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2-08 02:38: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读后感锦集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是一本由夏昆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284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02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读后感(一):现在的中学生如何读唐诗?

  这个题目其实是一个未完成的想法,主要启发自作者封底所说的,

献给中学生:重新爱上语文,涵泳文学之大美;重塑独立人格,追寻青春之梦想。”

  作者对诗人和诗歌的解读,其实还比较回归到诗人写诗的情景的,很多自然是浮想联翩,但也切中意境。

  在读这本书之前,对于唐诗的感觉仍然是非常正面的,认为唐诗是中文文学的一个高峰,用几行几句抒发人生情怀,天才的词句比比皆是。

  看完之后,反而会有疑点,诗人们描述的心境,如今的年轻人还能感知几分?

  中国传统文学,基本上都是士大夫文学,士大夫们,无非仕途失意,家国情怀,壮志凌云,登高怀古,讽刺世事。

  这些诗,中学生们可能完全无法感同身受吧?

  诗人们也有更加个体化的书写,比如科举失利、思乡还乡、亲人友人等主题。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妈,买一件不就好了?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见过船,但没坐过船...

  然而我的这种说法似乎是在否定说有一些情感是恒古不变的,能够打动任何时代的人的。

  这当然不是我的本意,在描写自然之美的时候,我完全同意这种说法。

  “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抛去跨越时代的情感,唐诗更应该作为中国文学之美的习得。对事物的敏锐,文字的美感,是可以熏陶的,即使儿时没有感觉,也会在长大之后慢慢体会到。

  本书对于中学生来说,可以提供一个有益的背景补充。不过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却像是揭开了面纱,却让朦胧之美丧失了。

  最有用的是里面附赠的小本子,100首唐诗,随时随地可读。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读后感(二):品读唐诗

  最近腾讯QQ新出了一个功能,那就是飞花令,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而他的基础就是唐诗。 唐诗宋词有着很多年的历史,古时候很多著名的诗人,他们都会把他们的情感寄托于诗中,接触那一次的一句议标一点来表达他们心中的愤懑激动,以及其他的不安的灵魂。 唐朝存在了289年,诶,这一段时间唐朝就像一个象征,一个符号,一个图腾一样,它代表着国人在那段时间最奔放,最诗意,最潇洒,最自信的一个时代,而后,她这样一个魔力的时代,同样充满了一个充满魔力的词,那就是唐诗。 说起唐诗,脑中第一个想起的就是唐宋八大家,但其实关于唐诗,他它的著名的诗人并不只有唐宋八大家。 这本《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讲述了一共260个诗人,并且介绍了他们主要的代表诗集以及他们的经历,让我对这些事情有了很大的了解,也有了一个科普的作用,丰富了我的知识。 我对于唐诗中赋予的情感分为这样几点。 一种就像孟浩然之类的,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在繁华中山水中她他找到他的归宿。 还有一种像李白那样的豪放的诗人,李白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一个诗人,他的每首诗我几乎都曾经刻意的去背过,他这个是给我的感觉是很豪放,有一种放荡不羁的感觉,在唐朝的一个时期,他就像一股格格不入的潮流,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当然也有很多觉得内心愤懑不满的诗人,例如孟郊,在这本书中作者对梦想的评价是人生比诗歌更加寒冷,在我的印象中,梦娇似乎一直是一个在为百姓生活的寒苦而苦恼而愤懑的一个诗人,我能够感觉到这名诗人的心中的苦寒与悲痛。 这本书里有很多的诗人由我了解的也有不了解的,这本书从一出版就获得了大众好评,其实这本书它不只是坐着他个人的荣誉,他也是我国对唐诗,对我国的文化表示尊敬的一种态度。 而唐诗的魅力,这些美好的诗句,它穿越了千年的风霜来到我们面前,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古人凝结的智慧。 从初唐四杰开始诗歌就已经展开了一种新的形式,诗歌成了诗人一种精神的载体,赋予的,踏上的是浓浓的当时时代的气息。 诗仙,诗鬼,诗魔,无数的伟人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一道深刻的痕迹,供后人敬仰。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读后感(三):“诗酒趁年华,仗剑走天涯”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的作者夏昆说:“汉语词典中最富神奇魅力的一个词语,它就是唐诗。”在唐诗的发展中,简单几个字词组成的不仅仅是诗篇,还是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夏昆的解读与任何一个前朝的人都不同,他以讲解和故事的绘声绘色为主,许是因为教师的特色吧,讲述唐诗的发展史,不是以经典代表作的赏析为主,而是从唐诗发展的轨迹来铺展,在文字之余,作者还是加入了音乐(二维码可听),然后从电影和书籍的角度来解读诗歌,侧重知识性普及和内容的铺展,这点很喜欢,因为,每一个诗人的故事不仅仅是诗歌中可以知道,而且还是知晓诗人生平。

  书的设计比较有特色,先从诗人命运起伏入手,每一个精彩的人生都有一个寻常的起点,所以诗人们的命运就是这里开始叙述,而《在唐诗里孤独漫步》对作者的介绍比较特别的是对诗歌缘起和诗人的情怀做了介绍,从后世不同的影响范围开始,然后叙述诗歌与诗人的缘起缘灭,时代的轻盈在文字的悠远间荡出情韵,自然而然走入你的生活。

  “诗酒趁年华,仗剑走天涯”,唐人的理想不外如是,诗人命途多舛,人生际遇起伏,但是诗歌却将短暂的生命延续的,是时代谢幕之后,上映的新启端总是还有同一个名字,汉语中的奇特词汇,特殊的魅力,就的确在期间洋溢。

  唐诗的篇章由一个不怎么出色的诗人看起,“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这是诗歌的萌端,我们找到了起点,看到了诗人的心境,便是单纯的一首诗歌传世的也有,譬如骆宾王、张若虚,“孤篇横绝盛唐”之评不为过,因为在他们笔下的诗歌,不是文字,而是一幅画,一首歌,是声色俱美的篇章。序幕开展之后,诗歌的高潮到来,陈子昂开始登场,贺知章延续辉煌,然后王维、孟浩然在世间繁华中悄然隐居,走向静谧、回归自然……在这宁和中原中,还有“大漠狂沙”“霜刃临阵”的边塞诗,优秀的诗人涌现,王之涣、王昌龄、岑参、高适……在之后,就是盛唐的巅峰——李杜,山上的明月,就此有了永恒的意境,所有的美好就此,在诗歌里有了归宿。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最吸引我的,其实还是这种叙述的方式,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却可以将人生际遇一一铺叙,然后告诉你,这个世间可以从哪里找到心灵的栖居地,所有的美好都是其间潜藏,愿你与之相遇,一切幸运。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读后感(四):值得一读的唐诗

  小时候上语文课,我最喜欢的就是古文的这一部分,不论是唐诗宋词,还是一些长篇幅的古文,读起来都会让我觉得朗朗上口,意犹未尽。

  唐诗是所有古文中最先接触到的一部分,可能在很多人很小的时候,家长们就会让我们背一首唐诗,骆宾王的《鹅》,似乎这一首诗是所有人的唐诗启蒙。当我们慢慢接触到各位诗人之后我们发现,唐诗可以写朋友,可以写亲人,也可以写爱情,可以写美景,更可以写一种胸怀。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这不是一本单单讲述唐诗的诗书,而是结合了每一位诗人的经历和历史背景,来介绍每一位诗人的代表作以及作者的一生。当我们以前单纯的读一首唐诗的时候,我们或许会去了解这首诗歌的含义,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作者所经历过的事情。当我们真正了解到一个作者的经历,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之后,对于同样的一首唐诗,我们或许会有不同的见解。整本书介绍了许多诗人,有我们熟知的李白,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等,也有我们略微生疏的王绩,高适,刘叉,但是当我们读完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故事之后,我们会对这一位诗人有深刻的印象以及理解。 我一直觉得作为一名华人,我们中华5000年的历史传承,也需要这些文化的积淀,或许有人认为唐诗宋词只适合正在读书的学生,作为成年人,没有必要去读这些诗歌。我并不这样认为,诗歌不仅仅能反映一段历史,也能体现每一位诗人的情怀,能做出这些流传经典的诗歌的人,必有与众不同的一生,并且诗歌作为国学的一种代表,每一个人都应该去了解和学习。时至今日,给我背诵唐诗宋词的日子,过去了二十年,我仍然可以储备许许多多的诗歌,这个是我少年时打下的基础,偶尔,我也会和家人,孩子一起读一读诗歌,对一对诗句,感受一下诗歌中的美! 全书的四十多位诗人,都有不用的风格,也有不同的代表作,有的擅长山川河流,有的擅长儿女情长,也有的擅长民间风俗,不论何种何样的诗歌,都能让我们深入感受到诗人当时的感想和情怀。因为这些诗歌,我们看到了历史中的人物,景色和情感,也再次地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与壮丽!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读后感(五):唐诗的魅力

  对于中国人来说,不管你的学历高低,也不管你从事着什么样的工作,总有那么几首诗是可以顺手拈来的;当我们的孩子在刚刚学会说话的时候,我们也总忍不住想要教会他们背上一两首诗,好像这就是我们的宿命一般。而这诗所产出的年代,大多源自于那个早已在历史中消亡了千百年的大唐。大唐是一个盛产诗歌的年代,也是一个盛产诗人的年代,每一个曾经怀揣着梦想的人无一不对那个神奇的时代充满无限的憧憬。诗人与诗歌则是那个时代中最耀眼夺目的一颗明珠。曾经登上央视2015年度诗词大会第五期擂主的夏昆在日前出版了自己的新作《在唐诗里孤独漫步》,透过这本书我们或者可以再一次回到那个充满了诗、剑、酒的大唐盛世! 当我们在摇头晃脑的吟哦唐诗的时候,在惊叹于唐诗所带给我们的那种奇异之美的时候,我们也不禁对写这诗的人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什么他们可以作出如此绚丽夺目的诗歌,为什么他们的名字会和他们的诗歌一起青史留名,为什么他们总可以如此的别有怀抱!这些问题的答案,我想都隐藏在夏昆老师的《在唐诗里孤独漫步》之中。在本书中,夏昆老师选取了在唐朝诗歌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268位诗人,在对他们生平经历娓娓道来的过程中,唐朝与唐诗的最奔放、最诗意、最潇洒、最自信的那一面也如同放电影一般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从初唐四杰,到李白、杜甫,从韩愈、孟郊,到杜牧、李商隐,唐诗就如同涓涓细流一般流过几千年的岁月,到达理想的彼岸,她们穿越了千年的风霜雨雪,来到我们的面前,依然是那么的光彩夺目! 读唐诗,如果我们不了解一位诗人的生平,不知道他们曾经经历过什么,那么我们很难明白他们到底在通过唐诗去表达什么,充其量,我们只会认为这是华丽辞藻的简单堆砌,毫无意义。但是当我们明白诗歌为什么而做的时候,当我们知道这些伟大的诗人曾经走过一条什么样的道路的时候,我们会被感动。就像是读杜甫的诗歌一样。杜甫无疑是一位饱经了风霜的诗人,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了太多的颠沛流离,太多的苦难,但是杜甫从从不曾怨天尤人,慨叹命运的不公,而是因为自己对苦难体会良深,而更加能体会别人的苦难,不然在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便再也读不到类似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诗句了吧!诗人的伟大情怀,与悲天悯人,与他们不尽的抱负,尽都化作一首首锦绣文章,成为永恒的阳光,升华了自己,也升华了我们。因为我们了解了诗人,所以我们才会更加对这些诗作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情操而感动、自省!! 爱上唐诗,爱上诗歌,爱上中国文化,就从读夏昆老师的《在唐诗里孤独漫步》开始吧,在这里,我们将领略到中国文化之大美,在我们将重塑独立人格,继续去追寻我们的青春梦想!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读后感(六):走进唐诗深处

  关于诗、关于唐诗,近几年可谓是花样阅读,但都一言难尽。有的中规中矩,整篇古诗,枯燥的像语文教科书;有的半解半读,兴趣有些,然而也没记住多少,囫囵吞枣。总之优秀的各有特色,但总让人无法像小说一样想一口气读完的,这本《在唐诗里孤独漫步》强烈安利,起码与我是受益匪浅的。

  很多读者会好奇,这本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哪里,以下我罗列自己的感受。

  一,极具顺序性。这里的顺序指唐诗时间上的,也指唐诗诗人的先后,也就是唐诗的领路人。作者在自序里,将唐朝的到来说了个通透,然后从掀开唐诗伟大一页的酒徒——王绩开始,按照“初唐四杰”到后续的唐朝诗人,详细地解说了作者的人生和代表作。其中对作者的讲解很有个人风格,别开生面的不同体验。

  二,语言风趣幽默,极具吸引力。这本书的亮点从自序就有了,然而幽默从开篇毫无违和地就出现了。作者说中国诗歌史上,要找到不喝酒的诗人,估计要比找一个不吃奶的婴儿还难。而酒就是诗人的乳汁,是诗人艺术层面的激情,或者说,梦想(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例举了)。轻松诙谐的语气让我想起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读来俏皮惹人会心一笑,历史不再枯燥,诗词也变得生动起来。

  三,引经据典,涉猎广泛。作者每表达一个观点都会引经据典,如揭开唐诗伟大一页的是酒徒王绩,这是经过元代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和许多学者共同认可的。另外不拘于一格,讲解王绩贪酒的故事,顺带引出三国时期的阮籍,也是嗜酒如命,小故事读来风趣又涨知识,可见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文风独特,极具个人色彩。很多时候人们将历史,解诗词总是一板一眼,而作者夏昆不同,他用讲野史的口吻说着正经的史事,如杨炯不甘于“初唐四杰”第二,说“吾愧在卢(照邻)前,耻居王(勃)后。”很鲜明的呈现出杨炯由于少年得志的恃才傲物,让人印象深刻。文中不时穿插小故事,其他诗人诗句,以方便读者更好的去了解诗人,去解读诗句,可以说,你同时读了好几本书,还都是有用的。

  这本书强力推荐学生去读,它可以为你增长趣闻的同时,吸收更为广阔的知识。方便加深作者的人和诗词,对自身的受益源远而长。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读后感(七):书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存在了289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所以直到今天仍有海外的华侨华人称自己为“唐人”。

  我们的国家曾经如此的强盛,我们的前人原来曾经历如此文化浪漫的时代,近300年的历史,给了人们太多以史为鉴的想象空间。

  这本《在唐诗里孤独漫步》的作者沿着唐代的发展轨迹,把那些藏在时间里的小故事小心翼翼的捡起来,恰当的放在字里行间里,像是一颗颗历史的遗珠,让你在阅读间时不时的会心一笑,或者忍不住对着空气打出一个原来如此的响指。

  唐诗即唐史。

  唐代的高棅《唐诗品汇》将唐代诗歌分为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到晚唐。

  初唐诗歌是唐诗的蓄力时期,主要代表有初唐四杰和陈子昂。由于南北朝时期宫体诗流行,主要描写奢靡的宫廷生活,内容浮艳,思想狭隘。英姿雄发的四位少年天才,靠着一腔蓬勃的热血,撕掉了宫体诗的狭隘和凡庸,推开了唐诗宽阔的大门。

  盛唐诗歌是唐诗的巅峰,是群星灿烂时,代表人物有李白、杜甫两座大山。盛唐诗歌时期,唐朝国力繁盛,且在不断更加繁盛的时期,强盛的唐朝塑造了一批伟大的诗人,可谓人类群星闪耀时,其中最耀眼的就是李白和杜甫这两座大山。(PS:如果有时间推荐去看戴建业老师的《浪漫的要死,狂的要命的盛唐诗坛》,你会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来着盛唐诗歌的魅力)

  天宝14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转衰。

  唐朝诗歌进入中唐,中唐诗歌稍逊盛唐,代表人物有白居易、韩愈等大神。此时经历安史之乱唐朝国力急剧衰弱,此时的读书人虽然怀念盛唐的繁盛,但是看着国家局势如此颓败,也是回天无力。达不可能做到兼济天下了,那就只能退而求独山其身,这也是中唐诗歌的主旋律。

  晚唐诗歌属于唐诗的收尾阶段,代表人物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唐朝诗歌走向晚唐已经没了初唐的锐气,更不要说盛唐的恢弘,最后晚唐诗歌走向了婉约朦胧。唐朝以前的诗歌有写景的,有讲故事的,但是晚唐诗人多是抒发“求而不得”的情感,或许朦胧或许难懂,但是有美,足矣。

  我们读故事,可能读来的是一个个小故事,但是对于这些历史的亲历者,这就是他们的人生,在这些不同人的人生中,我们看到了人生的坎坷,看到了人生的得意,也看到了人生走到最后的淡然,穿越时间的藩篱,带着醉意走进唐朝,走进唐诗,在平平仄仄的韵律中感受彼时文人骚客的浪漫,唤醒藏在我们文化骨血里的历史触感。

  学生时代对于古诗的学习更多的像是一种学习任务,是为了能够在古诗词背写的时候多拿分。走出校园,不需要再被考试禁锢。没有了目的性,翻开唐诗,古典文化的美一下子扑面而来,串联起历史背景和诗人的生平,也更加的理解每一句诗词后面的深意和巧妙,更加理解以前背诵的古诗中的美。

  希望现在还来得及,跟着作者走进唐诗,领略来自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同时也为未来孩子的古典文学教育埋一颗小小的彩蛋。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读后感(八):读唐诗,品唐人,“听”故事

  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到了唐朝,达到了无与伦比的一个巅峰,标志就是号之以“唐诗”。“唐诗”之所以成为“唐诗”,一个是在唐代写诗的人特别是名诗人特别多,清代康熙年间编校的《全唐诗》,“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计900卷,目录就有13卷;一个是形式特别多样,唐代既有古体诗又有近体诗,基本形式有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六种;一个是流派众多,不像宋词基本上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唐诗分为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浪漫主义诗派、现实主义诗派;一个是诗人的称号特别多,“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自不必多说,“诗骨”陈子昂、“诗狂”贺知章、“诗佛”王维应该多少也有所耳闻吧,更不用说“李杜”“小李杜”“元白”“郊寒岛瘦”等雅称了——自然,诗人的故事、传说、轶闻相应地也就特别多。

  关于唐诗的辑录也不少。《全唐诗》过于庞大,非专业人士是不会去碰的,但《唐诗三百首》却一定有很多人都知道——估计也和那两句话有关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唐诗的兴盛是和唐朝形势紧密相连的,初唐、盛唐、中晚唐,国运不同,诗人的个性也有很大的区别,而且非常有代表性。以至于就连鲁迅先生也认为:“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后倘非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再动手了。”说得虽然有些夸张了,却也与事实相去不远。

  正是因为唐诗具有上述这么多非常之处,所以才显出了与众不同的模样。对中国古诗有各种各样需求、偏好的人,都不难在唐诗里找到共鸣并引以为知音。所以,不管心情如何,不论境遇怎样,都不影响唐诗天然具有的吸引力。曾在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上大放异彩的金牌擂主夏昆,也用他的方式来讲述了关于唐诗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诗,非常形象生动地把诗人的人生际遇与作品进行了交相辉映。在唐诗里“漫步”显然是没问题的,只是不知道夏昆为什么要说是“孤独”漫步。要知道,读唐诗、品唐人、看故事,注定不会觉得百无聊赖的——唐诗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同时兼具个性,自我调适的能力特别强,注定不会“孤独”,而且同道者还会特别多。

  夏昆是中学语文老师,所以他当然懂得现在的中学生、家长以及老师都喜欢什么样的“唐诗”,想要在读诗的过程中收获一些什么——这倒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但是,对唐诗了解、理解颇多的夏昆,还是忍不住于《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这本书里体现出了更多的个性与风趣——这样做的意义何在,可以归结为见仁见智,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也不需要有一个准确的答案。所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诫”就是了。

  最后还需要明确指出的是,故事听听就可以了,不必总是记挂在心底;而诗,却一定是要好好去读和品的。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读后感(九):《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读懂唐诗,了解唐史

  唐朝是一个如梦的朝代,国力雄厚,文化繁荣。这个朝代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快乐。物质丰富必然导致文化的发展,而古代的主要文化形式就是诗歌,唐朝诗歌自有其特点,唐诗也就广为流传。

  中国人的启蒙教育必是唐诗三百首,唐诗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必考科目,即便是学习最差的学生也能够背诵几首。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是一本以唐朝历史为时间轴,以各个时期的著名诗人为主线,一边介绍历史,一边鉴赏诗歌的书籍。本书的作者是语文教师夏昆,他以独特的视角,更加生动的语言来讲述唐诗的故事。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其实是夏昆老师在27岁出版的《唐诗的江山》再版书,相比于新版的名字,我更喜欢旧版,唐诗本就是一个朝代的象征,它是历史的组织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唐诗本身自成江山。

  身为语文老师的夏昆其实最了解学生,也最了解中国的教育机制,他的书中将课本中的诗歌按照时间和诗人的方式分门别类,逻辑清晰且更具条理。

  全书从最初的唐代诗人王绩开始,再到初唐四杰,自然也涵盖了我们大多数人最熟悉的李白、杜甫等四十多位诗人,他们用才华征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他们用自己的诗篇证明唐代的繁华昌盛。

  在读书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有才华的人本身的那种气质,他们独立,好强,与众不同。也许天才大多相似,也许唐朝足够包容,他们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李白潇洒飘逸被人们赞扬,王维的禅意自在也令人们钦佩,他们性格迥异,但是却不掩其才华。

  一直很喜欢唐朝,仿佛那就是一个国家最好的样子,网络虽然不发达,但是幸福指数应该很高。从唐朝诗人的诗篇中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华丽的字句中就能感受到人们的追求不再是物质,更多的是关注与内心的世界。

  董卿曾经在一次采访中就表示,所有的书籍读一遍即可,唯独诗词是可以反复阅读的,就是因为诗词短小利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阅读,同样诗词的意境其实不同年纪/不同阅历的人们读起来是不一样的。

  越是长大越是能够读懂古诗,尤其如今的中国国际地位稳步上升,我们又屹立在世界的大舞台上,人们的物质生活也不再成为问题,现在的中国宛若初唐,也许不是鼎盛时期,但是却呈上升之势。现在的我再重读唐诗,又有了另一番心境。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读后感(十):在唐诗里孤独漫步

  唐代是鼓励人幻想和做梦的时代,诗、酒、剑是唐的三个关键词,指向艺术与美的最高境界。而唐诗更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的神奇魅力还对全世界文化发展产生了影响。

  做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的夏昆,上高二的时候在作业本上抄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开启了他的唐诗学习大门。这本书由他在27岁时的专著《唐诗的江山》再版而来,对唐诗名篇进行赏析。从唐的第一位诗人王绩开始,到“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再到诗狂贺知章,诗骨陈子昂,诗佛王维、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豪刘禹锡,诗囚孟郊,诗奴贾岛,还有孟浩然、杜牧、李商隐等共计四十余位诗人的代表作进行了解读。

  “诗人的眼睛是孩童的眼睛,总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别人习以为常的东西,他们都有着初见般的惊喜和激动。”这本书里的每个诗人自成一章,以时间顺序,在历史的大背景下,结合唐诗的发展轨迹为线索,融合诗人特殊的成长命运,和诗歌对后世的影响,还时不时插入一些作者对电影和音乐的理解,与唐诗一起构成了一幅幅奇特的画卷。既读了诗,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又看到平常事物里蕴含的美,还对诗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可谓一举多得。

  这本书里的诗人们,印象最深的不是诗仙、诗圣、诗魔、诗豪,而是从繁华走入静谧的诗佛王维。

  对王维的认识,是他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又是“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明鸣春涧中”。

  在后人的眼里,王维的名气不及李白、杜甫,然而在唐朝,王维因为诗、画、乐方面过人的才华和高贵的门第,名气却远在李白之上。他的诗就像一幅画,那是山水的清灵和静谧,正如苏轼所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他的诗,像是跟着他一起走进了大自然,感受着空气中飘散着雨后泥土的味道,仿佛听到了清泉流过山石,桂花飘落的声音,情不自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又像是引导着我们远离世俗,回归自然的指明灯,有着极美的韵味和禅意。

  在喧嚣烦燥的当下,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空灵寂静是不少人的追求,读王维的诗能感受到这一切。闭上眼睛,那月光,那桂花飘落,用一颗心去听去看,足矣。

  正如夏昆所说,诗歌真正的魅力,在于它没有确切的解释,也就是“诗无达诂”。它没有唯一的解释,所以才拥有无数的可能。

  读者吟诵着,根据自己不同的经历有着不同的体会,这些都可以直达灵魂深处,达到一种别样的境界。这个时候,诗歌将不再只属于诗人一个人,而成为读者的私有财产,谁也无法夺去。

  还可以有另一种表达,那就是:口里说不出,想来却是逼真的,又像是无理的,再想,竟是有理有情的。

  引用书中的话:“盛唐的辉煌造就了‘倚天拔剑观沧海,斜插芙蓉醉瑶台’的宏大乐章;中唐逐渐衰弱,而唐诗的江山仍然薪尽火传,四条长河,流过盛唐的深山世谷,穿过中唐的莽苍荒原,为晚唐乃至后代所有的中国人提供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滋养,实在是唐诗之幸,诗歌之幸,中华之幸!”

  在唐诗中漫步,犹如在开放的中华文明中徜徉。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