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埃及亡灵书》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01-26 01:48: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埃及亡灵书》经典读后感有感

  《埃及亡灵书》是一本由华理士·布奇著作,京华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埃及亡灵书》精选点评:

  ●收录纸草亡者之书,兼有图释,虽呈杂乱之态,但在古埃及原始资料匮乏的当下亦聊胜于无(翻译较为随意,如把透特译为宙斯,大谬)

  ●这本诗集并非关于死亡,而是关于怎样获得重生。

  ●从埃及亡灵书中看生死之事

  ●太久之前的书了,草纸书写的本意或许已经被我们曲解,华里士的研读也不一定靠谱,不过倒是看到了早期的画,赞美诗罗尘翻译的也不好。

  ●翻译好次。

  ●不明觉厉

  ●◆京华出版社

  ●死掉不是那么简单的。嗯,总而言之,就是你要考试,古埃及众神是你的考官。考试内容是背诵经文,所有的经文加在一起比你学马、邓、毛、三时背的还要多、还枯燥。。。想到这里,我决定永远活着(°_°)

  ●我看的是01年的那一版,装帧还行。翻译真糟糕...真怀疑译者是不是拿来就开翻了="=乱七八糟的名字看得异常痛苦,宙斯是神马...透特同学真冤啊..............

  ●跟咱的某些方面挺相通的

  《埃及亡灵书》读后感(一):客观的看待

  亡灵书其实最大的作用就是人死之后,在通过阿努比斯的审判时,用来让神灵相信自己的善良和虔诚,从而能够到达天堂。对现在的人来说,这本书并没有很大的意义,它的意义在于使得考古学家能够详细的了解古代埃及人的生活和心态。

  《埃及亡灵书》读后感(二):可以理解为「古埃及祭祀手册」

  

除了咒语和经文和赞歌外,还会说明什么时候该焚香,什么时候该洒圣水,如果制作成纪录片,会更好理解插图

尽管书的前面1/3是在科普埃及神话体系,但实在太杂乱了,我又跑去先看了埃及神话科普作品才跑回来看本书,基本上在纸草中的颂歌也包含了神话故事的成分,但因为更多像是咒语,读来并没有太多趣味,更适合作为学术研究的参考书目,或者作为写小说中神秘的古代文化祭祀部分时引用

说实话,读着那些咒语,让我想起「冰与火之歌」红袍梅姨复活囧雪还有光之神各种祭祀的咒语

《柏皮的纸草》第30片中,说明自己已经洗清罪恶那长段,说明古埃及人对自己的道德标准很高,对饥饿之人仅仅是视而不见就是罪恶,而"从不用陷阱捕猎生灵,从不用诱饵钓鱼"意味着诱捕动物也是罪过,只有做到完全圣洁,才能进入阿孟特的神殿

在后面「献给四十二神灵的赞美诗中」,甚至暗示了无缘无故发怒可能都会导致无法进入众神之域

古埃及众神对于亡者的审判是通过天平来检测心脏的重量(在他们眼中,心脏象征灵魂,而事实上,亡灵的具象化是一个人首鸟),大部分插图都表明是在奥西里斯神殿中进行,所谓"称量心灵",一旦"轻飘"就意味着这个人的灵魂毫无重量,结局就是被吞食兽给吃了,所以好几处纸草上都写着"愿我在天平上不显得轻飘"

宙斯(据说和古希腊神话中的宙斯有渊源)是负责记录称重的,一旦结果出来,"宙斯便马上向众神呈报:阿尼之心已被称量验明,他的亡灵是善的和正义的,这是伟大的天平所称量的结果,如是,阿尼便被宣告无罪,他从未偷窃他人之财产,从未有过谗言和妄言"

于是,亡者躲过被吞食的命运,而被认为是正义的,接下来就是分房子、分祭品、告知可以觐见奥西里斯的权力,从此真正地happily ever after

奥西里斯明显是个康德主义者,他对于谎言的憎恨程度不亚于康德,只要亡者是个诚实的人,那基本上就一只脚迈入良善生活了

实际上制作祭品时是需要杀生的,甚至还得残忍地取出内脏(比如牛心),这与众神强调的不杀生是矛盾的

另,鸵鸟的羽毛代表公平正义,在称量心灵的环节还得用到,我觉得应该也不是生生从鸵鸟身上拔下来的……

另一个矛盾则在于,第18章向宙斯祷告,可以"洗清身上任何之不洁",倒显得称量心灵这个仪式不太有必要了,因为经过第18章的祷告后,亡者已经是圣洁的了

通过天梯进入天堂真是古今中外共同的信仰……

"我吃面包,我喝麦酒,我整理衣冠,我如鹰般地飞翔"

"啊!太阳神拉,我愿得到你的保佑,让我看看这美景,让我环游世界!让我的灵魂自由地出游"

  《埃及亡灵书》读后感(三):《埃及亡灵书》:从神到人,从人到神

  一些人大概还记得,在南非世界杯上令人莞尔的屎壳郎推球创意。央视的解说已经记不清楚,大概是说屎壳郎对于非洲大草原的清洁代谢功不可没,因此屎壳郎出现在世界杯上,是在向这位非洲的功臣致谢,这体现了非洲的独特。直到在《埃及亡灵书》上看到这样的描述:“在更久远的时期,天空还被认为是一个广阔的草原,一只甲虫推着它前方的圆盘,这便是太阳。另一种相反的信念则认为,甲虫只是用后腿推滚着它自己下的蛋——太阳,甲虫便成了天空之神。故而,早期埃及人认为天空之神能够生蛋,太阳便是他的后代。”这几乎是在描述出现在南非世界杯上的那一幕。虽然并不清楚南非世界杯的官方出于什么考虑设置了这一环节,但以古埃及文明的辉煌,如果它的神话传说散落在南非,那似乎是顺理成章的。古埃及的大神科荷普拉(Khepra)这样突然地降临,真是哇卡哇卡!

  欧洲神话的解读已经有许多人做了,但是古埃及的似乎还不多(否则可能已经有人注意到了发生在南非世界杯上的这一幕)。系统的解读很困难,资料匮乏,而且力不从心。但“古埃及人不可能上升到抽象的思想,于是任何信仰都要通过具体的事实作载体”,我还是敏感地发现了书中的一些细节,这些细节让古埃及神话与其他地区的神话联结起来,这说明了地球文明的同源。当然我的这一小篇解读,是拿着锤子找钉子的过程,对于文化史,我只是一个无知的乱敲锤子的幼童罢了。

  敲打开始。

  “特姆创造了自己…他冥思苦想,打算创造时间的实象,即天地万物。但一切尚存于他的脑海中。之后,宙斯将这些虚象编成咒语,特姆念了这些咒语后,世间有实象的万物便做成了。”“特姆在努的近旁有了想法,当他把想法说在口边时,太阳就出现了。就这样,他的一切创造都是他的想法,只要把想法说出来,创造就成功了。”所有修行和哲学思辨似乎都指向这样一个终极:当试图开始想,试图开口说,在思想中形成语言的一瞬,神性就跌落下来。语言这一工具创造了万物,但付出的代价是神性的圆满。思考的同时诞生了“正在观察的我”和“我所观察的对象”,神性分成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所以佛曰不可说,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如果大神特姆是人类神性的圆满状态,那么,当他有了想法,在头脑中形成语言的一瞬,万物诞生,而大神特姆则开始了从神到人的旅程。

  旅程的下一站,是自我概念的形成。在拉和伊希斯的传奇中,伊希斯试图胁迫引诱拉说出自己的名字,由此像拉那样永住天堂。在此之前,她思索了很久(又是思索!),然后用尖牙大蛇伏击了拉。拉所承受的痛苦,正是从神性跌落的代价。哲学家为何总是在怒火、颤栗、疼痛、失明,哲学家为何总是像疯子,像中毒,这下有答案了吧!“毒汁仍在发作,痛苦令人难忍”;“毒汁的魔力胜于熊熊大火,它会灼烧你的身躯”!伊希斯虽然得逞,但是奇怪的是,拉并没有说出自己的名字。相反,拉说出的是伊希斯的名字:“我得成全伊希斯了,我的名将转化到伊希斯身上。”顷刻大神消失了,他的心灵降落到伊希斯身上,现在,伊希斯知道拉的名字了。“拉”何必叫做拉,而“伊希斯”为何不能指拉呢?哦,我从未见过将语言的“能指”和“所指”描述的这么清晰的故事,多么迷人的神话啊。

  而大神为自我概念毒害的大神高呼的第一句话,是“生命!力量!健康!”当自我确立以后,立刻开始畏惧自我的消亡。生命易逝,生死这一最大的哲学命题立刻呈现出来。以大神的高呼为源,哲学家开始痛苦思索。而古埃及法老们也开始制作木乃伊,准备通往彼世的坦途,预备他日再来。

  “太阳神立刻变成一头人首山羊,也即奥西里斯的模样,以便能安全地通过奥西里斯所掌管的亡灵世界。”如果想要从纯精神的存在变成实体的存在,那只好给自己加上一副躯壳了。人首代表着精神仍在,而山羊的身体则给人增加了动物性。畏惧死亡,畏惧肉体的消失,人类逃离了亡灵世界,却永远处于亡灵世界的困牢之中了。不但如此,人类还因为这淫荡的山羊的身体,遇到了人类的大问题:驯服性欲。因此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性本能的压抑带来了神经症。老弗爷撩开神经症的面纱,却在无意中打开了潜意识的封印。

  神性跌落的过程很痛苦,人类记下了这一过程中的创伤,也缘着这些创伤上溯回到曾经的神性乐园:“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然之躯,一个神灵之躯,心灵、精灵、影子和名字,它们是不可分离的,其中之一的幸福便是‘整个人’的幸福,自然之躯的保存是为了亡灵的再生。”“亡灵成为神灵间的使者,成为真知的代言者,此时,其灵魂便会变得快乐。”“躯体的每一部分都是某个神灵的复制品,整个躯体乃集众神之成。”

  我们是人,也同时是神。

  《埃及亡灵书》读后感(四):不该翻译的资料集

  金字塔、木乃伊,是大部分人关于古埃及的第一印象,而《埃及亡灵书》,就是保存在金字塔和陵墓中,帮助亡灵顺利抵达永生之境的葬仪文字汇编。

  亡灵书是古代为亡灵所作的所有经文,有的由祭司在死者葬仪上所用,有的是由死者的亡灵在冥府所用。最早这些文字主要用于国王的陵墓,到了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67—前1085年),现存的《亡灵书》内容基本完成,官员甚至一些平民的坟墓中也出现大量的亡灵书文字。

  亡灵书早期是金字塔墙壁上的铭文,或刻写在棺椁上,到了新王国时期,纸莎草纸开始流行,人们开始把文字写在纸草纸,后来又添加大量图画,随着时间的推移,图画越来越精美,挤占大量空间,有时部分文字不得不简写甚至省略。

  实际上,亡灵书的正文并不是一个整体,也不是写于同一时代,凡墓中发现之文字,都可以叫做亡灵书。亡灵书都是涉及死后的内容,亡灵书要放入墓中,指导亡者,个人认为也有祈愿的意味。

  本书中列举了《埃及亡灵书》的三个版本,看起来是古人对所有亡灵书文字的整理汇编,即赫里奥波尼塔修订版、舍班修订本、赛特修订版,但书中对这三个版本的介绍文字较少,而且含糊不清,甚至看不出它们究竟是哪一历史时期出现的。

  而纸莎草纸则是表现墓主从死亡到获得永生在冥界的经历,是属于个人的亡灵书。本书的正文部分实际上是介绍了一部作者认为“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注解最详实”的草纸文书——《阿尼的草纸》,并没有反映全部亡灵书的内容。不过作者也偶尔会用其他的草纸内容,对《阿尼的纸草》进行补充。

  究其原因,纸草的内容是根据亡灵书来创作的,虽然依死者的身份、各地的习俗甚至纸草作者和绘者的习惯有所不同,但基本内容可谓是约定俗成的,正是基于这一点,不少纸草的内容并不详尽。而且各纸草间存在相互抄录现象,如书中给出的其他草纸的内容,有时还会出现将亡者的名字错写作“阿尼”的现象。

  从这些亡灵书和纸草中,我们可以总结一个观念:神话就是现实,古人实际上是生活在神话世界的。当然,这个“现实”,应该称作“假想现实”比较准确。

  古埃及人的亡灵信仰十分普遍,他们信仰永生,但不是阳世的永生,而是亡灵的永生。再进一步,是亡灵成为神后的永生。

  说到信仰,有些学者认为古埃及是一神论,因为在埃及的创世神话中是先有阿图姆,所有的神和万物都是阿图姆创造出来的。但这未免牵强,这则创世神话只能说明阿图姆是创世神和神王,况且埃及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创世神话,阿图姆影响虽大,却不能代表所有神话体系。

  本书正文部分包括《阿尼的纸草》正文和各种赞美诗、祈祷文,之后又有对插图的描述和简单注解。

  文中多次通过祭司和亡者阿尼自己,强调“阿尼的话语永远都是实在的”,而在内容中,阿尼这位亡者不断强调自己是某个神,干过此神干过的事,籍此希望冥府众神将他看作神灵,避免遭到伤害和为难。我想,这的确不能称作欺瞒,而是与众神有意识地合而为一,既是祈愿,也是预言。语言也是咒语,事实上,亡灵书中的大部分文字,都可以看作是咒语,通过语言和文字的强调,使得愿望成真。

  纸草中提及了很多很多的神,基本是冥界的小神,这些神在传世神话中没有出现过。这正体现了传世神话和古代信仰之间存在很大出入。如汉代墓中的告地策、买地券,提及的神明大部分就并非神话中的冥神。古埃及更是如此,亡灵说不出冥府各路神仙和地名甚至大门的名字,都会被拒之门外,所以亡灵书中有大量的名字,有的名字甚至有几十个音节这么长,这些名字都是亡灵需要记住的。

  一般而言,亡灵是要通过冥府的各种险境,以觐见冥王奥西里斯,在乐园获得永生的。但书中有很多地方提及亡灵要与各路神灵合二为一,成为拉、奥西里斯、荷鲁斯、托特等大神或他们的侍从小神的文字。

  从本书内容来看,几乎所有的埃及神灵都与冥府有关,则埃及冥府阿孟特是否即是埃及的“神域”,而非类似其他神话体系中的地府?其他体系中义人的灵魂升入天堂,埃及神话中正直的亡灵经过冥府审判进入西方乐园,而西方正是冥府所在地,甚至在亡灵书中亡灵特意祈祷,“不要将我送去东方”,那么是否可以说,埃及的天堂就在冥府之中?

  但说实在的,通读本书,能获得的知识很少。至少我个人是捏着鼻子读完本书的。

  本书封面精美,纸张与印刷也不错,但内容相互冲突,翻译十分混乱,个人推测是译者对埃及神话可以说是全然不了解的程度,各种专属名词是照着英文词汇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硬憋出来的,真不知是哪来的勇气翻译这么一部专业著作。

  如果说阿蒙(Amun,也拼作Amon)译作阿孟、荷鲁斯(Horus)译作何露斯、泰芙努特(Tefnut)译作特夫努特算是无伤大雅,阿图姆(Atum)译作阿特姆、盖布(Geb)译作克卜、赛特(Set)译作舍特,甚至奈芙蒂斯(Nephthys)译作勒菲斯也可以捏着鼻子认了(其他不太出名的神明就不一一写明了),但你把托特(Thoth)译作宙斯是不是太过份了点?就算埃及神话影响力较弱不配拥有姓名,大名鼎鼎的希腊神话中大名鼎鼎的老种马宙斯(Zeus)也不认得?本书提到托特的地方非常多,与宙斯的形象也没有一点点相像之处,何以至此啊?

  但我后来发现,译者可能真的不了解希腊神话。比如作者在介绍女神“哈索”(即哈托尔(Hathor))时,提到“希腊人将她与他们的阿普胡雷底特女神看得同等尊贵”。Oh No!阿普胡雷底特女神是谁?完全没听说过啊!再看看前一句,“哈索是爱情、美和幸福的女神”。哈!真相大白!所谓阿普胡雷底特,就是那个因断臂的雕像而名传世界的阿佛洛狄忒(Aphrodite)啊!同理,还有可怜的希腊月亮和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Artemis),被翻译做“阿特米斯”。

  读此书时,因为这些混乱的名词翻译让我痛苦不堪,主要神名还算记得住,有时直接在书上涂改,有时置之不理,但那个“宙斯”实在辣眼睛,只要看到就涂改为“托特”。

  另外还有一些地名和人名,这个我个人也不怎么了解,但也看出错讹百出,佩皮(Pepy)译作柏皮、塞提(Seti)译作舍堤,没关系!不在乎!普沱勒姆时代?译者你是信观音的吗?托勒密(Ptolemaic)呀!黑克瑟斯什么鬼?根据上下文线索查查,是喜克索人(Hyksok,别名Heka Khasewet)!

  而这就引出本书的另一个十分重大、十分混账的错误——时间的错误了。关于喜克索人的线索,原文为“17世纪最后一个国王打败黑克瑟斯后”。拜托!古埃及公元前30年就亡了好吗?本书经常出现类似的情况,什么公元12世纪的神殿,阿蒙拉信仰在18世纪的演变,还有书中提到在埃及历史上十分古老的亡灵书,一说时间,公元前5、6世纪。

  以公元前数百年为早,这可以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甚至包括中国的观念,但对古埃及而言就太不适合了。古埃及历史太早了,埃及历史上三十三个王朝,其中第十八王朝和中国商朝建立的时间差不多,这已经是古埃及历史的中晚期了。

  经过对书中时间线索的多次对比,我发现,凡是书中写“公元多少世纪”或“公元前多少世纪”,读者尽管放心大胆地改成“古埃及第多少王朝”,不用犹豫,绝不会错。

  时间上的问题还不只这一种,对于书中点名具体年份的时间,当然不是第几王朝的错误,但普遍比真实的历史时间早个几百年,如第六王朝的几位国王,书中称时间为约前3300~前3166。无力呻吟,第一王朝也要等到公元前3100年才建立呀!这些情况有的我查了,但太多了,后来就将错就错吧。

  由于翻译的错乱,本书的价值极大降低,普通埃及文化爱好者读本书不能增长太多相关知识,而对专业人士而言,这凌乱的翻译简直就是毒药,实在不应该被翻译出来,要想了解相关内容,应该去读原文而非译作。

  况且本书为古埃及亡灵崇拜的原始资料,主要内容为数千年前人们的宗教仪式所用文字,十分无聊,且含糊不清,于今人而言,读之无益。

  书中列举的许多神明,个人并未在其他书籍看到,这当然是我读书少,但这些小神绝不会出现在十分专业的书籍以外,大多也是作者一家之译,只有名字,有何用处?难道真的要在死后去地府背诵?

  本书附录了草纸插图的描述,只有描述而没有插图,真是教人哭笑不得,但有些注解,比正文反而易懂些。

  本书所录《阿尼的纸草》共185章,每章都有标题,但殊不易解,而配上插图到可以理解一些,但据作者而言,还是有不少错漏的地方。

  标题中常用“与日同行”一句,但正文与插图均没有相关内容,个人推测,这句话指的是“沿太阳在冥府前进的路线而行”。太阳的冥府之旅,也是死亡与新生之旅,所以太阳神不仅是王权之神,也成了冥府之神。太阳神夜晚进入冥府,也要经历重重危险,最终获得新生,这与亡灵的冥府之旅十分相似。那么,亡灵在冥府沿着太阳神的路线行走,无疑更加安全,同时也有将亡灵与太阳神混同的含义。

  (《埃及亡灵书》,作者美国学者华理士·布奇(E·A·Wallis Budge),译者罗尘,京华出版社出版,2006年1月第2版,2006年1月第1次印刷。全书共计30万字。)

  2020年1月20日星期一中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埃及亡灵书》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