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培养富足的孩子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2-03 01:01: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培养富足的孩子读后感锦集

  《培养富足的孩子》是一本由[日]三浦康司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元,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培养富足的孩子》读后感(一):《培养富足的孩子》10岁前掌握,一生受益的金钱法则

  

这是一本实际操作性很强的儿童金钱教育图书,我们有时候不知道怎样让孩子管理自己的零钱,如何给孩子零钱?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这些难题困扰着我们家长,这本书就是帮我们排忧解难的。这一本书汇集了从幼儿期到小学高年级,这个阶段孩子们应该掌握的重要金钱知识,我们觉得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太小了,并不需要掌握金钱知识,这一点是非常错误的,我们不仅让孩子从小就培养学会金钱观,也要让引导孩子学会如何赚钱,如何花钱,如何钱生钱等一系列的财商知识,让孩子从小就树立理财理念!

书中还赠送的一本记账簿,对于小学生的我们来说,已经完全可以记账了,让孩子把一天生活中所需要花的钱和自己赚的钱,还剩多少钱,记录下来,也是让孩子感受到资金的变动,书中有好多生动的游戏,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起来,帮助孩子畅想未来,设立目标,培养孩子的职业观,金钱观,人生观,让孩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学会和金钱打交道,拥有财商意识!

书中都是全彩的印刷,还有好多漫画的形式,小朋友们特别喜欢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学会了自己积累攒钱,感受到金钱价值的变化,让孩子一生受益!

  《培养富足的孩子》读后感(二):《培养富足的孩子》:10岁前掌握,一生受益的金钱法则!

  现如今,恐怕也只有欧美人士的孩子,坚决履行孩子到了18周岁,父母就不再承担生活各种费用了的原则,曾经见过一个美国成年人说其实这种教育方式会让人情变冷,所以在欧美国家父母和孩子的感情并非特别好,他很是羡慕中国的教育方式。然而,在中国,孩子的生活教育费用,父母一般需要承担到大学毕业,甚至有很多人结了婚生了孩子,还是一样啃老,这无疑是一种折磨。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培养孩子的金钱观价值观呢,现如今的年轻父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了,所以很是坚决的要培养孩子的金钱观。 相对于很多大学生,拿着父母的钱在外面耍酷,吃喝玩乐,学习一塌糊涂,到最后找工作也是一塌糊涂。我一直教育我们家的两个孩子要注重钱的问题,可是很多时候也不是很清楚应该怎样做。《培养富足的孩子:10岁前掌握,一生受益的金钱法则》很及时的来到我的身边,对书上的一些内容我很是受用,希望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其实了解金钱,并非只是为了减少父母的压力,而更多的是提升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更好的了解父母,家庭,职业,社会,世界和自己的未来。当孩子开始要玩具时,我就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告诉他们这些东西需要买多少钱,家里的房子又是多少钱,虽然对数字还不是很清晰明了,但我总觉得这样的潜移默化会让孩子增长数学知识的同时,重视起自己花出去的每一分钱。 书中介绍了很多培养孩子的金钱观,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就是作者的女儿会请同学吃饭什么的,需要写申请信。现如今的孩子不像过去的孩子,放了学之后,直接回家,如今的孩子也有自己正常的社交圈,有时候为了一起写作业也会在肯德基麦当劳等地方写完作业回家,有些正常的社交活动是再自然不过的,而针对没有上大学的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和能力赚钱,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就应该提供帮助,可是无条件的帮助会让孩子觉得是应该的,这样的后果很是严重,上大学后,有些学生自然的认为这是正常的,从而拿着父母的钱潇洒请朋友吃喝玩乐,作者的做法让他的二女儿写申请信,请客缘由,我觉得这个方法很是有效。 还有很多诸如用存钱罐,写存钱的计划等都可以引导孩子,但是切记不能够干涉孩子,给了孩子钱,就不要让他们按照咱们得思想进行使用,毕竟就像作者说的,老板发了工资,还问你你的钱咋用的,应该怎么用,那种感受肯定很不好受,可以有意无意的引导孩子讲述使用的范畴,分享是可以的。 《培养富足的孩子:10岁前掌握,一生受益的金钱法则》这本书很是受用,现如今社会上并没有专业的机制来专门培养孩子的金钱观,中国更多是年轻家长有意识的引导,但是如果家长们没有有意识的引导,那么就会有诸多问题,所以借助书本上的知识就很有必要,在此我很希望父母们首先进行自我教育,自己改变观念,从而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的富足感。10岁并不是一个完美界限,但是可以从小就有意识的培养,没必要非得看界限,如果有必要的话,父母让家中老人也适当的改变一下思维观念,这样对孩子的综合培养能力将会非常大,不过确实也比较有困难!

  《培养富足的孩子》读后感(三):教会父母如何教孩子正确认识“钱”的一本书

  

有两种教育是我们亟需教给孩子们的,一个是性教育,一个是财商教育。前者关系到孩子未来自内而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好人,坏人?),后者则关系孩子未来自外而内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穷人?富人)。

然而现实是,人们闻性色变,羞于谈钱。

前几天有朋友说,她计划和男朋友两个人每月定投500买基金,长年累月,一定会小赚一比。

朋友年近30,这是她买银行理财产品之外,第一次主动投资的经历。而她本人的赚钱能力却恰恰与理财能力成反比,她特别会赚钱,年纪轻轻,有车有房,有公司。

试想,如果她很早就开始理财,也许如今就已经实现财务自由了吧,每天靠利息吃喝玩乐,然后还有大把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朋友如此,职场上的我们每个人亦是如此。

今年疫情,很多行业萎靡不振,也有很多人无奈失业,攒了好几年的辛苦钱,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一点点被消耗掉,心里真不是滋味。

就在这个期间,几乎所有渠道都在推送理财相关的课程。

作为失业人员之一,我,一咬牙,一跺脚,买了课。最后有没有把学费赚回来呢?

了解A股市场的朋友大概会知道今年的情况,显然,短时间内没有赚回来。

这个事情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如果从小就懂得理财,每月定投几十一百,长年累月,百万富翁到不了,十万总还是可以的。

而这个道理,我也是年近30才彻底接受。所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并非歪理。

其实不管是什么教育,年纪越小,学习的难度就越低。

千万别等到年年纪大了,根深蒂固的观念影响了我们的判断,完了一心还只想着赚快钱。那最后结果只能是,等着被割韭菜。

在看《培养富足的孩子》这本书之前,我从网上大致查了一下,果然没有令我充满希望,关于财商,或者说大力倡导家长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的书,实在是太少了。

和性教育一样,让孩子早早接触,给孩子一定的启蒙,能让孩子很早就懂得“钱”的意义,长远来看,才能让孩子一辈子不受穷(复利的力量)。

当然,我也理解。很多家长其实不是不愿意教孩子这些,而是不知道怎么教。甚至,家长自己因为小时候,甚至这辈子都没接受过相关的教育,观念转不过来,自然而然认为教孩子这些是错的。

实在是可悲。

相信,看到这里,或者看到这本书的人,也是抱着想了解财富密码的心态的吧。

这本书就是给知道钱很重要,但观念转不过来,同时又模糊地意识到,应该教孩子了解相关知识的价值准备的。

  《培养富足的孩子》读后感(四):培养孩子受益一生的“财商”

我觉得作为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成长关怀,就是能够给他最好的教育,让他能够从教育中获得通向未来的“钥匙”。当然了,这样的教育一定是要在基于孩子性格兴趣的基础上的素质教育,包括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应对未来发展的能力,比如基本的应急能力、财商教育等等,这些都是一个人适应未来更好发展所必备的能力。相对于财商教育,我们现行的教育很少有关于这一块的知识介绍,是中国孩子普遍缺少的一种知识。

《培养富足的孩子》是一本针对10岁以下孩子培养基本财商的通俗读物,能够帮助父母们解决如何教育孩子关于金钱的基本知识、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金钱以及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的财商,这些基本知识都是中国父母和孩子所缺少的、课堂里学不到的、在社会生活又有着极大用处的必备知识。这本书是由日本最大的儿童财商学校创办人、日本儿童生存能力养成协会代表、金融策划师三浦康司老师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儿童财商知识讲座和金融策划实践经验积累起来的对儿童财商培养具有重要指导和可操作性的参考书。

如何向孩子灌输金钱方面的知识,而又不让孩子们觉得谈钱是一件不好意思的事情?显然,这个问题既是日本家长面临的问题,也是中国家长面临的问题。如果不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疑问,将对孩子培养健康积极的财商知识极为不利。三浦康司老师非常注重这个问题。他在书中写道,“现在的孩子从出生起,就生活在食物、衣服、玩具样样都不缺的环境中,很缺乏‘辛苦挣钱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这种想法。”“坏了再买新的不就得了?”“没有钱了,找爷爷那不就行了吗?”……倘若不对孩子有意识的进行教育,那么孩子们很可能会对金钱建立起上述错误的认识。我们可以用过让孩子参与劳动、一起购物、甚至用收集废品换钱的行动,让孩子意识到“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用劳动才能换来的”。“活着就要用钱,水和餐巾纸都不是免费的”,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建立基本的金钱知识基础。

如何培养正确的金钱观呢?除了上述对金钱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养成“开源节流”的好习惯。“节流”就是要剑圣,能不花非得就尽量不要开支。“开源”就是要学会养成理财的知识和赚钱的方法。只有从这两个方面着手,才能够保证钱到用时手头不紧张。在这里,三浦康司老师为父母们讲解了该给孩子多少零用钱、帮助孩子建立记账的好习惯、认识生意的本质、无形货币、如何赚钱的方法等等。在这一部分,作者用了很多图文并茂的漫画和游戏,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可参与性,也加深了读者对知识的理解。

如何让孩子们的未来更富有?这是本书的一个重点,也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一个人生课题。那就是培养孩子们制定生命计划和确定将来的梦想,并且在成长的过程中,朝着计划和梦想不断地坚持和努力,用以终为始的方式,将未来不断的具体化,将不确定的未来变成自己可以掌握的来来。作者在这里支出建议,可以将人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0-20岁的“学习阶段”。要大量学习有关金钱和社会的知识,为未来做好准备。21——60岁的“工作阶段”(实际上,中国孩子大部分会要到22岁以后才能工作)。努力工作赚钱。不但通过工作挣钱,还要通过投资等方式来增加金钱。60岁以上的“享受阶段”(实际上,还可能面临延迟退休的政策)。靠储蓄和养老金生活,重要的是第一个阶段和第二个阶段,学习和工作贯穿始终,是终生实践的课题。

  《培养富足的孩子》读后感(五):缺乏财商的孩子太可怕了,及早培养孩子的财商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学校有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教育的课程,唯独缺少一门叫“财商”的教育课程,财商是继智商和情商之后得到广泛高度的认同,被认为是现代人立足社会必备的基本素质。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财商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实现成功的关键,提前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已成为越来越多父母迫切的共识。

《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 · 清崎说过:“如果你不能及时教孩子金钱的知识,那么将来就会有人取代你。比如债主、奸商、警方,甚至骗子,让这些人来替你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此时你和孩子就需付出很高的代价。”

江苏太仓的张某报警,家中价值近15万元的7块金条被盗,而家中无入侵痕迹。就在警方进一步侦查时,张某又说金条找到了,原来是被家里10岁孩子拿去搭积木玩了。山东潍坊一6岁儿童趁家长不注意,误操作清空了老爸手机里价值近7万的购物车商品。孩子父亲魏先生表示很崩溃,紧急求助客服要求免费退货。

细思极恐,其实这几件事情的主要责任来源于家庭教育,归根到底是家长没有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孩子在平时消费的时候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导致孩子对金钱没有足够的认知,在面对金钱的时候没有概念。

关键的解决办法还是需要重视起孩子的财商教育,别肤浅地认为跟孩子谈钱是世俗的做法,孩子未来的竞争是智商、情商、财商三个跑道的综合成绩,而在某些时候,财商的作用甚至超过智商和情商。因此,及早开展孩子财商教育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

《培养富足的孩子》一书中介绍了10岁前掌握一生受益的金钱法则,涵盖了10岁前孩子应该了解的所有金钱话题。作者三浦康司是金融策划师,日本儿童财商学校的创办人,日本儿童生存能力养成协会代表理事。这是一本适合孩子和家长一起学习和成长的书。

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呢?最实用的是让孩子认识钱,学会使用零花钱。很多父母不知道该怎么给孩子零花钱,作者三浦康司介绍了三种给予孩子零花钱的形式。

● 固定金额型

每个月给予固定金额的零花钱,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金钱。

● 报酬型

这种类型是根据孩子在当小帮手时所干的活而决定给予的金额,比如打扫浴缸10元、帮忙洗碗10元等等,让孩子更容易感受到具体的工作类型可以得到相应金额的数额。

● 混合型

混合型是有固定金额和报酬型组合而成的。每个家庭应该有不同的标准和想法,只要跟孩子商量好,按照商量的结果尝试执行一段时间。

跟孩子约定好金额以后,可以制定相应的合约,显得更正式。

约定好金额以后,零钱的使用也需要规则约束,否则孩子不知道如何花钱。根据不同的用途,三浦康司同样给了建议,他建议分为三类。

● 储蓄类

如果孩子很想买一件东西,则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存一笔钱自己买,孩子会更有成就感,还可以培养孩子储蓄的好习惯。

● 感恩类

这笔钱可以用于家人或者朋友过生日送礼物捐赠等。让孩子明白金钱具有与感恩相对等的价值。

● 自我类

孩子可以自由支配自己想买的的东西,比如小零食、文具等,父母最好不要干预。

书中还介绍了金钱与职业的关系、“无形的货币”和世界汇率的故事,还有用金钱游戏的形式让孩子知道金钱是如何来的,体会赚钱的辛苦和来之不易。最后告诉孩子们确认将来的梦想,制定人生计划,做一个会理财懂理财的人,拥有的富足人生。

对孩子的财商启蒙越早进行越好,很多习惯都是要从娃娃抓起的,财商教育主要培养他们正确的财富认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金钱观,认识钱是从哪里来的?钱能做什么?钱的好处,钱的危机,认识钱的用途。让孩子懂得换位思考、理性思维,学会接人待物,时刻保持乐观和感恩。

  《培养富足的孩子》读后感(六):财商,人生必不可缺的生存能力

  

1 财商要从娃娃抓起

虽然有句老话说,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

但是,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年龄越小,可塑性越高。

著名心理学家戴维·谢弗(David·R·Shaffer)教授说过,幼儿的大脑具有高度可塑性,大脑的发育是生物因素和早期经验的相结合。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刨去天性),小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这张白纸最后呈现出什么样子,取决于孩子自己和家长共同在上面画了些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在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上都在不断变化,成长就像不断在这张纸上画画,最终是保持了整洁甚至布满了鲜花大道,还是涂满污垢,这由后天决定。

心理学教授罗伯特·费尔德曼(R.S.Friedman)说过,大脑的发育速度比身体其他部位都要快,到5岁的时候,已经基本是成年人的90%了。这也说明,不要嫌弃孩子年龄小,而觉得教给他们某些知识早。在长大后有所作为的人,通常都是从小时候就耳濡目染,是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和思考习惯的。

对于金钱知识的学习也一样,启蒙年龄越小,好处越多。日本最大的儿童财商学校创办人三浦康司在《培养富足的孩子》一书中说:“关于金钱,你需要知道得越早越好。”

的确,在孩童时期,尤其在10岁前,掌握一生受益的金钱知识是刚刚好的,因为在这个时期,孩子的求知欲强,可塑性也强。这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

让我们来梳理一下,在10岁之前的不同年龄段,孩子应该具备和掌握哪些有关金钱的知识呢?

·3—6岁,学前期

从认知发展角度来看,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说,游戏变得更加有建设性和合作性,社会技能变得重要起来。(R.S.Friedman)

培养孩子认识钱,对钱有概念,了解钱的本质,通过游戏或实践让孩子对金钱有实感。

·6—10岁,儿童中期

小学低中年级阶段,根据社交的逐渐增强,每月给孩子零用钱,做零用钱合约书或计划表,灌输合理利用金钱的观念,了解外汇等概念,畅想长大后挣钱的方式。

2 财商是未来不可缺少的生存能力

我们先来看两个案例。

一个是在今年五月,陕西西安,一名年龄12岁的小学生偷偷用妈妈的手机绑定银行卡玩游戏,花掉3万元。

另一个是在去年寒假,山东德州,一名初二学生管家里借了800元钱,到庙会上摆摊,8天挣了1万8千元,还请来帮手每天发200元工资。

同样是学生,年龄上也基本相当,为何有如此天壤之别呢?如果我们不考虑外界因素,仅仅从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出发,一个为了自己短暂的玩乐去肆意挥霍金钱,另一个却利用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去补贴家用。究其原因,有一个很大的因素是:这两个孩子的金钱意识和对金钱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自然,他们所做出的的行为就有所不同。

而他们的做法直接就显现出了他们将来的生存能力。对于钱的态度决定了如何使用钱和如何挣钱,而挣钱的能力是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基本能力,会影响一个人今后的方方面面,比如就业和家庭。钱是生活中无法离开的工具,生活处处需要钱,包括平日里不经意使用的各种东西,房租费、水电煤气费、电话费等等,都需要花钱。

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不可或缺。若想立足于这个社会,没有钱是寸步难行的。而有了钱之后,如何使用金钱也是重要的能力。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如果你懂得使用,金钱是一个好奴仆;如果你不懂得使用,它就变成你的主人。”

获取钱和使用钱是我们生存不可缺少的两件事,但想要拥有更好的优质生活,还要加上“效率”两字,有效率地挣钱和有效率地用钱,换言之,就是高效驾驭金钱的能力。而这些都需要拥有高财商,都需要掌握基本的金钱法则。

3 那么小孩子如何在家长的正确指导下提高财商呢?

教育学家尹建莉也说过,儿童越是年龄幼小,启蒙教育的急迫性越强,越需要一个好的智力成长环境。这个好的智力环境不能光依赖于学校,毕竟绝大部分学校并不开有关金钱的课程。由于升学压力,语数英物化生史地政才是重中之重,但这对于未来的生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这个时候,家庭中的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但是,在教育孩子之前,家长首先自己要走出坑人的金钱误区。

一方面,很多家长本来就是在成年后才开始学习金钱和理财的知识,但成年人的时间紧张,而且诸事繁杂,脑袋中的金钱观念根深蒂固,多年养成的习惯不会轻易改变。

另一方面,一旦涉及到孩子,作为父母就可能以“一切为了孩子好”为缘由,认为“钱很脏,很多人都碰过钱,碰过钱后要洗手”“金钱是肮脏的,在人面前谈论金钱是禁忌”等等这些错误理解金钱的念头,甚至很多人还认为“储蓄是美德”。

试想,家长本身对金钱知识都有错误的观念,何来教给孩子正确的金钱知识呢?

并且是否存在正确的教育孩子财商的方法,能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呢?

就像上面举的那个初二学生8天挣了1万8千元的例子一样,家长的支持与金钱意识的培养在其中功不可没,而这就需要家长在学习完金钱的知识之后,有系统地、专业地教给孩子或者用亲子共同学习的形式来完成。

那么,用哪种方式来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提高财商呢?

在日本,有专门的儿童财商教育机构,里面受过培训的财商讲师向孩子和家长普及财商知识。比如,最大的儿童财商学校创办人三浦康司从2014年开始,就举办了多场儿童财商学校金钱知识讲座,他所开展的面向孩子的一系列财商教育活动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大众的一致好评。虽然他的讲座不能重复参加,但每次都座无虚席。

幸运的是,为了向更广大的人群体普及金钱知识,他的讲座内容在去年出成了书——即《培养富足的孩子》。

在这本书中,三浦康司向孩子从头普及什么是金钱、如何运用金钱、如何积累金钱,并且介绍了无形货币、国际国币和汇率,最后延伸到未来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就像他在书中所说:“金钱是获取幸福的手段,但并不是幸福本身。”只有掌握了金钱法则,具备了财商,才算是和今后的美好人生搭建了桥梁。

这本书最大的优点是亲子游戏+漫画案例+理财实践。

在说到零用钱的给予问题的时候,作者用图表的形式让孩子记录零用钱的金额、收入和支出,真正做到实践出真知。

每个章节先以趣味的漫画为开头,借此引出本章的主题。

比如“发现金钱真正的价值!——金钱的本质”这一章节,先以“漫画——兔子和乌龟的面包店,哪家更赚钱?”为引,提出问题:

l 为什么乌龟的面包店更赚钱呢?

l 什么是赚钱?

在漫画后,进入正题,用图画的形式展现一家面包店的金钱流通方式。

并且进一步通过游戏来分析为什么面包店可以卖断货,从而让孩子参与进来,激发孩子的思考力。

就这样,通过一步一步的、循循善诱的方式,一点一点引导孩子去发现金钱的价值,让孩子在乐趣中学习到金钱知识。

就像著名教育学家孙瑞雪作序所说:“这是一本适合孩子和家长一起学习成长的书,我相信如果家长和孩子一起认真进行了,你一定和我一样,带着愉悦和自信的心情,重新调整自己的生活,你对孩子的担忧也会减少许多。”

请家长与孩子共同从本书开启金钱知识启蒙之旅,毕竟财商是关乎一生的能力。

  《培养富足的孩子》读后感(七):10岁前掌握,一生受益的金钱法则

  

我们大都耻于与孩子谈钱,有的认为与小孩子谈钱会玷污孩子小小的心灵,让他们从小变得功利算计,有的认为小孩子还不具备掌握用钱的本领,索性一切代劳,让他们不用与钱打交道。但是,这种一叶障目的办法,真的会错失培养孩子财商的最好机会。

现在进入商业社会,我们每日与金钱打交道,连最小的孩子都知道金钱可以买到我们的必需,不与孩子谈钱,只会让孩子陷入金钱的误区,认为不用劳动就可以获得金钱买自己任意喜欢的东西,以为金钱只不过是一串串虚幻的数字。

而且事实表明,现在7岁左右的孩子普遍对金钱非常感兴趣,孩子们总是会问

我们家是穷是富?

没钱了,为什么不刷卡呢?

帮做家务,该给我多少钱呢?

什么工作能够轻轻松松赚大钱?

我们为什么要捐款给别人?

为什么在国外不能用本国的钱呢?

怎么做,将来会比爸爸妈妈更富有?

……

孩子这么做,并不是因为他们贪钱爱财、金钱教会了他们功利,而是他们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并思考金钱对于生存的用处。这个时候抓住孩子的金钱敏感期适当的加以引导,让他们正确认识金钱,就会给他们的人生带来积极的意义。

日本儿童财商学校创办人三浦康司撰写的这本《培养富足的孩子》就是着力于孩子的金钱敏感期,用正确的方式坦诚地向孩子讲述关于金钱的知识,让他们从小拥有客观认识金钱、掌握金钱的本领,一生不被金钱奴役、捆绑,活出自由的人生。

现在我们渐渐富足,孩子们面临的生存环境与这本书中描述的雷同,我想,这正是时候向孩子普及财商知识的时候。

一、对金钱有实感,了解金钱的流通

再小的孩子也知道金钱可以买到自己的所需,但他们并不了解金钱是怎么来的,以为只要拥有钱就可以了。其实钱,并不是这个世上本来就有的,也不是靠人为制造就花不完的,它只是一种方便人们物物交换的流通币而已。

现在电子货币与虚拟货币流行,孩子们对金钱更无实感,金钱与社会上进行流通的资产物品的关系更无认识。其实金钱本无价值,它代表的价值是由流通物品的多少,也就是社会财富总量决定的。

商品在流通的过程中,为人们带来了便利,满足了人们的需要,所以带来了价值,而各种商品、服务消费的价值各有不同,金钱就是为了方便交换、流通的一种等价物,可以用任何价格标注出来,方便人们交换各种价值。

总而言之,金钱是一种便于交换与流通的物质,它本身不具备价值,它的价值由社会财富的多少或出让现在使用权而决定。

从小让孩子知道,金钱不是凭空可以制造出来的,它们是与物资的多少和劳动的付出成正比的,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主张孩子用等价交换或劳动付出获得金钱满足必需。

二、认识收入构成,了解金钱的用途

金钱并不能凭空产生,它是物资与劳动创造的总和,有人经商获得收入,有人工作获得收入,但各种收入在国民经济和社会财富中的占比并不相同。比如

①公司上班族A,周一到周五,从早到晚工作。工资由公司经营效益决定。

②在房地产上班的B,工资由底薪加提成构成,卖掉的房产多,个人绩效高,工资就高。

③开公司的C,公司营业收入多个人收入就多,公司不营利则没有收入。

④在政府部门上班的公务员D,工资则由国家税金来支付。

⑤打零工的E,工资则按天或小时支付。

虽然都是收入,但这些在国民经济的流通中是表现为不同成分的。让孩子进一步了解金钱,分清它们的构成,能让孩子更清醒的看待金钱,并从小学会规划金钱的使用途径。

三、认识多种货币,了解资本的兑换

没有金钱观念的孩子,以为没钱找父母要就可以了,使用起金钱来没有节制。但了解了金钱的用途和构成之后,孩子就会明白金钱就像杯子里的水,没有蓄水的能力杯子的水很快就会喝光。如何引导孩子未雨绸缪,可以教给孩子一些金钱增值方面的知识。

首先,金钱通过储蓄,也就是出让金钱上现在的使用权可以产生利息,使金钱增值。在自己有急需的时候,也可以用利息换取别人金钱的使用权,让孩子能学会用灵活的方式掌控自己的生活。

其次,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货币,但每种货币的价值不尽相同,需要通过汇率来兑换。但汇率并不是一定的,它总是随着市场有轻微的浮动,给少量外币让孩子使用,让他们了解金钱价值在汇率浮动中的盈亏,从而对市场波动更有实感,学会权衡风险与得失。

最后,金钱除了现金流模式之外,还有票据、债券、基金、股票等多种形式,让孩子子了解一些汇兑、出让、主权之类的资产形式,从而了解货币的多种形式,使用更灵活的方式拥有资产,而不是使用投机获得短期利益。

人的一生,离不开与金钱打交道的日子,早点了解它的作用、构成、流通,会让孩子从小拥有较高财商,使他们以后的人生不为金钱所累、所困,从小试错比长大后陷入不堪的生活好过太多。所以从小培养孩子财商,是刻不容缓的事。现在有些青年打游戏、购物、打赏,轻点手指就在瞬间让自己坠入深渊,很多甚至不惜网贷来满足自己无节制的消费,这都是对金钱认识不足,财商缺失的表现。

《培养富足的孩子》,不仅是要我们给孩子富足的生活,还要让我们的孩子学会自己掌握富足的生活。只有孩子能掌控生活,他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活得更加自由。

  《培养富足的孩子》读后感(八):论日本家长是怎么跟孩子谈钱的?

  

很多家长都知道,日本早期的幼儿教育是非常出色的。比如让孩子忍冻,冬天穿短裤、短裙上学,借寒冷的天气来锻炼孩子的意志,增强体质。日本动画《樱桃小丸子》里就有冬天穿短袖短裤参加马拉松的情节;再比如吃苦耐劳,日本孩子很小就学会自己穿衣、自己上学,甚至自己做饭等。

除此之外,日本的儿童财商教育也颇为出色。

日本家长非常主张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家长都鼓励孩子长大一点,就利用课余时间在外打工挣钱。

在日本,很多家庭在给孩子买玩具时,都会告诉孩子,玩具只能买一个,如果想要另一个的话就要等到下个月。

在我国,儿童财商教育尚未得到大多数普通家庭的重视。之前出过这样的新闻,熊孩子为了买游戏装备,刷爆了母亲的信用卡。

这还不是最狠的,更狠的一些大学生,因为借了校园贷、小额贷款,却不知道利息的算法有多可怕,利滚利,借钱5000,半年还款几十万,还不了钱,逼得去自杀。这类新闻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听闻。

应了那句话,你不教育孩子,社会就会替你狠狠教育他,连带着做父母的也被捎进去。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说她认识的一个大学生,很感谢小时候父母对他进行了财商教育,在后来的人生中都很受益,而他周围那些从小没有接受过财商教育的同学,很多都陷入了对金钱的焦虑和不安中。

日本也还没有把财商纳入中小学教育,但日本民间都非常重视。比如东京的证券交易所编写了一套“股票学习”游戏,现已被上千所学校采用;日本政府和企业共同打造的“学生城”,可以让孩子拥有各种体验:今天可以扮营业员,明天可以当银行柜员……

这本《培养富足的孩子》,作者正是一位日本的儿童财商教育专家。

有着“日本富爸爸”之称的三浦康司,是一名注册金融策划师(CFP),也是一名父亲,为了帮助日本父母“让孩子过上不用为钱烦恼的生活”,他创办了一所儿童财商学校,并根据办学经验写了《培养富足的孩子》,教授孩子10岁掌握受益一生的金钱法则。

下面就是这位“日本富爸爸”的财商育儿真经:

1、无形货币越是普及,越要培养孩子对金钱的实感

因为无形货币越来越普及,人们接触纸币的机会越来越少。手机扫一扫就完成了支付,现在的孩子甚至可能连“钱”都不认识了。

一个博主说他去小卖部买东西,小姑娘帮妈妈看店,博主结账时候发现忘带手机,就掏出20元纸币给这,结果小姑娘没接,看着博主,似乎在问:这是啥?对视了一会儿,小姑娘拿出了二维码。

在三浦康司看来,无形货币越是发达,就越要注意培养孩子对金钱的实感。

大家都有小时候领压岁钱红包的经验,手里拿着百元大钞,是不是觉得特别幸福?这种感觉不是银行卡或手机零钱包能给予的。

为了培养孩子对金钱的实感,三浦康司想出了一个特别好的办法。他会先拿一张千元大钞给给孩子,问:是轻还是重?日元有一张1000面额的,孩子拿到后自然说轻。接着他会拿出被兑换成1元一个的硬币,共1000枚,也是1000元,装了满满一袋子,再问孩子们是轻还是重?这次当然是重了。年龄小的孩子甚至提不动。只通过这一简单的方法,就让孩子理解了金钱的分量,可以说是相当深入浅出了!

培养孩子对金钱的实感,作者还提到了一个很有趣的建议,那就是给孩子准备一个零钱包。用作者的话说,当拥有了人生中第一个属于自己的钱包时,每个孩子都会变得“心潮澎湃”!这让小编我一下子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最羡慕的就是大人有一个鼓鼓囊囊的钱包啦。

2、财商高的孩子,首先学会的是如何“花钱”

孩子六七岁上小学后,家长就要给零花钱了,零花钱给多少?怎么给?孩子该怎么花?这些都是有讲究的。

首先给多少,这个根据家庭情况量力而行,没有一定之规,重点在怎么给和怎么花。

怎么给,作者的建议是可以采用固定型和报酬型两种。

固定型就是每周或月给固定金额的,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花销增大再逐步增加。

报酬型就是孩子通过帮父母做家务来领取零花钱。但也会遇到一个问题,如果孩子问你,帮拿遥控器给我多少钱?你一定会气炸。所以,不是所有的家务、帮忙都要给报酬,为了家庭成员共同利益的,就得是无偿的,比如给狗狗喂食啦,……等等。不然什么都要算钱,就没完没了了,还会让孩子产生不给钱就可以不帮做家务的急功近利思想。

零花钱给了孩子后,怎么花,理论上家长不应过分干预。就好比大人领了工资,领导跑来问你怎么花,你肯定不爽。孩子也是一样的。但家长有必要给予指导。作者的建议是,把钱分成三份,一份用来储蓄,一份用来表达感谢,一份用于自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首先是储蓄。日本民族本身有爱储蓄的特性,即便利息几乎为零。但储蓄作为应对未来急用钱的情况,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强制储蓄,对大人来说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一旦沦为月光族,抗风险能力就很低了。

然后下面重点说说感谢金的概念。

3、用感谢金给他人买礼物,创造打动人心的体验

将一部分零花钱用于表达感谢,这是个很棒的提议!给家人、朋友买生日礼物啦,给受灾地区捐款啦,哪怕只是花了很小数目的钱,收到的人也会感到幸福。日漫《樱桃小丸子》里就有这样的情节。每次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过生日,小丸子都会绞尽脑汁想给他们准备什么礼物好,每次姐姐都是用自己储蓄的零花钱买礼物给家人,但小丸子每次拿到了零花钱就忍不住花光,既没什么储蓄,也没有足够的钱去买礼物,没办法,她只好用捏肩揉腿捶背一类的劳动卡来讨大人的欢心。可见帮孩子把零花钱分好类再花,有多重要!

零用钱计划表

4、养成记账的好习惯

零花钱的最后一份是用在孩子自己身上。每周/月有需要的或想要的,可以根据零花钱的数量交给孩子自行安排。为了帮助孩子做好零钱使用规划,三浦康司为孩子准备了记账簿。

日本是一个主张记账的国家,流行的手账文化就是来自日本。

月零用钱账簿

有家长担心孩子乱花钱。作者特别指出,孩子有独立的人格,想象你领了工资,主管问你钱怎么花你会有什么反应?既然零花钱给了孩子,而且已经区分为三份了,这最后一份就让孩子自行定夺吧,别怕浪费,这一点就算是浪费也是很好的经验!孩子自己会从中得到启发和成长。

5、通过商店游戏让孩子明白,钱是通过为他人提供服务换来的

举个例子,乌龟和小白兔分别开了一家面包店。乌龟很早就起床和面揉面,制作面包。做好后又分门别类码放好,并在门口放置了推销广告,大声地叫卖。而小白兔呢,做完面包随便摆上就放松地呼呼大睡去了,结果可想而知,乌龟的面包很快销售一空,小白兔的面包店则门可罗雀,几乎没卖出去。

差别在哪儿呢?就是服务。乌龟从制作到售卖,都在用心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小白兔却三心二意,没有站在顾客角度着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孩子,想要挣钱,首先要想好怎么给别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6、良好的财商教育,绝不仅仅是“钱”那点事儿

金钱是实现幸福的手段,但绝不是幸福本身。

除了讲怎么认识、管理金钱,作者还讲到金钱观与一个人的梦想是息息相关的。比如一个小男孩希望将来能赚很多钱来帮助自己的家庭,于是他确定了未来的梦想是当律师,为了达成梦想,他开始制定自己的未来年表——10年后要达成什么目标,5年后要达成什么目标,1年后要达成什么,3个月、1个月,直至当下应该做的事,就这样在梦想的牵引下,学习成绩越来越好。

怎么样?日本家长跟孩子谈钱的方式是不是很值得借鉴?

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做家长的,不妨从头开始学习什么是金钱,如何运用金钱、如何管理金钱吧:)

  《培养富足的孩子》读后感(九):中国式财商教育现状:孩子小时候不用接触钱,长大后自然就会花了

  

导语

前段时间,在知乎上看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提问者是一个妈妈,她之前答应了女儿,只要能够考上大学就奖励她两万块,然后女儿可以用这两万块买任何自己想要的东西。

备受鼓舞的女儿如有神助,不负众望的考上了大学,并且表示自己想要拿奖励的钱给自己买一个LV包包,2万块正好能买一个入门级别的稍显奢侈的包。

这下子妈妈不同意了,说什么“我给钱是为了奖励你考上大学的,而不是让你虚荣的”,“刚上大学的女生就买奢侈品,这以后还能了得啊!”,“如果你执意要买包的话,这个钱我就先给你收着吧!”等等,反正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这个包不能买,你要是非要买钱我就不给了,不能从小就惯你这个坏毛病。

这个问题下面很多网友们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有支持妈妈的,也有支持孩子的,孩子拿2万买一个包包是不是坏毛病我们暂且不讨论,但妈妈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以及在金钱方面对孩子锱铢必较,各种插手的态度才真实的反应了中国式儿童财商教育的怪现状,那就是很多爸爸妈妈从小就很少让孩子接触钱,并且一厢情愿的认为,花钱是一种长大后自然而然就获得的能力,孩子长大后自然就会了。

那么,真的如爸爸妈妈想的那样吗?

答案是否定的。

能花钱和会花钱是两码事

其实很多爸爸妈妈们把孩子能花钱,和孩子会花钱两件事情混为一谈了。

能花钱这确实是长大后自然就拥有的能力,毕竟钱拿在手中,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可不是长大后就能会了么?

但会花钱就不一样了。

所谓的会花钱其实是儿童财商教育的很重要一环,通俗的说就是量入为出,根据实际能力花应该花的钱。看上去很简单,但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毕竟现在很多成年人都一边喊着我不买了,转过身子就用花呗白条等直接剁手。

一般来说,儿童财商教育包括三个维度的内容,会赚钱、会花钱和会存钱。分别对应三个方面的能力,会赚钱是良好的财富积累能力,会花钱是良好的消费观念,而会存钱则是良好的理财能力。

一个孩子只有同时拥有上面三种能力,才能说是有一个比较好的财商意识,长大后才能成为财富的主人,才会成为那个掌握了金钱规律的人。

所以,期待孩子长大后就自己会花钱了的爸爸妈妈,注定会失望了。而且那些没有从小就接受良好财商教育的孩子,长大后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比如对财富看得很紧,什么都不舍得花

有些从小都没接触过钱的孩子,一旦有机会接触到钱,就会对钱看的无比重要,怎么都不舍得花出去。

相应的就会在生活中过分的苛刻自己,什么喜欢捡便宜的东西买啊,做什么事情都不想出钱啊,总觉得买贵的东西不值得啊等等,这些习惯不仅仅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质量,生活幸福程度,更是会影响到后代对于金钱的观念。

比如对财富过分痴迷,什么钱都要拿

有些孩子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对钱财有着过分的痴迷。

光是靠正常的劳动工作换取的钱财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了,有些孩子就会铤而走险,做一些风险比较大的事情,甚至有时候会做一个违反法律的事情。

比如不考虑自己的能力,为了钱什么代价都愿意付出

还有些孩子从爸爸妈妈那里拿不到钱,但又有想买的东西该怎么办?

他们中的很多人就会把眼光放到一些“歪门邪道”上,比如给别人替考啊,比如裸贷啊,比如卖卵啊,看上去这些方式来钱确实是快,而且获取到的报酬也不菲,但相应的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替考一旦被查出来,面对的将会是拿不到毕业证以及学位证的惩罚;裸贷就更别说了,不光是越滚越大的利息和本金,光是裸照被曝光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了;卖卵更是这样,简直就是用未来的幸福来做赌注,新闻就报道过很多女孩子卖完卵,子宫被破坏的很厉害,甚至永远丧失了做母亲的机会。

不管是哪一种对金钱的理解,都会给孩子的未来带来很大的困难,甚至会影响到他们接下来的生活以及幸福,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商意识

那么作为爸爸妈妈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商意识呢?

前段时间开心爸爸看了一本日本作者写的书《培养富足的孩子》,副标题是10岁前掌握一生受益的金钱法则。作者用生活中生动的事例,给爸爸妈妈讲述了到底该如何把这门,学校不教的,但生活中却是必须的知识教给孩子。

作者给出了4个方面的建议:

给孩子零花钱,越早越好

对孩子的财商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给孩子零花钱。

一方面呢,给孩子零花钱本身就是一种关于金钱价值的传递,能够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了解到金钱到底是什么,代表了什么等等,这远比爸爸妈妈在那里买一堆绘本,或者给孩子苦口婆心讲解半天效果要好得多,也直观的多;

另一方面呢,孩子对零花钱的支配正是最初级的花钱体验,而正是在这一次次的尝试中,他们才会真切的体会到,什么东西该买什么东西不该买,想要更好更贵的东西该怎么办等。

不过零花钱虽好,爸爸妈妈也不能随便给。

一般来说5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有了最基本的价值观念了,他们可以大致的区分出不同物品之间价值的不同,这时正是给他们零花钱的最好时机;当然给零花钱的时候,也不能说是毫无理由的看心情就给,可以是按月来给孩子零花钱,也可以是按照劳动报酬给孩子零花钱,还可以是混合型的给孩子零花钱,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都需要师出有名,让孩子知道金钱不是白白来的,是需要我们付出一定劳动才能换来的;零花钱的数额,也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来实际确定,总的来说需要保持在一个爸爸妈妈能够接受的,但又能满足孩子花钱需求的程度。

摆摊,让孩子了解金钱是怎么来的

如果说直接给孩子零花钱,他们还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到金钱的来源,那么摆摊这种方式,就能很好很直观的让孩子认识了。

看上去好像很简单的一个过程,不就是摆摊卖东西吗?

其实却蕴含了很多我们看不见的知识。

比如,如何确定目标群体,我们卖的是什么东西,我们想把这些东西卖给谁,我们最好是在哪里摆摊;比如如何吸引目标群体的目光,东西有了,怎样才能让对方产生兴趣,并且愿意掏钱买下来呢,该用什么样的话术,以及如何展示物品的有用程度等等;比如每样东西该卖多少钱呢,是原价卖出,还是需要加上一些属于我们的利润,或者是还要加上一些摆摊的费用等等;比如摆摊后我们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赚了是怎么赚的,赔了是怎么赔的……

小小一个摆摊,背后反映出来的东西着实不少。

有金钱其实是对自己增值服务的肯定,金钱是有限的,金钱其实是在不断流通的等等。而且往大了说,那些国家、企业、银行和家庭之间最大的联系也都是金钱。

抓住摆摊这个机会,能让孩子迅速了解到金钱的本质。

无形的金钱,银行卡以及股票等理财

当然,给孩子的财商教育也需要涉及到无形的金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以及银行卡理财等方式,这种支付的特点就是看不到,但钱财确实是在不知不觉中流走了。

众所周知,现阶段电子支付已经是一个不可逆的潮流了,走哪里只要有手机有网络就可以了,大到出门消费,小到买菜,几乎已经很难看到实体货币的身影了。电子支付确实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时也给孩子的财商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毕竟电子支付整个过程全在手机上进行,我们只能看到数字的变化,对金钱的花费感知不强,很难建立起比较好的消费习惯。现实生活中那些动不动就超前消费,花了超出自己消费能力钱的年轻人,绝大部分都是通过电子支付,对花多少钱没有太大概念的人。

所以,爸爸妈妈最好用一些小游戏等方式,把手机上的数字,和现实生活中的金钱做一个联系,让孩子能够真切的感知到,手机上的数字其实和现实中的金钱是一样的,消费的时候都需要我们深思熟虑后再进行。

当然,爸爸妈妈还可以带着孩子去银行存钱,这种把现实生活中的金钱,转存到银行卡上的方式,也是给孩子无形金钱的教育。

计划,确定未来更多的梦想

最后就是计划了。

就像是我们学习生活出行都需要提前做好计划一样,对于金钱也应该做好计划。

可以和孩子聊聊以后要怎么赚钱,对于孩子来说,关于赚钱的想象,其实也是他们对于自己未来的想象。可以是通过做生意来赚钱,也可以是通过上班工作来赚钱,赚钱的方式千千万,其实都代表着孩子自己的想法;爸爸妈妈呢,可以根据孩子的梦想,帮他们一步步的具体化成为每个阶段要做到的事情。

比如孩子长大后要靠做生意来赚钱,那首先得先找到一个具体的生意项目,还得有具体的交易场所,有做生意的启动资金,有最近的项目管理知识,金融财务知识,对项目未来发展的推断等等,最终都可以落实到现在的学习中。

有了具体的计划,孩子们的动力也就更加足了,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金钱的了解也就更加深刻了。

当然,类似的话题很多,比如以后要怎么存钱,有了钱要怎么花等等,看上去像是在聊天,实际上却是在帮助孩子做好未来的计划,这种实现规划好的方式,对孩子养成正确的财富观念影响是很大的。

开心爸爸有话说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往往缺少3种成长必须的教育,性教育,死亡教育以及财商教育。

还有的爸爸妈妈们觉得,这几种教育没必要教给孩子,他们长大后就自然而然的知道了,学会了。其实不然,对于孩子来说,这几种教育都是必须的,而且是必须从小就接受到的,等到遇到的时候再去学习的话,真的就晚了。

就像是《培养富足的孩子》这本书说的一样,10岁前给孩子科学的财商教育,才能给他们一个一生受益的好习惯。

文:开心爸爸的日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培养富足的孩子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