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王妃2》是一本由浅樽酌海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神探王妃2》读后感(一):【雨枫试读】 《神探王妃2》 ——看传奇王妃再破案
如果说《神探王妃》带给我的感受是古灵精怪的王妃,那么《神探王妃2》让我觉得她是有勇有谋的王妃。毕竟我一开始觉得只有李世民是有勇有谋的。
因为有前作的积累,所以相信神探王妃对我们已经不再陌生了,依旧是长孙皇后为核心人物,以李世民平天下为背景,讲述了长孙皇后辅佐夫君的历史长卷。通过长孙瑾琋的成长史以及破获的一起起环环相扣的悬疑事件为索引,带领观众看到一个传奇且智慧的皇后的独一无二。
看过第一本《神探王妃》的我,继续看续集是欣喜的,因为在这部小说里,王妃的破案更上一层楼。奇案轮番上阵,让人看得更为津津有味。
不像第一部的开始,王妃还是年少,这里的王妃已经给人留下了神探的印象和智慧。所以只需要跟着作者一起往下读就好了。
这本书的情节依旧把大唐历史和有虚有实的案件结合了起来,我也知道,其实王妃破的案件可能并没有在历史上一定真实存在过,但是,长孙皇后辅佐夫君平天下的本事这是实打实的。我就丝毫看不出违和感,还是觉得很有画面感,大概这就是作者的写作魔力吧,相信网罗了喜欢历史也喜欢侦探题材的一票粉丝啊。
作者处理细节的能力真是一流,在爱情、探案、悬疑、历史之间游走自如,在文言与白话间左右逢源,如此精神食粮甚有内容,意犹未尽啊!
这一部比上一部字数多了一万多,但是脑容量我觉得明显提高了,烧脑和历史情节让我觉得更加丰富和多彩,人物的出场也更多更为复杂一些,可是完全不会觉得晦涩,读来依旧赏心悦目。甚至连情感描写的小调剂也运用的恰如其分。这个风格我爱了。
大唐的生活也不是只有盛景,永远那么光鲜亮丽,在这一部《神探王妃2》中,二人的感情也跟着事件和人物起了波澜,也留了失落。当然最后的反目也不是结束,而是又留了悬念,且待后续揭晓了。
《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而神探王妃长孙瑾琋就是这样一个像水一样的女子。
《神探王妃2》读后感(二):【须叔试读】 延续精彩
当看到第一部的时候,封面对我产生了一定的误导。手持面具的一个美女,给我的理解,美女摘下自己的面具,也就是说,这人一直以伪装示人,隐藏自己的真正面目或者真实身份。而书中主角观音婢是一个探案高手都是揭下他人伪装恶人面具的神探。有点疑惑,没看懂封面的表达! 第二部依旧延续着观音婢的神奇探案能力,对细节的观察,对蛛丝马迹的捕捉,对线索的组织与串联,果断准确的判断,周密快速的捉奸行动。一个皇妃,一个年轻的皇妃,一个传奇的皇妃!
在信息获取方式单一缓慢的当时,能快速的搜集众多信息来验证自己的判断,搜集证据后能快速的抽丝剥茧剥下元凶那张伪装的皮囊!实属不易,极强的观察力和记忆力,把所经历的听到的都能记忆在心,这些为其之后的破案提供了很有力的信息支撑和判断依据。丰富的知识常识的储备,清晰的思维准确的判断,让其在追凶路上很少走弯路,为最终破案争取了时间,快速扭转局中角色——从被动转为主动最终稳操胜券!这是一个有多年探案经验的探长才能做到的,一个年轻的皇妃能做到如此,真是一个奇才,难得的奇人。不仅能探查细微异常,揭开离奇命案的真相,轻松化解阴谋陷阱,还能为李世民解惑献计,助力成事。李世民成就伟业,身边强大的队友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人,情感复杂的动物。情感复杂导致行为多样,为一己私利不择手段,仇恨,嫉妒,贪婪,可以让人失去起码的理智理性,所谓一叶障目,眼盲心瞎,丧心病狂,不能自拔,损人毁己,得不偿失,清障醒目,苦笑过往,后悔晚已!
读了两部,观音婢的探案之奇也有作者写作手法的助力。观音婢能够快速破案,很多的细节都写在了破案之后的回顾里。很多主要的证据场景都在回顾之中出现。每读到此都会有“还有如此情节,原来如此!”
恶人尚在,事故不断,精彩继续!期待第三部延续传奇!
《神探王妃2》读后感(三):【须叔试读】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女人
在读了《神探王妃2》之后,让我想起了周华健那首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流行歌曲《真心英雄》中的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以及那句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言: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女人!道理浅显易懂且亘古不变! 《神探王妃2》延续了第一步的故事脉络,继续为大家讲述秦王妃,后来的文德皇后,这位13岁便嫁给李世民,并陪伴李世民一路前行,最终助他坐上皇位的传奇女子的探案故事。故事不一定真实,但确是基于真是的历史事件进行构建,通过细致的人物刻画,把这位出身名门却并没有在历史上留下真实姓名的奇女子的贤惠、睿智、精干、勇敢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 作者浅樽酌海,可以用跨界大神来形容了,大学学习法学,从事的工作是金融行业,本人又是一名文史控、推理迷、言情痴、考据癖。“用文字画画”的爱好足以看出他在用文字对人物进行刻画方面有着独到之处。其作品曾作品多次入选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神探王妃》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最能体现其写作风格的作品之一。 《神探王妃2》中,我们的秦王妃继续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桩桩、一件件的破解着围绕着秦王李世民发生的一件件离奇案件,“无名女尸”、“离奇投毒”、“冰冻果尸”、每一个案件都诡异离奇,却又被神探王妃轻松破解。这其中固然与其敏锐的观察力、严谨的思维和破解谜团的天赋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她深爱着李世民,为了为李世民洗清冤屈、保住他的清誉,不惜付出任何代价,亲自勘验腐败的尸体,宁可自己受委屈、被误解,甚至被自己最爱的人误解也在所不惜。一边要竭尽全力破解谜案,另一方面还要帮助李世民维持好“后宫”的一应事务,着实不易。 《神探王妃2》除了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之外,作者对唐朝风俗习惯、服饰礼仪、人物称呼、物件摆设、历史事件等内容的描写也是非常考究,充分展现了这位“历史控”对历史的严谨性,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能够充分领略唐朝初期的风土人情,并对那段历史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有句话说得好,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女人,道理古今通用,小说中,观音婢协助李世民屡破奇案,洗刷冤屈;历史上这位秦王妃也确实在李世民的生命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在玄武门之变中亲自披挂上阵,为李世民最终顺利登上皇位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奇女子,李世民最后的成功,她的功劳是不可忽视的。
《神探王妃2》读后感(四):【雨枫试读】继续探案继续精彩
借真实的历史人物展开属于自己的想象,是《神探王妃》系列的特色。延续第一部的精彩,浅樽酌海在第二部继续了自己的想象。
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顺风顺水的神探常见,波折重重的王妃稀有,很多人会迷恋传奇的茜茜公主也就不足为奇了。保持设定并带给读者新鲜感是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在《神探王妃2》这部故事里,作者浅樽酌海加快了情节的推进,同时对于神探王妃长孙瑾浠的内心世界亦有所加强。因此,一方面可以看到神探依旧,各色案件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为了维护女性与王妃的尊严,试图保证在诡谲多变的宫廷世界维持家庭的圆满,就成为第二部的重心。
对于前者,作者浅樽酌海带给读者数起眼花缭乱的案件,从陷构刘燕婉开始,王妃长孙瑾浠在第二部中分别经历了长孙安世夫妇毒杀案、冬狩舞妓被杀案、发簪案、开化坊葛氏主仆被杀案、南阳公主毒杀案、南阳公主侍女薏苡谋杀案。在这些案件中,既有旧案也有新案,新旧案件层层叠叠,让长孙瑾浠神探的风采一展无遗。我想古风推理小说能写到这个地步,实在是不容易。
另一方面,还是要从陷构刘燕婉开始,长孙瑾浠终于为维护自己的地位和感情,乃至婚姻,展开了属于女人的战争。为了让情感冲击来的强烈些,作者甚至让李世民和长孙瑾浠夫妇反目,长孙瑾浠为此孤身冒险,展现出女性为爱坚强的一面。同时,王妃不是普通女性,是皇室的成员,在宫廷内的相处之道也是作品的看点。身为读者,当然希望看到主角睿智、坚强,但是为了坚强而坚强,甚至不惜刻画李世民种种不堪之处,就有点过于想当然。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在这一点上,我建议作者多看几遍《茜茜公主》,或许会有些启发。
再就是细节的演绎。这当然可以展示作者构思的细腻和文笔的功力。尤其是长孙瑾浠得在多次冲突后的内心描写比前一部更加出色,也更为可信。与此同时,在办案过程中的层次递进和分析也更为老练,值得肯定。但是,我依然不太习惯作者无视历史真实,只沉迷历史道具的小趣味。可能这就是女性作者特有的风格,又或者是对于自身学业拥有强大自信的展示吧。
如果将第二部与第一部比较,可以看到第二部较第一部更加重视人物的刻画,情节也更加立体,人物和情节紧密结合的优点自然让人印象深刻。因此我非常期待第三部尽快上市,让我们可爱的神探王妃继续探案。
《神探王妃2》读后感(五):《神探王妃2》书评
《神探王妃》是作者浅樽酌海写的一部小说。本书以真实的历史人物长孙皇后为原形,从有限的史料中提炼新鲜元素,再加以放大和艺术加工而成。作者在历史的真实与虚无之间,为我们展示了唐初的政治、经济、文化、服饰、礼仪……从而构建了本书的虚拟世界,加上神探、王妃等关键词,让读者自动脑补出“悬疑”、“美女”、“妻妾争斗”、王公贵族、迭闻秘事等情节,吊足了看客的胃口。
本书的亮点在于李世民的妻子,秦王妃长孙瑾琋的破案过程。随着一个个凶案的侦破,作者为我们制造了一个个爽点。《神探王妃》中的案件都是独立的,相互之间没有联系,而到了《神探王妃2》,几个单元案件之间就有了勾连,前面案件的凶器在后面的案件中再次被别人使用,在侦破后面案件的同时,瑾琋也顺理成章查到了前面案件的凶手。足见作者布局故事的能力有所提升,同时也是加大了案件的侦破难度,也是将瑾琋的探案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凶手的诡计》中,开篇第一句说是:武德四年,洛阳宫强奸及连环杀人案的嫌犯就是你——秦王李世民。这个案件的案发过程在上一部书《神探王妃》中,讲的是伪郑太子妃韦尼子在囚所被强奸并打伤,而秦王李世民随身携带的马鬃又出现在案发现场,所以包括李元吉在内有多数人都认为李世民是嫌犯。虽然长孙瑾琋不认为李世民会做出这样的事,但是又没有真凭实据否认众人的观点。
于是,她动用自己的智慧,千方百计寻找证据,最终查出是李元吉府中的彭给使联合李世民的婢女苍术一起陷害李世民,还了李世民清白。制造强奸案的彭给使和嫁祸李世民的苍术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瑾琋也明知炮制“李世民强奸案”的幕后大BOSS李元吉,却没有证据。所以,她一直留心收集证据。
在第五章《夺命凤凰胎》单元,李世民和瑾琋到瑾琋的哥哥长孙安业家去赴宴。晏后,长孙安业夫妇中毒而死。在这一单元,瑾琋未能侦破此案,找到杀人真凶。此案悬而未决。
此后,不断有新的案件发生,王妃瑾琋也无暇顾及兄嫂之死,去侦破新的案件。第七章的《又见醍鱼毒》单元,又有人死于鳀鱼毒。这种毒正是致长孙安业夫妇之死的毒。两案因这一毒药有了关联。第八章《冰窟里的裸尸》案里发簪瑾琋查到了錾花鸟形细柄舌形银勺,竟是前文中给长孙安业夫妇下毒的凶器。瑾琋顺藤摸瓜,查到了凶器的主人,窦建德的孀妇——曹氏。曹氏表面上归顺李唐,背地里却伺机为夫报仇,所以她找机会杀死了长孙安业。有作案动机、有致死毒药、有作案工具,瑾琋将曹氏谋杀案办成了铁案,曹氏只有死路一条,实际上她也真如瑾琋所料,选择了自杀。
所以说,“长孙安业之死”的故事线埋得足够长,将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及第九章的前半部分连在一起,完全可以是个独立的故事。虽然作者在形式上将这部分内容分成三章半,但内容上却是一脉相承,可以看出瑾琋的探案水平有所进益,作者编织故事的水平也有所提高。
《神探王妃2》读后感(六):不一样“长孙皇后”,“是虚非实”的历史故事
网文,有时候读起来也提有意思的,比如我以前读过的《特工王妃》,就是赵丽颖主演的那部电视剧,就很有意思。后来我读《簪花录》,就喜欢上这种古言探案悬疑的小说,毕竟内里还是少女心,读一读这类新的言情小说,可以给平淡生活增添些许乐趣。
不过这本《神探王妃》,拿到手时,有点惊呆我了,它这个封面设计,真的也太具网文风格了吧,就像中学读书时,女同学之间互相传阅的《恶作剧之吻》一样。
打开书封时,看到扉页写着长孙皇后的一首诗,我以为仅仅是引用,却没想到主角真是长孙皇后,且小说阅读起来具有一股子浓厚的古典气味。不过读下来,我觉得小说内容还是不错的。也很佩服作者,居然选择了长孙皇后做为女主,亦虚亦实的故事背景,更具可阅读性。要说长孙皇后,历史上的她,是一个正儿八经的“皇后”,从不会逾越半步,但这本书里的长孙皇后,被赋予了更多少女该有的灵动和可爱,但又不是现今大火的玛丽苏,而是一个聪慧、灵动的少女。
历史上的长孙皇后,就是因为贤惠端庄,被后人评价是“无趣”,但我觉得,这么无趣的人,如何能够俘获那个极具自己思想的“富二代”李世民呢?且有个小典故,李世民在晚年时,曾想杀掉良臣魏征, 被长孙皇后一句话劝说歇了杀心,继续任由魏征上谏。从这里也是可以看出长孙皇后,真的很受李世民喜欢的啊,不仅仅是因为贤惠端庄,更是因为她的灵动吧。
而这本小说里,长孙皇后就是一个具有独立思想、敢爱敢恨的灵动少女,她虽然是以断案为主线来写的,但故事内容总能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要让人顿觉眼前一亮。而且我更喜欢的是有些情节设计挺烧脑,复盘来分析也能自洽,比较合理。
总而言之,对于常常浸泡在网文中的我来说,这是我看过的段位比较高的网文了,有时候经典名著之类的文学作品看多,再看看有趣、有意思的网文来缓解一下阅读疲劳,也是不错的~~
《神探王妃2》读后感(七):伴君如伴虎——读《神探王妃2》有感
《神探王妃2》写了五个案子,分别是安世夫妇鳀鱼案、齐王府舞姬藤子遇害案、长孙安业花园女尸案、南阳公主中毒案、陆钲失窃案,每个案子都很诡异,但都是有原因的,但破案的根据却不相同,如同本系列之一,最后一个案子留有悬念,但也给予读者以更大的希望和更多的猜疑,在寄希望本系列并未终结、还有更好看的在后面,也对秦王李世民的前程和王妃瑾琋的未来充满猜疑,其实结果早已知道,因为这段历史我们早已学过,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篡位后虚心纳谏、修养生息,开创贞观之治,王妃瑾琋也就是日后的文德皇后,在李世民的身旁,伴君如伴虎,辅佐其成就大业。
神探王妃也免不了宫斗戏。皇上的妃子很多,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更何况一堆有所图的女人在一起,更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宫斗戏。皇帝的周边最不缺的就是女人,而且还是源源不断的涌进更多年轻貌美的女人,每个人都有自己能博得皇帝宠幸的优点。比如杨修能每日练习吹笛子,而燕芃,时时刻刻读书等等。更何况皇帝还会到外边寻找,比如《还珠格格》中,紫薇对皇上说的话“皇上,您还记得当年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这正是皇上南巡时认识了夏雨荷,允诺带她回宫中,但是没有兑现,之后夏雨荷生下了皇上的女儿——夏紫薇。瑾琋王妃虽占据主角,虽然是常胜将军,但也不是永胜将军。神探王妃瑾琋,因为李世民宠幸刘燕婉而心有妒忌之情,设计承衣刘燕婉与他人私通,惹得李世民发脾气,誓要废了燕婉承衣之位,按淫乱罪打入掖庭为婢。宫斗戏无非互相冤枉,所以在皇帝身旁,既要自己干净,少些缺点,更要小心别人害你,还有就是自己也别总是个傻子和呆子,你要有所图就要有所谋。
案件的出现来源于利益之争。利益有多种,案件也分很多种,有复仇的案子,也有情杀的案子,安世夫妇鳀鱼案,作案者为曹氏,恨安世为救王郑,秘密贿赂其夫君部将,致使夏王战亡于武牢,此为复仇;齐王府舞姬藤子遇害案,作案者为宇文鑫,只因藤子脚踏两只船,此为情杀;长孙安业花园女尸案,作案者为长孙家夫人达奚氏,因夫妻不和谐而冤枉长孙安业,此为给你个教训;南阳公主中毒案,作案者为丫鬟童茵陈,为早日与恋人双宿双飞,此为逃离南阳公主这个桎梏;陆钲失窃案,作案者未知,估计是为了除去秦王李世民身边最重要的王妃。所有的利益都有指向性,无非就是除去你这个绊脚石,因为你影响了人家的利益,你的存在已经到了不得不除掉的结果,所以,做人要低调更要采取利益均沾的处事原则。
《神探王妃2》读后感(八):【须叔试读】乱世之中做神探难 做神探王妃更难
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想必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这位被尊为“天可汗”的大唐皇帝对内文治天下,对外开疆拓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这一切成就的取得和一个的辅佐密不可分,她就是留下“千古贤后”美名的长孙皇后。
《神探王妃》这套作品就以这位唐太宗李世民的贤妻良佐为原型,讲述一段专属于这位大唐皇后的女子传奇。
作为系列作品的第二部,故事继续延续了主人公长孙瑾浠的断案传奇,从洛阳宫血案、长孙家祖宅无名女尸到安世夫妇鳀鱼案、齐王王府舞姬藤子遇害案……面对众多迷案,看女神探如何抽丝剥茧,一步步揭露案件真相。
乱世之中,群雄逐鹿,百姓流离。刀光剑影之下不断有人失去生命,可是仇恨并没有因此而消弭。以血还血、以牙还牙,有人继续扛起复仇的大旗,因此才发生了一桩桩血淋漓的凶案。而同时,帝国初立、百废待兴,各项法规制度尚在完善之中。贵贱亲疏,真相大白之下又该如何结案。种种疑难不仅是在考验着破案者的智商,更是在考验着情商。不得不说,做神探真的很难。
况且,我们的女主角不仅是一位神探,更是一位王妃。在外人眼中,她锦衣玉食,前呼后拥,可是事实上她却是任务多多、压力山大。丈夫出征在外,她要打理好后宫、照顾好孩子,不让丈夫分心;丈夫在身边时,她更是要担负起辅佐的重任。李世民做的不对时,她要及时劝谏,提醒他加以改正;丈夫与公公发生摩擦时,她又不得不代夫探望尹德妃和张婕妤,觐见李源,赔礼道歉。
更重要的是,丈夫李世民是一位极具魅力的男人。尽管瑾浠与他之间情意绵绵,可是丈夫身边还是莺莺燕燕。虽然不能冠上善妒的恶名,可是她也要努力维护好自己的地位和婚姻。为此她不惜设局陷害刘燕婉,将这位她眼中狐媚惑主的女人赶出丈夫的身边。同时她内心善良正直、同情弱小的一面还在不断地提醒着自己适可而止,不要赶尽杀绝。做王妃做到这个份上,真的是让人又爱又敬,钦佩之至。
曲折离奇的案件故事固然引人入胜,可是除此之外,透过故事内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历史场景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从服饰礼仪到生活习俗,从人物称呼到历史事件,一个个都经过作者的细细考究,让我们领略到了大唐初期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
缘如风,风不定。世间事,大抵如此。尽管瑾浠再如何努力,可是突如其来的陷阱让她蒙冤受屈,恩爱夫妻一夜反目。她更是微服奔赴马邑寻找洗冤“药引”,却遭遇敌军围城,九死一生后与李世民相逢却不能相认。做神探王妃真的是太难了。
西天取回真经需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那我们的女主角还要接受怎样的考验,才能最终修得正果。乱世即将结束,一个新兴帝国的建设正在等待着她的参与。期待在下一部的故事中神探王妃可以再塑传奇,夫妻携手共同描画一幅情天孽海、家国天下的时代长卷。
《神探王妃2》读后感(九):【须叔试读】《神探王妃2》——看乱世中的女子命运
《神探王妃2》的封面延续了一的典型网文小说风格,如果是在书店里看见,我大致不会伸手买来读的。但因为读过了第一部,知道作者行文在历史与想象之间结合得很精彩,于是拿到手之后,两天就读完了。内封面换了绿色系,依然很素雅,适合带在上下班的地铁里阅读。
优点亦如上一部,作者学法学,在金融行业,是微博历史博主,有跨学科的综合背景。这部小说没有设定成更好驾驭的架空朝代,而是以李世民与长孙皇后(还是秦王妃)作为原型来延展整个故事,因为涉及真实的历史事件、习俗、称呼、官职等,所以在故事写作中更有难度和挑战。值得赞赏的是,作者在这一点上的分寸拿捏得很好,故事在历史的真实事件中穿插了合理的想象和补充,做到了虚实结合,相得益彰,非常难得。
第1部中有政治,有案件,也有情感,包容的内容更多。相对而言,第2部政治争斗着墨不多,主要写了夫妇俩身边各种女子的乱世命运,读起来颇为感慨。
第2部的开篇是洛阳城破,名门望族家出身的寡妇韦珪带着女儿,很是落魄,但是机缘巧合得以侍奉李世民,后来稳扎稳打,备受宠爱,给秦王妃造成了不小的威胁。故事中虚构了她隐瞒还有一个儿子的情节,所以一度失宠。在真实的历史上,韦贵妃一直做到了太妃,安享天年,69岁病逝之后陪葬昭陵,相比中间几年的坎坷,算是非常幸运了。推测和当年李世民通过联姻来获得名门望族的支持颇有关系。
洛阳城破后,普通女子就是命运命运多舛了,昔日风光的舞伎最后饥寒交迫,为一口吃食而死于非命。尸骨还被用来栽赃,引发出一件案子……
小说中再次提到了刘武周的妹妹,本来也算一方诸侯家的千金女子,因为政治联姻被嫁给一个休妻的武将。丈夫与兄长均在乱世中殒命,好在自己凭借美貌攀附上了李世民,生下女儿,继续锦衣玉食。但因为争宠,被秦王妃栽赃设计成与外人出轨,地位顿时一落千丈,还差点丢了性命。秦王妃栽赃的这一出戏写得丝丝入扣,但这种举措是否恰当,书中也留了讨论的尾巴——到文末王妃自己也在反省,是否真的应该这么做?
割据一方的的军阀还有窦建德,其夫人曹氏颇有大将之风,远不是娇娇女子。历史上窦建德兵败被杀,曹氏率领众人最后投降唐朝,此后再无记载。小说中写她举止爽朗,但设计用带机关的银勺下毒报复了仇人,后来事发,慷慨自尽而亡。
还有隋炀帝的长公主南阳公主,嫁了有权势的宇文家,生了儿子,地位尊贵又幸福。但是乱世中的命运瞬息万变——丈夫的兄长杀了自己的父亲,改朝换代,她虽然与丈夫绝离,但10岁的儿子却作为叛臣宇文家的男子要被杀掉。据说窦建德当时有意回护,但她也没有伸手保全,而是眼睁睁让孩子赴死,不知作何心情!历史上的南阳公主出家为尼,再无记载,小说中写她后来被身边的侍女下毒害死,让人唏嘘。
至于另外一位隋朝的公主(杨妃),虽然嫁给了李世民,但也并不太得宠爱,一直在自己昔日公主的地位和如今做妾的身份之中纠结自怜。在小说中偶尔想凭借孩子生病来针对秦王妃,后来被医生拆穿,讪讪而归。当然,在另外的影视剧中,有的也把她塑造成了李世民的真爱。
在这篇小说中,大部分时候是秦王妃看着李世民身边的各色女子而暗地里争风吃醋,斗智斗勇。但到了最后两章,作者让秦王妃的表哥兼当年追求者出场,让李世民误会秦王妃有外遇,醋海生波,夫妻反目……之后的故事发展究竟如何,将会在下一部中展开细写——吊胃口呀!
最后说一说这部小说的几点不足:
一是整体的内容架构有些偏向于女子之间的争风吃醋,相比第一部少了一些大气格局。
二是在各种场景之间切换的时候,有的有些突兀,刚写着a,突然又说到b了,太过跳跃。
三是秦王妃对给南阳公主下毒未遂的侍女提供各种帮助与爱护,这种故事设定,可能出于情节发展需要,但感觉还是有点牵强。
总体而言,这部小说延续了第一部的精彩之处,文笔流畅,虚实结合,用各种案件来贯穿和推动情节,很吸引读者往下看,期待第3部出版。
《神探王妃2》读后感(十):【雨枫试读】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读《神探王妃2》
文/望月听雪
一个大时代的崛起,需要许多年历经几代人的发扬光大、励精图治,大唐盛世,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疯魔狂喜,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恬静闲适,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天悯人,亦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情壮志,一幕幕你方唱罢我登场,换了一朝又一朝,其中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为之后的开元盛世作了极好的铺垫,千里江山在他的手里变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长孙皇后作为第一夫人,她的睿智、贤淑、温良,是大唐历史上一代贤后。遍布荆棘的帝后之位,一路行来,唏嘘慨叹,这是怎样一个胸怀大义、不让须眉的真女子,傲骨铮铮亦柔情万种。
故事开篇,李世民即成为一谋杀案的嫌疑人,凶案现场有其随身之物,小韦氏卧内发现飒露紫遗物,于是,长孙瑾琋开始了又一桩抽丝剥茧的寻踪探秘,条分缕析地调查取证,于案件细微末梢中处处可见其谨小慎微、旷达睿智的心思。而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之间的互动并不是大家所想的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却是一个大智慧的女人表现出的针锋相对、小家碧玉之感,读来尤其喜庆,那种小吵小闹、抬杠别扭的好笑与喜不自胜。
“瑾琋指指自己发髻上的迦陵颦伽双鸟衔牡丹镂花金钗,笑对波奈罗说:‘孩子勿怕。这是迦陵颦伽,佛经有记载的一种神鸟,鸣声婉妙如歌,有它在,邪魔妖道一概不得近身……’哄得她渐渐安静下来,乖乖地给瑾琋看了肋部的伤。”“李世民旁观瑾琋抚慰孩子的情形,自有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贤妻良母的本性在对待旁人的孩子时,亦可圈可点,这便是母仪天下的气度与聪慧。
“瑾琋业已窥察出,韦珪原是名门闺秀、贵家娘子出身,后家破人亡,沦为比庶人平民更加等而下之的贱籍奴婢,在人世的最低谷饱受折磨,含辛茹苦地抚养幼女,历经各路反王争夺洛阳、残酷的唐军围城的战乱,因此世事洞明,为人谨慎,与杨陆离、刘燕婉有很大的不同。”皇权的至高无上,古时女性的卑微地位,那些才情艳艳的女子在旧时代男尊女卑的夹缝中求生求存,如男儿般的宏图抱负要实现起来,何其艰辛,其心路历程:一边是夫唱妇随,一边是贤良淑德,一边是忍辱负重,一边是家国天下,一边是儿女情长,各方人物利益均要顾及。君王的爱是雨露均沾,自己的爱只能默默藏在心间,所以长孙瑾琋不会没有怨念,作为帝王之妻,尽心辅佐的同时,也是有一些些小脾气的。
“回寝殿时,李世民走在瑾琋身前,用一句抱怨结束了沉默:‘对谁都关怀备至,偏生对我冷漠绝情。你拿走那孩子的衣裙,是有线索了吧?我这身衣裳也淋了雨的,你连提醒我换衣服、以防着凉都不曾。’‘我?’瑾琋似笑非笑,‘单说相信你,而不查清案情,无以还你清白,拯救不了你的名声。五谷要将验尸结果及死者生前的情况禀报与你,你先听,再细思此案是否与自己有关。我另有两件事要办——对了,你这身衣裳暂勿换洗,可得谨记啊!’”
“瑾琋感知他的腹诽,心中暗笑:‘我不会阻拦你见林氏,落个妒悍的罪名,但我要教你尝尝不折返正殿寻我,而去偏殿寻别人的苦果!’”聪慧如她,处处可以小使手段,让一颗缱绻少女心得以些许慰籍。
然而帝王皇宫之内的争斗永远是血淋淋的,没有丝毫亲情可言,而葬送于此间的宫女、婢女,如蝼蚁般的人生是短暂残忍的,“那个伶俐讨喜的少女,至死犹在下意识地保护弱小的孩童,如花的生命就这样被奸邪之辈断送,死不瞑目。”不是善良之人便可以一世无忧幸福一生的,在这个随处是陷阱,人人可为棋子,一朝便已在刀尖浪口之上,岌岌可危之下的苟延残喘、狭缝求生,比比皆是,而高处不胜寒,伴君如伴虎,没人知道下一秒将会发生什么,一步棋错,满盘皆输。
“单道忍,系单雄信庶长子,一位十七岁的少年,被绑赴洛阳宫正殿受审。”“李世民毫不畏缩,凛然正视他的双眼,徐徐说道:‘你可知我为何非杀令尊不可?令尊昔在瓦岗军,翟让待他恩深义厚,但李密夺取瓦岗大权,设计谋害翟让,令尊竟跪地向李密求饶,追随李密作乱,后又改投王世充。其轻于去就,只因目光短浅,汲汲于一己之私,并非良禽择木而栖。我之所以鄙薄令尊,必欲杀之,原因正在于此。绝非传闻所言,我只因忌恨令尊曾于战场之上两次谋取我命,而杀他泄愤。’”“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古来帝位都不是轻松得来的,背后有的是权谋算计,沙场惨烈。女子在其中亦是身不由己,赢了便是国母,输了便被万人唾弃。
幸好还算是遇到了明君,凭其聪颖,彻查案情,还李世民清白,于争斗陷阱之中脱身出来,也令一代明君对自己刮目相看。“大恩不言谢。我只许你一世安逸尊荣、鹣鲽情深共白首,也就罢了。”“无论誓言如何兑现,不管将来的人生道路是鲜花锦簇,还是荆棘密布,许下誓言的这一刻,永远是美丽的。”
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一生注定是沟壑重重、步步惊心,破案、谈情、平天下,同时带你领略唐朝物件、服饰礼仪、生活风俗,仿佛盛景再现!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瑾琋又接连侦破洛阳宫血案及长孙家祖宅无名女尸案,从而认识到战乱给百姓造成的痛苦,启发李世民吸取教训。李世民一时功高震主,瑾琋协助他缓和局势,罗致人才,并设计打击刘燕婉等人,安插‘棋子’,保障后方安宁。但长孙安世、齐王府舞伎、南阳公主陆续暴亡,长安又现神秘飞贼。瑾琋、李世民在平定刘黑闼战役等事件中找到线索,揪出真凶,殊不知长安飞贼已给他们挖好陷阱。瑾琋蒙冤,恩爱夫妻一夜反目。瑾琋微服奔赴马邑寻找洗冤‘药引’,却遭遇敌军围城,参与守城,与李世民相逢却不能相认。且看长孙瑾琋如何抽丝剥茧,步步揭露案件真相,智斗各路敌人,辅佐秦王横扫群雄,节节登临人间绝顶;三教九流,因缘难测,命运波诡云谲,共同描画一幅情天孽海、家国天下的时代长卷。”
“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珑。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
静妈新浪博客同文链接
金色琴弦微信公众号同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