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革命精神源流考》是一本由刘小枫著作,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50,页数:1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儒家革命精神源流考》精选点评:
●这一块很多常识都不懂。对书中立论到底信还是疑呢?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2011.1.16)
●自由民主是悬置的妥协,人民民主是共谋的取代。都在于确定性的失落来解释各自的问题。那么培养不同的宗教情感或社会参与的信念,仍不可以解决确定性失落带来的伦理/政治问题
●就个人体验来说确实对我理解儒家有很大启发性
●在原儒看来,孔子是"天纵之圣",凡人无从效仿,只有顶礼膜拜的份,但陆象山,王阳明的心学促成了儒家革命精神的个体转化,法圣王变成当圣王,这种放心成圣改造了圣人的生成结构---自成之圣,由此公羊家一路革命精神论得到重大推进.有了这种成圣人心态,在风雨如晦的时代,就会有受命感,成圣王感,产生改造人类社会,救济天下苍生的使命感.
●10年读过一次,最近又读一次。这个版本颇轻便,可以躺在床上读。
●《儒教与民族国家》第二部分,第三节“现代革命论与华夏正当性危机”信服力略差,有其所说今文家发皇之感。此后三节对经学史以革命精神源流考形式梳理,简明有主线,第一部分已出现其理解基础,当然整个第二部分文风比第一部分更抖,简洁更称不上。刘小枫看似立场倾向明显,实则对多方立场均有限制性评述(毛、蒋庆,遑论牟宗三等),而此部分作为全书篇幅最长一部分,与第一部分读来似已构成“通三统”处理前三十年似今实古的根基。
●圣人正义论要不得啊
●重要章节反复看了几遍。在今年曲阜师大“歌颂儒家”的年会论文里悄悄引用。对毛泽东思想的革命性来源与儒家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剖析得非常深刻。另: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那说话的道道,模仿一下也无妨,嘿嘿,只是早晚还得改啦。
《儒家革命精神源流考》读后感(一):挺好
应该说,这部书对于理解中国儒学与政治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圣人正义论影响深远,不可不警惕与反思之。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李零写的《去圣乃得真孔子》,我觉得挺有意思。
《儒家革命精神源流考》读后感(二):读刘小枫《儒家革命精神源流考》
本书论证还是比较精审,值得细读,因为内圣外王也是刘小枫自己的理想。
刘小枫区分今文,古文和新儒家革命精神没错,不过中国传统正如李敖所言,是民本而非民主,因此人民一词,成为政治神学建构的虚词,如天道一般。
50 汤武只是革命之史例,孔子则立革命之义例。
引周秦道论发微等,力图为人民民主政制正名。然而这恐怕是不归路。后来又提出康德的法哲学论点,及革命应该通过对宪法的改良和遵守做成。对圣人正义论的批驳是对的,但作者自己的选择究竟是哪里?恐怕自己才是满怀孔子和柏拉图式救世情怀之人吧。
《儒家革命精神源流考》读后感(三):谈儒家离不开政治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明白了儒家思想和政治的亲密关系,如果以为儒家就是一门心思修身养性,那真是大错特错了,修身齐家是为了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原本就是为政治服务的。
刘小枫把儒家的圣人和《旧约》的先知视为一类人,都有着浓厚的政治情结,他们“要么是帝王师,要么是革命家,要么掌理国家的教化、礼序,督皇权奉天承运;要么以恢复教化、礼序为理由而畅革命”。
这样看来蒋庆的政治儒学的确不是空穴来风,确实有他的依据和理由,但在这里,刘小枫很明显是持反对意见的,他认为比政治儒学复兴更重要的是——“培养对于不同政治伦理和宗教伦理的个人权利和社会正义论的信念。”
我赞同刘小枫的意见。
《儒家革命精神源流考》读后感(四):我眼中的儒学
我最近一直在泡知网,期望梳理一个中国思想的脉络,但自己才疏学浅常觉得力不从心,东挪西抄一些观点,留下以作纪念。
简单的说,孝是中国的真教,孝观念来源于祖先崇拜,祖先崇拜又来源于灵魂不灭。对原始人来说,梦是不解之谜,偏偏梦中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画草活灵活现,醒来却化为乌有。有时甚至能看见死去的亲人和共同劳动的伙伴,原始人误以为人体有某种东西可以从肉体中分离出来。当人醒着的时候,它寄居在人体中,当人睡着的时候,它可以离开人体道外面游逛,当人死去以后,它就永远离开人体到别的地方去了,这个奇特的东西后来就叫灵魂。原始人为了寄托情感和获得死去了的人的帮助,厚葬尸体和祀奉祖先,慢慢的形成祖先崇拜。
原始人氏族兼并后为了维护稳定,把祖先拓展为神灵成为兼并后的共同祖先。 夏启建国之后又把神灵扩展为
《儒家革命精神源流考》读后感(五):刘小枫:儒家革命话语源流考
刘小枫在说儒家革命精神的时候提及到的陆王心学与儒家革命精神的时候,提出了陆王心学促成儒家革命精神的个体转化,发圣王变为当圣王、法圣人变为做圣人,公羊一派的革命精神得到深化和推进。
内在革命论的第一要义就是人人可以成圣人,第二要义就是明心见性成圣人,这两点打破了之前儒家的传统观念中我们永远只是效法,尊崇圣人的观念。同时又到了构成圣人之心的三个要素:明心见天理、济世救民、保三代文教之制。
这其实比西方提出的革命论所包含的更为广博和深远,儒家是有其内在革命的气质在的,并非是一种固守,更多是想“保有”传承下去,单纯以革命废除会造成混乱产生,历史就在循环。
当然从晚清开始的中西革命观的异同和相互冲击一直也延续到现在。刘小枫提出的华夏儒教政制的正当性如何与现代民族国家的民族政制的正当性相融构,才是儒教思想面临的更为根本的现代性难题。提出的民族性危机问题也是需要深刻反思,因为民族生命就在儒教政制之中的特点,思想本质上包含着民族文化的生命,一旦被冲击灭亡就相当之可怕了。
现代儒家革命思想中的改制和创制思想中已经开始提出借鉴西学,其本是否要立在西方民主自由之上呢?还是我们其实已经用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路,只能遵循着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