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时代》是一本由尹马著作,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5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回乡时代》读后感(一):《回乡时代》:一个男人用20年的时间寻回初恋
文|白小溪 我的家乡不是云南也不曾去过,对于这个地方的印象来自于影视剧里,四季如春适合居住。 听说当地有两个村庄争夺水源最后成仇的历史故事,因为争夺水源两个村庄成世仇,立下规矩不得通婚,导致一对来自于两个村庄的青年男女因此而殉情。 就算如此两家人也不愿他们合葬,将他们分别葬在两人殒命的河边两岸,结果在两人下葬的地方各自长出两棵相思树,最终在河面上紧紧相拥。 《回乡时代》的男女主角与这对青年相似却又比他们幸运,因为他们拥有自救的力量才能最终回归自己的家乡,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困在土地上的乡亲们。 《回乡时代》这部小说作者尹马,来自于云南省邵通市镇雄县人。他是鲁迅文学院第三十六届高研班的学员,尹马是诗人也是小说家出版过好几本佳作,作品曾获云南文学奖、滇池文学奖。 《回乡时代》是他最新长篇小说,讲述时间跨越了20年,周楚阳和彭玉素的爱情故事和他们的事业,在全国脱贫攻坚战的背景下共同同成长。 01 周楚阳其人 提到周楚阳认识的人都会伸出大拇指夸赞,长的帅气性格又好,事业还非常的成功,对的他就是小说里世界男主的类型。 他是出自云南南广的贫困山村,经过多年的打拼,现如今在温州开了一家印刷厂,效益很高也逐渐站稳了脚跟。 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年岁不小依然过着单身的日子,没有娶妻生子,如果是相熟的人会知道,在他的心里,有一个妻子的人选,只是没有领证也没有举办婚礼,并没有法律意义上的妻子。 这个女子名唤彭玉素,奇怪的是周楚阳近20年来一直都没能见到她,甚至没有任何关于这个人的联系方式,为了找到这个女子到处打听,不惜花重金来寻得她的下落。 其实周楚阳很明白彭玉素是在故意躲着自己,彭玉素恨他自然并不愿意见到他,周楚阳很清楚这一点,但是并没有打算放弃,偏执的有点病态。 为此,还差点中了圈套,是个跟随自己多年的手下与一个叫孙小雪的女子设的局,宰了他200万。 虽然到最后这个钱追回了一大半,而周楚阳也并没有打算报案,给对方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可能这也是他能得人心的原因吧。 02 争夺水源引起的悲剧 说起周楚阳和彭玉素的坎坷情路,两人是一个村子里的同学,第一次见面并非是在学校而是在一棵结满板栗的树下。 彭玉素独自一人去摘板栗遇上了男主,就这样两个人认识了,板栗应该就是他们记忆中初见的味道,这之后并没有再遇到,直到初中阴差阳错成为同桌。 处于容易躁动的青春期,两个人暗生情愫互生好感,当然在外人看来这两人也是非常登对的。 作为小说的男女主角,情路之坎坷过程之复杂都决定了不会这样容易在一起,再一次抢水的过程之中,有可能结为亲家的两户人家,最终却成了仇人。 两家人发生了冲突,最后彭玉素的父亲失手把周楚阳的父亲打伤,导致他不治身亡,这之后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甚至男主角的母亲还威胁儿子不准娶彭玉素,老人家无法接受觉得这样是大逆不道的,两人就这样被拆散。 如果看过霸道总裁爱上我这类的小说,一定会记得有一个关于男女主亘古不变的五年之期,女主角会带球跑,是的,他俩也不能免俗。 周楚阳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吃了很多苦,也曾创业失败,其中的心酸苦累也只能自己吞。 彭玉素这边过的也不好,在那个年代一个未婚有孕的女子孤身上路,可想而知过程会多少心酸,孩子是在一个破烂的出租屋里出生的,还差点因此而丢了性命。 上面讲到关于爱情小说不能免俗的带球跑五年之期呀,再相遇两个人的事业都很成功,是的,这俩又是这样,同样是远近闻名的企业家。 03 故乡是精神之源 作为男女主角,历经千辛万苦始终还是会相遇,遇见之后在知道周楚阳这些年来的经历后,彭玉素决定不再揪住过往不放。 还记得女配定律,阻挡男女主角情路的恶毒女配下场都很凄惨,庆幸的是王白璐不是这样的,她也是周楚阳和彭玉素的同学,还是班里的班花。 王白璐气质出众,相貌俏丽,就算曾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也无法阻挡出场能迷倒一大片男同志,她也喜欢男主在学生时代,就算成年也始终不曾变。 她与女主是好友也知道他俩的故事,只是感情这种东西并不是个人能够控制的,王白璐的性格喜欢的很坦荡。 王白璐愿意成全男女主角,女主角却觉得王白璐与男主更加合适,庆幸这段感情没有朝着霸道总裁爱上我和虐恋情深那类发展。 故事的最后男女主角重新走到了一起,当年父辈因为环境而导致的人山人的现象也不会再出现,在家乡领导的整合下创造出和谐的环境。
《回乡时代》读后感(二):回乡时代也是回归时代
读完尹马的《回乡时代》,首先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一切本该如此。
又快到一年一度的春运时刻,2020年的春节给我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痛楚。很少有国家能够想象,中华民族曾经这么恋旧甚至守旧,却能在短短的改革开放四十年间,造就了如此庞大的民工群体——他们生于乡村,劳作在外,多年骨肉分离,和家人妻儿几乎如牛郎织女一般,只在年节之时相见。
而本书的男女主角周楚阳和彭玉素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原本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如果没有任何意外,两人早已携手,一起在故乡过着平淡的生活。然而命运多诡,两人的父亲为了争夺田水,一怒之下彭玉素父亲一锄头砸伤周楚阳的父亲,后者很快因伤致死。周楚阳无法面对彭玉素,远走他乡,留下身怀六甲的彭玉素。
彭玉素无法忍受周楚阳的退缩,一怒之下也离开家乡闯荡。然而两人天资聪慧加上时代机遇,都在外地做出了一番事业。本来是拟把他乡做故乡,却受到家乡人民的感召,选择回归,希望将自己的能力贡献给家乡父老,与故土同享新时代的成果。
如果单就故事而言,其实很简单,然而男女主各自代表的人物和他们的相交经历,却体现了当年内陆不发达地区的巨大困局:家乡的农业生产根本容不下那么多的人口,因此两家才会因为争抢水资源而闹出人命。书中说,太穷了,其实这里的穷指的不完全是资源上的穷,而是稀缺引发的心病。
周楚阳和彭玉素的经历,就是早期国家大部分地区的写照,我的家乡虽然不在云南,但是当地也留下了两村争水成仇的历史传说。因为争夺水源,两村世仇不得通婚,导致一对青年男女因此殉情。两家人不愿他们合葬,分别葬在他俩殒命的河边两岸,结果两人下葬处各自长出两颗相思树,最终在河面上紧紧相抱。
周楚阳和彭玉素和这对青年男女何其相似,然而他们又何其幸运,他们生长在这样一个可以自由流动的时代,不分男女都拥有独立的机会,因而才能有机会运用各自的能力,走出一条成功的路来。最终他们各自拥有能够自救的力量,才能回归故土,帮助困在土地上的其他乡亲们。
周楚阳这个角色,其实有一种偏于女性化的特征,他对于自己的家乡是一种偏爱,他对自己的母亲逆来顺受,没有反抗,因而辜负了彭玉素。他对自己家乡的工人不加取舍地信任和录用,这导致自己屡次受挫。很多工人没有受过大城市基础教育,没有责任心和纪律,然而周楚阳无原则地包容。
相对而言,彭玉素这个人物虽然身为女性,却体现了父性的严厉。她虽然愿意提携自己家乡的后辈,但却对她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萧玉萍这个人物开始,从头到脚地调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是真心期盼家乡好,但却不会把一帮资质不足的人揽在自己怀里,把人给养成残疾。
如果把文中的故乡看做家庭,那么彭玉素就是父亲,她的主业是教育,目的是为了家乡人民从精神到物质的富有;而周楚阳则是母亲,这从他回乡后兴办的农业项目——种一坡板栗就能发现,他的目的是让家乡人富起来,从物质到精神。两人的路径截然相反,但目标一致殊途同归。
所以这里的炮灰王白璐一直都是两人的助攻,不停重申,你们俩才最配。其实她所谓的配,指的是他们俩在一起,刚好可以弥合各自缺点,配合地天衣无缝。之前两人流落四方,各自为王,之后双剑合璧,周楚阳这才发现彭玉素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女孩,她历练之后,更显光华。
回乡时代说的不仅仅是为了召唤这些流落四方的游子们,更重要的也是故乡自己的蜕变,从曾经无法容纳这么多的人口,变成了一片创业的热土。周楚阳和彭玉素之前的离乡背井是迫不得已,之后的回归则是相应了这种召唤,正因为环境开始变好,他们才有机会回到家乡,在这里做出同样的成就。
然而,无论是出走之路还是回乡之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周楚阳在外遭遇了传销、破产,即使在温州这样成熟的市场环境中,依然还是一路惊涛骇浪。回乡之后,亦是如此,他与曾经的校霸狭路相逢,即使退让怀柔,身怀市领导的关注,却依然屡次受挫。幸好,那个不学无术的校霸背后的势力终于倒台,这也预示着那些真心想为家乡做事的人终于打碎了枷锁。
所谓的创业时代,也是个人英雄的回归时代。主人公们生于穷山恶水,长于草木凋敝,成于烈焰焚身,最终却抱着一颗赤子之心,期待回归和改造曾经造成他们苦难的环境。虽然直至本书结束仍未功成,然而从以上经历已经可以想见,这是个亘古未有的伟大时代,书中和主人公相同境遇的人还很多,他们大多也选择了和主人公类似的回归之路,选择将自己多年来在外拼搏时获取的东西奉献家乡,包括经验、金钱、人脉、能力,以及各种资源的整合和调配能力,期待家乡能变得和发达地区一样美好。而事实也是如此,当年两人的父辈因为环境而导致人伤人的现象不再出现,在市领导的整合下,投资商都是以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姿态出现,整体盘活地区经济,创造出人爱人人帮人的和谐环境。
故事的最后,两位主角终于重新走到了一起,他们相信家乡会越来越好,能容纳创业者的雄心壮志,也不再会发生之前父辈们的悲剧。
《回乡时代》读后感(三):终于有一本书,把性写得美好而有诗意
作者:王道应
作家尹马将他的这部脱贫攻坚题材的长篇小说命名为《回乡时代》,当我读到小说最后一句带有画外音性质的陈述“出走或者回乡,其实最美的部分是在途中”时,我大概领会到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深长用意。在今河南洛阳宝鸡市贾村镇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何尊,上面镌有“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的铭文,大概意思就是:这里是天下的中央,我要居住在这里,治理这里的人民。从该铭文的内容可看出,华夏文明的观念秩序与西方犹太-基督教文明的观念秩序截然相反。对中国人来说,生活在这里就是最好的,所谓“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也许在中国人看来,只有傻子才整天盼望生活在别处,把精神寄托于一个虚无飘渺的彼岸世界。
作家尹马同时也是一位诗人。诗人自然会对远方有所想象,但中国诗人对远方的想象也大多带有“回归”性质。不过,我得赶紧申明一点,本文无意于鼓吹《回乡时代》的题旨如何博大精深,而是意欲借此为谈论小说中的性做一些铺垫。用中国人的视角看,在性观念上,犹太-基督教文明熏陶下的西方人强调“性漂泊”,“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你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结为一体”;而中国人更着意于“性回归”,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然后进洞房,再然后生儿育女,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世俗人生。换而言之,西方人的性,是在路上的性,而中国人的性,是在家的性,是“生生之谓易”,是子子孙孙无穷已,是在俯仰之间参破天理人情。
我读过不少涉性的小说,印象最深的是手抄本《少女之心》,顾城的《英儿》,还有贾平凹的《浮躁》。《少女之心》我就不说了吧,顾城的《英儿》,兼有“性漂泊”和“性回归”的双重意蕴,讲的是作为小说中人的顾城带着他的妻子和情人,跑到新西兰的激流岛上去,过“神仙眷侣”的生活,但最后却是魂断激流岛,以悲剧收场。就其对性的描写而言,可以说是相当唯美,我对性的所有美好想象,始于这本小说。
贾平凹的《浮躁》,意欲命名“改开搞”时代,其中的性描写,体现了士大夫式的窥淫趣味,把那个时代的性写得十分心急火燎,也十分猥琐、淫荡。用贾平凹的小说语言来说,“他把她身上犄角旮旯都摸周了”。我读过这本小说之后,对性的想象,就不再那么纯洁了。
尹马的《回乡时代》,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的现实记录,不是从文人士大夫的趣味出发,诅咒大时代把一个“在家的乡土中国”,变成一个“在路上的现代中国”,而是从吾土吾民的视角出发,描写平凡个体在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中,对美好生活、美好爱情的向往。其中的性描写,是淳朴的、干净的,充满诗意和人味的,既有母性的温馨与暖意,也有男子气概的豪情与担当,更有新文化运动以来男女平权之后,两性之间彼此找寻彼此角逐的张力……
当我在阅读这本小说时,看到孙小雪用指甲刮了一下周楚阳的下嘴唇,谈笑间无意中把周楚阳的肩膀拍得“啪啪”响时,我知道孙小雪这个人物形象立起来了,并下意识地咬了咬我的下嘴唇,感慨如此亲切、温馨的动作,真是久违了。
孙小雪虽然已经是成年女性,但言行举止中颇有一些“女孩子气”,仿佛尚未长大。这一点,确实招周楚阳喜欢,但激发出的却是周楚阳的父性情怀,而周楚阳梦绕魂牵的女人,是带有强烈母性气息的原乡式的女人——仇人的女儿,初恋彭玉素。
周彭两家因为父辈给“稻田争水”,结下了梁子,周楚阳的父母禁止儿子与仇人彭贵伍的女儿彭玉素恋爱,并以不惜一死来威胁周楚阳。是选择父母,还是选择自己心爱的女人,成为摆在周楚阳面前的一道人生难题。如果周楚阳不是定居文明之子,这个难题压根儿不存在。因为正如我们在前面提及的,按照游走文明的规训,成年男子本来就必须“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但从小接受“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教育的周楚阳,做不到这一点。但他又割舍不下自己的爱人,于是常常趁着月色偷偷前往小学教师彭玉素的单身宿舍幽会,赶在天亮之前溜回家。
在周楚阳与彭玉素的一次交谈中,彭玉素这么对周楚阳说:“周家老大,要是你心里能去掉那个鲠,我就嫁给你。”写到这句对话时,作家尹马画龙点睛地写道:“彭玉素摸着他的头,吻着他的脸。”和孙小雪刮周楚阳下嘴唇、拍周楚阳肩膀的动作相比,彭玉素的动作里,显然蕴含着更多的母性气息。
后来,因为父母的强力干涉,周楚阳和彭玉素劳燕分飞。小说的叙述,就此进入“把每一个天涯都当作故乡”的找寻阶段。
在一次搭乘飞机还乡的途中,彭玉素梦回多年前的小学单身宿舍,作家尹马用转述的口吻这样写道:
他没有说话,只是拿一双明亮的眼睛看着她,眼睛里有一汪泪水在打转,变成为一片汪洋,溢到脸上。他的泪水滚烫,她用嘴唇一滴一滴地接住,吞入口中,有一点点咸。两只嘴唇慢慢咬在一起,舌头短兵交接,他用同样稚嫩的臂弯接纳了她的身子,用手抚摸她纤细的腰肢,两个人渐渐融化。关了灯的小屋子里,月光碎了一地,有些许娇羞的浅吟低唱弥漫在狭小的空间中。
不能不佩服作家尹马在描写性爱场景时对“写什么”“怎么写”的把控和拿捏。能挠到人心、人性的痒处,又恰如其分,适可而止,这是非高手莫办的本事。
《回乡时代》这本小说,把小人物的命运放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去展开,有浓墨重彩,也有轻描淡写,悲欢离合也好,爱恨情仇也罢,娓娓道来,如叙家常。倘若非要挑刺,我倒是有一个疑问,周楚阳和彭玉素,在经历了一场饱受命运捉弄的20年爱情长跑之后,终成眷属,这是不是作家尹马给这本现实主义小说抹上的浪漫主义油彩?不过,转念一想,或许这一抹油彩也是作家尹马对陪跑读者的安慰和鼓励吧。有机会不妨向他当面求证。
正如尹马的《回乡时代》所言,出走或者回乡,其实最美的部分是在途中。性最美的部分不也如此吗?我想,尹马的狡猾之处在于:他懂辩证法,在他看来,“性漂泊”和“性回归”并不矛盾,他们都将在回家的路上相逢。
《回乡时代》读后感(四):寻妻20年,他发现亲生女儿跟了别人姓:有些旧梦真的可以重温?
文|野离离
在小李子出演的多部电影中,《了不起的盖茨比》似乎没其他荧屏大片般,令他名声大噪。
但出演这部电影,依旧是打造了一个融入了他的气质的IP:那个痴情的、感性的、忧伤的、偏执的神秘富豪。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这部电影的剧情。
它讲述的是一个贫困男孩盖茨比从小就有一个做大人物的梦想。
后来他有机会去当兵,在他还是一个中尉时爱上了大家闺秀黛西。
从此,黛西就是他的仙女,他心尖上的人儿。
只是,当他带着军功勋章从战场回来,发现心上人黛西已经嫁做他人妻。
要说黛西跟丈夫有多相爱不至于,男方家庭富有,而黛西正是看中了这点,才愿意嫁给这个纨绔子弟。
经过努力,他从一个贫穷军官摇身一变,成了远近有名的百万富翁后,要什么样的美女没有?
然而他为了能有个更好的视角看到黛西住的房子,他买了幢豪华别墅与她隔海湾相望。
他仿佛被困在了自己用绮梦织成的梦茧里,逃不了,也不想逃。
明明知道黛西其实是个肤浅且愚蠢,连笑都带着金钱味的女人,可这个痴情倔强的情种,就是不肯在幻想中醒来。
直到黛西开车撞死了人,他心甘情愿地替她揽下了责任,原本以为会赢得黛西的另眼相看,良心发现。
却不曾想,对方根本不在乎他,更别提感谢他,直到盖茨比因为这次揽责付出了生命,黛西都不曾出现。
如此的薄凉无情、自私冷漠,如果盖茨比地下有知,不知道会不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可笑?
痴情男忘不了初恋女友,苦等多年,功成名就依旧不改初心。
放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是一个悲剧。
但在尹马的《回乡时代》中,它最后可以有一个非常圆满的结局。
作为鲁迅文学院第36届高研班学员,尹马是诗人也是小说家,出版过好几本佳作,诗集和小说以及散文集歌词次第花开。
他的《回乡时代》是他最新的长篇小说,时间跨越20年,讲述了周初阳与彭玉素两人的爱情,与他们的事业,在全国脱贫攻坚战的背景下,共同成长。
01 成功企业家寻人20年,痴心不改
说到周楚阳,周围人个个都会伸出大拇指夸赞。
帅气阳光的外形,功成名就的事业,宅心仁厚的心胸,也活该他成功。
他是云南南广的贫困农村出来的孩子,如今在温州开了家印刷厂,经过多年的发展,效益很不错,在温州也站稳了脚跟。
但令人奇怪的是,他也是老大不小的人了,却依旧过着单身贵族的生活,没有娶妻生子,依旧洁身自好。
但明白他的人就知道,其实他是有妻子的,虽然没有领证,也没有举办婚礼。
也就是说是事实上的妻子,不是法律上的老婆。
这人就是彭玉素。
怪就怪在,周楚阳这么近二十来年一直没能见到自己的“妻子”,甚至都没能联系上。
为了找到妻子,他到处打听,安排“眼线”,不惜花重金,来觅得她的下落。
其实他心里也清楚,彭玉素是在故意躲着他。
她恨他,怨他,不原谅也不打算见他。
周楚阳知道,但并没有放弃,倔得近乎偏执。
作为一个正常的男人,他也有七情六欲,想过要有个其乐融融的家。
为此,他差点中了一个圈套。
是手下跟随了自己多年的人与一个叫孙小雪的人合计摆了他一道,转走了他200万。
最后这钱追回了大半,周楚阳也没有报案,而是网开一面,给对方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这是他善良的一面,也是他能聚起人气,俘获人心的魅力所在。
02 持棒打鸳鸯的,正是至亲之人
周楚阳与彭玉素是一个村子里的,也是同学。
但周楚阳第一次见到彭玉素并不是在学校,而是在一棵板栗树下。
当时彭玉素独自一人去摘野板栗,遇上了周楚阳也来摘,两个人就这样认识了。
板栗的味道大概就是他们初见的味道。
这次之后两人就没见过面,直到上初中,两人阴差阳错地成为了同桌。
青春萌动的年纪,两个人暗生情愫,互有好感,在外人也十分登对。
但在一次抢水过程中,原本有可能成为亲家的两家人,最后却成了仇家。
周楚阳和彭玉素的父亲和哥哥们发生了冲突。
最后一个失手,彭玉素的父亲把周楚阳的父亲打伤,最后不治身亡。
从此,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周楚阳的母亲甚至威胁儿子不准跟彭玉素好,娶了她就是大逆不道。
一对鸳鸯,就这样硬生生被拆散。
可两个年轻人是真心相爱的,父辈们的仇恨又横亘在两人中间,亲情与爱情互相倾轧着他们。
最后,他们还是不顾一切地在一起了,但仅仅只有短暂的一夜。
第二天,周楚阳就走了,离开了故乡。
这之后,他吃了很多的苦,被传销骗过,创业失败过,一年一年挣不到钱,过年都不敢回家。
其中辛酸苦累只能自己咽下。
而彭玉素那边,过的也不好,“不幸”的是,彭玉素还怀孕了。
一个单身女子怀着身孕去寻找“丈夫”,还要养活自己,文化程度也不高,这期间受尽了社会的各种刁难,也体验到了社会的凶险。
要说周楚阳难,彭玉素比他更难。
唯一支撑她的,可能还是那份爱,还有能再见到爱人的希望。
孩子也是在一个破烂的出租屋里生的,甚至还差点因为护理不当丢了性命。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这种爱和希望,慢慢转化成了恨与怨。
单身妈妈的辛苦没有体会的永远不能说感同身受。
好在彭玉素遇上了生命中的贵人,帮了自己一把,聪明如她,好运如她,这一帮,就托起了她的整个人生。
跟周楚阳相比,彭玉素在事业上同样风生水起,是远近闻名的女企业家。
都说好的婚姻,能让彼此成长。
但他们之间的这种“婚姻”,是不是好的,不得而知。
03 真正的爱,是成全
后来,费劲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彭玉素,而对方在了解周楚阳这么多年的生活经历后,态度也软了下来,也不再揪住过往不放了。
在寻找彭玉素过程中,另外一个叫王白璐的女人走进了周楚阳的生活。
这个王白璐是周楚阳和彭玉素的同学,也是班花。
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但因气质出众,长相俏丽,依旧是一出场就能迷倒一大片。
她也喜欢周楚阳,在学生时代就喜欢。
这种情愫一直持续到青年中年,不曾改变。
但她跟彭玉素是好友,也知道他们的事,只是爱这种东西,真的不是自己能控制的。
你越是克制,就反弹得越厉害。
不过就王白璐的性格,她倒是喜欢得很坦然。
这是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坦然,她对周楚阳的心甘情愿和无怨无悔,也一度让彭玉素感动。
王白璐愿意成全他们,而彭玉素又觉得王白璐跟周楚阳更合适。
不管这两个女人如何“礼让”,周楚阳还是坚定地选择了彭玉素,虽然,他真的很感谢且对王白璐有点愧疚。
但感情这事,并不是可以赠人的物品。
何况,他跟彭玉素只差领证而已,女儿都大学毕业了。
女儿姓赵,跟彭玉素前夫一个姓,但这已经不重要了,甚至都没有改的必要。
于他而言,他想找的人找到了。
他依旧爱她,依旧想跟她共度余生。
这种感情比以前更热烈,更成熟,像一瓶刚刚酿好的酒,回味无穷。
出走半生,归来依旧是少年,这大概是最幸运的事吧。
周楚阳没有成为盖茨比,彭玉素也不是黛西,有情人终成了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