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的另一边》是一本由〔日〕谷川俊太郎 著 / 〔日〕tupera tuper著作,重庆出版社|青豆书坊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地平线的另一边》读后感(一):这是个可以讲很久很久的故事
这本书试用于三岁以上的孩子,它很能锻炼人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
天马行空的想象,奇形怪状的人物和房子,色调也很温馨,这是我对这本书的直观感受。
拿到这本书,给小金鱼读的时候,小金鱼只能看看里面的图画,讲述的故事她不太愿意听她也不大能听得懂,所以这本书是不适用于两岁的孩子的。
这本书里有相濡以沫的爱情,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当然更有那数不清的孤独还有进入另一种新生活的欢喜。
这本书承载的东西太多,我都没能完全消化,慢慢品读方能悟出真谛吧。
《地平线的另一边》读后感(二):小朋友眼中的世界上的另一边
《地平线的另一边》来自于日本的有趣的儿童绘本,这是一本注重小孩的逻辑和语言表达的绘本书。从封面的这一幅图画出发,慢慢的走进画里的老爷爷加百利,然后走进加百利爷爷手里拿着的绘本书,走进绘本书里的奶牛,挤奶工女孩,然后环环相扣的又回到了加百利爷爷住的房子了。
“原来我们生活中发生的万事万物会以某一种方式回到我们的身边”
每幅图画中的配的话,都是前一幅图画中的言语的增加,都是对于小孩来说,也是一次语言能力的逻辑锻炼。书里的设计也是很贴心的,每一页都会有一个更大一点的缺口,方便翻页功能。
封面的图案好像是从望远镜里面看出去的世界,看到了海平面有一个小房子,然后我们的绘本故事就开始了,小房子里面有一位正在睡午觉的老爷爷加百利,老爷爷加百利手上拿着一个绘本,绘本里面有一只奶牛,奶牛有自己的挤奶工,挤奶工有另一伴,挤奶工也有好朋友,好朋友有短裤裁缝师,短裤裁缝师有一只宠物蛇,宠物蛇曾经来自于一个海岛,海岛上有名医生正在开车奔驰,医生有一名爱慕者,就是木匠,木匠是谁呢?木匠就是我们房子的建筑师。所以啊,这个圆画到这里就算画回来了,不得不说作者的想象力确实如儿童一般的天马行空,既符合逻辑又充满了童趣。我想这是很多小孩都会喜欢的故事吧,特别是里面还有飞行员,飞机,大海,海岛,蛇,奶牛,老爷爷等元素的存在。
我们家小孩和我一起读的时候,听得自然是非常认真的,其中他最喜欢的就是飞机
《地平线的另一边》读后感(三):充分开发孩子的想象力
地平线的另一边这本书十一本可以充分开发孩子的一本绘本,绘本是回文诗式的绘本。每页的内容以及之后的内容你都可以跟孩子一起充分发挥想象力,锻炼孩子的观察力,观察每一个细节后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世界的另一边是什么样子。
锻炼孩子想象力不光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还可以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潜能。他可以把想象成书里的任何角色,这样会赋予孩子强大的力量,这样对于激发孩子的潜能和自信心都是非常有利的,还有在他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时候也锻炼了孩子的思维以及语言能力,慢慢组织语言把所想的一点一点表达出来。
书的设计非常精细每页都有一个独立的标签以及一个图案,每个图案又代表了每页的一个主要信息,设计的非常巧妙,不光编织了一个颇具立体感的故事,也营造出了能让你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有点儿像我们小时候听的“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但是又比小时候听的这个故事更加的丰富有趣。和孩子一起探索这本书,每次探索到最后又发现回到了原点,但是每次探索的过程又都是不一样的,带着你的想象力,带着你的种种疑问一起来阅读这本书,每次看完后都会发现开头和结尾是一样的但是其中的内容可以如此多变。
好的绘本会对孩子产生很多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相信这一本书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地平线的另一边》读后感(四):让世界在想象中靠近我们
让世界在想象中靠近我们
——读《地平线的另一边》
收到《地平线的另一边》,特别喜欢!
这本书代表着一种打开有趣想象力的阅读方式。当世界还太遥远,当我们的双脚无法丈量更多的脚步时,打开这本书,它无疑会带我们插上一双透明的翅膀,尽情畅游在想象的世界中……
作者谷川俊太郎是日本重量级国级诗人、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调皮的幽默感,他和绘者tupera tupera联手打造的这本《地平线的另一边》给了读者非常棒的阅读体验。
封面设计的望远镜镜头中,一栋在海面上飘飘荡荡的小木屋为我们打开了这个好玩的故事:
“这是从地平线的另一边漂过来的房子……”
“这是从地平线的另一边漂过来的房子里
正在睡午觉的老爷爷加百利……”
哇!原来是一位正在睡午觉的老爷爷加百利呀!加百利老爷爷睡得可香了,他的嘴巴张得大大的,好像正在打着呼噜呢!咦!他的手里还捧着一本好看的绘本呢!
随着镜头慢慢拉近,作者通过一次次反复的句式,引领着我们走进了一个奇妙的幻想世界中,我们看清了房子里的加百利老爷爷、看清了他手里的书,甚至看清了书中的奶牛哞哞,以及挤牛奶的小姑娘咪咪,以及在二十年后成为咪咪另一半的飞行员一朗……重复的句式,使得小读者的好奇心一次次被勾起来:下一页会出现谁呢?文字与图画的美妙互动,让我们对绘本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在小朋友的语言发展期,《地平线的另一边》中的文字就像和小朋友们在玩游戏一样,带领着小朋友走进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情境中,下一个情境中的事物和上一个情境中的事物有着奇妙的关联,跨页的铺陈让我们的目光更清晰地进入快乐的读图时光,随着不停的翻页,故事在我们的脑海里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圆:房子→加百利老爷爷→手中的绘本→奶牛哞哞→小姑娘咪咪→飞行员一朗→男孩多特加→裁缝新井先生→宠物鞋弯弯→海中央小岛→车子→医生雅茉→雅茉的恋人木匠三左卫门→房子。读完这个故事,你不禁会心一笑:真好呀!
绘本的魅力就在于它不会有太多说明性的文字,它把那些有意思的事情都通过精彩的图画表现出来了,因此,我们在阅读中才会有了更多的想象,以及体验到不一样的快乐和幸福感!在故事的想象中,世界一点一点清晰地出现在了我们面前。
作者:王粉玲,儿童文学作家。喜欢写作、喜欢讲故事、喜欢摄影——热爱生活的俩宝妈。
《地平线的另一边》读后感(五):回文诗一般的写作手法,构筑起一个“停不了的故事”
回文诗,又称“回环诗”,它通过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表现出反复咏叹的艺术特色。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回文诗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诗歌体裁。
虽然,回文诗产生于中国古代,但这并不说明在现代社会就看不到回文诗的身影。日本重量级国民诗人、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作家谷川俊太郎,在其代表作品《地平线的另一边》中,就使用了这种回文诗一般的写作手法。
翻开《地平线的另一边》,我们看到的是一片汪洋大海,海水接天际,无有边界。从地平线的另一边,漂过来一座小房子。透过玻璃窗我们看到,在这小房子里,有一位看书的老人。当我们翻开下一页的时候就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每翻开一页,我们都能看到文字在叠加,故事在延续,画面也在不断地延展开来。
“这是从地平线的另一边漂过来的房子”
“这是从地平线的另一边漂过来的房子里/ 正在睡午觉的老爷爷加百利”
“这是从地平线的另一边漂过来的房子里/正在睡午觉的老爷爷加百利/ 常常翻阅的儿童绘本”
“这是从地平线的另一边漂过来的房子里/正在睡午觉的老爷爷加百利/常常翻阅的儿童绘本中/ 所诞生的母牛哞哞/”
……
看到这里,或许你会露出会心的一笑,——这个故事,不就跟那个“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的故事一样嘛。但是,这个绘本的故事,真的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这样。
这个故事,是从绘本封面开始的。那一支望远镜中的画面,就足够引人好奇了。然而,当我们读到最后时就会发现,虽然文字和图画结束了,可是这个故事却没有结束。《地平线的另一边》整本书如同“回文诗”般连绵不绝,而这个连绵不绝的故事,也激发了孩子们和成年人的想象力。
儿童时期,正是一个人语言发育的关键期,或者说是语言学习的敏感期。而《地平线的另一边》正是点燃孩子语言学习兴趣的工具书。当孩子随着家长,一句一字地朗读书中内容时,孩子们就会感受到语言的节奏感,并且在这种文字的游戏当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故事里的文字与图画浑然一体,每一帧图画都出自超人气插画师龟山达矢和中川敦子的手笔。孩子在锻炼语言能力的同时,审美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一直认为,绘本并不是小孩子的专属。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也非常喜欢绘本。绘本,往往以图画为主,并配以少量文字。但正是这些精美的图画和少量的文字,成为了构筑起孩子精神世界的一砖一瓦。
1b 7�G^��{p
《地平线的另一边》读后感(六):你读过回文诗式的绘本吗?你知道地平线的另一边有什么故事吗?
这是一本可以激发孩子想象力的绘本,绘本的封面就是从一个望远镜里看过去的视角,画面是海上漂着一座房子,地平线的另一边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对“存在”都有朦胧的体会,“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是孩子经常好奇的。我记得我5岁时看过一个纪录片,说从我们国家一直往地底下沿着直线挖的话,会一直挖到阿根廷,也就是说沿着地球直径,我们国家的对面是阿根廷。从那之后我就对阿根廷这个国家充满了兴趣,总想长大后去看看这个地球另一端的国家是什么样子的,会发生哪些故事。《地平线的另一边》这本绘本从封面到每一页的内容,都引领着读者想要翻到后面看看地平线的另一边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海上飘着的房子里住着怎样的人?
文字部分是回文诗式的设计,第一页只有一句话,下一页会在上一页的基础上加上几个字,又变成了以另外的人物或者事物为主体的另一句话。每翻一页,文字都在叠加,故事都在延续。而到故事的最后又回到了第一页的内容,所以说这是一个停不了的故事,总是让孩子有想要翻到下一页看看是什么内容的欲望。
不仅作者在文字上设计别出心裁,绘者在图画上也有巧思。画面的色彩是暖色调的,图画的线条像是折纸折出来的效果。每一页的左侧都有一个小标签,标签的内容是每页新出现的人物和事物,并且有一个缺角,可以把上一页的标签露出来,这样翻到最后一页侧面每一页的小标签会连成一排,孩子可以看着标签来回忆每一页的内容,复述出完整的故事。这样的设计不仅从美感上独具匠心,并且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提升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对于处在语言爆发期的孩子来说,这是一本有助于激发他们的表达欲的绘本。
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一本没有说教的绘本,因为作者和绘者巧妙的设计使得故事内容丰富但同时又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成年人的奢侈品,想象力不是学校和父母教的,但是是需要家长引导和激发的。想象力是孩子思维的翅膀,凡是创造想象能力发达的孩子,大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有热情的学习研究欲望,而且性格乐观,有较强的独立性。好的绘本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想要给孩子读一读别出心裁的绘本的家长不要错过这本,看日本著名诗人谷川俊太郎如何讲述地平线另一边的故事。
《地平线的另一边》读后感(七):一本停不了的故事绘本,引人遐思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绘本是不可缺少的存在。一本好的绘本,既能打开孩子想象的空间,又能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始终觉得,多读优秀的绘本,不仅对孩子有益,对大人也有益。
这本《地平线的另一边》的推荐语吸引到我了,“停不了的故事”?究竟是什么故事呢?是不是像小时候缠着大人讲故事,大人给我讲的那样——“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还有一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还有一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如此循环。
小时候面对大人们讲的这个故事,觉得无聊至极,如果现在还把这个故事讲给我家孩子听,孩子保准会捂住我的嘴,大叫“我不听这个!我不听这个!”其实现在的小孩子都很聪明,在他们的小心思里,讲这样没有情节的故事,就是在敷衍他。所以,真正讲一个停不了的故事,是要花心思的。
这本《地平线的另一边》就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这是如“回文诗”一样的绘本,每翻一页所讲的故事都要重复前一页故事中的话,一直到绘本最后一页,都是如此,但即便到了最后一页,故事也远远没有结束,依然可以讲下去,它引人遐想,根据前文中的内容,可以引申出好多有趣有料的故事,的确停不下来。对于幼儿来说,开放式结局的绘本,有它的魔力,正因为是开放式的结局,给阅读的人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也更吸引人。
《地平线的另一边》这本绘本的封面,就像一个人拿着一个望远镜在观察外面的世界一样,从望远镜里,能看到地平线的另一边飘过来的房子,房子里有一个正在睡午觉的老爷爷,老爷爷的手里拿着一本书,书的封面有一头奶牛……故事中的故事就这样展开了,每一页介绍的人物或风景都与前一页有关系,真是奇妙又有趣。很佩服作者的想象力,从空间上和时间上让孩子感受万事万物的联系。如诗一般优美的语言,读着朗朗上口,让人印象深刻。
这本书的文字作者谷川俊太郎是日本著名诗人,他在儿童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获奖无数。这本书的绘画作者是一个创作团队,整本绘本上的图画线条非常清晰,像用剪子剪出来的一样,对于幼儿练习线条绘画也很有帮助。把绘本翻到最后一页,往左看,会发现最左侧有一列整齐的小便签,小便签上有图案,这是每一页故事中的缩影,孩子看小便签,就能把整本绘本串联起来讲故事,方便记忆,也是一种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阅读了这本绘本,我和孩子一起从身边的事物引申出去,一起讲一个停不下来的故事,不加任何限制。当我们一遍一遍从第一句的故事接下去,就像玩一个亲子接龙游戏一样,一方面锻炼了记忆力,另一方面也拓展了想象力,有乐趣也有意义。翻开这本匠心独运的绘本吧,一起讲停不了的故事,一起期待下一页的风景!
《地平线的另一边》读后感(八):一眼望不到尽头
站在高楼上,猜想着楼的后面是什么?
站在高山上,猜想着高山后面还会是山吗?
站在大海边,一望无际的只是海水。只是在这海水的尽头,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在另一端,你永远也猜不到会有什么新的事物。
而绘本《地平线的另一边》正是描写了这样一个你永远也不可能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的故事。 因为,明天会发生的事情谁也不能预料,而且,每个人去读,每个人想到的事情也是不一样的。这无疑就需要有强大的想象力,要有语言的组织能力,让孩子去体验接下来会发生的种种。
大海是那么的浩瀚无垠,一块儿来看看,地平线的另一边到底住着谁呢?到底有什么呢?
这是古川俊太郎在为他的绘本《地平线的另一边》写的续。这本绘本是回文诗体裁,前面一页的话会在下一页上出现,形成一个新的故事,以此类推,这本书所有的文字都会集中起来出现在最后一页上,但是这个故事还一直在延续,因为没有人知道下一页还会出现什么人什么事。所以这样一个循环性的,不断出现新人物,有新事情发生的绘本,总会让孩子有翻到下一页去看看的欲望。这无形之中,就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能很好的开发孩子的大脑。
小孩子的注意力往往只有几秒钟或几分钟。但是作者对这个绘本的设计别出心裁,用简单的线条,多彩的颜色,描绘出一幅寓有深意的图画,在搭配上简洁的文字。让读者禁不住会想象一下,下一页还有什么在等待着我们呢?特别的地方,还有每页上翻页的标签,使用了不同的颜色和角色,正在看书本中间的图画时,也可以观察到边边角角的小角色,同时还可以让我们随心所欲的想阅读哪里就阅读哪里。
说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了我们课堂上玩起的接龙游戏,一个同学先说故事的开头,下一个同学接着前面同学说的情节继续说,同学接着前一个同学的继续说,以此类推。仿佛这个故事永远没有结束的时候,而且越到后面的同学需要更大的脑洞去想象故事的情节。这也就和我们现在看的这个绘本一样。下一刻是什么样的,谁也不知道。只要你的脑洞足够大,总会有新奇的故事发生。
这本书对于还没有看到的朋友来说已经很新奇了吧,我猜想你一定会很喜欢这一本绘本的。我期待着你发挥你的想象力来讲述更多更有趣的故事。
《地平线的另一边》读后感(九):无限循环 “回文”的创意
孩子喜欢拿着望远镜观望,《地平线的另一边》封面显示的就是一个双筒望远镜里看到的景象:海面上,漂着一幢小房子,小房子还倾斜着,好像摇摆的小船。
被这样的封面吸引了,望远镜的镜头夺人眼球,镜头的景物成了焦点。
该绘本有几大趣味:
什么是“地平线”?这是一个地理概念,地平线指的是地面与天空的分隔线。延伸到“海平线”,因为望远镜镜头里看到的海面,海平线是海与天交接的线,还可以讲“地平面”、“海平面”等概念。
我们肉眼看到的地平线,分明好像是接上了天空,看不到更远的地方了,但是却从地平线的另一边漂来了房子。孩子不由地会问地平线的另一边还有什么?也住着人吗?为什么我们在这一边只看到地平线,却看不到地平线另一边的景物。
可以告诉孩子地球是近似圆的,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圆弧边并不是地球真正的天涯海角。
虽然是一本写给低幼儿的绘本,但是如果要细讲,里面还是隐藏着丰富的地理知识的,可以深挖,可以扩展知识面。
《地平线的另一边》里的图文采用的是“回文”的方式。文字,第一页的开头句是“这是从地平线的另一边漂过来的房子”;第二页,仍然先是这句话,然后在后面再接上一句话;第三页,第二页的话后面再接一句话;……这些语言如果独立来看,相互之间关联好像不大,但是它们一句接一句,又是那么地顺畅自然。如果断开来看,前后的事物好像是扯不上关系的,但是作者却把它们巧妙地结合起来,串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而当这个故事讲到最后的时候,无论是从文字还是图画,你都会发现,它又可以回到故事的最初——那幢在建的房子,分明就是故事最初漂在海面上的房子,而房子旁边站着的老爷爷不就是故事最前面在房子里的老爷爷吗?
回文,让人会心一笑。没想到,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最初的地方。
为什么会这样,这里是无限的想象力,让这个故事停不下来。就像那个我们常讲的“山里有座庙”的故事一样,但是这个《地平线的另一边》远比山里的庙故事情节更饱满,画面也更丰富。
每一页,都有个断层。一条地平线,每一页的地平线都是相同的高度,合情合理,让小朋友好理解。
每一页的插图看着像是拼贴的,房子的上方是红色的三角形,主体是带窗户的长方形,老爷爷的脸、胡子、手上的书也都是一块块拼贴起来的。
拼贴的色彩多样,有界线感,但是又拼贴得恰到好处,能成一体。
当书从后面翻起的时候,会意外地发现每个跨页的左侧有一枚卡通的索引标签,它们和正文的纸张是合为一体的,但是切割得阶梯状又能让小朋友迅速地找到每一个跨页。
这本书的故事可以随时从任何一页开启,所以这些卡通的可爱索引标签的作用是很大的。每张索引标签上是这页即将出现的新的人物、动物、 物体等。可爱的贴心设计,让孩子忍不住多看几眼。
停不下来的故事,给人新奇的感觉,引领孩子去寻找答案——地平线的另一边有什么?
《地平线的另一边》读后感(十):用阅读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囊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肃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力因素。”
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这些我们还在受益的发明创造,都是因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创造出来的,所以想象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类的发明创造很多都源于想象力,千万不要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翅膀。
想象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可以培养的,在孩子小的时候,给孩子阅读一些充满想象力的书,可以发散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最近入手的谷川俊太郎的《地平线的另一边》就是这样一本具有想象力,发散思维,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一本书。
作者谷川俊太郎是日本国民诗人、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作家,如果你还不熟悉他的话,那么提到《铁臂阿童木》《哈尔的移动城堡》你肯定很熟悉了,他就是这两部动漫的主题曲词作者,他的诗歌入选日本各种版本的大中小学教材。
拿到书,封面底色是黑色,有一个望远镜,镜头望向海平面,有一座房子在海上飘,房子里面有一个老爷爷,老爷爷手里捧了一本书,封面上有一只奶牛,一个姑娘在挤奶,姑娘20年后的爱人是一个飞行员,两人坐着飞行员的飞机去度蜜月,他们的朋友爱哭的小男孩在向他们挥手,男孩儿多特家的短裤裁缝师有一只弯弯的宠物蛇,说之前住在一个小岛上,岛上有一位开着奔驰车的医生,医生的恋人是个木匠,木匠给老爷爷做了一栋房子,故事到这就结束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又或者变成一个往复循环的故事。这本书不同的人看有不同的解读,不同年龄孩子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没有固定答案,下一次会看到什么,由孩子来决定。让孩子通过阅读激发灵感,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大块的色块拼接,潜移默化给孩子进行美育。
2岁多的孩子会有一个语言爆发期,这个时期的宝宝会爆发大量的语言,这个时候妈妈多给孩子讲一些话或者听一些在趣的故事,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孩子以后的语言发展奠定基础。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的国民诗人,而《地平线的另一边》这本书文字像一首简单的儿童诗,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诗的魅力。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当孩子阅读了诗歌这样的文字,可以让孩子感受诗歌也会让孩子成为一个感悟更加细腻,心灵更加柔软,生命更加有质地的人。
独具创意的是每个跨页左侧都有索引标签,每个标签上有不同的图案,读完这个故事,可以让孩子看着标签和孩子一起玩故事接龙,一人讲一个,一方面可以增进亲子关系,提高高质量陪伴,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看图说话的能力,这也是小学之后重要的能力之一。
通过阅读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地平线的另一边》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