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垮掉的一代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1-29 03:44: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垮掉的一代读后感100字

  《垮掉的一代》是一本由李斯著作,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页数:43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垮掉的一代》精选点评:

  ●不太记得说的是什么了……“我看到一代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啊……

  ●welll.... good to know。 他们有点confuse了。 内心是很脆弱的,坚强不起来。

  ●没什么印象了,看的电子书

  ●热爱自我的生命,热爱睡眠中的梦幻,热爱烟雾中人类的灵魂

  ●我愛這本書,我總能在嬸嬸的書架中得到寶藏。我尚未讀過他們中任何一人的作品,時機並未成熟。

  ●初一时的启蒙

  ●亲亲给我看的书

  ●呐,时隔多年忽然想问,为什么封面上是两个男人抱在一起呢??

  ●感性的表达较多。

  ●焚书坑儒吧

  《垮掉的一代》读后感(一):文学是对不完满人生的延续

  这本书大概是高二看的。

  书中的大部分内容都忘了,只记得他们被称为“跨掉的一代”,一群叛逆先锋,吸毒艺术家,诗人。

  代表人物金斯堡、伯罗斯、克鲁亚克和代表作《嚎叫》、《体午餐》及《在路上》等,在西方文学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前言有一句话今天我还记得:“文学是对不完满人生的延续。”

  《垮掉的一代》读后感(二):垮掉,不?

  青春的伤痛,弥漫窒息.

  对自由的向往,对理想的追寻,在现实中莽撞迷惘,在可卡因里醉生梦死,在清晨里忽尔哭泣.

  孩子,钥匙在窗台上.

  垮掉还是不垮掉,每个人都在寻找答案,而世界上并没有答案,就好象每个人的路和信仰都不一样.

  只要坚持,继续追寻,继续上路,谁在乎你是跨掉还是不跨掉.

  -- 献给我和我们迷惘嚣张的十六七岁.

  在师大可园里读这本书,读爱伦的生和死,激情与叛逆,创伤和挣扎,泪留满面.时时温润,记忆里忧郁的少年.

  《垮掉的一代》读后感(三):垮掉派之未解

  垮掉的一代不仅是美国文学史上颇受争议的时代集群,受战争,政治,社会和宗教以及个人价值观与国家标准之间的冲突所影响,时至今日,道德规范存在于任何一个年代,它成文但可更改被衍生以绑架人的思想及意识,同时敲响并改正自传统就延续的善之反面的一切动机和行为,它是根生于苍天与大地间一道可跨越的膜,所谓正常思想则不可越轨半步,其他不会扰乱社会秩序的和平意识就像一杆天平用以界定符合规定的顺从和背道而驰的反叛,而垮掉一代在这层膜之外,客观来说,道德规范无法评价垮掉派,因为他们深受时代革变的影响,而时代并不是在任何时刻都正确向前,唯一肯定承认的就是垮掉派文学思想的贡献在当下至未来的重大意义,无论过去现在,它都是前卫的文学,思想的先锋,最个人主义的美国,人性在垮掉派文学中已被弱化甚至显得微不足道,我们难以把垮掉派中的任何一个成员用善恶以区别对待,现实生活就是他们笔下的作品,而他们自己就是作品中的角色,时代的动荡造就垮掉派的特立独行,而垮掉派源源不断记叙的内心世界以及一直追求和探索自我的精神成就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垮掉一代的传奇历史,文学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天赋的抒发,内心深处的释放,以及现实的敏感,与其说垮掉派对自由和文学的狂热,不如说是对自我探索的执着,他们不被社会认可的压抑,迷茫,以及模糊的神经状态亦体现在作品中或由某一个存在的物品所折射出来,要了解垮掉一代,必定要了解他们的作品,目前我无法找到准确和全面的词句来描述自己对垮掉一代的理解,因为这些还远远不够,我还在路上

  《垮掉的一代》读后感(四):也许垮掉、也许重生——《垮掉的一代》读后

  每个坚守信念的人可能都有过信仰被摧毁又重建的过程。尤其是艺术家,一个艺术家如果不经过那种涅磐的重生,作品是没有力量的。金斯堡那帮颓废的摇滚诗人与吸毒者们,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热诚、绝望、呐喊去对抗强有力的命运。他们疯狂的举动,风靡了整一代美国人。

  和文化无关,是一帮命运相似的孩子凑到一起。碰撞擦出的火花却照亮了整个70代的美国青年人。

  《垮掉的一代》是一本合集,里面最让我喜欢的是金斯堡的《嚎叫》,还有一句金斯堡母亲对他说的话:“钥匙在窗台上。钥匙在窗前的阳光下。我有那把钥匙。结婚吧艾伦!不要吸毒,钥匙在窗前的阳光下。”

  很多次独自行走在街上,想到这句话,就有流泪的冲动。金斯堡对母亲的感情极其特殊而强烈,也许因为她母亲对她影响太大,以至让他成为一个同性恋者,吸毒者,一个叛逆精神领袖。《垮掉的一代》奇怪地与我另外一些书混合在一起,《诗经》、《资治通鉴》、《余光中诗选》、《李白诗选》、《二十五史》、残雪小说……一堆主题不一、风格不一的书,他们像各种不同类型的朋友,站在我身后。金斯堡有我当时无力自拔的自伤与爱国冲动。单纯的热情与盲目的愤怒。

  《嚎叫》

  “我看见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挨着饿歇斯底里浑身赤裸,拖着自己走过黎明时分的黑人街巷寻找狠命的一剂

  天使般圣洁的西卜斯特渴望与黑夜机械中那星光闪烁的发电机沟通古朴的美妙关系

  他们贫穷衣衫破旧双眼深陷昏昏然在冷水公寓那超越自然的黑暗中吸着烟飘浮过城市上空冥思爵士乐章彻夜不眠

  他们在高架铁轨下对上苍袒露真情,发现默罕默德的天使们灯火通明的住宅屋顶上摇摇欲坠

  他们睁着闪亮的冷眼进出大学,在研究战争的学者群中幻遇阿肯色和布莱克启示的悲剧,卡尔-所罗门”

  这是中译本,如果是英文原版力量会更强,翻译过来的文字冲击力已经差多了。第一次读时,眼泪流了又流,黑暗中感觉着对我们对母亲刻骨的爱与恨,我知道有一种东西,或许它丑陋无比、肮脏万分,它是你血液的一部分。亲人们把黑暗赤裸裸露地展现给你。

  人善于自欺,总是不能接受自己或同类身上丑陋的东西,于是有很多教化与教条,以各种面目琳琅满目地呈现,要做一个如何如何伟大的人,一个绑在驴身上的沉重的磨。

  母亲的阴毛黑暗早迎风招展,这就是垮掉的一代诗歌的意像,他们无法爱上异性,因为内心太过爱自己与爱母亲,他们只能爱与自己同样英俊的男人。书前的一些照片,他们恰似孪生兄弟般地抱在一起,像一面镜子中,看着另一个自己。

  他们一起抽烟、骂娘、大醉,《在路上》的作者凯鲁亚克爱上的男孩子与他非常神似,干净、忧郁、英俊的脸。垮掉的一代里都是雌雄同体的异种。

  “垮掉的一代”伙伴们横穿美国,行为怪诞,寻欢作乐,疯狂至极)。凯鲁亚克和金斯堡的亲密关系也体现在他们在创作观上的默契。凯鲁亚克的“自发性写作”亦是金斯堡视为其写作原则的“最初的思绪,最好的思想”,强调写作时“心灵的顿悟、体验和启示”,亦即济慈所说的“反面感受力”——写作时“无须烦躁不安地去弄清事实、找出道理。

  他们强调无意识写作,毒品与酒精是免不了的,而且还有同性之间阴毒怪异的情感的麻醉,这些都是强心针,凯鲁亚克在吸食大量海洛因后开始写《在路上》,几天几夜,卷纸长的像地毯,就这样一气呵成,完全疯狂与迷恋的写作。

  文字在他们那里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如同吃饭、喝水、于是没有形式,任意枉为。他们把内心最激烈的呐喊表达出来。当文字也失去作用时,他们一个个死于二十一世纪大瘟疫。

  也许他们是一群被上帝抛弃的孩子。但他们活的恣情纵意,死于爱滋也是种幸福。如孩童般的眼神看着天空,最后的一刻归为平静,尘归尘,土归土,终于不再有争斗。不再有战争、压榨、剥削,那些不再令自己痛苦的事物,佛的大彻大悟。

  死亡的一刻,也是重生的时候。我们个个手握着《垮掉的一代》,梳着怪异的发型,喝着二十一世纪的可乐,骂着永恒的娘。以为很接近《在路上》的精神。其实,差了十万八千里。

  “你要打破这无聊时,往往归于无奈。你要打破这无聊时,往往深感那更深切的无聊。

  勇士在鲜血和泪汗中呐喊时,是与虚荣,佯作的逍遥的决绝。

  用尽气力,也要号呼,也要诅咒那虚伪的专权,那神力的魔鬼。”

  其实,生命就是一场无聊。我们要付出血肉之躯才能明白。决绝的手势,何其苍白的手势。

  无法得到任何温暧的灵魂,他们在出生时就先冰冷了。我不愿意去分析,任何一种形而上的分析,都会削弱它的语言的力量及其丰富性和感召力。对那些熟悉又陌生的情绪,我们表示出应有的尊重就可以了。

  在这一点上,美国人比我们大度。放荡也是一种生存状态。垮掉一代都英年早逝。上帝因而是公平的,在尘世里获的感官快乐越多,垮的越快。

  在艺术道路上,没有中间路可以走。也许垮掉、也许重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垮掉的一代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