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收藏》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1-01-22 03:51: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收藏》读后感精选

  《收藏》是一本由周晓枫著作,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收藏》精选点评:

  ●自從認真看完斑紋,我發覺我喜歡上周曉楓的作品。從獨特的視覺去分享自己的思緒。有很多話都有超濃縮的味道。於是又去圖書館借了深呼吸系列的《收藏》,期待更多收穫。還有5本書等著我去品嘗,加油,E

  ●一部精神质的加料回忆,象一块在想象中的完美蛋糕,好看,却不知味.不知味的,却是那不曾记得的故事,而遗失的便是你自己的过去.当看完了,只是叹口气,原来死去的自己墓碑应当如此这么写.叹气,止不住的~~叹气

  ●喜爱周晓枫!

  ●最小的水系在果实里流动。

  ●一直喜欢周晓枫

  ●很好看的一本书,从来没有想到一个作家的用词那么漂亮。

  ●这是我这系列最爱的一本。这一系列的文字都很好。几个作者都蛮不错的。

  ●L哥的推荐,此书文字有一种灼热感,疼痛,身体微微蜷缩。

  ●因为爸爸最喜欢周晓枫 所以我也=w=...

  ●喜欢光影和小荷。她的文字似乎从幼年经历、少女体验、成年后面对时代骤变与略显慌乱的日常生活里拣取细节,围绕某一词语或概念展开叙述。一种隐秘的、疼痛的、温柔又阴晦的语言。一种私密的想象,带有一点点的病态的视角,却凛冽的洞察并揭穿世态真相。

  《收藏》读后感(一):听到了非常小的声音,类似于安静

  最小的水系在果实里流动,我把这个光亮的苹果举起来,就听到了声音,非常小的声音,类似于安静。在表皮之下,清甜的浆汁不断冲刷着果肉,每个细胞都慢慢膨胀,日渐充盈,这就是成长。我嗅了嗅,香气猛地冲出来。对于这种强烈气味的惊讶和迷醉,使我头脑里有点儿发昏,于是,我躺在了草地上,好像一枚刚刚幸福坠 地的果实。偷偷闻了闻自己,味道却是青涩的。果园寂静的中午,黄澄澄的阳光照着,万物在温暖的睡意之中被镀上薄金。累累果实使枝条呈现微弯的弧度──它们正被自身重量所压迫,降低了应有的高度。

  ----《种粒》

  第一次读这段文字。就被深深迷住了。能用这样的句子描写的人,一定写出很美的东西。在这种心情的驱使下,我开始阅读周晓枫。这些散文写得真的很美。去读读看!

  《收藏》读后感(二):生命的愿望

  我没有说理想,因为理想是遥远真挚充满热情的词吧,生命的旅程上变幻多端,要坚持一个理想不动摇是不容易的事情。愿望相反很容易接近。小时候愿望很多,大所是空洞的,不切实际,或者纯粹是为了博取大人们赞许的目光,不成为异类,不被排挤。渐渐谙熟世事,愿望开始往现实靠近了。小时候那些不美好的征兆渐渐呈现出它真实的本质。

  我想写这本书很久,从高三开始拥有它至今,陪伴我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陪伴我从小小少年长大至今。先说作者,周晓枫,仅在《散文》上看过她的一篇小文《小时候》,有人可以这么细致地观察生活的细节令我惊叹。于是在席殊书屋发现《收藏——时间的魔法书》,原来我找到了《小时候》的扩大版。

  这是一本关于童年岁月的书,70年代的童年,在北京的童年,时代的痕迹让我如此着迷。也是一本怀旧的书,是她的小时候,是我的小时候,是很多很多人的小时候。回忆童年,发现隐匿在时光深处的碎片里,包含着丰富而复杂的象征,简单的快乐、痛苦、失望、忧愁、幸福也可以是对未来属于图自己的成人世界的暗示。“她试图对童年席位生活的暗示做出个人化的解读,重新建筑一座真实与虚幻交插的沙上城堡。”都还没有老去,就开始怀念,80年代出生的我,更多是90年代的回忆,脆弱的友谊,绵长的睡前的幻想(现在度着不用幻想就可以安睡的日子),被爸妈、老师照顾着,执着地相信世界的美好。当我身置光阴的旅途,诗意和感伤正在一个孩子的瞳孔中折射出最初的映相。不美好的起初总是对未来的暗示,时光是一个魔法师,扩大不美好的征兆,让忧伤的更加忧伤。“储存往事,这是一种收藏——而收藏,是时光的魔法,它通过岁月的流逝为存留之物增添价值。”

  《收藏》读后感(三):那个聋孩子和魔法师。。。

  “孩子如神明”,我以为这是对被称之为“孩子”的这种生命最好的形容与释义了,然而,周晓枫却给了我们一个更好更确切更真实更迷人的封号与解释。

  童年的记忆因着时间而慢慢模糊、淡忘,以至于最终完全忘记。而我们竟也毫无知觉,即使有所察觉也不会引起更多情感上的波澜,于是,记忆就走上它多少有些命中注定的旅程。

  在大脑神经选择机制(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选择性记忆)的作用下,我们所记忆的内容似乎总是那么的美好,即使有痛苦,也是被过滤过后的痛苦,这种痛苦已经相对纯粹不再混杂了。所以,“童年”,一提及这个词似乎就充满了关于生活关于生命的无限可能。

  “孩子如神明”,不就这样预示着我们:这个混杂污浊的世界,如果还有单纯,如果还有良善,如果还有美好,如果还有本真,那么,孩子就是它们唯一的载体?!

  所有逝去的美好的事物我们都试图从孩子身上寻找迹象,以便告诉我们,还有可能,一切都还有可能,美好的,希望的,梦想的。。。

  然,周晓枫却告诉你,孩子是魔法师,他也是聋孩子,因了他是聋孩子,所以他才成了魔法师。成了大人世界里的纯真生命。

  在这里,她告诉你,所有童年我们都会历经的相似经历,并不如你记忆里的那么美好、那么单纯、那么良善。事实上它也充满了虚伪、丑陋、罪恶,也面临着好坏的道德选择判断,也面临着他们自己的谓之“良心”上的艰难抉择,也有着后来我们成长时历经的痛……只是当时,因着他是孩子,因着他是个聋孩子,于是他成了魔法师,所以一切就都显得那么的纯粹。

  他是聋孩子,什么都听不见,所以,只要闭上眼睛,就可以把寒冷拒之门外;他是魔法师,因为他可以轻而易举的把寒冷拒之门外。于是他就成就了那个属于他的幸福的童年。

  孩子拥有的独特的神秘力量,便是使他们可以轻易的来往于聋孩子与魔法师之间,自由的变换角色,自由的选择记忆,自由的历经经历。于是他们成就大人们眼中的“神明”角色。

  似乎,从生命诞生之初,我们就开始经历人生,经历那些走向死亡必经的痛。长大了的我们总是游离于模棱两可的人生,挣扎于生活带给我们的诸多苦难,执着于那些我们得不到和已失去的东西;人生的三昧似乎总是难以猜透,兜兜转转,不兜不转,得不到的和已失去的终究得不到和已失去,我们还是那个我们。

  其实人生的三昧真的有那么难猜透吗?

  “三昧”即是:“定,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简单的解释一下,不过也就是这样的含义:心定于一处而不动,正受所观之法,调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正心之行动,合于法之依处,息止缘虑,凝结心念。佛家‘善心一处住不动’、‘一切禅定’、‘诸行和合’之类的说法,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佛教的教义“人生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讲的不过也是告诉人们人生痛苦的原因以及解决痛苦的办法。“惑”亦即“无明”即是不智慧、有贪嗔痴怨;“业”即是人生各种各样的欲望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各种举动。“惑”和“业”便是造成痛苦的原因。而我们要怎样来搞定这破烂的人生呢?佛祖说,用“般若”即是智慧。

  什么是智慧?佛祖的智慧又寄寓在哪里?

  我以为孩子便是佛祖遗留在人间的调皮之作,充满佛祖予与世人简单直白的智慧。孩子那身独特的游离于聋孩子与魔法师之间的本领便是佛祖予与孩子们的吧。所以孩子们有着大人们难以企及的幸福,得天独厚的。

  我以为时光的魔法在孩子们身上是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让他们忘记了日月黑白,忘记了真假善恶,忘记了欢喜悲伤,忘记了……而这应该就是佛祖予以世人生活的智慧吧。

  而就在这里,周晓枫告诉我们,掌握这种本领引领这种智慧将会有多么的简单!像个孩子,你将长久的享有时光的魔法,自由的往返于聋孩子与魔法师之间,当你是个聋孩子的时候,一闭上眼睛,你就成就了那个魔法师,自己的魔法师,一切将变得有多身轻如燕。

  那个聋孩子与魔法师一直存在着,只是大人们都太聪明,坚决相信不会有魔法不会有童话,所以时光的魔法只能转而去寻找孩子们,耐心的蹲下身来,静静的倾听他们那些简单或许是无足轻重的心事,于是孩子们便长久的享有时光的魔法书,在魔法书的指导下,成就了自己的魔法。

  而那个聋孩子与魔法师便长久的停留在了孩子们的世界里,离聪明的大人们远远的,因为他们都太聪明了,时光的魔法的对于他们来说过于简单,太容易识破了,他们根本不屑。

  当然最后聪明的大人们都没有享有时光的魔法书,那个聋孩子和魔法师自然也就离开了他们,而那些身轻如燕的简单幸福便成了孩子们的专利,永远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收藏》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