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训与惩罚》是一本由[法] 米歇尔·福柯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1.80元,页数:37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规训与惩罚》精选点评:
●同《疯癫与文明》一样,相对好懂。
●作为思想史的文本阅读别有一番风味。与其把福柯作为来自哲学界的他者,不如把福柯放到6、70年代的学界脉络下,分析其与英法史学传统,特别是年鉴运动间的互动。毕竟,福柯在法兰西学院要的头衔可是“思想体系史”教授。
●福柯这个名字谁不望而生畏!但实际上真蛮好读的,只是近半个月沉迷追星所以读了很久很久…… 比较喜欢前半部分,后半部分仿佛穿越到刑法法理学讲解,从过失犯罪那里开始粗略翻过,事实上这本书的确也应该推荐给学法的同学。从残暴的具象刑罚,演变成抽象而隐秘的符号式监狱,背后是权力的集中收编自洽合理化,监狱与学校并无二致。存在的确有其合理性,但不应「自古有之不以为非」。早几年读这个,应该满脸感叹号,大学课堂里福柯是常客了,相当于深度拓展了一下逻辑和案例。我总觉得(或者说是希望)吧,知道这些理儿的人,应该都是尽量不服从地生活的。
●最近的事迫使我重读了这本,因而对某些身边人身边事的看法又进了一步。这儿许多人身上都带有某种天热毒性,一旦激发之后你会瞠目结舌的看着熟悉的世界变成陌生。但回头仔细想想一切都早有轨迹,无论是职场还是家庭,这里大部分人的潜意识中都试图在奴役和支配他人,妥协和忍让往往被视作一种软弱和愚笨而不是爱和智慧,如果换个角度去审视生活你会发现很多毛骨悚然的陌生,你会理解那些赤马红羊岁月里父母子女以及夫妻朋友之间的血腥荒诞,许多话现在大家觉得是玩笑,但真到那时候你会发现这里一直都是遍地丧尸。
●尼采、福柯于我是精神导师。刘北成老师的翻译很舒服。
●福柯是个人学习社会思想史和社会学的最早“读本”。这本阅读次数相对比较多,不少于五遍。补记:通过监狱的发展来看待整个社会权力运作的方式。古代惩罚方式:肉体痛苦-酷刑-公开处决(断头台-示众场面)-政治仪式;现代惩罚方式:非肉体性惩罚-监禁-强制劳动-改造灵魂。肉体痛苦不再是刑罚的构成要素。惩罚从一种制造无法忍受的感觉的技术转变为一种暂时剥夺权利的经济机制。人的身体是被控制在一个强制、剥夺、义务和限制的体系之中。既然对象不再是肉体,那就必然是灵魂。规训:操作身体的政治技术(身体政治学)。“规训既不会等同于一种体制也不会等同于一种机构。它是一种权力类型,一种行使权力的轨道。它包括一系列手段、技术、程序、应用层次、目标。它是一种权力物理学或权力解剖学,一种技术学。”2019.3.5
●怪不得我从小到大都有一种坐牢感
●进入内心的规训最难以反抗。
●之所以稱福柯為某種現實主義哲學家原因有二:首先相對於思想史宏大敘事,福柯意在發現被壓抑的種種觀念,而這些觀念顯然並非精英主義的,這是其知識考古學的目的;其次,福柯的譜係學與續接了尼采的“身體性”傳統而反對形而上學,旨在挖掘周身的權力鬥爭而非柏拉圖理念與靈魂的高貴傳統。本書則是這兩種手段的結合產物,在我看來也是福柯的最高峰,至少彌補了福柯的“斷裂”。一方面,在知識考古視角中,酷刑被規訓所替代,人們的自由被溫和的文明奪去,悖論在於:越文明越壓抑。這本身就是文明中被壓抑者的歷史透析;另一方面,在這種文明中有更微觀的事實即權力,因此某種全景廠視出現(不僅運用在監獄)並滲透至整個現實社會——學校、公司、醫院等——當今我們的基本經驗即是被凝視,正如卡夫卡所感到的恐懼:真正恐怖的槍殺不射出子彈而只瞄準。
●真是一个危险分子。他截取了三个时代的断片,写的却是一部当代史。
《规训与惩罚》读后感(一):20170515-<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
本书讲解从审判到惩罚的转变,并希望从这种转变中看到权力的一种新形式。从监禁权力的角度展示“权力如何发展到现在”,是一部现代权力的发家史。
《规训与惩罚》读后感(二):值得一读
应该是福柯最重要的一本书吧。权力隐退,国王宝座空置,纪律与监视变得无所不在,空间成为一种机制也是一种工具,而不是象征权力的符号,也不是权力本身,如格尔茨所论。全景敞视主义从点到面的引用已经在现代社会得到了证实。有人觉得福柯对刑法史的研究有问题,在于不符合历史事实,但是,全书确实道出了似乎大多数人都能点头的观点。
《规训与惩罚》读后感(三):见解独到、思想深刻得可怕!
读完全书,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福柯提醒我们,我们或许时时刻刻都处在一个大监狱之中。对于现代社会新型统治术的揭露,福柯无疑是入木三分的。不过,作为一个普通的个体,我们是否需要如此残酷而又无能为力的真相呢?福柯以他那激进的身体行动悲剧性地反抗他所憎恶的现代奴隶制,显然这条道路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敢去模仿的。对于普通人而言,谎言比真相更有益于生活
《规训与惩罚》读后感(四):Servants,35
“愚蠢暴君用铁链束缚他的奴隶,而真正的政治家使用奴隶自己的思想锁链更有力地约束他们,正是在这种稳健的理智基点上,他紧紧地把握着锁链的终端。这种联系是更牢固的,因为我们不知道它是用什么做成的,而且我们相信它是我们自愿的结果。绝望和时间能够销蚀钢铁的镣铐,但却无力破坏思想的习惯性结合,而只能使之变得更紧密。最坚固的帝国的不可动摇的基础就建立在大脑的软纤维组织上。”
《规训与惩罚》读后感(五):说真话的小孩
福柯在历史上的地位如同《皇帝的新衣》里唯一说出真话的那个小孩,他打破了西方文明华丽的外罩,撕碎了由崇高、科学和文明所编织的华丽外衣。他的后继者成了犬儒主义的流氓,看似讽刺批判却是一无是处,只有他,让我们看到了真像,让我们知道,我们究竟是如何不自由的。那座监狱,其实不在心中,而是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组织方式上。权力,并不宏大,而是细微到如同作息时间,我们被控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