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混沌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2-04 04:29: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混沌读后感锦集

  《混沌》是一本由[日] 梦枕貘 / [日] 松本大洋著作,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混沌》读后感(一):混沌

  因为没有名字,

  所以它不是任何人。

  因为它不是任何人,

  也正因为它不是任何人,

  它才能成为任何人。

  这就是混沌这种东西。

  它总是一直朝着天空微笑…

  当南海帝王和北海帝王给它画上眼睛和耳朵、鼻子和嘴之后,混沌倒下了。再也没有站起来,多么伤感的故事。

  我想说的是,其实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必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

  《混沌》读后感(二):混沌,混沌

  

有一种浓浓日式的低饱和缓缓叙述的节奏和色调,里面讲述的口吻很像是长辈在对一个幼童讲述睡前故事。你也喜欢向着天空微笑的混沌吗?

引起我的疑问的是,为什么混沌在两位帝王要给它画上七窍之后,就消失了呢?不需要看、听、闻、说,反而可以一直微笑。有过五感之后,混沌便炸开消散不见。

正好,在我经历了又一次晦暗失控的混沌状态之后拿到了这本书,也算是抚平了一丝长久萦绕着我不定期敲打下来的焦虑的行为情绪。

书可以说是一直在身边的友伴,良师和邻人吧。有些书是可以相伴一生不断重见叙旧的体己亲人,有些是可以带来欢乐的故友,有些是逗人开怀的友邻,有些是擦肩而过惊艳的路人,有些是微风拂身的一瞥之缘,而有些是难以触及却可远眺光华的彩云霁月。书的世界真的太大,每与其中一本承载着鲜活灵动的灵魂的书籍相遇都值得被记住,感恩与珍惜。突然想到了这些不着边际的东西,也许也是这本治愈小书中混沌给我带来的魔力吧。

混沌混沌,有着很多翅膀和很多腿足的混沌,到底是什么呢?总之看过混沌的我,似乎在它消散之后瞥见了一缕干净的清明。

  《混沌》读后感(三):梦枕貘与松本大洋笔下的“混沌”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子·应帝王》

这本绘本正是日本作者梦枕貘与绘者松本大洋联手打造的关于庄子这篇寓言的具象化诠释。书中的混沌形象像只雪白的兔子或大熊,毛茸茸的竟然透着可爱。读罢这个故事,我问身旁的五岁半小娃:“你说混沌为什么一开始活得好好的,画上鼻子眼睛就死了呢?”小娃指着书后的标价说:“妈妈你看这本书才59元,连一分钟都不到……”

……

蒙昧有蒙昧的好处,混沌有混沌的好处。当一个人慢慢长大,正如混沌一般七窍俱开,新世界的冲击有可能摧毁他全部的“朝着天空微笑”的莫名欢喜。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对这个故事的一种解释。可能更多的人还是把它看作是庄子的创世寓言。当人睁开眼,张开耳,打开口,蒙昧的混沌状态即被驱散,天地一片清明,万物井然有序。

你喜欢哪种解释?见仁见智罢了。天地轮回,生死往复,倏忽之间,一切巨变。

  《混沌》读后感(四):中日文化碰撞——不一样的混沌

  这本《混沌》,是梦枕貘和松本大洋两位老师根据 《庄子·应帝王》中的寓言,绘制了与之相配的插图。其实读书的时候读过这篇故事,可那个时候不懂,不明白庄子要表达什么。这次机缘巧合之下翻开了这本书,虽然是在讲庄子“混沌七窍开而死”,可又不是在复述那个故事,他们又加入了自己的理解。

  混沌听不到人们在说什么,也无法回答。因为没有耳朵和嘴巴,可即使这样,他还是对着天空微笑。混沌——庄子心中至高无上的道,道之本者,自然也。它以自己永恒之翱翔,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独能如天地万物的镜子,天地万物皆在于“我”。 可是,当被画上七窍之后,混沌发着抖,再也没能站起来。浑沌一旦被开窍,当然就有了物我的区分能力,就由“整体”而成了“有限”,由“永恒”成了“瞬间”。瞬间,生即死,所以当浑沌不再是浑沌时,浑沌就死了。书后最后一句话:混沌,我们很喜欢你。仿佛说出了我们的心声。

  鲜明的漫画故事,画风细腻,将庄子富有哲学的寓言故事讲的通俗易懂,改编成了温柔的童话故事,也很适合小朋友读。万物皆有其规律,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造别人,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有了七窍,未必就是一件幸事。用耳朵聆听,嘴巴说话,不见得是件容易的事。

  《混沌》读后感(五):混沌,混沌,我喜欢你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庄子 应帝王篇》 倏忽是指短暂的瞬间。混沌却是永恒的无边无际,是无法言说的状态。在古神话故事里,倏忽二人为了报德,将常人的七窍赠予混沌,导致混沌的灭亡。

在日本小说家梦枕貘与漫画家松本大洋联袂打造的《混沌》绘本中,我们看到中国风与日式魔幻的结合。大胆的造型和用色留给读者无限的体验空间。你心中的混沌是无形的,但是绘本里有。绘本整体是梦境一样的表达和宣泄,对混沌的独特解读和惋惜。世界本来的样子,也许就是不听不看不闻不问。当你拥有了七窍,拥有了世俗意义上的感官和智慧,便失去最宝贵的东西。

两位作者根据中国古代经典文献,以独特玄幻的充满想象力和爆发力的笔触,呈现出尊从本心的的不取悦任何人的艺术作品,是对自己心中那个混沌的表白和告别。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解读,各自的七窍纷纷表态,而混沌就在哪里,没有鼻子没有眼睛,没有名字,不是任何人,不为任何人。这也许就是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中国哲学深遂无比,无数外国学者艺术家沉溺其中,创作出纯真无邪的作品。混沌,混沌,我喜欢你。

  《混沌》读后感(六):做自己好难

  不知道现实生活中的你是不是也时常感觉到:有时候做自己好难。对于你的生活家长会介入,对于你的工作领导会介入,对于你的兴趣爱好陌生人会介入。你不能发声,只有有一点不对劲儿的苗头,就会有人左右你的思想。我们总是认为人活着就应该为自己而活着,做自己想做的事,爱自由,爱生活。世界是允许差异存在的,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自然而然,人与人,物与物都是有差异的。他生而本就这样,苛责其改正,或者是人工强制,又会有什么效果,只是徒增悲剧罢了。

  这次这本书是一本绘本《混沌》。古书《神异经(西荒经)》有载:混沌外表像犬,四足无爪,有目而不见,行走不便,有翅膀,欺负善良,喜欢残暴的人。意思是混沌是一种像狗,却长着长毛动物,四条腿,像熊却没有爪子,有眼睛却看不见,能走却无法移动,有两只耳朵却无法听见,能通人性,有腹部却没有五脏六腑,有肠子却是直的不弯曲,吃下的食物径直通过;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 这本绘本一开始我没有看懂,后来去查了资料。是与庄子的一则故事相结合。《庄子·应帝王》中说到: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这则寓言想反应什么呢!好好待人却得不到好的回报,抑或是原本就不存在的东西若是强加上去只会适得其反。 梦枕貘结合庄子寓言,又加之优化,写了一个这个简短又寓意深刻的故事。故事是短的,画是粗犷的,效果是言简意赅的。

  《混沌》读后感(七):《混沌》:非礼勿听,非礼勿视,方能在凡尘俗世中顶天立地!

  

《混沌》这本书起初我带着好奇心跟疑惑之心看着的,直到最后一刻,我才明白作者意图,大呼写的太妙了,混沌最先听不见看不见,过得安然无恙,然而在两个人的好心好意下,让它听见看见,知晓俗世万物之时,它奔溃了,痛苦不堪,这恰似我们人类,在孩童时期,纯粹空白,活的能够潇洒自在,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见的和看见的与日俱增,烦恼与痛苦随之而增加,那种不可逆的经历总是让人措手不及。

如若有来生,我也期望自己听不见看不见,虽然缺少了很多生活乐趣,但是在自我世界里生存,没有任何杂质,那想来也会开心很多。

人类啊,这一生,为何痛苦和忧伤那么多,就是因为看见的不是自己想看见的多,听见的也不是自己想听见的多,徒留无数烦恼,这一点也让我们吸取教训,原来自寻烦恼也是有说辞的,上天给予了我们容纳万物的条件,却没有给我们踢出掉杂质,那样就需要心灵来承受,如若心灵承受不了,那就只有赴汤蹈火。

《混沌》这本书,给予了我莫大的启迪,原来所有的烦恼只路过是因为看见的太多,听到的太多,然后想太多,自找烦恼,人生一世,尚且不容易生存,就别再用外在事物让自己痛苦万分,学习着像起初的混沌一样,做开心快乐的自己吧!

  《混沌》读后感(八):孩子的发问,让我深思

日本小说家梦枕貘和漫画家松本大洋根据中国古籍《庄子・应帝王》的记载,用简洁的文字和鲜明的漫画形式,再现了神奇的故事《混沌》。

这个故事简单明了,读起来很快。我和孩子像往常一样,便读边欣赏着书中的插图。不一样的是,孩子几乎每页都要问问题。

“它为什么没有名字,就不是任何人?”

“为什么它不是任何人,它才能称为任何人?”

“它没有嘴巴,怎样微笑?”

“为什么它有了眼睛、嘴巴、鼻子、耳朵,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为什么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是一件困难的事?”

“为什么他喜欢朝着天空微笑的混沌?它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说话啊。”

……

它没有名字,它不是任何一个具体的人,却可以代表任何一个人。从混沌的身上,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

微笑,是可以不用嘴巴的。微笑,给我们带来一种欢乐的能量场,它不需要笑出声,也不需要咧开嘴,更不需要露出七颗牙齿。微笑,是一种自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感觉。

当我们受人所迫,拥有了别人强加给我们的意志,我们是痛苦的。

做真正的自己,用心去感知,微笑便会常伴自己。

《混沌》这部看似简单的绘本,值得我们深思。

  《混沌》读后感(九):日式解读下的温柔童话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与《庄子·应帝王》中的混沌比起来,枕梦貘和松本大洋笔下的《混沌》更像是写给孩子们的温柔童话。

庄子中的“中央之帝”混沌敦厚茁实,神秘之中自有不语的庄严。倏忽两位帝王与混沌一动一静,一短暂一恒久,一人工一自然,对比之间言有尽而意无穷。故事背后深远的哲学思考给混沌之死带来了宏大之感,耐得起后人无数种解读。

枕梦貘和松本大洋的混沌糅合了庄子中混沌之死的故事、山海经中“赤如丹水,六足四翼,浑敦无而目,是识歌舞”的外形、《神异经》中“空居无为,常咋其尾,回旋仰天而笑”的生动,保留了温柔的笔触和故事的厚度。绘本中的混沌更像一只温柔的小兽,蓬松生动,自在怡然。混沌什么都像,什么都不是,混沌是混沌,没有眼睛没有耳朵,不需要眼睛也不需要耳朵,是个喜欢望着天空傻笑的家伙。绘本把"日凿一窍"变成了更温柔的画上七窍,视角和语言都带着日式私小说的味道。有了七窍的混沌失去了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的能力,于是混沌失去了自己,世界失去了那个望着天空微笑的混沌。

把深奥又有些残忍的神话故事变成温柔的、更容易理解的童话,不失为一种有趣的解读方式。

  《混沌》读后感(十):写给少儿的《混沌》

  

这是一本写给少儿的书,很薄,我一个成年人几分钟就翻完了,大概是我没有童心吧。它是梦枕貘根据《庄子·内篇·应帝王》中的一个小故事改编并由松本大洋先生绘制而成的。原著、改编、绘图都是名家之手。以下是《应帝王》原文: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混沌》配图

由于是少年读物,我们会发现绘者所画的人物形象都比较少年化,构笔简单,颜色单一。主人公混沌像一只四只脚一条尾巴的兔子,但在梦枕貘的笔下,它有六条腿六只翅膀,却没有眼睛没有耳朵没有嘴巴。混沌就像是婴儿的原始状态一样,它充满了希望,但没法成真。

《混沌》配图

整本书的故事并不复杂,南海的皇帝和北海的皇帝想向混沌致谢,给它回礼。于是两位皇帝给它画了眼睛、耳朵、嘴巴。结果混沌七窍通了就死掉了。

《混沌》配图

如果我是梦枕貘,讲这么一个故事是为了告诉他人,不要随便去改变别人。因为那可能是别人最好的模样了。 朋友,你喜欢怎么样的混沌呢?

猪版《混沌》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混沌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