那些被周边人和广告刷频的游戏,看到的时候都会有点小激动(激动来干嘛)。
寶石之國 19.1市川春子 / 2018 / 臉譜茄子の輝き评价人数不足滝口 悠生 / 2017 / 新潮社人生の勝算评价人数不足前田 裕二 / 2017 / 幻冬舎黃金神威(1)9.2野田サトル / 2016 / 尖端出版有限公司因为这些内容我没能力整合到一起,所以干脆无序排开好了。
1. 三个比喻理论
1)耳机“L” “R”理论
来自告白那天二人遇见的某音乐人的劝告:一对情侣若是共享一副耳机听歌的话,那么他们就一定不是喜欢音乐的人。因为耳机的L和R的声效是不一样的,那种区别里饱含了创作者们的心思,是不能分开的。若是想一起听,就各自带上自己的耳机连上自己的手机,然后同时按下开始键就好了。
于是阪元用了培根鸡蛋三明治和猪排饭做了例子。若是培根和鸡蛋三明治分开,那它就失去了灵魂。要是一个人单独抽了猪排来吃,那另一个吃的只是蛋包饭罢了。听着我都要被说服了。但实际上呢,或许这套言论或许就在暗示爱情的共享关系吧。有的时候不要只执着于一味的共享,各自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同时,再进行行为环境同步化就好了(我在说什么?)
2)饭桌上妈妈的教诲
进入社会就和泡澡是一样的。进去之前会觉得很麻烦事情很多,进去之后会觉得也太爽了吧(个屁啊)!
3)比巴西队快乐理论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段,尤其是在结尾第二次提及的部分。绢说,每次觉得自己倒霉的时候,她只要想着自己现在可比当年巴西世界杯被德国7:1虐杀的巴西队的情况要好多了,就舒坦了。是啊,谁说不是呢?话聊到这,麦紧跟着补上了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来收尾。来自一位巴西队员的采访回答。
“我们这一路走来到现在为止都是那么的精彩美好。但是就差了那么一步。”(大意)
这不就是绢和麦的爱情吗(哭了)!回首过去趣味相投生活的快乐,再看看如今的我们,就差一步,离婚姻就差了那一步。
2. 双视角叙述
这部作品值得被称道的其中一点,就在于这个双视角的利用。对于同一件事,男女双方的看法、男女双方的关注点,其实是截然不同的。将这种不同演绎出来,才会更让人感觉到自己情侣相处期间心境变化的具体过程与真实性。
我最喜欢的是之后进入交往后期仅有的两次双视角心理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两个感情阶段。从「もうわからない」(已经搞不懂了)变成「もうどうでもよかった」(已经都无所谓了)这种发展,就是情侣分崩离析的前奏。具体台词大意大致如下:(细节自行体会)
Part 1
绢:“3个多月都没做爱的情侣,现在突然聊结婚的话题,他到底在想些什么。我已经搞不懂了”麦:“一直都还是学生之间的相处模式,她到底有没有认真对待这段关系。我已经搞不懂了。”Part 2
麦:“我的前辈死了,但是她非但没有哭甚至就一个人先上床睡觉了。那天晚上我就这样一个人打了游戏,一个人去散了步,一个人大哭了一场。然后到了第二天她想来找我搭话时,我已经不想理她了。已经都无所谓了。”绢:“他的前辈死了,我应该感到难过的,但是我没法做到和他一样的悲伤和他一样的痛哭,因为毕竟他的前辈也不是什么好人。但是想着这样的态度不好,于是第二天早上就打算向他坦白,却发现已经太迟了。已经都无所谓了。”3)让人会心一笑的台词
「サンキュー押しボタン式信号」两人在等红灯的时候趁机卿卿我我,想着到绿灯了就结束,结果怎么都不变绿灯。原来是按钮式红绿灯。于是二人分别道谢:“谢谢你按钮式红绿灯”。笑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