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魇之旅》是一部由史道布·哈留 / 马克·罗珀执导,Marianne Farley / 奎恩·罗德 / Francis X. McCarthy主演的一部剧情 / 音乐 / 奇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梦魇之旅》影评(一):i want my tears back
看得比较懵……尤其(戴耳机)音量要开很大才能听到伴奏音乐旋律。雪人载着Tom飞上天那里storytime响起,起鸡皮疙瘩了,看到song of myself我还以为会有惠特曼出场或者至少有这首歌,结果只有前奏,除了scaretale最喜欢这首了,惠特曼的自我之歌52节太长了没看……冲imaginaerum加一星
《梦魇之旅》影评(二):时常有用脑幻想的,你会了解的
好看的电影不过就是自我风格重到无视规则的导演吧:)因为外头大部分都是些少了很多自我的片子,很快就会被下一个年代的人所取代。 这部电影要用想象力和内心触觉来看才真正发挥,当我的想象力跟导演的想象力重叠在一起,我发觉好像没有任何言语可以表达到那种内心的触感和感动。可惜,这不是个人人看得明白的片子。可喜,因为他没特意希望人懂,所以才会有真正的感动。这部电影的手法,可以说是不随规则而走,随感觉很走。导演把幻想力映像化,可能我们真正爱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了解导演,感同身受。
《梦魇之旅》影评(三):愿有心人幸福
很好看啊,看得我泪流满面.怎么有那么多人说不好看.
母亲病世,爱人死去. 不同的时刻,同样的事情.父亲选择了在儿子面前自杀,TOM选择了跟女儿疏远.
父亲的形象是如此的伟大,以至于不离不弃萦绕自己一生一世.父爱又是如此的沉重,为了不让女儿象自己一样留下阴影. 把对女儿的爱深深的埋在心底,一辈子甘受女儿的责备.
生命的最后时刻.找到了埋藏在心底的真爱.抛开了对父亲的恩念.坦然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黑暗.
公主——父亲睁开眼睛,吃力的在四周寻找着他的小公主.他已然忘记,他的小公主已经长大成人——在父亲的眼里,女儿永远是那个漂亮的小公主.
人生就像有颜色的旅律,总会有褪色,也会有沉寂,但依然很动听.愿有心人永远幸福.
《梦魇之旅》影评(四):片如其名,梦魇之旅
梦魇之旅实在是太精彩了!十分佩服导演的表现手法,每个画面都处理的很精彩,细节的地方更是让人看得震撼,多种角度视觉的配合,加上主人公内心不同时间线的角色穿插,以及各种重要事件混乱而聚焦,更有气势磅礴的音乐,给人视觉甚至内心的震撼!把梦魇表现的淋漓尽致,仿佛你就身处这样的一个梦境中!
在梦境中,他不停的同心中的恶魔做斗争,他要找回心中美好的记忆,要记起他心爱的女儿。他心中的黑暗因童年而起,为了不伤害到女儿,他选择封闭,但是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女儿的爱,他把所有的爱都放到了一个秘密的地方。在生命即将终结时,他终于放开了心结,也得到了女儿的原谅!
梦是破碎的凌乱的,导演很好的表现了这一点!澎湃的音乐真好了再现了做噩梦者的内心情绪,切合故事点,连转折的地方都表现的何其细腻。看得我整个人心情激动,身上时不时泛起起鸡皮疙瘩!精彩!
《梦魇之旅》影评(五):北欧摇滚的音乐电影
后悔先来看了豆瓣的评价,以为是一个中等魔幻片,前半部分就没仔细看。
之前在听很多苏格兰风笛的曲子,高中还是迷过一段Nightwish的。
在一半左右发现片中响起数次Nightwish风格摇滚开始扣剧情,居然也不是特别好懂。
不过,有Nightwish主题的音乐电影,还要什么剧情。这是音乐版的致青春么,摇滚的黑暗深沉,女高音的高亢堂皇,只配和高考前后的激烈心情。
一直觉得北欧粗犷的男性形象和黑眼影高冷的女性形象非常赏心悦目,男主中年时简直是一个更严肃更冷峻的杰克船长,帅哭(然后看到其他影评发现这就是主唱 高中只听声音没看过海报- -~)。
剧情到后面完全挪不开眼睛,是一个在音乐中找到回忆的救赎故事。
最近看不少国内的青春电影,小清新的爱情背叛什么的。青春里那些黑暗压抑的情绪谁还记得,用摇滚释放。从林肯公园到夜愿。
当然,从头到尾一首高亢的Nightwish代表作都没有,只有几段特别熟悉的曲子,没有彻底爽起来,差评。
整个故事么,节奏如果抓好一点能更Touching,整体造型都是非常舒服的,水晶球里那个长得好像Nightwish主唱。
《梦魇之旅》影评(六):二刷,感人至深
个人感觉应该没有隐喻第一任主唱,但是我猜这个是托马斯的自传,因为感觉里面电影里的男主对父亲的情感刻画的非常深刻,如果没有托马斯自己的影子,很难这么深刻吧(当然只是个人猜想)。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只当做普通奇幻电影看,不免觉得剧情单薄,角色单薄。但是在了解了Nightwish以后,认真听了Nightwish以后,再次看这部电影,感觉泪点好多啊。最悲伤的情节是,托马斯目睹了父亲的自杀和GEM目睹水晶球的公主被摔在地上。另外,有一个感人的情节是玩具兵始终保护着托马斯,在把他送进他的珍贵回忆的保险箱以后,玩具兵们和邪恶雪人大战一场,玩具兵们重创了邪恶雪人,好壮烈。最后一个感人的情节是,托马斯终于摆脱了邪恶雪人(他一生的阴影),勇敢的面对女儿,在死前看了女儿最后一眼,终于把自己对女儿的关心传达给了女儿。配上Nightwish的音乐,感觉电影的表达更加丰富了,非常感人。
另外我很不懂怎么能有人把Nightwish叫做芬兰的凤凰传奇。。。Nightwish和凤凰传奇明显不是一个层次啊。Nightwish能做出这样一部宏大的音乐电影来,却无法想象凤凰传奇做一部音乐电影来是什么样。没有贬低凤凰传奇的意思,只是二者真的不是同一个层次啊
《梦魇之旅》影评(七):顾影自怜的托马斯……
一般的艺术家在描写一个角色的时候(哪怕以第一人称“我”去描述),指的通常是“这个故事的主角”、或“这样的某一类人”、或“全人类”。能以某一个角色探讨一类人甚至全人类的某种特征是很伟大的视野,比如鲁迅借阿Q揭露人身上的各种低劣品质,比如马丁借猎狗桑铎·克里冈描写每个男孩心里都有的骑士/英雄情结与现实的冲突,嗯,都是很好的。
而托马斯这货呢,他的歌词、台词里面的“我”、以及各种角色,指的无疑而且仅仅是托马斯本人,仅作为他表达个人想法、感情的承载化身。其他明眼的观众已经分析了其中的对应关系了,不赘述。
骚托有才不假,但他作为艺术家的视野不能说宽。过度聚焦自身容易让人感觉矫情,就如古希腊神话中顾影自怜的水仙花美男子一样——是很美,同时惹人厌。
当然,若能以极具美感的高超的艺术手法来自我表达——比如他的音乐——那也是不错的。可惜这电影完全是为了影射而设置角色、为了影射而设置情节,几乎没有电影语言的运用。作为纯娱乐的商业片来看又缺少娱乐的要素,让人云里雾里。因此作为MV可以给个3-4星,作为电影…呃…
《梦魇之旅》影评(八):梦魇之旅,记忆的阴影活在记忆里
梦魇之旅,年逾七十的作曲家汤姆·怀特曼(Francis X. McCarthy 饰)罹患癫痫和血栓痴呆,他早已分不清现实世界,更遗忘女儿杰姆(Marianne Farley 饰)的存在。他的脑海,早已退转到那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童年时代。记忆的最深处,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时间,他目睹了爸爸的自杀,目睹了自己朋友的自杀,他害怕重蹈自己父亲的覆辙,变得更加暴躁,所以他故意疏远自己的女儿,但是这却让自己的女儿非常不理解他,反而认为他不爱她而恨他,于是他产生懊悔之意,他也就陷入自己记忆和人性的黑暗之处,逐步把他美好的记忆吞噬掉,他为了找到失去的记忆而奋斗,并且受到了士兵的帮助,最终找到了记忆。生活在孤儿院的10岁少年汤姆(奎恩·罗德 Quinn Lord 饰)十分思念自己的父亲,于是有一天受到雪人的邀请,开始一场神秘之旅,他们御空飞行追赶多年未曾谋面的父亲(Ilkka Villi 饰)。他们遭遇风暴,坠落在一处陌生所在,四周是回环往复的不变旋律,汤姆甚至见到了年仅7岁的杰姆(Keyanna Fielding 饰)。仿佛不曾存在过的世界,以及三代人剪不清理还乱的情感纠葛。
弥留之际的老人,灵魂困在朽败的躯体内,经历着毕生刻骨难忘的旅程…… ,最终找到自己的记忆,女儿也逐步了解到他对她的爱,结局是美好的。
《梦魇之旅》影评(九):哥特摇滚式文艺片,大爱音乐和画面
没有任何的了解就开始看了,刚开始以为是奇幻儿童电影,然后可怖的雪人复活了,就步入了恐怖片范围了。脏乱黑暗的梦境,将童年的阴影渲染得十分到位,因为我是有两三次捂住了眼睛,透着手指缝在看。
然后高潮来了,因为音乐来了,恐怖的小丑,疯狂的舞台,还有激昂的哥特式摇滚乐,让我这个小清新也不由得直呼过瘾。
黑暗与光明,遗忘与希望。一次又一次出现的黑雾袭来,那一声大过一声的撞击门的声音,砰!砰砰!砰砰砰!直击心脏!画面、音乐再配上男孩恐惧而又茫然的面孔,整个情境就似乎在你心里讲叙那段过往,整个释放了感官去听一段故事。
而后是一大片的芦苇,干净空旷明亮同时还有刚刚过去的恐怖气息依旧萦绕着,不由得拽着那颗小心脏小心翼翼的继续看下去,希望总是有的,梦想也还是有的,虽然结局壮美而凄怆,但终归是最好的结局。
看完就立马删了,平板內存有限,然後就爱上了,立马找所有的配乐来听~哎哟,各种激情澎拜,不知不觉就写了这么多了~ 哎呀~
音乐!音乐!画面!画面!画面! 剧情神马就直接忽略吧,几句话就概括了~
嗯嗯,个人而言,哥特摇滚式的文艺片。
以上,仅为个人观影感受!
《梦魇之旅》影评(十):心灵救赎之旅
看评论很多人觉得本片形式大于内容,剧情不如音乐等等,其实我觉得这可能是因为太文艺而使得很多人没有看懂,而音乐和画面又很宏大,所以显得过于形式感了。我不敢说看懂了多少,但是还是想谈谈个人的观影感受。首先,这是一部心灵救赎片,讲述的是男主和女儿分别走出自己的心灵牢笼的故事。所以如果要给影片一个标签的话,我觉得“心理”更合适。
1. 男主线
男主在儿时目睹了父亲饮弹自杀,受到了心灵创伤,所以自我编造了父亲是救人英雄的故事来弥补创伤。影片中恐怖惊悚的雪人就是父亲阴影的化身,另男主久久不能释怀,父亲生前暴躁的脾气也让男主深受伤害,以至于在发觉自己也有暴躁倾向的时候故意疏远了女儿,以免让女儿变成童年的自己。影片中父亲自杀和自己摔水晶球的场景被交织在了同一个空间的两个维度,巧妙地将两个悲剧的根源展现出来。
2. 女儿线
女儿年少丧母本已脆弱,非常需要父亲的安抚,然而父亲却暴躁而且故意疏远她,让她幼小的心灵蒙上了阴影,对父亲的怨念也与日俱增。再加上母亲出事当天父亲和另一个女人在一起,更让她觉得父亲对她们母女不闻不问,毫无感情。所以开篇女儿甚至同意给父亲安乐死。后来通过父亲锁在保险柜中谜一样的笔记和当年“小三”的口述得知,其实父亲一直深爱着自己。
影片通过男主的痴呆病情和他的梦境逐渐还原了事情的真相,让他逐渐认识到其实父亲的阴霾一直笼罩着他,深藏心底的是对女儿的爱,这时他终于选择放开父亲的手,让他消失在迷雾中,而自己奔向了心中挚爱的女儿。当他醒来看到明白了一切的女儿坐着他的病床上,握着他的手,他终于释然的离开了人世。女儿也因化解了心中的怨恨而找到了水晶球里舞女旋转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