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是一本由[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32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诗学》精选点评:
●读这本书的时候,就一直在想这是距今N年前的古希腊人写的啊,虽然后来大部分都是手抄本而且还有丢失部分章节的嫌疑,也尽管对于今天的文艺理论,有很多滞后和偏离,但是究其核心,它仍然是一本艺术宝典啊。一把打开艺术大门的钥匙。
●再次重读大boss,又获得了去年没获得的东西,我他妈都怀疑我去年看的都是什么???今年真的收获很大,重读!
●好像在看一本很早的导演(如何编写、演绎、指导、有时还要现场与观众对话)指导书,麦基的《故事》《对白》应从里面借用化用了不少点。
●唔,我觉得关心亚里士多德的可以看看这个本子,关心文艺理论的看看罗念生的那个就可以了。
●这种书就是,你有多少东西就能读出多少东西。
●他和他的老师都是外星人吧。
●第六章是核心,十二、十四章不错。综而言之,悲剧是对行动的摹仿(承续柏拉图模仿说并发挥完善),有情节、性格、思想、语言、唱段和戏景六要素。其中情节是根本和灵魂。情节的关键是突转和发现。情节应是完整的、合理紧凑、有一定长度的行为组合,应符合可然性和必然性原则。其他要素分别予以讨论。涉及悲剧和史诗、诗的区别……原文本不多,注释解说占了大部分篇幅。阅读障碍在于过多的古希腊戏剧(悲剧)和史诗的情节,以及为数不少的希腊单词。将来或可再细读……
●经典的文艺学之作,西方文艺论的经典,越读越感觉是逻辑学的框架在亚里士多德哪里太深刻了。。。。归纳出来了悲剧的定义,利用种差定义出了许多东西,
●松软可口.jpg
●这本书功夫不是要下被下在亚氏文本中的,注释和引言以及附录才是学术难点,但我们仍旧可以迅速(欣喜)地发现,亚氏《诗学》以干脆明确地方法做了文艺言论,言之有物到不行,学术之美在于简洁的经典之作。
《诗学》读后感(一):情节 突转 发现
很好的一本,
关于情节 突转 发现等的论述。
情节 事件的安排,
发现的种类,
最好的发现,。
竟然太短,有这样的限制,诧异,
还太短,,,,,,,,,,,,,,,,,,,,,,,,,,,,,,,,,,,,,,,,,,,,,,,,,,,,,,,,,,,,,,,,,,,,,,,
《诗学》读后感(二):亚里士多德.诗学.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就是摹仿,艺术起源于人有摹仿的天性。
严肃-高尚-悲剧
轻浮-低劣-喜剧
悲剧是对行动的摹仿,而非对品质的摹仿。抉择表明性格,抉择为善,性格为善。性格决定品质,行动决定幸福与否。
悲剧应当摹仿引发恐惧或怜悯的事件。怜悯由人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引起,恐惧由此人与我们相似引起。悲剧的结构应由顺境转入逆境,人物陷入厄运,并非由于作恶,而是因为犯错,如俄狄浦斯。
艺术具有普遍性,历史具有特殊性,因此艺术更具哲学意味。
《诗学》读后感(三):摘记
诗学
64 事件的组合是成分中最重要的,因为悲剧模仿的不是人,而是行动和生活[人的幸福与不幸均体现在行动之中;生活的目的是某种行动,而不是品质;人的性格决定他们的品质,但他们的幸福与否取决于自己的行动。]所以,人物不是为了表现性格才行动,而是为了行动才需要性格的配合。
74 无论是活的动物,还是任何由部分组成的整体,若要显得美,就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即不仅本体各部分的排列要适当,而且要有一定的、不是得之于偶然的体积,因为美取决于体积和顺序。
《诗学》读后感(四):诗的学说
1 喜剧表现比今天的人差的人,悲剧表现比今天的人好的人。
(差的人就是无意思的人,好的人就是有意思的人。)
2 悲喜剧表现往往既有差的人又有好的人,有穷人与富人,有男人与女人,表现对立的角色。
3 悲剧模仿行动,行动的本质是情节,其余的一切都是为情节服务的。而情节是一门艺术技巧,你的性感与思维补充情节,从而导致行动的完成,行动的完成经历风雨,一定具有悲剧的成份。
4 作品有体积,有自己的结构。用合适的体积与结构来完善你的作品。
5 我提出的局限性理论与之相应。
《诗学》读后感(五):小点
我看的是陈中梅先生的译本,觉得很细致 对有争议和可能读的地方都进行了标注 阅读建议是先不要看注释 把一章看完然后再翻阅注释 把刚刚理解有误区的地方补一下 这样子容易有自己的思考 也不会出现一直被打断 整篇看完记不清楚的情况 后面还有非常好的附录部分 有总结和归纳 很友好啦 对于柏拉图欢迎诗人为诗辩护而提出的挑战,亚里士多德做出了卓有新意的回应,他不仅区分了历史学家与诗人的区别,认为前者描写的是可能已经发生的事,后者描写的是可能发生的事,肯定了文学对普遍性把握的能力。并且面对批评家对诗人的责难,认为艺术评判不同于政治,应该有自己的标准。在对悲剧的分析中,发现和突转的艺术性提炼也是非常精准。 书中译者评价亚氏的一个短句可能更能表达出他的永恒价值:他拥有超越时代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