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1小时读懂世界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02-02 02:52:4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1小时读懂世界经典读后感有感

  《1小时读懂世界》是一本由[英]乔尔•利维(Joel Levy)著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1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小时读懂世界》读后感(一):一小时读懂世界,你相信吗?

  作为一本科普书来说,《一小时读懂世界》,这是一本非常有趣和实用的书籍。从封面看起来简约干净。看到目录他是从宇宙的起源开始,然后牵扯到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然后再到我们生存的地球,接着是地球上的生物,再到这个生物里,我们最熟悉的人类,然后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最后是一些常用的知识。

  光从这一点目录上面,我们就可以判断出这本书非常有条理且循序渐进。首先介绍的就是宇宙,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宇是无限的空间,宙就是无限的时间,宇宙就是无限的空间和时间的一个组合,所以宇宙有多大我们并不知晓,但宇宙包容一切,包括了各大行星,我们所处的太阳系在银河系外围,其实他只是一个比较小的星体。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更是他们之中的一粒尘埃。

  从这本书的阅读中,可以让小孩子知道这九大行星构成的太阳系,而我们地球是这九大行星中唯一孕育生命的地方。在人体这一章节中,给孩子科普了肌肉骨骼和各个系统。然后他从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等角度来告诉了小朋友要问人体的各种器官个功能。最后是人类文明,它从当时的工业革命开始写起,包括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些工程成就。其中我们国家的三峡大坝也光荣上榜。从各个高楼的历史记录上来看,这个世界文明发展的实在是太快了。作为公元前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国是唯一现在存在的一个,自豪感油然而生。

  人类经历了各个时代,其中经历过各种毁灭性的打击,但是人类的顽强的生命力和繁殖力,让我们依旧抵抗住了岁月的变迁,继续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生生不息。在书的最后,教了小朋友们一些常用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于几何国际的通用单位,这些知识包罗万象,他们当中还包括了质量的各种测量单位和闰年,平太阳日和平恒星日之间的测量。另外他还介绍了各国货币的代码和换算。他还教会了小朋友们各种标志的含义,而且他居然还会有手语和各种经典的节日。 看完了这本书,真的觉得非常的了不起,其实这个世界包罗万象,而作者想要在一小时之内让读者对这个世界有所认识,的确是难度非常之大。然而作者的思路和由浅入深的方式,确实让读者乐在其中,不知不觉地在一小时之内读完了它。却可能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它。

  《1小时读懂世界》读后感(二):格物致知,让我们花一小时来了解这个包罗万象的世界

  

最近,带女儿看了几部关于世界大战的电影,看完后,女儿的小脑瓜开动,不断地冒出各种问题。比如为什么会有世界大战?各个国家分布在地球的哪里?为什么世界上会有那么多语言?

在回答女儿问题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学习和了解更多的关于“世界”的知识。我自己也开始有各种问题想要探索。

宇宙到底有多大?太阳和地球是如何形成的?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和最大的湖泊都在哪?哪种动物跑得最快?我们的人体是如何工作的?世界七大奇迹都有哪些?……

看样子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不止有孩子好奇,作为大人我们也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正是合适的时候,我拿到了这本书——《1 小时读懂世界》,从中我找到了孩子和我的问题的答案。

本书通过大量数据,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向读者讲解了宇宙、太阳系、地球、生物、人体、人类文明,以及生活中各种有用的小知识。打开本书,跟着我们一起开启知识之旅吧!

以前,也不是没有想要更进一步了解世界的奥秘,但是总感觉想要完整的了解世界,要花上很多时间,因为总感觉深奥的东西要说很多才能说清楚。直到我接触到这本书——《一小时读懂世界》,在我平常看的书里,属于很薄的书籍了,确实弥补了平时工作繁忙没有大段时间看书的缺陷,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看完整本书。

首先,我们来看看“世界”的定义。世界(world)广义上来讲,就是全部、所有、一切。一般来讲世界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世界也代称有天地、天下、此岸、世间、万物、世上等。

当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和金钱支撑,没有用脚去踏遍地球上的每一片土地,去深入了解我们真实存在的这个世界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通过书籍和视频去理解世界。

这个世界是复杂的,不是我们通过看一本书就能彻底理解和掌握的。但是这个图文并茂的知识,却足以让你对这个世界保持足够的好奇,如果我们可以通俗易懂地让这个世界在我们眼前呈现,那么总结概括出的知识就会让我们觉得简单明了。

这本书不仅适合大人看,也可以作为亲子科普读物,带着孩子一起来阅读,不大不小,捧在手上,和孩子一起看完。整本书看完,观感很好,不沉重,不繁琐。

  《1小时读懂世界》读后感(三):也许你改变不了世界,但是你可以改变自己——读《一小时读懂世界》有感

  

这是一本简单的、实效的知识读本,内容广泛、知识充足、图文并茂、色彩明了,既通俗易懂又科学严谨,既有总结概括又有分析明了,既有基本常识更有延伸学问。作者从宇宙、太阳系、地球、生物、人体、人类文明等六个方面,从大到小、从浅入深、从已知到未知,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一个小时的阅读,既增加了丰富的知识量,又增加了对世界的了解,更增强了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好奇的宝宝们肯定会问:如果未来10年或20年,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

世界很美丽,亟待我们去认知。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你是否看过《动物世界》、《地理中国》等纪录片,大好河山、秀美风光,亟待人去发现、欣赏;当你仰望天空,你是否痴迷于外界星空的炫彩多姿?生而为人,美丽就在我么身边。但是美丽是相对的,当遇到疫情,我们会手无缚鸡之力,真能等待死亡的来临,当遇到泥石流、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险境,我们只能坐在地上哀叹生不逢时,其实危险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当然还有许许多多可能对人类产生重大的事情,比如宇宙或地球会不会爆炸。

了解世界,更为了认知我们自己。生而为人,幸福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追求。读懂世界是为了更好与世界接轨、为了人类更好的生存。我们利用和改造世界,是为了让我们自己生活的更加便利和舒适。因为只有我们生活在其中,世界并不会只有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子子孙孙无穷尽也,也要生活在这个世界,所以我们从宇宙到人体,在万象包罗中了解和认知。比如这个地球为什么会有人类的诞生和繁衍,比如本书列出了10个可能发生的世界末日场景,但是风险评估大于二分之一的仅有三个。知彼知己才能百胜不怠,这也为我们能更好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谈到我们人类,是个更加神奇的动物,因为人体构造更加复杂多变,进了医院我们才知道人体也分为许多学科,比如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等,每个零件都有可能失调,但是我们只有知道人类死于心脏病的人数最多的时候,我们也就在心脏病救治方面更加用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拯救我们人类自己。

看完这本书,我突然觉得自己有了很多事情要做,因为世界上的每天都有新的事情发生,每个人都可能是未来世界的创造者和改变者。

  《1小时读懂世界》读后感(四):从宇宙到人体,让我们一起探索世界

  看到《1小时读懂世界》这个名字,就产生了一种一定要读一读这本书的想法。我们对世界从来都有许多想法,每一次视线所及都是我们对世界的一次探索,但却从来都不知道真正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世界这个说法太抽象,而抽象的东西一向都难以被人琢磨透彻,它就像是蒙了一层纱布,在我们以为要看清楚的时候,倏忽远去,又变得神秘莫测,引人生出无限的追逐之情。 那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

  翻开这本书之前我以为书中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又迷惑了,然而看完之后我找到了一个属于我自己的答案。 咋一看这本书的内容,会有一种疑惑,这本书难道不该是一本“1小时读懂宇宙”吗? 开篇就讲宇宙,接着又拉进距离讲了太阳系、地球,整本书一大半的篇幅都在为我们讲述宇宙的诞生,以及各种各样的星系、星球的物理数据和地理特点,恍惚间我以为我回到了高中的课堂上,正在学习物理学和地理学的知识。只是与教科书不同的是,这本书里面讲了很多官方教材不会涉及到的知识点,比如说各种卫星名称的由来,还有对世界末日场景的预测等等。这些曾经被学校课堂拒之门外的东西读起来俏皮可爱,又让人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曾经开过玩笑的卫星名称的由来竟然是这样的啊,而世界末日原来也不是我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原来曾经玛雅人预言的2012只是太阳黑子活动的一个峰值,下一次的峰值或许就在不久之后到来。

  如果说《1小时读懂世界》的前半程看起来像在学习物理和地理,那后半程则被生物、历史、数学包圆了。各种熟悉的专业名词,一瞬间就让人回忆起了曾经被高考支配的恐惧,最后面的数学公式集锦又让人仿佛回到了小学背公式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熟悉,熟悉中又透着一点点新奇,毕竟离开学校好多年之后再看看这些内容,多少都会让人产生些怀念之情。 但这毕竟不是教科书,而是一本实打实的科普书。教科书只会告诉我们哪些是考点,然后时不时做一些有助于学生身心成长的删减,最终呈现给我们的世界永远都是是一片祥和盛景。实际上的世界有成长,有消亡,更有持续不断的破坏和无数有志之士奋不顾身的补救。我们经常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或许这个梦想应该是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并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

  看到最后会发现《1小时读懂世界》这个名字并不是随便起的,没有什么名字会比“读懂世界”更适合了。包含了各种历史由来,以及世界组成物的详情特点的这本书,如果不用“世界”这个浩瀚的名词命名那就太可惜了,简直没有比这个名字更适合的呢! 就像封面语形容的那样: 从宇宙到人体,让我们一起探索包罗万象的世界。 如果想要了解世界,不妨读一读这本书。如果想要读懂世界,那就更要读一读这本书。

  《1小时读懂世界》读后感(五):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技多不压身,来了解一下世界吧

  

宇宙存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百亿年前,太阳系也已经上了几十亿的岁数,根据科学家们研究的已知成果,我们得以知晓:

太阳的年龄:46亿年;

太阳围绕银河系中心公转的周期:2.5亿年。

也就是说:太阳已经围绕银河系的中心公转了18.4圈。

在太阳围绕银心公转的漫长时间里,已经有太多的生物诞生又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世界很大,存在很久,足以显得我们人类历史的短暂和人类个体的渺小。全面了解世界,对现在的我们而言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为了让普通人能了解关于更多世界的知识,科学家们为此付出了不懈努力,持续探索世界的奥秘;知物1小时系列的编者们为了让读者能掌握关于世界的最科学的认知,也绞尽脑汁,他们用尽可能简明扼要的方式,把与世界有关的知识点浓缩成一本薄薄的小书——《1小时读懂世界》,使读者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了解更多关于世界的真相。

这本书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很广泛,他从宇宙的诞生讲起,进而是太阳系、地球;从地球上的生物,讲到人体的构成;又从人类文明讲到常用知识。

书中知识点的跨度很大,范围也广,但每种类型的文章,篇幅却不太长。介绍的知识点很专业,也颇有深度,使用了大量的数据、生动形象地展示方式,把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很适合孩子们在短时间内从多角度去看待和理解我们的世界。

孩子小的时候,我觉得多读这样的书很好。它可以从多角度将科学知识传递给孩子,可以帮助孩子对宇宙、天体、生物、生命、人体形成科学的认知体系。不但有利于培养孩子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还能帮助孩子找到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了解“太阳和地球是怎么在宇宙中形成的”,读者可以了解和掌握天文、地理相关的知识。

了解“热带雨林这种生态系统的构成”,读者可以理解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才能更好地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

了解“人体的骨骼构成和人体循环的规律”,读者可以了解人体的奥秘,了解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问题。

这些知识点都可以在这本《1 小时读懂世界》中找到。

不仅如此,书中还有一些常用知识,涵盖了数学、地理、信息等日常的知识点。其中一些知识点看起来没有太多内在关联,但很有趣,比如:摩尔斯电码、旗语信号和海上使用的紧急信号。这些都是在特殊情境中能派上大用场的知识点,如果能掌握这些知识,可以说是有备无患了。

我发现,知物1小时系列除了《1小时读懂世界》还有其他几百本,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更多了。

  《1小时读懂世界》读后感(六):1小时看世界,了解世界文明成果

  

导语

谁能知道,这个寄予了大家厚望的2020,是这么多灾多难的一年。

什么东非蝗灾,澳洲森林大火,还有就是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病毒。如果说前面两个灾难,我们还能说离自己比较远的话,那么新冠肺炎病毒就是切身的发生在了我们身边。

过年的时候,开心爸爸所在的太原,就发生了好几起接触过武汉人员,但没有及时报告的新闻,而且这段时间病毒携带者还一如既往的出行生活,一时间大家忧心忡忡。

而这些灾难让分属这个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面临着同样的威胁,同样的让我们再一次对世界这个词重新认识了起来。

世界是什么

大家都在说世界世界,到底说的是什么,或者说世界的指代到底是什么。

如果您也对这个问题比较疑惑,建议您看看这本《1小时读懂世界》,详细的讲述了与世界相关的知识。

这本书呢,是从宇宙,地球,生物,人体,人类文明等几个方式,来讲述世界的,不过大家普遍意义上的世界,还是指的是地球上的各个国家,他们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整个世界。

根据不同的分法,世界有很多种分类。什么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加起来组成了世界,什么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落后国家加起来组成了世界,等等。

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区分方法,世界还是那个世界。

作为这个世界上的一个分子,相对于宇宙地球那么大的知识,开心爸爸更加偏爱了解现阶段世界文明的程度,以及文明的成果这些基础知识的。

世界文明的成果

《1小时读懂世界》这本书详细的讲述了一些关于世界的人类文明。

从古代来看,不得不提的就是我们老祖宗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至今都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当然还有古巴比伦文明,古希腊文明等文明,这些人类的文明,是整个人类的财富,也是我们很高的起点。

从现代来看,更是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

比如世界上最大的水坝,这是人类利用聪明才智实现控制河流为我所用的基础建筑,就目前而言,世界上有超过4万座大型水坝,和80万座小型水坝,产生了全世界19%的电力。值得我们自豪的是,全世界最大的水坝来自中国,是很著名的三峡大坝,无论是容量还是面积,都在世界排前列。

比如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当建筑满足了人类居住这一基础目的外,开始逐渐向更高的方向发展了。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是迪拜的哈利法塔,高828米。不过我们的上海中心大厦,也有632米之高,紧追在哈利法塔的后面。

最后

很多时候,开心爸爸总是喜欢看看这种类型的书,总是会感叹于人类的智慧,以及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而正是这种创造力,使得我们的文明不断前进,世界不断发展。

  《1小时读懂世界》读后感(七):你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吗?

这套《知物》系列的《一小时读懂科学》系列一共分为六本,包括《一小时读懂天气》《一小时读懂天文》《一小时读懂数学》《一小时读懂科学》《一小时读懂地球》以及这本《一小时读懂世界》。在读这本《一小时读懂世界》之前我还有点疑惑,到底什么是世界呢?

我的孩子在学习“世界”这个词的时候就曾经问过我,世界是什么意思?我当时回答,你可以把世界理解为地球。

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概念里面世界就等同于地球。成年了之后发现世界是一个比较主观的词,当你的视野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

对于小时候的自己来说,世界可能就是自己所能感受到的周围的环境。再大一些可能扩散到整个地球,直到现在互联网如此发达,信息爆炸,那么这个世界的范围就更大了,可能跨越了宇宙、心理、科学等等所有你的认知能达到的地方,都属于你的世界。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本《一小时读懂世界》中会有那么多复杂的概念。

这本《一小时读懂世界》中包含了宇宙、生物、人类文明、常用的一些科学知识等。我不是太理解这本书中关于世界的分类,可能这些对于作者来说就是他的世界吧。

总的来说这还是一本挺有趣的书,这套《一小时读懂科学》系列作者都不一样,所以风格也有明显的差距。有些书里面风格偏概念,理论比较多。这本书就明显好很多,纯理论的概念没有那么重。这个作者还特别喜欢那表格,所以有很多数据显得一目了然。

比如说文明的时间轴,我记得在小时候上历史课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画时间表,这样在什么年代,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平行时期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发生会显得一目了然。因为自己的孩子还比较小,所以我并没有给他画这种历史的时间轴,但是这本书中已经给你列明了,我就觉得非常的好,省得我自己再去做这一份功课。

我特别喜欢在天文那一章中列出来了很多的星座,我觉得特别适合夏天的时候,带着孩子一起观看星星。虽然我到现在天文望远镜都没给他买,只是有这个想法。

除此之外,这本书中的一些概念和其他基本书中的概念有一些重复。比如说“宇宙”这一部分就和《一小时读懂天文》略有重复,第二部分地球就会《一小时读懂地球》略有重复,我们常用的科学概念中就和《一小时读懂科学》和《一小时读懂数学》中的概念略有重复。只是如果作为孩子的一种科学启蒙书来说的话这点问题不是很大。因为可以让孩子很直观地了解到,世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这些概念之间是如何产生相互作用的。

世界实际上就是自我和客观的一种总和。它是一个人主观和客观认知的相加。

但这本《一小时读懂世界》只是写了我们客观世界的一部分,有关自我认知这一部分并没有涉及。它可以让孩子了解到在我们身边客观的世界是一个多么浩大的存在。

我们也许不能改变自己所在的这个地球,但可以积极地去了解这个世界。

  《1小时读懂世界》读后感(八):我们来不及改变这个世界,但是我们来得及了解他更多

“世界”是一个模糊的名词,我们很难知道,在这么广袤的天地之间,我们要用什么方式去了解这个世界,毕竟生命实在太过短暂,而时间又如此有限,我们要怎么去观察他?用什么方式才可以真正认知这个世界?这真的是一个让人感觉迷茫的问题,当我们以为看清楚这个世界的时候,其实倏然远去的其实只有生命,而我们永远都在探索的路上。所以,对世界的好奇,我们需要有一本书来引导。在翻开《一小时读懂世界》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得到了一个不是很肯定的答案,那就是,这个世界,也许我们来不及改变,但是我们来得及了解他更多。

如果从失效的科普书籍来说,我想这个世界也许不是我们片言只语之间可以理解的,但是图文并茂的知识却足以让你对这个世界保持足够的好奇,如果我们可以通俗易懂地让这个世界在我们眼前呈现,那么总结概括出的知识就会让我们觉得简单明了。《一小时读懂世界》这本书不算厚,在手里大概两个巴掌大,即使是孩子可以可以捧在手上阅读,这恰好足够满足我们的观感,不至于沉重的大部头造成繁琐的阅读体验,又有足够的时间来一起品鉴。如果在未来的20年里,我们还可以继续预测这个世界出现的变化,那么,对这样的世界我们自然会更加珍惜的了。

在整本书的阅读开始之前,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开始介绍的是宇宙的起源,和《一小时读懂天文》一样,也是在一样的开篇里告诉我们世界的起源,只不过不同于教科书,教科书相对刻板而直观,这里则是从故事类型中入手,比如卫星的名字的来源,像火星,这里被称为战神。远离是因为在地球上观察时它“鲜红”的颜色而得名的,火星有时候就直接被称为“红色行星”,好侵略扩张的希腊人就把火星作为战争的象征。再例如水星,水星里的表面其实非常灼热,但是这么灼热的水星,竟然还有存在有水分的存在的。而宇宙也会随着这个世界而不断扩大和变小。如果说专业的名词你还不懂,那么现在这些简要的描述则让我们好像找到了小时候探索科学秘密时的那种乐趣,真的让人一下有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这更像是科普,在故事的讲述中告诉你,原来这个世界究竟还存在什么东西。

诚如封面所言,“从宇宙到人体,让我们一起探索包罗万象的世界。”我们可以一起探索,看来从这里我们观察的这个世界和传统固执的认可的宇宙和世界是不太一样的,我们在这里看到的课不止是宇宙的何天文的内容,我们还看到了人类是怎么一步步走向未来和走在当前的。

比如《一小时读懂世界》在第七章介绍人类历史的时候,开始给出的基因图,人类的应变和进化,在这个世界里体现的非常明确,比如几何国际的通用单位,质量的各种测量单位和闰年,平太阳日和平恒星日之间的测量,人类是怎么样用自己的双手和双眼来观察这个世界,然后再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自己对世界理解的,确实还是很有意义的事情的呢,同时还介绍了各种标志,比如日历的含义,在每个国家中的代表性日子究竟是怎么起源的,在这个经典的节日里人们怎么生活和庆祝,这些知识很是有趣,不论是大还是小,都让我们知道了,原来这个世界还有那么多我们未曾知晓的领域。

也许你也知道了这个世界是多么广袤无垠,但是我们足够以我们人类的智慧来探索这个世界的,作者的思维是从基本的思考点入手的,这种贴近生活的讲述方式不仅是大人容易接受,小孩子更会喜欢。也许你自己随着图文并茂的知识讲解,一个小时之后,这个世界就在你眼前展开了一幅图景,也让你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去发现,去探索了呢。

  《1小时读懂世界》读后感(九):看包罗万象的世界

  

如果你问一只住在井底的青蛙,你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它可能会告诉你他的世界就是井下的一片天地,就是头顶的一小片天空;如果你问池塘里面的青蛙,你的世界是什么?也许它会告诉你,它眼里的世界是一片很大的池塘,是那飞舞的蚊子与蝇虫;如果你问一条鱼,他的世界是什么?也许它会告诉你,它的世界就是它游过的7秒钟。那么问问你自己,你所了解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

也许你只关注自己那一方小天地,世界就是每天的三点一线;也许你关注的是身边人身边事,世界就是身边的那一个圈子;也许你看过大千世界,了解宇宙浩瀚,世界在你眼里就是广袤的,无边的。

人类刚刚诞生之时,在当时的人眼里,世界就是眼前;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文明的发展,世界也越来越多,从地面到天空,从城市到地球,从地球到宇宙,从宇宙到太空,人类的世界圈子也越来越大。

在世界之中,作为一个人,我们是渺小的,就像《1小时读懂世界》中作者打了一个比喻:把地球缩小到葡萄的大小,此时月球到我们的距离变成了30cm,而太阳的大小就跟一个成年人那么大,木星看起来有一个西瓜那么大,离我们有4条街那么远,在木星的后面5条街的位置是土星,它像橙子那么大。天王星和海王星则像柠檬那么大,距离地球20-30个街区,而冥王星实在太小了,我们几乎看不到它。那么人类这时候有多大呢?相当于一个原子大小。

所以,当我们在报怨、难过、委屈的时候,看看世界,渺小如我们,那么让人糟心的事又值多少呢?通过自己看世界,透过世界看人生。

《1小时读懂世界》这本书,用简单精练的语言展示了世界面貌,用1小时的时间去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如果说之前的《1小时读懂天气》、《1小时读懂数学》、《1小时读懂地球》是从微观上观察世界,那么《1小时读懂世界》即是从宏观认识世界。

宇宙之初,太阳系

科学家最新估算出来的宇宙年龄是138亿年,而宇宙有多大呢?当前的理论认为宇宙在最初是很小的,密度和温度非常高,它在急剧膨胀之后才形成了我们现在生活的宇宙。宇宙爆炸后2亿年出现了恒星,而太阳就是一颗恒星。

我们生活的地球存在于太阳系中,而我们的太阳系位于银河系外围旋臂之一的猎户臂中。科学家们认为太阳出现于46亿年前,混合着氢气的气体云变成一个气体球,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坍缩并点燃中心的核聚变,最终变成了太阳,周转的气体和尘埃结合变成了行星,这是宇宙之初。

人类,宇宙最伟大的发明

相对是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来说,人类是神奇的。人体主要有九个系统,各种系统相互协调工作,供养着整个生命。刚出生的小婴儿有300多块骨头,而长到成年之后,平均有206块。

我们通过大脑和五感与世界联通。大脑让我们学会思考,五感让我们感受世界的奇妙。神奇的是蚕能探测到另一只蚕的距离是11千米,警犬可以探测到的气味痕迹时长有4天。我们常说一个人嗅觉灵敏用狗鼻子形容,也一点也没有错。

世界之文明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很多的发明成就。书中向我们列举了20世纪最伟大的20项工程分别是:电气化、汽车、飞机、供配水、电子产品、广播和电视、农业机械化、计算机、电话、空调和冰箱、调整公路、航天飞行器、互联网、影像技术、家用电器、卫生技术、石油石化技术、激光和光纤、核技术、高性能材料等。

而这些文明不是一蹴而求的,而是经过几万年人类对世界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创新才创造出来的。从苏美尔文明到后千禧时代。人类的文明起始于公元前4300年,却不会终止。

《1小时看懂世界》从宇宙到人体,让我们一起探索包罗万象的世界,打开新眼界,走进大千世界。

  《1小时读懂世界》读后感(十):《1小时读懂世界》‖有关世界的百科全书

  世界是相比地球而言比较大的一个空间,前几年流行过一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是你知道世界究竟有多大吗? 接下来就为大家带来一本科普读物——《1小时读懂世界》。它由英国作家乔尔·利维著作,朱辉翻译。顾名思义,本书就是带我们去了解世界的那些事儿,而且仅仅需要1小时就可以让我们读懂世界! 由此看来,本书更适合惜时如金的小伙伴去读一读。 世界到底有多大?本书就对这个问题有明确的回答,也就是本书划分的七大板块,它们分别是:宇宙、太阳系、地球、生物、人体、人类文明以及常用知识。 原来世界如此幅员辽阔。上至宇宙下至地核,小到我们人体的DNA,大到地球的组成皆为世界。 世界真的无限大,那么我们去看什么呢?只要是你感兴趣的,都可以一看。接下来让我分享本书中的几个有趣的知识点吧。 宇宙有多大? 宇宙的概念已经不再是天文学家的术语,由于智慧的人们发明了更先进的宇宙探测器,使得宇宙知识更快、更清晰地展现在大众面前。 宇宙让人类惊叹不已,它吸引着众多科学家以及天文爱好者纷纷探究其形成、构造以及重要作用。 那么宇宙有多大呢?本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如果宇宙保持现在的稳定状态(大小不变)或者发生坍缩,那么宇宙的直径可能有1000亿光年那么大。宇宙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在测量宇宙时,我们需要使用特殊的距离单位。 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是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是植物或真菌菌落,实际上它们中的许多个体明显是彼此的克隆——共享相同的根系或者菌核。 在美国马卢尔国家森林公园里,一种名为奥氏蜜环菌的真菌菌落生长在900公顷(相当于1260个足球场)的土地上。 最古老的生物是什么? 如果把无性繁殖(克隆)也包括在内,也就是从已经存在的植物或真菌上生长出基因完全相同的新生物个体,那么最古老的生物可能已经有数亿年的历史了。 最古老的无性繁殖生物是一颗名为“玛士撒拉”的狐尾松,它已经有4800多年的历史了,比目前发现的其他树要老约1000年。玛士撒拉生活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怀特山脉。但是它的准确位置是一个被严格保守的秘密。人们想以此保护它免受打扰。 植物之最。 现存体积最大的树:谢尔曼将军——一颗巨大的红杉,它生长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红杉国家公园,高83.82米。 动物之最。 最大的蜘蛛:巨人食鸟蛛。1965年在委内瑞拉的里奥卡维罗捕捉到一只雄性蜘蛛腿长28厘米,和餐盘一样大。 速度记录。 鸟类:游隼,它在俯冲时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389千米。陆地上奔跑最快的鸟是鸵鸟,其速度可达每小时72千米。 危险的动物。 导致人类死亡最多的动物(生物)可能是疟原虫。自石器时代以来,人类一半的自然死亡被认为是由疟原虫造成的。除了致病微生物外,最危险的动物可能是家蝇和蚊子,它们会传播痢疾和疟疾等疾病。 本书是一本有关世界的百科全书,像以上这样短小、精确的知识点还有很多,非常适合精力和时间有限的人士去读。 这本书把世界具象化了,它是我们和世界沟通的桥梁,建议你的书架上可以为它留下一席之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1小时读懂世界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