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是一本由R.麦克法奈尔(编) / 费正清(编)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79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精选点评:
●1960年,中国死亡率25.6%。
●“不能把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对立起来看”,你问我资不资辞,我说我资辞!1959和1989绝不能割裂开来,当然是同一个体制,同样的一群人啦。
●前北京市委书记邓拓《过东林书院》“东林讲学继龟山,事事关心天地间。莫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
●晓帆推荐。高刘之争。
●我草泥马啊书评都可以删啊???
●西方视角,治学严谨,史料翔实,真实全面了解近代不可不读的作品
●用来补历史课的...只扣半个⭐在翻译上,部分长句翻得极其难读,另,费正清的序言是很有价值的综述。
●读起来有野史的快感...所写政治内容很深刻,尤其是四人帮篡权的部分
●可能是旁观者清吧,觉得比国内讲的有条理
●比如三年自然灾害和雷锋叔叔有什么关联……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读后感(一):读史只可观前朝
推荐这本书,无它,因为其他历史书到1949之后就是空白。
从1949-》1979 最少一页,最多五页。
只可惜,篇幅所限,熟悉的历史名词仍然不甚鲜活,可喜的是参考书目甚多,有兴趣google一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读后感(二):简评
先谈谈翻译的问题。这本书的翻译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译的太硬了,看的特别费劲。
再聊聊内容。整体来说很一般,很多权谋的亮点,在作者看来根本不值一提,或是成为错误。实话实说,这里面所谓的汉学家的水平还赶不上军网或是西西河里面的网友的水平。不知道是这些人就这么水平还是在这装糊涂。
整体很一般。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读后感(三):[2019.11.11]那些渐渐被遗忘的人和事
本书的撰写相当严谨,单从参考文献的数量就可见一斑。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读后感(四):佶屈聱牙的翻译就让我没心情看下去。
建议近代现代当代史部分,读读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吧,不同于大陆官方的观点,讲了很多官方不敢讲的史实,观点不排华,比较中肯,反正我对其中一些观点很认同,起码可以换个角度审视中国历史。当然大陆版的把原著删改的面目全非了,要看看港版或网上制作的无删节的简体版。剑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我翻看过,(古代史没看),有可取的地方。但我最反感的是佶屈聱牙的翻译。不知道是哪个傻帽翻译的。怀疑他的中文有没有过小学水平。和徐中约的近代史翻译不是一个档次。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读后感(五):读剑桥新中国史(上)
费正清的分析框架是从中国历史朝代的沿革出发,即使这一点在所有新中国发展的历史中不是最重要,那也是可以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可以并驾齐驱的。而仅从共产主义事业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则显然是错误的。
毛泽东地位的建立取决于他的群众路线和建国过程中他所做出的正确决策。这其中有些成分是民主的,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积极的因素,最终导致的结果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毛主动或被动的建立自己无可辩驳的地位。这很像当年希特勒靠选举上台,但却成为了独裁者,因为他自己最终获得的地位足以打破之前所有看起来民主的因素。中国和德国的当时的共同点是,处于崩溃的边缘,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来讲,这样的基础催生强人的诞生。强人,除非以个人意愿放弃权利——这一点是不可以指望的——否则不存在平缓走入民主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