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是一本由(清)纪昀著作,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50,页数:29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阅微草堂笔记》精选点评:
●不喜欢纪昀那个道学调调
●找不到我看的版本,也不知全不全,纪先生还是很有学识的,至少毕业论文似乎有着落了。
●有趣的
●举头三尺有神明~小故事都挺有意思的
●当故事看
●有很多书都是熬夜睡前看完,比如这本。书中鬼怪故事多是纪晓岚的道听途说,从当今科学大致可以揣测,他虽然讲故事认真,但是对于故事本身的真实性还不怎么认真。 每说完一个故事,都要聊点教化和心得之类的伦理纲常,这在古籍中太常见了。但是,现在看来竟觉得有点好笑。比如,有一个故事说天真无邪的女人,因为心胸袒露,生性不拘谨。竟然被纪晓岚指责为无教化。联想纪晓岚本人生平事迹,简直要怀疑他的人品了。总之,道理的讲述者很荒谬,道理亦如是。
●姥爷扔给我看的,其实不是我的菜
●手不释卷
●纪家人写的鬼故事
●时代的差距..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一):虽然内容上说是志怪笔记。。
但是其实很封建。。比聊斋差多了也!盛名之下,其实不符,当年让我好生失望。
不过到是有三个事和聊斋上一样,一个是新疆修城挖土三尺挖出了一只簇新女鞋,一个是天空火烧云出现的字,还有一个年代久远不记得了。两本书上都有,想必当年传之甚广,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二):可以随时随手翻着看的书
几年前看过.不错.
今次春节回家随手拿来看,可能是因为年纪又长了几岁的关系,觉得更好看了,同样的一本书,再看也不觉得厌,而且一个一个的小故事,怎么看都行.超方便.
很佩服纪昀,有个性.不象其它人正儿八经的著书立说,独做这一个"阅微草堂笔记",看似道听途说的杂记,令人回味无穷.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三):我喜欢的类型
当初读的时候没想到是聊斋风格的小说,很惊喜。在每日午夜点灯看两篇,觉得气氛很相称。一时间有点时光倒流的感觉。或神怪或偶记,有种自然而然而不去追求戏剧效果的行文。有时故事无头无尾,真正的世事本就应该是这样。
“上巳好莺花,寒食多风雨。十年汝忆吾,千里吾随汝。相见不得亲,悄立自凄楚。野水青茫茫,此别终万古。”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四):今人胜昔-扶乩请仙的故事
中国有个特点是"今不如昔"。一些技巧如陶瓷器的制作,等早已失传。这种现象大概有文化原因,有民族性原因。这里不深究。前天五元买了本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比较蹊跷的是作者名并未写明是纪晓岚,为了怕上当,今天翻了翻,检验检验。碰巧看到一段故事。
这故事讲的是有人家里扶乩请仙,仙人自称刘仲甫,是南宋围棋国手。国手自然手段高超,但是在座的一人和他对弈,居然胜仙人半目,众人奇怪,仙人的解释则尤为精彩,其实讲的是"今人胜昔"的原因。他是这样说的:"后人事事不及古,惟推步与奕棋,则皆胜古。或谓因古人所及,更复精思,故已到竿头,又能进步,是为推步言,非为弈棋言也。盖风气日薄,人情日巧,其倾轧攻取之术,两机激薄,变幻万端,�N诡出奇,不留余地。古人不肯为之事,往往肯为;古人不敢冒之险,往往敢冒;古人不忍出之策,往往忍出。故一切世事心计,皆出古人上"。
其实从仙人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到,仙人所讽刺的是,今人在心计在狠毒在无耻上往往更胜古人。因为今人能为古人不肯为之事,能冒古人不敢冒之险,能出古人不忍出之策。所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正是此意。
好了,这应该是纪昀的书没错,束之高阁,有空细看。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五):阅大草堂笔记
纪爷的文笔素来是好的,不过看过之后,感叹他的草堂之大,有点笼盖四野的味道,家长里短,瓜田李下无不巨细糜遗的搜罗,大部分是亲朋好友,小部分是通过家奴小妾。看来无论仙佛神圣,这包打听的念头,确实很难断。
封疆大吏命好 伤害人民 减寿 贵人自有贵命 鬼狐仙怪 恶作剧可忍 勾引良家行采补不得好死 神仙大多糊涂 鬼狐欺软怕硬 偶尔有些小侠气 多数都能靠三寸不烂之舌侃侃而谈 奴仆诡诈的多 小妾软弱的多 妻子凶悍的多 丫鬟偷情的多 节妇一身正气只落得个鬼神敬而远之 想起来真悲哀啊 板着面孔的寡妇 确实谁也不愿意靠近 而善于跟狐狸交际的朋友们 应该算是有亲和力的 扶乩真魂和骗子一半一半 道士的五雷法不禁糟践 和尚的经文只能度自己 尼姑倒是形象蛮好 屠夫满手血债 猎人钟爱贱招 兄弟不和都是奴仆捣鬼 姐妹共侍一夫是圆满结局的开始
以上 想一想,没有那么多狐狸传说,只怕村里败坏风俗的事情会多些,如果没有那些报应夭寿之说,贪污腐败恐怕也会愈演愈烈,而龙阳,节烈,格物,礼学,大多数都是前朝传下来的,可能是那些士人们对他们眼里的鞑朝进行反抗的武器吧。唐人壮丽,宋人壮烈,元人浮躁,明人战兢,到了清朝,似乎都有些想反抗又反不起来的可爱小触角探了出来,于是化身为小说为传说,努力主张一下。
题外 五通附身吧 鳖宝附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