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许倬云说美国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2-06 04:15:0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许倬云说美国读后感锦集

  《许倬云说美国》是一本由许倬云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360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02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许倬云说美国》读后感(一):美国美国,真的有那么美么?

  这两年中美关系喧嚣尘上,在这个一荣俱荣一败俱败全球一体的背景下,两位“大当家”的关系不得不说是全世界最瞩目的事了。 这个当头,何去何从,谁是谁非,以我这种不足为道的小人物来说,仰仗各位大家之言再作判断是我个人的喜好和经验。 虽然和许先生不同,既不曾居台,也没有美帝生活的经历,但因着工作的关系每个月总有一部分时间以过客的身份独自飘零在美国,冷眼旁观,也多多少少读了些关于这个国家的过去和现在。比起我们曾经向往憧憬的所谓自由和民主,许先生的文字也好我个人的亲闻亲见也好,美国美国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美! 无论历史中的建国还是如今的贸易大战,民主自由的面纱之下是狰狞狡猾和虚伪,国父们曾经向往的众生平等最后是建立在原住民的灭绝,黑奴的血泪,对少数族裔的压迫之上,许先生的这本书,为我们揭开了那美好面纱,让我们得以触摸面纱下的伤痛和丑陋。

  我很感心,这些年我的一些疑惑有了许先生话语的佐证。

  《许倬云说美国》读后感(二):2020-07-31《许倬云说美国》----- 历史大家的不严谨的田野社会学小作

  

历史大家的不严谨的田野社会学小作。

但看到他对美国第3产业分工的评价,还是外行了----说什么互联网科技业无益于生产之类的,老天,价值是主观的啊;

书中曾说美国0.1%的人占了80%财富(大概意思),记得这也和《21世纪资本论》里的相悖,贫富悬殊是大,但没大到这种程度,而且也不是美国一个国家的问题,这是时代的症结;

匹兹堡的各色种族发展史挺有趣,参考《美国种族史》;美国是一个不断向西开拓疆土的移民奋斗史,松散的联盟组成,每个州2个参议员配置居然是学习了印第安人的部落选举的搞法;

作者政治立场还是偏左的民主党吧,他很讨厌川普同志,不认同共和党的理念;可能要让他失望了,哪怕有疫情的影响,2020-10的选举可能还是j国战胜拜登,虽然现在民意调查拜登领先10个点,但却忽视了沉默的没发表意见的大多数,上次不就是在民意落后的情况下战胜了希拉里的吗。

读罢还是觉得作者的观点有些守旧,许多东西也不严谨,对美国批评过多,世界上哪有完美的东西,完美的理想主义给世界带来的往往是地狱,像美国这样的大国发展到如今这个地位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毕竟只是个历史学者,跨行还是不行。

  《许倬云说美国》读后感(三):读《许倬云说美国》

  

许倬云先生说:“任何大的人类共同体,其谋生的部分是经济,其组织的部分是社会,其管理的部分是政治,而其理念之所寄、心灵之所依则是文化。”

所以本书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几方面细述美国发展史。从“五月花”抵达普利茅斯港,欧洲移民正式入主美洲大陆,一个不断变化的现代西方文明诞生了。

有辉煌有鼎盛有华盛顿们追求的自由、民主和理想,但是更有现在的表面繁荣、内部日渐败坏。“精英寡头化,下层民粹化”才使得这一届总统一直拥有40%的铁票,行为处事却离经叛道,执拗偏激。

许老先生经历丰富、眼界开阔,他看人类史如看灾难史:“人类历史上,处处都充满了人剥削人、人掠夺人的丑恶现象。美国的开拓,是人类值得骄傲的成绩,可也是充满了‘人吃人’现象的罪恶。这大片处女地的开发,也留下生态环境的损失、族群之间的冲突。美国独立精神显示了个人主义代表的自由观念,过度发挥则出现人情冷漠、趋利忘义的严重弊端。”

老先生虽然写的是美国,可是我们看到整个人类的缩影。如何让人类社会更加公正美好,走在正确的综合体制道路上,需要一代代人的头悬梁,锥刺股。

  《许倬云说美国》读后感(四):惋惜中的美国观察

  

十九世纪中叶,法国人托克维尔游历美国9个月,给世人呈现了一个充满活力和进取精神的新兴大国。许先生的这本书颇有向托克维尔致敬的意思,但笔下的美国已物是人非。

许先生以历史学者的宏大视野,结合自己六十年的侨居经历,刻画了美国自立国以来的变化,哀矜勿喜之情跃然纸上。如作者所言:“六十年前,我满怀兴奋进入新大陆,盼望理解这个人类第一次以崇高理想作为立国原则的新国家,究竟是否能够落实人类的梦想。六十年后,却目击史学家、社会学家正在宣告这个新的整体病入膏肓……回顾初来美国,曾经佩服这一国家立国理想是如此崇高。在这里客居六十年,经历许多变化,常常感慨如此好的河山,如此多元的人民,何以境况如此败坏?”

如此论断,既源自对历史趋势的冷静思考,也来自个人生活的日常体会。从宏观层面看,新自由主义革命给社会分裂与政治败坏种下恶果,贫富差距、市场垄断、政治极化使美国社会丧失了自我调节的基本能力。从微观层面看,个人主义无以复加,种族、人群乃至社区内部的分化破坏了长久以来民众间的理解与合作,在水泥丛林之中,每个人都是迷失的个人,孤独而迷茫。

在作者看来,美国的衰落不仅意味着整个西方中心世界秩序将失去支柱,也意味着全球秩序的新一轮重构。此刻所担心的,也许并非是中国能否和平崛起,而是美国能否和平衰落。

与简单的批判不同,在惋惜之中观察美国的衰落,不失为一个有价值的视角。在娓娓道来中讲述如此恢弘的主题,颇见许先生的学养和真诚。在当下的国际环境下,读许先生的美国,看到的不仅是历史,更是根植于历史中的现实。

  《许倬云说美国》读后感(五):美国曾经走过的路,中国都可能要走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许先生眼中的美国不同于很多人心目中的美国,他对美国更多的是失望和批判。相比这本书,他在前著(《说中国》《台湾四百年》)中,对中国和台湾则要温情得多。

许先生一生,生在中国,学在台湾,老于美国。90岁的许先生,对中西文化都有深刻的理解,以其阅历,从时间和空间上都有我们所不及的经验与眼界。这本书实际体现的是一个他者眼中的美国。许先生自始至终,对美国都抱着一种欣赏与审视的目光。从经济、历史、政治、社会、族群等各方面一一展开,娓娓道来,我读着书,如同回到故乡,听村里老人讲村里的往事今事,言语间充满怀旧与感伤。

许先生说,历史是万年鉴,时间最长的是自然,最短的是人,比人稍微长一点是政治,比政治稍微长一点是经济,比经济稍微长一点是社会,然后是人类文化,再然后是自然。从自然来说,美国是上天赐予人类的最后一块沃土,这自不必论。从文化来说,美国如同人类社会的一个乌托邦试验,从清教徒到开国者,从原住民到后来的移民,美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成为一个大熔炉,而更像是一个由无数陌生人共同营建的一座巴别塔,这座巴别塔似乎永远也无法完工,甚至有倒塌的危险。

许先生对人类满怀悲悯,他关注最多的是普通人,如何工作如何生存如何抱有自尊。无论是作为国家还是作为一种文化,美国始终是多面的,它既有精英统治的一面,也有底层苟活的一面,既有自由民主的理想,也有不择手段、冷酷无情的黑暗历史,用许先生的话来说,在号称自由的土地上奴役他人;在征服的土地上,宣告主权;在奴役他人时,宣称自由;永远在战斗,把战斗当做自己的历史使命。

美国是人类史上第一个现代国家,或者说,美国是人类社会所进行的第一个现代化实验,近200年来,人类无可选择地纷纷踏上了现代化的历程。所谓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美国化,无论中国梦还是非洲梦,最终都是美国梦。美国曾经走过的路,也是中国将要走的路;美国人所经历的一切,中国人也将会亲身感受,这是许先生作为一个长者在本书中带来的重要提醒。

  《许倬云说美国》读后感(六):读许倬云说美国

  

由于近些年中美冲突,加上2020年的美国疫情及大选,使我不由得更加关注美国,以往了解美国都是在媒体或自媒体片段或片面的报道里,对美国也是一知半解,非常碎片,这次通过阅读本书算是对美国搭建起了大致的框架。

本书受篇幅所限,对书中提到的美国各项历史、政治、文化都是浅尝即止,如需深入了解还需阅读其他书籍,但本书跟着许老述说自己旅居美国60年的经历,不失为一个从宏观了解美国上佳入口。

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至少有4个方面:

一是美国立国之初衷。无论现在美国如果霸道,在立国之时确实是有一大批具有崇高理想之志士想建立一个人类文明新的国度,从美国宪法从确实可以看出崇高的立意。

二是美国的精英政治。美国建国时理想崇高,确实也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文明,但到现在看来,美国的精英背弃了理想,美国大选也由金钱操弄,世袭资本贵族掌握了教育、金钱和媒体,也就掌握了美国的政治命脉。至于立国之处美国大选的选举人制度,许先生认为一是当时交通不方面,二是可以通过选举人对选民投票进行调整,避免过于民粹,第一点无可置疑,第二点我认为值得商榷,到底是由选举人进行好的调整,还是通过选举人,精英们更好的把持美国大选呢?不过这都不重要,在美国历史上,很少有选举人自主进行投票。

三是美国的人个主义。以前特别不理解美国人的个人主义,小孩长大后与父母关系不紧密,看了本书才明白,个人主义跟美国的西进运动密切相关,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开拓美国,确造成了美国家庭的分离,个人主义盛行。

四是美国的分裂。从本次大选可以明显的印证书中所说,阶级的分裂,民族的分裂,地域的分裂,城乡分裂,连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采访中不得不承认美国现在前所未有的分裂,目睹书中所说在美国现实中呈现,不得不感叹许先生水平还是高。

本书由许倬云先生口述记载,加之老先生年事也高,难免有些絮叨,同时限于老先生身体问题,所见所闻大多集中于宾夕法尼亚州和匹兹堡,未能带领读者见识东、西、南部各州之风光,未免有些遗憾,但总的来说,本书不失为一本佳作!

  《许倬云说美国》读后感(七):一部华人角度的美国通史

  

于现在这个时间段,去看一部于大陆历经了二战,修业于台湾,最终生活于美国的社会、历史学者所著的书其实很有意思。

不得不说这本书从立意上是迎合了中国市场的,而且由于出版不到一个月,里面的内容非常与时俱进,大量关于特朗普执政、民族运动、种族矛盾的剖析句句深入人心,除此以外,大量的史学考证也让其成为了一本比较好的美国通史。但弊端也显而易见,对于我这种历史人文基础薄弱的读者来说,读起大段史料犹如看历史课本,我不得不对照着美国地图和重要河流山川图在脑海里刻画这个国家的开疆辟土历程,不得不去搜索历任总统的执政理念和各大经济学家哲学家的各类主义从而对照着理解工业化和族群问题的发展,甚至到最后,作者在文学作品上的涉猎和铺成又让我觉得他一片心血变成了"对牛弹琴"。由于作者大半生都生活在匹兹堡,所以这本书还可以取名为《以匹兹堡为例看美国兴衰》。

抛开阅读中这些小问题,作者的大部分分析是直达痛点的,"美国的历史充满了矛盾和冲突:在号称自由的土地上奴役他人;在征服的土地上,宣告主权;在奴役他人时,宣称自由;永远在战斗,把战斗当做自己的历史使命"。还有一点让我觉得有趣的是,作者谈及历史时说,"历史是万年鉴,时间最长的是自然,最短的是人,比人稍微长一点是政治,比政治稍微长一点是经济,比经济稍微长一点是社会,然后是人类文化,再然后是自然",但其实只看这个新大陆,人凌驾于自然之上,也几乎同时形成了社会和政治经济,美国的文化是集采众长(大部分是欧洲)的结果,与许多文明的形成不可同日而语,也正如此,它是一个两足不够坚强的巨人。

2020大选近在咫尺,很多人都等着也许过完11月,两国关系可能获得一夕缓和,但纵观百年间这一大国陆续在轻工业重工业失去主导权,势头最强劲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也可能被中国超越,美国真的甘心任由这头巨狮苏醒么。全球化的口号不过是强国侵蚀弱国的另一种借口,当真正全球化来临时,还有其他借口打压和排挤,Tiktok就是他们的一张小牌。最后说回大选,许倬云引用了柏拉图的"僭主政治"来说明群众政治可能的后果,"群众"不一定理性,如何避免非理性的选票选出非理性的人物,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许倬云说美国》读后感(八):一本令人茅塞顿开的书

  这是近年来少见的读完之后让我茅塞顿开的书。

  从一开始的采访手录开始,就仿佛一个智慧的老人从一个先生的角度,循循善诱,引入走入智者之道。

  整本书,其实中规中矩,结构完善。从美国建国开始讲起,也是从许倬云先生六十年前刚到美国的所见所闻说起,将美国的历史,美国的发展,美国的问题,寥寥数语轻松勾画而出。当然这一切只是背景信息,更为了后面他所见到的美国民主不复打下基础。

  许倬云他是台湾人,但又是随着国军去的台湾,所以多地见闻在他的脑海中映射。而他又是主修历史,辅修社会,在他的历史观中,大量的社会,人性,文化,层层饶进,使得他的描述,不仅条理分明,更让人容易理解,最重要的是,他给出了预见的道路。

  正如他所言,一个甲子之前,他满怀希望踏入到这个人类第一次以崇高理想作为立国原则的新国际,而没想到六十年后,经过种种研究,调查,他需要告诉大家,这个国家已经并入膏肓。

  恰如,宇宙间没有不变的事理,只是变动快慢之分而已。美国决策者总是怀疑中国是否能和平崛起,我们也需要担心美国是否和平衰落。

  而虽然书中有大幅篇幅在论证,形如这件事情。但是对我来说,他更多的说的是人,是人心,是社会,是未来,是如何通过读书而避免掉人生的那些坑坑洼凹。

  我常以为,一位好的先生,不是要授人以鱼,更是要授人以渔才对。而这本书,我觉得他做到了,至少我看完后,对于整个社会进程有着不一样的感悟,甚至顿悟了很多之前没有想到的东西。正如他所言,受教育是为了超越未见。他正是这么做的,他用他的未见,告诉大家,该如何去未见。

  最关键的是,他文笔很好,字字玑珠,初读引人入胜,再读令人深思。

  正如他所言,当人的判断能力没有了,没有目标,没有理念,人生灰暗一片,这是悲剧。而美国的种种,其实是很多国家的未来,社会,文化,人性,这些其实和体制关系是相互的,更是跟生产力相互的,绝对不可以单独拎出来。

  而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中,如何生存,获得更好的生活,变成更好的人,这不仅仅是社会的责任,其实是需要每个人自己努力,大家一起努力的事情,缺一不可。

  最后,虽然最后许倬云将一切改革还是不能免俗的落到了政治的议题而非经济和文化,但是对我来说,人生的启迪还是巨大的。

  真是一本好书。

  《许倬云说美国》读后感(九):自带华人的视角的历史学家讲的美国

  

三月份疫情很紧张的时期,看了十三邀的许倬云访谈,他关于文化的论述让我很受震动。

他说,文化是一个总的东西,对它的思考要用晚年的尺度,实际上最长的是文化,更长的是自然,最短的是人,比人稍微长一点的是政治,其次是经济,然后是社会,更长的是文化。

这段话击中了我,一下子,彷佛历史的无数线索在我的当下交会,每一丝每一毫都有来处有归去,之前只是泛泛的感受到时间的联系,那一刻,我更理解了一点时空的尺度。

所以咯,我对许老有一点粉丝滤镜,这本书是我在读亨廷顿的《谁是美国人》的时候,kindle开屏推给我的,本来以为是kindle算法终于了解我了,后来发现原来这是老爷子的新书,刚好是新书推广期而已,买完才觉得自作多情了,嘤嘤嘤,纯粹说过程。

这本书讲的也是美国的各种变迁,许老自诩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其实立场跟亨廷顿很像,选题上也有类似,比如都讲了族群、移民、阶层、经济、政治等,材料有少部分重合,但这本书更好读一些。

一来许老自带华人的视角,会关注到美国历史中华人的位置和参与情况,而且外来者旁观者的观察视角,反而能观察到美国社会中被美国人习以为常的东西,让同样作为旁观者的我觉得更容易理解。

二来许老作为历史学家,更习惯从来处开始梳理一切从何而来,很少跳跃和理所应当,不管是讲美国的经济形态的变化,还是社会潮流的变迁,都循着时间线顺着各条线索娓娓道来,写得细腻清楚。

此外,这本书肯定是用中文写作的,而且加入了大量的个人观察和生活体验(许老将60年来与美国社会的互动也写进了书里),比起单纯的论述著作有了温度,读起来容易代入,也更流畅。

亨廷顿提到过,美国是一个基于政治理想而建立起来的国家,自由、民主、平等、法制是这个国家最大的政治共识。它代表着启蒙运动以来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看得出来,许老当年远赴美国,也有被理念感召的意味,希望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的理想实验能够成真,但六十年过去,在2020年出版的《许倬云说美国》里,字里行间又透着失望。

基于政治理想而建立的美国,可能实现不了它的理想了,两百多年过去了,它的发展没有逃过200年前的托克维尔的预测,甚至都没逃过2000年前柏拉图的框架,柏拉图提到了五种政体(富人政体,寡头政体,僭主政体、军人政体、哲人政体),前三种美国都经历了或正在经历,而哲人/贤能政体,还依然是理想。

对于提倡用“万年鉴”的眼光看历史、看当下的许老,应该只会淡然地苦笑吧。因为人的变化,在千年的尺度上,真是不太大啊。

读史使人明智,还是有道理的。

  《许倬云说美国》读后感(十):预言美国——《许倬云说美国》书评

  

美国开国元老第四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早就有过担忧:“如果社会底层大众心有不满,这一群知识程度较差的“群众”可能冲动之下,拥护出“僭主”,凭借大位胡作非为。”

2021年1月6日,这位“僭主”的拥护者们在其鼓动下,为抗议大选结果,冲进了象征美国议会民主的国会山,与执法人员爆发了武装对峙,迫使联席会议中断。

华盛顿陷入史上最疯狂的一天,也让全世界为之刷屏。

自从2016年特朗普上台,美国史学家、社会学家宣告这个政体病入膏肓。哈佛大学美国史教授拉波尔所写的《如此真理:美国的历史》有着深刻的反省,以反讽的笔法检讨美国立国的理想和实际之间的落差。而这本《许倬云说美国》从地理、文化、宗教族群、产业、城乡、阶级、政治、军事到帝国事业各种角度,梳理美国近三百年的历史脉络,来回答几代华人留美精英心头的共同疑惑,同时也为我们对美国民主的理解进一步祛昧。

许倬云曾在《十三邀》访谈中说过“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算我走过的路。”这可不是大话,许先生1930年出生于江南世族大家,是生长在新旧两个世界之间的人物。1957年许倬云从台湾跨洋到美国求学,之后任教匹兹堡大学历史系,近距离观察研究并见证了美国社会已一甲子,他以外乡人清醒的眼光审视美国社会,观察美国力量的衍生,超越我们所未见。

美国立国是二百五十万欧洲白人进入这片天选之地,掳掠、奴役两千五百万的非洲人,几乎逐灭了五千万原住民,构建以白人优越感为伊始的国家。经过历史上三次大移民潮及其发展,美国形成一个“大熔炉”,曾经坚持将许多不同来源的人民融合成一个整体,但“实际的情况则是,新来的人都是被融合于以英语为国语的文化,而各种族群自己带来的文化成分,仍旧隐藏在各自社区之内。”从欧洲进入的白人依据先来后到,占据了美国上层的绝大部分资源,出现了美国政治的“婆罗门家族”。而亚洲移民、西语系和非裔等其他族群由于入场较晚,也只能居于弱势。财富上层集中,财富与权力合二为一,阶层的固化随着工业革命和经济繁荣进一步的夯实,为如今美国的社会的撕裂埋下祸端。

美国优越的现代工业文明是依靠高度工业化以及科技研究成果带来,在工业革命涌现出的中产阶级也被新一轮的时代潮流所裂解: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和传统经济结构下的蓝领技工、农业和商业基层员工以及公私机关文员。后者因为教育程度较低无法与“机器人”抗争被新出现的产业结构挤落到贫困线,他们迫于生计,把选票投给了“投其所好”的特朗普。

许先生说比人稍微长一点是政治,比政治稍微长一点是经济,而文化仅稍次于自然,乃是万年鉴。美国文化脉络是“神”的隐退——个人主义为主体,曾经以追求个人平等自由为理想所建立的国家,也是无数个像许先生一样的精英怀着憧憬,盼望这个人类第一次以崇高理想作为立国原则的新国家,能够落实人类的梦想。然众观美国今天,国家的分裂,城乡的分离,社会的分化,人群的离散,最后个人陷入“粒子化”,许先生在字里行间难掩沉重之情。

美国民主灯塔已然坍塌了吗?美国的民主是否正在死亡?美国社会究竟该走向何方?

许先生认为美国政体在设计之初就预设了补救之道——两条路:一个是上层往下通,一个是下层往上合。

美国国会暴乱之后,特朗普面临“众叛亲离”,被全面围攻的形势大体印证了许先生之明。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许倬云说美国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