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月亮像一颗硬糖》是一本由张进步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那天晚上,月亮像一颗硬糖》读后感(一):人为什么要读诗
生活那么无聊,就让时间静止几分钟吧!
“关于近况,想了很久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那就算了吧,前年在青岛海边,我曾见过这样的情景:
在一望无尽的蔚蓝中,大海默默吞咽着脏水。”
即便是吞咽着脏水,依然不影响海水的蔚蓝,在蔚蓝背后,有更深沉的颜色……一个见过了世间甘苦,眼睛里依然有星河的诗人写的诗。很美。在烦扰无趣的现实生活里,读这首作品是一种很好的放松,一种豁达和包容,给予人精神慰藉。
“定时炸弹
它埋在我身体的左侧
时刻发出声响
我早已经习惯
把它叫做心脏”
这首诗社畜应该特别有共鸣。你身体的一部分,最重要的脏器,你从来没有在乎过它,只是知道它很重要,可是没有“感受”到。偶然有一天,你加班伏案工作到深夜,突然抬起头来,前途渺茫,你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窗外漆黑一片,你感觉自己快要被黑暗吞噬掉。就在那一刻,心脏位置剧痛,像炸弹一样快要爆炸了,你不能肯定,这痛是长期疲惫造成的,还是趁着夜色,你的身体在向命运嘶吼,抗争,告诉它,不能就这么算了。
你不知道哪天它就爆了,或者伴随着死亡,或者是灿烂的绽放。你恐惧,也期待着……这发自体内的“滴答”声,像命运的倒计时,只有你自己能听到……
在这本诗集里还有很多不同况味的人生感悟,像天上的月亮,硬且甜,值得花一个安静的夜晚,好好尝一尝。
《那天晚上,月亮像一颗硬糖》读后感(二):夜品诗歌,在诗意中感悟幸福
昨夜,有风有雨,而无星光。
原本应是冬天里孤独寂寞的夜,却因为能和家人相守在一起,内心有源源不断的暖意,伴随一种淡淡的诗意起伏涌动,很想吟诵诗句来表达我当下的感受,奈何本人对诗歌创作并无研究,一时间竟然找不到合适的词句表达内心的感受。
于是,“囧囧有神”的我翻开床头放着的诗集,试图从中找到一首符合我内心所感的诗歌,为家人诵读,来抒发内心的喜悦和满足。
放在床头的两三本诗集中,在灯光下最耀眼的是捧读文化出品的《那天晚上,月亮像一颗硬糖》,虽然当夜没有月亮,可是这本书的名字十分能迎合我的心境——暗夜里明亮耀眼,光彩夺目,通俗点儿说,其实是“暗爽”。
《那天晚上,月亮像一颗硬糖》是一本装帧精美的现代诗歌集,第一眼看到它,很容易被它绚丽的外表吸引。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用糖果用塑料包装纸作为外包装的书,所以,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挺有新意,令人眼前一亮。那种清新唯美的画风,和书中的诗句一样细腻柔和,让我以为作者是个软软糯糯的小姑娘,一看介绍,却让我大惊,作者竟然是个块头不小的汉子,这反差太雷人了,但也引发了我对诗作的阅读兴趣。
读张进步的诗,第一印象是心思很细腻。
他的诗歌取材广泛,很有一种随心所欲的不羁。然而,当我们细细品味诗歌的遣词造句,却又很容易感受到作者的细腻用心。
一首《无题》,写出了难过的人的样子,在纸上宣泄悲伤的情绪,透着光的纸张,转移了注意力,让人忽略了悲伤。
阅读这首诗,思绪忽然就被拉回了小时候的某一悲伤时刻。
临近开学,因为写不完作业,后悔得涕泪交流;
被同学误解,友情拉响警报,宣告老死不相往来;
失恋当天,心被揪成一团,从胸腔最深处传来彻骨的痛。
这些情感,都在诗句的引领下,跳出脑海,争先恐后地涌进那口名为“回忆”的缸,你不需要邓布利多教授的魔杖就能把它们串成悲伤。
我想大约正是因为张进步的诗歌,足够细腻动人,才打开了回忆的匣子,让人思绪难平。
《那天晚上,月亮像一颗硬糖》中,有很多诗句读来都有一股淡淡的忧郁,但读来从不感到绝望,反而从忧郁中透出一丝希望的光芒,那是朝着向往的生活前行的希望。在阅读《人间沧海》和《深秋小记》的时候,我生出了这样的感受。
《人间沧海》中,那一个个用灯火给楼群画上闪亮的鳞片的窗口,传递了视觉上的温度,让远处的行人看到灯光后,也能在内心产生温暖的感觉。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身处寒夜里,依靠着火柴微弱的火光,憧憬着幸福。
《深秋小记》中,用“连鸟类都知道要去南方过冬”寓意我们都知道什么是对自己最好的。候鸟为了生存,要经过长期的艰苦飞行去温暖的南方过冬。而“我”朝“你”的方向飞去,因为有“你”在的地方就是幸福的港湾,是向往的生活。
张进步的诗歌,形式看似简单,有时仅用三言两语十几个字就能表达一个观点,却有低调的睿智,让人回味的忧伤,却又能体会到现当下的幸福。
缓缓吟咏,慢慢欣赏,可以领略到“一半忧伤一半糖”,酸涩与幸福感带来的矛盾,忧伤的是过往,甜蜜的是对比当下产生的幸福感。
夜品诗歌,捧着《那天晚上,月亮像一颗硬糖》,在诗意一起生活的酸甜苦辣,感悟到真实的幸福,还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那天晚上,月亮像一颗硬糖》读后感(三):有些感觉,只是一瞬,一瞬的诗篇
很多年前,诗人北岛曾写过一篇分外有名的诗,《生活》——全诗只有一个字“网”。他在某种意义上打破了人们对于现代诗歌的看法,诗在于意象,而非字数。一字可成诗。
随着时间推移,曾经喜欢诗歌的那些人不再少年,不再仰望空中的月亮,而变得真实,他们感受生活压力的真切。诗歌好像远离了他们的生活,但似乎有些影子留了下来。那些影子不是黑色的,而是七彩斑斓的,他们的梦想、回忆都在里面,都在那个缤纷多彩的世界里——只是他们不曾意识到罢了。
那些炫目的色彩就像书的封面,凝聚成《那天晚上,月亮像一颗硬糖》。张进步,这位获奖众多的知名诗人,将20年的诗歌整理、汇总,成了一份记忆的收藏,亦是无数生活的剪影。一切都倒影在这里,这本书中。
我们读诗、喜诗、写诗,不仅仅因为它看似随意,更为重要的是,它就如生活中的点睛之笔,如缪斯女神的无意亲吻,如浩瀚星辰大海中可望不可即的好运一时间降临在身上。诗歌在于意象,而写诗则是灵感,有些感觉只是一瞬。
这本诗集诗人分为了八个不同的章节,由对于生活随意的思索到人生的感悟,可见的是他经历的种种,易感的是他那啥时间的心路历程。全书的设计以白色、蓝色打底,颇有一种梦幻之感,将读诗的氛围烘托到极致。他的每首诗都是跃动的音符。
他写到
《春日》太阳母兽诞下一群麟儿全懒洋洋地摆弄着万物太阳被赋予了人性的色泽,而阳光普洒打底多了一分趣味,仿佛是活得一般,在和人们游戏。金色的阳光,金色的麟儿,太阳既慵懒又调皮。
这些也在他的笔下
《小火车》(节选)在黑夜和白天不停地晃动着车厢修了二十年我依然有一座迟迟修不好的站台童年的那辆小火车触手可及,长大后的小火车咣当咣当前行。梦想似乎就在眼前,但归处好像远在天边。
人人都想追梦,都想离开那个生活的地方;渐渐越走越远后,就如那停不下来的火车,不知道该去哪里。诗人很早离开家乡,来到北京打拼。“梦中不知身是客”。总有分情感无处安放。我们推着命运走,命运带着我们前行。咣当咣当,这列属于自己的火车,何时才是尽头?
那个属于家的站台,又将通往何方?
诗集很精心,随书附赠的那个书签,诗人的头上长满枝叶,生根发芽,也无意中透露他的思想在不断成熟;诗篇的第六章颇为让人惊喜,诗人以诗歌的形式讲述着几段故事,穿插的彩色插图,看起来温馨而美好。
倘若说点点不足,就是每个诗篇没有具体的创作时间,也难见诗人的修改。
诗人张进步记录着他的生活,20年转瞬即逝,那些回忆破碎,又完整。那些意境,反复呈现在脑海中,这足以。
我想,再过很多年,那些遗忘诗歌的人会再次拾起诗歌。那些斑斓的影子会重归生活,毕竟,月亮可以像一颗硬糖;而且他们,依然可以记下感觉,有些感觉只是一瞬,而那一瞬就是诗篇。
《那天晚上,月亮像一颗硬糖》读后感(四):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畅游诗中,流连忘返
2016年,高晓松的一首新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红遍网络,高晓松写这首歌的契机来自妈妈曾说过一句话:"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轻易,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生活虽然一地鸡毛,充满压力和浮躁,那是现实的生活,“诗和远方”,是理想的生活。理想的生活美妙诱人,但要想落地,仍不免回归日常的柴米油盐姜醋茶 。
理想中的诗和远方的田野,像空中楼阁,只是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却又如此遥远。
对我们许多人来说,只有真正经历过苟且的生活,才能体会到诗和远方的价值。
诗离我们很远,远在天边;诗又离我们很近,近在咫尺。
张进步在他的诗集《那天晚上,月亮像一颗硬糖》中的一首“玻璃窗”,就是一首近在咫尺的诗:
午夜时 灯把它当做镜子 世界真黑啊 我看到一个 从里面走来的自己《那天晚上,月亮像一颗硬糖》是张进步的一部诗集,精选了诗人张进步从2000年到2020年二十年间的155首短诗和1首小长诗,分8辑:季节、旧时光、孤独、人间、爱情、荒野、短句和烟火。
整本诗集,看起来美观大方,赏心悦目,封面采用PVC透明外封套 ,搭配镭射效果的硬壳内封面,精美 诱人,书中插画由知名画家三乖手绘,书中内页采用彩色和专色进行印刷,捧起来就不忍心放下。
畅游在诗中,张进步的诗中,是真切的生活。
他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也会失眠,也会焦虑,对于普通人来说,焦虑时心不在焉,孤独无助又无可奈何,可是在张进步的笔下,“焦虑拿着刷子,提着桶来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焦虑”像位客人,带着礼物飘然而至。
“它们被惊动了,一溜烟往上蹿,踩过我的锁骨,踏着我的脖子,跳过我的嘴巴,又蹬上我的鼻子”,让我想起了王洛宾的《大阪城的姑娘》的歌词:
你要想嫁人 不要嫁给别人 一定要你嫁给我 带着百万钱财 领着你的妹妹 赶着那马车来张进步的诗像极了这首歌的歌词,排列成句,读起来酣畅淋漓。
读诗时,总是感觉我们的想象力匮乏,亦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冬天树木的枯枝,被拟人化,
“寒风中脱去手套的树,伸出那么多手掌,在向生命敬礼”麻雀可以呼喊,“垂下目光的路灯,弯下柔美的腰肢”,一幅优美的画面在眼前徐徐展开。
哲学家狄德罗说,“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它,一个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思想的人、一个有理性的生物、一个真正的人。”
想象力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一种技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而多读书就可以提高想象力,因为阅读是由连续的、富有形象性和逻辑性意义的组合,可以促使大脑主动去进行富有想象力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阅读是培养想象力的土壤。
多读诗也可以提高想象力,就像诗人张进步的《我曾从一场最美的夜色里望向你》这首诗中,“我驾着蜻蜓,这世上最轻柔的直升机”,谁能想到把蜻蜓形容成直升机呢?“我”就坐在蜻蜓上,已经飞上了天空,自由翱翔。
《维摩诘经》说:“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诗《骷髅酒杯》中, 出现了两个人物张一、张二, 一个灌满了雨水的骷髅头,张一看成是 一杯美酒,张二则把它看成是那只野狗撒在里面的一泡尿 ,“于是在那天晚上, 张一掀开自家水缸的时候,发现缸里的井水, 散发着浓烈的酒香, 而张二做饭的时候,发现自家的水缸里是浓烈的尿骚味”这不正应了佛家那句话“欲得净土,当净其心”。
如果想到达净土,就应该先让自己的心灵澄净,灭除烦恼妄想,当我心灵清澈之后,我们所见到的环境自然也没有污秽,处处皆是净土。
想象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力,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读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