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穿靴子的猫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2-01 02:47: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穿靴子的猫读后感1000字

  《穿靴子的猫》是一本由〔法〕夏尔•佩罗/著 / 〔瑞士〕阿尔贝蒂娜/绘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8元,页数: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穿靴子的猫》读后感(一):阿尔贝蒂娜画笔下的“穿靴子的猫”新时代新形象

  

夏尔•佩罗1628年出生在巴黎, 是法国童话的奠基者,被誉为“法国儿童文学之父”,他最出名的作品是《鹅妈妈的故事》。直至今天,将近四百年过去了,其中家喻户晓的名篇《灰姑娘》《小红帽》《林中睡美人》《小拇指》《蓝胡子》《穿靴子的猫》《驴皮》《仙女》等童话依然在世界各地被小朋友们熟知。

对于《穿靴子的猫》,哪怕你已经是一名幼童的家长,应该也不陌生吧?

没错,我们小时候大多数都听说过这个故事,所以,当你的孩子也拿起一本《穿靴子的猫》时,你会有一种共鸣——啊,这个故事我小时候读过啊。接下来你就会下意识地想到,这本《穿靴子的猫》会有没有什么不同?毕竟,时移世易,今天,我们期待一只能像我们小时候一样,被自己的孩子记住和喜爱的猫。

夏尔•佩罗还是那个将民间故事改编成正规童话的几个世纪前的伟大文学家,但是猫却在阿尔贝蒂娜的画笔下焕发了新的生机。

私以为,这是我见过最优雅的穿靴子的猫了,也是,最不重视靴子的猫了。

老故事,2020年的新形象

阿尔贝蒂娜是瑞士插画师,2020年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安徒生,这个名字甭管大人小孩都不陌生,在童话匮乏、图画书稀缺的过去,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少不了“安徒生”。外人只对安徒生的名字有概念,但是在学界,“国际安徒生奖”奖项的分量很重。国际安徒生奖是儿童文学的最高荣誉,被誉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奖”。该奖项为作家奖,一生只能获得一次,表彰的是该作家一生的文学造诣和建树。在我们国家,写作《草房子》的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2016年曾获得过此殊荣。

提到这个奖项的背书,并不是提倡家长们因为作者光环而趋之如骛。国际安徒生奖的终极意思,并不仅仅是哪位作家获奖,而是对我们正在发展着的儿童文学有何启示。所以,在阅读阿尔贝蒂娜的画作,对我们思考选择什么样的儿童文学引导孩子具有指导性,而在《穿靴子的猫》中,一个将近四百年的故事,和时下儿童阅读美学相结合,这种碰撞的感觉会更强烈。

好故事永远也不会过时,那要看我们怎么讲故事,要看作者如何呈现这个故事,也要看,我们如何引导阅读,让孩子欣赏和思考这个故事。

孩子眼中的《穿靴子的猫》

尽管小时候就读过《穿靴子的猫》,如今再读这个故事,在我这个成年人看来,穿靴子的猫没有新鲜性,猫是别人的猫,主人是别人猫的主人,为了让主人摆脱贫困,猫几乎一直在骗人,猫还学会了人类世界的曲意逢迎和势力拜山头。到了当妈妈这个年龄,太难喜欢这个故事了,也许是现在时代发展太快,让人焦虑和浮躁。

但是孩子的眼睛总是能看到更多。

她说,妈妈这个猫实在太漂亮了。

这个猫多善良啊。

这只猫真能想办法啊。

我问她读到了什么,她说,遇到事情,想想办法就有办法了。

她的疑问:主人为什么不去工作呢,要猫工作呢?国王来了城堡,为什么怪物的朋友们都吓得不敢来了呢?

划重点:公主不漂亮!!!

在安徒生奖的评奖标准中,很重要的一项是重视人文关怀,重视给孩子讲述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富有,什么是战争和饥饿。它重视帮助孩子去“发现用别的办法发现不了的东西”(林格伦语)。

在《穿靴子的猫》里,通过孩子的眼睛发现了优雅、美、勤劳,和遇到困难想办法,可见,在今天这个时代,不工作的人和没有性格特点的公主,都不会得到孩子的喜爱,同样地,在过去国王是权威的象征,而今天的孩子会问,他有什么可怕的,他并不比怪物变的狮子更可怕。

另外,女儿还对猫一口吃了耗子表示不解:干净吗?卫生吗?有病毒吗?

果然,是2020年代的孩子,操心的问题真多。

  《穿靴子的猫》读后感(二):《小红帽》《灰姑娘》作者写了一篇猫故事,成为四百年来最好童话

1628年,被后世誉为“法国儿童文学之父”的夏尔·佩罗降生于巴黎,我们今天家喻户晓的《灰姑娘》《小红帽》《睡美人》等童话故事,都是他的作品。

夏尔·佩罗笔下童话诞生的年代,远比安徒生、格林等童话大咖更早,因而,很多人称呼他为“童话奠基人”。就连伟大的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也高度赞誉佩罗的童话,说它“是这样的趣味无穷,这样的使孩子迷恋,这样的使孩子大开眼界。”

由此可见,这位童话创作者的确具有非同凡响的影响力,给全世界的儿童带去无穷的快乐和幸福的童年。

《穿靴子的猫》这篇童话故事,也是佩罗最为出色的名篇。时至今日,佩罗本人已经作古四百多年了,但这篇童话故事依然流传于全球各地,被各国小朋友们熟知,是全球最经久不衰的童话佳作之一。

《穿靴子的猫》这个故事曾被多次改编成影视、喜剧、舞台剧等艺术形式,2011年,由迪士尼公司改编成动画的同名电影,不仅获得了多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还在全球狂揽5.54亿票房,可谓是叫好又叫座。

面对这样一个沿袭了四百多年的旧瓶子,怎样在里面装入醇厚美味的新酒呢?

秉持“为你朗读,让爱成为魔法”这一品牌理念的魔法象,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推出的童书品牌,2015年至今,魔法象已经与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版权合作,并遴选出版了一大批高品质的图书。

针对这本老牌童书,魔法象别具慧眼,从国内外多个版本的《穿靴子的猫》绘本中,遴选出瑞士插画师阿尔贝蒂娜的作品予以出版。

阿尔贝蒂娜是2020年国际安徒生奖得主,该奖项一生只能获得一次,表彰的是该作家一生的文学造诣和建树。这一奖项也是全世界儿童文学的最高荣誉,被誉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奖”。在我国,迄今只有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于2016年获此殊荣。

《穿靴子的猫》这个故事并不复杂,它讲述的是,一位老磨粉匠在临终前,给自己的三个儿子留下了一笔财产,其中,大儿子和二儿子分走了绝大部分财产,而善良的小儿子只分到一只猫。

小儿子很悲伤,说:“我只有一只猫,该怎么养活自己呢?”

猫走到他身边,蹭了蹭他的膝盖,喵喵叫道:“主人,只需要给我一个袋子和一双靴子,不久你就会发现你得到的财产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糟糕。”

在故事的结尾,这只聪明的猫设法让自己的主人与美丽的公主相遇,并帮助主人得到了国王的青睐,从而让主人抱得美人归。

如果你的孩子看到这里,一定想要知道:

故事中的猫是怎么获得国王的信任的呢?

它要靴子和布袋有什么用?

它又是如何让主人获得公主的爱慕呢?

如果孩子能产生这样的疑惑,那就说明他还拥有无比珍贵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类似《穿靴子的猫》这样有趣的童话,就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的想象力有个出口,使他们产生尝试探索世界的欲望。

而且在童话中,孩子往往会把自己代入进去,跟着故事的主人公历经重重磨难,体验各种感情,分辨善恶,塑造初步的三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

此外,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读书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但绘本却能缓解孩子看书时的枯燥。

就拿这本《穿靴子的猫》来说吧,在绘本的每一页,都配有和故事相关的配图,无论是形象的图画、丰富的色彩,还是有趣的人物形象,都能让孩子保持对故事情节的兴趣,从而充分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小王子》里有这样一句话:所有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

童话不仅是给孩子写的,也是给我们成人的礼物。希望魔法象出品的这本《穿靴子的猫》,能给你家里的大朋友和小朋友送去一份欢乐、一份幸福,那就足够了。

  《穿靴子的猫》读后感(三):给硬邦邦的现实,穿上一双柔软的靴子

  

成人的世界里,硬邦邦的现实简直不要太多了——

缺乏财富的人生,更是很容易捉襟见肘。

同样两个人:一位衣着华丽,开着小车;一位衣着普通,骑着自行车。

如果她们同时走进一家服装店,大概率是看起来像是富人的人,受优待的概率总会更高一些。

《穿靴子的猫》这本书如果以里面的主人经历为线索来看的话,也是一个梦幻故事:

一个穷小伙,没有财产,只有一只猫。却靠着这只猫的计谋,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故事里的世界总是这么逆袭,一转眼,就拥有了一切。

我在女儿午睡前给她讲了这个故事,她睡着了之后我听见她在喃喃自语:“我也想要有那只猫。”这让我哑然失笑,没想到小小的她,也有这么大的期盼。

《穿靴子的猫》版本众多,魔法象出版这个版本显得清新而貌美,我和女儿,都因为这个故事而开启思索。

这是一只又好又坏的猫

作为家长,在给孩子看这样一本书之前,也难免有过成人视角的怀疑。

这个故事里面,是藏着欺骗的——

猫骗了国王自己的主人拥有土地,拥有城堡。猫也骗了公主,让她爱上原本是穷小伙的主人。猫骗了农民们,让他们谎称土地是自己的主人的。而更夸张的是,它的主人的名字——卡拉巴侯爵,这个名字也是这只猫杜撰的。

这样的故事,对孩子的价值观有影响吗?我最后还是选择先放下评判,让孩子自己体会。

听完这个故事,我问四岁半的女儿:“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猫呢?”

她说:“是一只又好又坏的猫。它对兔子不好,抓了兔子去给国王,但是它的主人和它相依为命,就像牛郎的牛和牛郎一样,所以这只猫对它的主人好。”

从相依为命这个视角来看,在磨坊主去世之后,猫和他的主人确实面临被赶出家门,一无所有的同样的困境,猫用它自己的方法,为它的主人做出了自己能做的帮助。它的主人一开始就遭遇到了不公平,兄弟得到财产而他仅仅得到一只猫,猫用它的行动向主人展示了——计谋也是一种无形的财富。

这种无形的财富创造的价值,远远要比当初他的兄弟们得到的磨坊和驴要多。

那些受骗的人们,都有人性的弱点

故事里面,受骗的人有国王、公主、农民。还有掉进陷进的小兔子。

小兔子受骗,是因为美食的诱惑,起源于贪婪。女儿因为小兔子被抓红了眼眶,我却联想到这世界上的很多骗局,利用的不就是人性的贪婪嘛。

国王受骗,是因为一开始得到了兔子,尝到了甜头,而在得知卡拉巴侯爵有田地和城堡的时候,想当然地认为这应该是一位拥有巨大财富的侯爵,是被物欲盖住了理智。

公主着迷于公爵的气质,却忘了这个小伙子的气质,也是因为猫使用了计谋而穿上了皇室的服饰。公主对公爵着迷的这个画面,她是完全跪在地上的。我们常常说“跪倒在石榴裙下”,通常是一个追求公主的场景,而这个故事却出现了情节的反转,藏着一种夸张的幽默。

猫的计谋是不算光明正大,但那些受骗但人们踩进陷阱中,也是因为利益熏心。

刚与柔的冲击,给这本书带来赏玩空间

如果不细看文字只看画面的话,这本书看起来像是一本治愈系的绘本,有着人畜无害的模样。

环衬是很多的新芽,腰封上有一句话与此呼应——用智慧和善良赢得崭新的人生。

我对“智慧和善良”持保留意见,但对“赢得崭新的人生”这个表达倒是心有戚戚。

在这本绘本中,阿尔贝蒂娜用柔和的色彩,讲了一个充满冰冷现实的故事,仿佛给硬邦邦的现实,穿上一双柔软的靴子,这种刚与柔的冲击,给这本书带来了赏玩空间。

这本书里面有一个有趣的小细节,一开始,卡拉巴侯爵在画面中显得非常地渺小,整个人也很卑微。到了故事的时候,随着拥有的东西越多,受到的肯定越多,卡拉巴侯爵也开始容光焕发,呈现出不一样的精神状态。他不再愁眉苦脸,眼神里面多了神采。

那座原本是妖怪所拥有的漂亮的房子,对卡拉巴侯爵来说是那么地可望而不可及,现在却在他的身后,就是一座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房子。是猫改变了这一切,猫的眼神里,透露着欣喜和得意。

看起来,卡拉巴侯爵的确什么事情也没做,甚至还参与了说谎,但是他对于猫的信任和配合,又让我想到女儿说的“相依为命”。生命中有这样的伙伴,就算最终没有走上人生巅峰,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吧。

猫的形象,也是一个淘气孩子的形象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只是大略地知道这个故事,并没有对这只猫有过什么深刻的印象。

阅读了这个版本,故事的猫有一个特质给我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它是淘气的。

它有计谋,有小把戏,略带狡猾地一步一步地实施着自己的计划,创造出了很多原本没有的东西。这不就是孩子吗?

我想起当女儿想吃一颗糖的时候,想尽各种办法磨叽恳求的时候。

当她想攀爬的时候,搬来各种东西垫脚成功之后露出了得意的笑。

在这个一系列荒诞连环发生的故事里,猫的这种淘气中和了故事里面让人不大舒服的价值观。

“终究是个孩子。”

靠着这个想法,我接纳了这个我原本不大喜欢的故事。

  《穿靴子的猫》读后感(四):用夸张的人物比例,被圈养的人,隐喻毁三观的童话

  

挪威当代著名作家乔斯坦•贾德在《苏菲的世界》中写道:“哲学是童话故事的相反”,而民间童话《穿靴子的猫》完美诠释了这点。

《穿靴子的猫》是民间童话界大拿夏尔•佩罗,收录在《鹅妈妈故事集》中的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有关遗产的故事。

无法跨越的阶级:一只聪明的猫以及一个被圈养的人

磨坊主临终前给他的三个儿子留下了自己仅有的财产,大儿子得到了磨坊,二儿子得到了驴,而三儿子只分到了一只猫。

不过这只猫非常聪明。它立志要帮穷困潦倒的主人翻身,于是它向主人要了一双靴子和一个布袋,去捕猎。

这只穿靴子的猫不仅捕猎技术惊人,还非常有智慧,每次抓到的猎物都以主人的名义献给国王,并且还给主人编造了一个侯爵的身份。

后来,穿靴子的猫又设计让主人与国王、公主相遇,再加上骗来的城堡和土地,穿靴子的猫最终帮助主人赢得了国王的青睐和公主的爱慕。

但就是这样一个3、5页就讲完的大热童话故事,几百年来却一直饱受非议,爱的人将其搬上银幕,同名电影还提名了第84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但不爱的人却认为其庸俗、虚荣、低级谄媚、耍心机,本身并不适合孩子阅读。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穿靴子的猫》的故事中,猫是一个残忍的骗子,主人是一个无能的人类,而国王贪婪、公主无脑,这里面没有一个正面人物。

并且猫的主人还是被猫圈养的,他什么都没做,最后却收获了名利、金钱和美人。在现在看来,这个故事很无脑,但如果放到当时的背景中就很好理解了。

夏尔•佩罗本身就是上层社会的人,而他写的故事也是给出入宫廷的上流社会的大人看的。自己什么都不用做,只依靠附属品就能过上好日子,才是上流社会的大人喜欢看到的。这虽然不符合现在的价值观,却是当时贵族的真实生活。

夸张的人物比例,隐喻毁三观的童话

其实我本人是绝对不愿意把这样一本书给幼儿期的儿子看的,因为我不喜欢它表现出来的价值感,直到我看到阿尔贝蒂娜版的《穿靴子的猫》才改变这种想法。

《罗伯特与娇娇》系列,是我第一次接触阿尔贝蒂娜的绘本,这对夫妻CP真的很擅长截取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用温馨的笔触把小烦恼变成小确幸。

在《罗伯特与娇娇》系列中,阿尔贝蒂娜的画风童趣、人物与人物的联结很密切,每个画面都让人感觉像照耀在身上的黄昏时的光,很温馨。

但在《穿靴子的猫》中,阿尔贝蒂娜却一反常态,用极尽夸张的人物比例来描绘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大都是长腿、长手、长上半身,但头部的比例却正常,或许这种怪异的表现形式,正是阿尔贝蒂娜对《穿靴子的猫》的另类表达。

在阿尔贝蒂娜的绘本中,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除了事物比例的失衡外,失衡也暗藏玄机。在阿尔贝蒂娜笔下的几组对比也很有意思:

1、智慧的碾压

在穿靴子的猫,捕猎兔子的画面中,猫和兔子的比例严重失衡。我们都知道现实生活中猫和兔子的大小差不多,但在阿尔贝蒂娜笔下,穿靴子的猫的比例远远要大于兔子。而这种同大小动物的比例失衡,侧重点其实是智慧上的碾压。

猫在口袋里放了些米糠,摆好绳套,然后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装死,就等那些还不懂得识破圈套和诡计的小兔子上钩。穿靴子的猫才躺下没多久,目的就达成了:一只冒失的小兔子钻进了口袋。

2、权势、力量的碾压

读《穿靴子的猫》的故事,我们知道,通过猫的捕猎技巧和骗技,它不仅猎到了食物,还骗到了大量的土地和城堡,完全可以让主人衣食无忧,那它为什么还要煞费苦心帮主人赢得国王的青睐和公主的芳心呢?

其实在绘本中有猫、国王的一幅插图解答了这个问题:

在这幅插图中,猫拿着兔子去王宫进献,超大号的国王躺在床上,而床尾的猫和兔子远小于国王的大小,并且在这里猫和兔子的比例相差不大。这说明什么呢?

虽然猫很聪明,但是在绝对力量和权势面前,它还是那个需要仰人鼻息才能存活的底层人员。在国王看来,猫和兔子的作用差不多,都是食物。

这种有关权利和力量的碾压关系,在故事的最后也有体现:国王等一行人走进猫骗来的城堡里,那里已经摆下一桌丰盛的宴席,那是妖怪给它来访的朋友准备的,但那些朋友听到国王在城堡里,都吓得不敢进来。

而我之所以喜欢阿尔贝蒂娜版本的《穿靴子的猫》,就是因为阿尔贝蒂娜用夸张的人物比例以及利用人物对比的绘画技巧,用比例的扭曲,来表现一个毁三观的童话,在这种捏把中,读者才会静下心来思考故事本身。

最不值钱的,最终最有价值

其实《穿靴子的猫》这个毁三观的童话之所以能流传百年,除了它是一个好看的故事外,还因为它蕴含着一条很正确的价值观:看事物不能只看表现,有时,最不值钱的,往往最有价值。

在《穿靴子的猫》中,三兄弟分遗产,老大分了磨坊,老二分了驴,只要老大、老二合伙干,依旧能衣食无忧,但老三分到的猫却有些鸡肋,

“就算吃光了猫肉,再用猫皮做副手套,到头来也只能活活饿死。”

猫在遗产中分明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但在故事的最后却变成了最有价值的,它不仅帮主人骗到了城堡和大量的土地,还为主人娶到了公主。

从不值钱到最有价值,便是《穿靴子的猫》最核心的诉求,我们或许没法投个好胎,一出生就躺赢,我们拥有的东西也普普通通,但就是这些平凡的事物往往最有价值,健康的身体、干净的水、空气、家人、食物……

或许和海伦·凯勒相比,我们就是分到磨坊和驴的老大、老二,而海伦·凯勒就是分到猫的老三,但和一生碌碌无为的我们相比,海伦·凯勒才是活的最有价值的那个。

或许命运发到我们手中的牌并不好,但谁又知道上帝关上窗的时候没有打开门呢?手里拿的什么牌不要紧,关键看我们怎么打,或许也这是几百年来人们喜欢《穿靴子的猫》这个故事主要的原因。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穿靴子的猫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