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是一本由戈尔巴乔夫,等著作,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7.00元,页数:1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精选点评:
●值得一读
●戈尔巴乔夫,等
●三联好像出了,两个版本!
●不错的一本书,不仅仅是写给孩子们的。父母以及老师都可以读。这也让我更加相信布鲁纳说的话:“任何知识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人。”
●3.5 虽然是深入浅出,儿童看还是深吧。
●天真的提问,权威的回答,大人的读本
●童年回忆… 好科普啊当时看不进去@@
●看来我的智力还停留在儿童期,完完全全地接纳了。
●编者感谢写得较傻,把对话的大致内容重复了两遍,居然还说对这些获奖者而言这些艰难的问题已经解决了,获奖者明明说这是永远都没有答案的问题嘛。 另,P152页应该是除了9和2以外,素数都是奇数。
●床边读物,可以巧妙的解释我们小时候那些奇妙的幻想。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一):为什么活着?
“爸爸,你究竟为什么活着?”
这个问题好难,即使聪明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思忖半天也只能叹口气。
于是爸爸反问:“那你为什么活着呢?”
“为了玩!”
这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如果有一天你有问题让诺贝尔奖获得者挠头,不妨就转过去问问小孩。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二):那些小小的错误
1、封面上的德语书名里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单词拼写错误:应为Nobelpreisträger, 中间少了个“t";
2、Erwin Neher(132页)教授是在哥廷根(Göttingen) 的马普所工作, Göttingen被译成格丁根,这是不严谨的。
收到书很是期待,就是一看竟发现瑕疵,不吐不快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三):不要看《十万个为什么》
在季风里拿到这本书,觉得书名很哗众,但看了看出版社和其中几个片段就决定买了。
我是从一篇叫《为什么需要政治》的文字开始对这本书的膜拜的。
尽管所有问题都由相关领域的诺贝尔获奖者回答,但其专业性的、发散性的叙事往往都以最生活化的比喻和趣闻来表述。
每每对完一篇,总是一种知性的满足感,或对少年时的回味。
反思来看,这种由儿童视角来提出的问题也是很多许多人生或科学的基本规律的探寻;而这些睿智而和蔼的回答也是对我们曾经接受的基础教育,最锋利的反讽。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四):世界观的洗礼,灵感的启迪。
看了一大半,感觉买得挺值的。
装帧简洁雅致,很breezy,如沐春风的感觉.
内容则十分广泛而本质,包括“什么是政治”“为什么必须上学”“不久就有两个我吗”“我为什么会生病”“戏剧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1+1=2"等。
相信大师深入浅出,活泼有趣的表白会让人受益匪浅。
美中不足的是,有一些内容比较浅显,似乎是打算让儿童来看,但是毕竟是出自大师之笔,所以有时候又似乎是针对成年人的理解力。大概90%成人,10%儿童的口味吧。
我个人是很推荐的,尤其是中国人的世界观需要这样的洗礼。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五):成人也未必懂得的为什么
一切都起源于儿子的爱问为什么,而孩子的问题却未必那么好回答,我不想选择忽略,因而有了阅读这本书的欲望.书中的问题不光光是科学问题,涉及了社会与自我的方方面面:什么是政治?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我们为什么必须上学?为什么会有战争?妈妈和爸爸为什么必须上班?究竟是谁发明了戏剧?我如何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什么我忘记一些事情,而不忘记另一些事情?为什么1+1=2?……这些问题也有一些藏在我的心里,而看到“目前在全世界大概不会有更好的回答”也让自己能得释疑。科学家们的回答虽然尽力做到用儿童的语言来回答,但对于我居然还是有些理解难度的,更不用说读给儿子听了。先收着,当儿子慢慢长大,我想他会想知道这些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