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如何建立边界感,重获情感独立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1-19 02:20: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如何建立边界感,重获情感独立读后感锦集

  《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如何建立边界感,重获情感独立》是一本由[美]琳赛·吉布森(Lindsay C. Gibson)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76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202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如何建立边界感,重获情感独立》读后感(一):人生要“自我量身定制”而不要“控制”

  也许你总对父母抱有愧疚感,或者处于一种不知道如何与父母相处才好的状态,曾经会将这些完全归因于自身的适应和能力方面,但其实也有些父母的因素需要我们稍作留意。因为,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但我们可以选择成长和自制。

第一眼扫到《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这本书的书名时,心里有种想藏起来的感觉,担心会被人误解成挣脱父母耳提面命地叨唠,和对孩子人生“指手画脚”的安排。正如封面中那条硕大平和的蓝色鲸鱼一样,整本书旨在让读者认识到亲子关系中不健康的一面,并帮助我们成长。如果你是父母,要尽量检视自身是否存在不成熟、缺乏安全感的一面,如果你作为儿女来阅读这本书,则要努力理解父母身上的不成熟,并通过调整自己来减少因他们的不成熟而对自己产生的消极影响。

不管怎么说,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让自己和家人变得更好。

《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是由美国作者编写的,其中的例子更加直观明了,但放在中国的环境下,需要我们加入中国的思维来分辨,比如书中讲到面对孩子不能马上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一件事时,不成熟的父母会变现出受伤、难过、或者暴怒羞辱等情形,将一种罪恶感、负疚感强压给孩子,迫使孩子屈服听话。却并没有发现孩子内在真实的需要,只是要求控制和顺从。而在中国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时候也许我们的这种不成熟行为做的更为堂而皇之,更为理由充分,更不容易分辨出来。这就要求读者更加细心地品读前两章的内容,从而学会区分究竟哪些是孩子或自己真的错了,哪些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感受或自己施压在他人身上的意志。

我们常将一个baby比作一张白纸,而父母和社会,以及它们与孩子的相互作用才是决定这张白纸未来的因素。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不成熟的关系在没有得到关注和有效处理的情况下,很可能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与他人的关系,形成一种关系模式的继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的人际关系里也可以把人划分成不成熟的人与成熟的人。不成熟的人多数为以自我为中心,并善于利用语言和情景勾起对方的内疚、羞愧、挫败等负面情绪,迫使对方做出让步和牺牲。这与我们乐于奉献和有责任心是不同的,因为在不成熟的关系里,你会觉得压抑、感觉不到成长,却说不出到底是哪里出了错。

根据《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所介绍的,遇到以上情况时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分清自己的情绪还是他人施加而来的情绪,重新建立与自我内在的联结。尝试问一问自己,这种情绪或此刻的行为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是我的还是对方的?试图以自问的方式来终止盲目地迎合对方的不合理要求,并发现自己内在真实的想法。

之所以这一步很不容易,是因为不成熟人的行为方式不易察觉,而他们指向的对象又常常有着与不成熟父母成长的共同经历,这类人群从小为了找寻父母的承认,避开内在价值与父母价值的冲突,直接切断了与自我内心的联结,仿佛一个听他人指挥,为他人着想的空洞的灵魂,而这样的人又怎会感到活着的快乐和阳光的温暖呢?

终止一个错误的循环,我们无需太过责怪父母,他们的童年是我们未曾经历过的,然而我们有权利选择和识别我们所经历的及即将经历的事情中,哪些要被屏蔽在外,哪些是我们可以吸取经验的错误,让破碎的内在逐渐建立联系,恢复完整的自我。

  《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如何建立边界感,重获情感独立》读后感(二):“为了反抗我妈,我把家烧了”:有一种控制型母爱,比死亡更冰冷

  

01 10岁女孩的惊人之举:“点了一把火,烧了整个家”

伊奇是美国一个富裕家庭的小女儿,在外人看来,她集家人宠爱与一身。但没有人知道,妈妈理查德森太太用一种近乎变态的态度,不断苛责她。

“伊奇,坐直了。” “伊奇,要懂礼貌。” “伊奇,你为什么就不能听我的话?”

为了反抗母亲,4岁的她,会大头朝下跳进水里;10岁的她,宣布自己是“素食主义者”。最终,才上小学的她,放了一把火,把自己家烧得干干净净……

这不是我臆想的故事,而是华裔作家伍绮诗小说《小小小小的火》中的情节。作者用华人女性细腻的笔触,描写了2个不同性格母亲迥异的人生,以及对子女深远的影响。

这本书荣获2017年美国亚马逊年度小说冠军。很多人惊呼,故事情节让他们想起了“我和我妈”相处的方式。

“我创造你,我培养你,所以我拥有你。”这句话是控制欲强父母的内心写照。

如果说孩子年幼时,还能对此类父母的话言听计从。

但是等我们长大之后,和父母的对抗的结局,往往只有两种:两败俱伤或从此妥协。

但不管何种结果,成年子女的内心早已千疮百孔。尽管万般抗拒,从小习得的这种养育模式,也会影响他们养育孩子。

如何才能摆脱控制欲父母对自己的影响?也许《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如何建立边界感,重获情感独立》可以帮你重获力量。

作者琳赛·吉布森是心理学博士,美国资深临床心理学家,有30年研究情感不成熟父母影响孩子的经验。

在她看来,拥有“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并不是你我的错。我们要学会自我成长,才能蜕变成完全与他们不同的人。

02 如何判断自己的父母是否“情感不成熟”呢?

对控制欲很强的父母,我们当然会有所感应。但是有很多家长,在很多时候表现得和正常人无异,你很难准确把握。

其实判断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看自己和父母的相处,能否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家长和孩子之前除了有血缘的纽带,更深的是情感的羁绊。只有乐于互相分享、发自内心的愉悦的深度关系,才是这个世上最美的亲子关系。

反观不成熟的父母,你很难从他们身上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以下有10种参考的感受:

在他们身边,你感到非常孤独; 与他们的互动互动是单方面的、令人沮丧的; 你觉得受人胁迫、陷入困境; 他们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把你放在第二位; 他们不愿与你亲近,不肯对你敞开心扉; 他们通过情绪感染来与人沟通; 他们不尊重你的边界和个性; 他们之间的情绪性工作全部由你负责; 你失去了情绪自主与精神自由; 他们可能很扫兴,甚至可能有虐待倾向。

在这里特别要注意,不成熟的父母,特别擅长用“情感不成熟的关系系统”,来操控别人对自己唯命是从。因为他们在心理上没有完全断乳,没有稳定的人格和自尊,所以总习惯让他人为自己的情绪买单。

03 控制狂家庭的怪圈:父母和子女的角色,就此颠倒

虽然在生理上,你是不成熟父母的孩子。但是在家庭结构中,你不得不承担起他们心理父母的责任,时时刻刻照顾他们的情绪。

一旦父母和孩子的角色倒置,你也就陷入了“情感控制”的怪圈之中。

而这种不正常的关系,也会对你有深远的影响:

你觉得自己应该为他们的感受负责; 你感到疲惫和担忧; 你觉得你无法拒绝; 当你试图解决他们的问题时,你会感到很挫败; 他们的失望让你觉得受到了指责; 你对他们的情绪反应过于强烈。

不成熟的父母,会激发你拥有和他们相同的感受,来释放自己无法消化的情绪。这种“投射性认同”,会让你成为他们的替罪羊。

04 从此刻开始,请为自己而活

心理学者李雪在《当我遇见一个人》 中说:

父母的控制欲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将在那里体验到扭曲的痛苦。若父母把孩子的人生都活了,孩子活什么?少一份控制,孩子的人生就多一种可能。

因为父母各自的童年创伤或其他遭遇,才有了现在不成熟的表现。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无法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

子女可以怎么做呢?

1.培养与自我的关系,重视自己的内在体验

被不成熟父母养大的孩子,因为在成长过程中被轻视,所以自我价值感极低,忽视自己的内在体验。

摆脱负面影响的第一步,就是你要重视自己的内心体验,学会“优先照顾自己”。

学会对自己说:

你的内在体验很重要;你的内在世界值得守护;你的一个值得相伴的人……

没有好的父母不要紧,学会做自己的好父母,抱一抱自己内心的小孩吧。

2.与自我对话,扫除父母灌输的思想垃圾

人本主义学派大师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存在着两种价值评价过程。一种是人先天具有的有机体评价过程,另一种是则是为“价值条件化”。什么叫价值条件化?就是把评价的标准基于他人的评价。

举个例子,孩子把玻璃杯砸在地上,感觉这样新奇又好玩。但是父母看了,就批评TA说:“你很坏,你这样做一点都不可爱。”

孩子内心就会产生负性的评价:“我这样做是不对的,会让父母不满。”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把父母的评价标准内化成自己的,活在他们的凝视之下。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想法、他人灌输的无价值的想法分开来。

心理扫除过程其实很简单:不要相信任何让你感到沮丧的想法。

当你产生任何“我应该”或“我必须”的想法时,请停下来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3.在当下的互动中改善与父母的关系

通过上述的步骤,你构建了自己的边界,恭喜你终于可以做自己啦!

与此同时,你也有能力重新审视与父母的关系了,即使他们已经不在人世。

当你们发生分歧发生冲突时,要学会坚定说“不”,只接受你愿意接受的东西。

写在最后: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与爱,只不过,他们只知道以那种方式来爱你。出生在这种家庭,也许你会比别人有更多的坎坷,但你也绝对可以心灵的废墟上重开一朵花来。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每个人只有为自己而活时,才是最有力量的。”

希望你也拥有这种力量。

  《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如何建立边界感,重获情感独立》读后感(三):“妈妈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的背后,藏着的是父母的情感控制

  

昨晚的《我就是演员3》节目中,前两年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再现舞台,柯蓝和张艺凡重塑了宋倩和乔英子这对母女的形象,让人心疼。

宋倩是个强势的母亲,与丈夫离婚后,独自一人抚养女儿乔英子长大,自认为从内到外对女儿照顾得无微不至,把女儿的学习和生活一手操办,认为女儿就该按自己设计的人生规划去活。

她会早起煮几个小时煮海参,给英子补身体;她在学校附近开设补习班赚钱,给英子良好的生活环境;放学回家,英子只需要做作业就行,其他事情一手不用伸,宋倩都给她安排好。包括,她让英子报考北京的一流大学,每次模考都计算高考的成功率。

可是,英子被妈妈的“爱”压得喘不过气来。她知道妈妈一人养大她不容易,所以,即便是电影看过了,她也会陪妈妈再看一次,观察妈妈脸色,不想惹妈妈生气。她不爱吃海参,强忍着吐也吃下去。她不想留北京上大学,她喜欢看星空,想去南京读大学学天文。

表面的平静和服从,被一次逃课打破了。宋倩发现英子逃课去了父亲那里,在那里,英子可以肆无忌惮玩乐高玩具,还搭了个“航空秘密基地”。在这里,没有妈妈絮叨地强调高考的重要性,可以自由地呼吸,不用忐忑地观察妈妈什么时候脾气不对了要发火。

秘密被发现后的英子,被妈妈管得更严格了,而且,妈妈还很敏感,生怕女儿被前夫夺了去。

不懂大人之间纷繁问题的英子,不能按自己的兴趣选择人生的英子,患上了重度抑郁症。

想要跳海的英子,在桥上,喊出了自己的心声。

妈妈也很无奈,喊出了万能的那句话——妈妈都是为你好!这句话的背后,其实就是在说,“你为什么不听我的呢?”表达的是内心对孩子的一种控制欲,这是“情感不成熟”的表现。

美国的琳赛·吉布森博士用了30年研究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写出了《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如何建立边界感,重获情感独立》一书。

书中,琳赛博士用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父母是情感不成熟的父母,这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当我们发现了这种状况,该如何获取情感上的独立,减少自我怀疑和对别人评价的恐惧。

情感不成熟的父母有什么样的类型?

香港TVB视后胡杏儿前几天接受采访时,谈起了自己小时候家庭生活艰苦,母亲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离开了她们再嫁,她与两个姐姐由爸爸辛苦抚养长大的事。

极少说起这段过去的胡杏儿,虽然自己也已当了妈妈,但是她表示仍然难以原谅自私的母亲给她的伤害。

英子的妈妈和胡杏儿的妈妈都属于情感不成熟的父母,情感不成熟的父母有四种基本类型:

情绪型父母:总是受自身情绪的支配,任何让他们感到意外或不快的事情都可能会激起他们强烈的反应,让他们情绪崩溃。在他们身上,很小的事情都可能变得像世界末日一样。驱动型父母:目标非常明确,并且总是很忙,对一切事情要求完美,但是对孩子的情感需求漠不关心。就像英子的妈妈一样,把家庭管理得符合她的秩序,但并不关心英子真正的需求。被动型父母:表现得很喜欢自己的孩子,但缺乏深层的同理心。他们虽然看上去慈爱,但会默许更强势的伴侣的行为,即使伴侣虐待和忽视孩子,他们也视而不见。拒绝型父母:避免互动,希望家人以他们的需求为中心。不能容忍他人的需求,想要别人都离他们远远的,好让他们能去做自己的事情。

你为什么容易受到情感控制?

民国才子胡适从小由母亲抚养长大,他深知那个年代独自抚养他的母亲有多么艰难,所以,他对母亲极为孝顺。

即便是后来在美国留学时遇到了当时的至爱韦莲司,也没有继续这份情爱,而是听从母亲的话,回国娶了订婚十几年的江冬秀。因为这个女子是母亲选的,母亲说她贤良淑德,她能得母亲欢心,那就够了。

胡适饱读诗书,孝顺母亲是美好德行,虽说弃了爱情选择亲情,谈不上什么情感控制。但是,生活中却有不少人从孩提时代就习惯了父母的情感控制。

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

你因为说“不”而感到内疚。不成熟的人,会歪曲世界。如果正常地为自己说话会让你觉得自己很自私,那么你的自尊很可能已经被不成熟的人“绑架”了。你害怕他们会生气。不成熟的人是暴躁易怒的,你害怕他们发脾气,所以你可能会允许他们的情感控制你。你害怕他们的批判和惩罚。当你被不成熟的批判时,你有时很难确切地弄清自己所做的事情到底哪里不好。许多不成熟的父母的成年子女,都对批判和惩罚有着强烈的、非理性的恐惧。

与不成熟的父母相处,你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能?

《小欢喜》中的英子,把自己憋出了抑郁症,在自杀的边缘,才让父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那么,在现实中,你该怎么做呢?

琳赛博士在《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一书中,为大家提供了5种免受父母情感控制与歪曲信念影响的技能。

放弃“拯救者”的角色。过度的责任感,让你总想替不成熟的父母去解决问题,试图以这种方式来感到自己是可爱的、有价值的。这样下去,你对他们生活的关注,会比对自己生活的关注更多。所以,要有意识地避免再充当拯救者的角色。圆滑一些,避其锋芒。引导互动的走向。不成熟的人往往只关注自己,只谈论与他们有关的话题。你可以引导对话,增加对话的深度,提出更丰富的话题。为自己创造空间。这里包含的方法最多,包括限制与不成熟的人相处的时长、直接离开、切断与他们的联系等等。书中都有更详细的阐述,并且,作者常年临床的经验在这里体现得更有优势。制止他们。

结语

樊登老师在讲《原生家庭》这本书时,说过一句话,让我认识到与父母的关系影响何其深远。

凡是没有被归还的,都会被转移。

现在没有与父母处理好关系,没能获取情感独立,那么,以后当你成家当父母后,以前没有解决的情绪问题仍会显现出来,转移到你与孩子的关系上。

所以,读一读这本书,找到被赋能的感觉,找到被理解的美好,去建立一个全新的自我联结,去过一种崭新的生活吧。

  《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如何建立边界感,重获情感独立》读后感(四):成年子女的悲哀:时刻活在不成熟的父母控制之下,人生有多难?

来自网络

当别人争先恐后地忙着生二胎的时候,有一部分成年男女却连一个孩子都不愿意生,究其原因是“没有信心做父母、不知道如何做父母”。我的闺蜜小玲就是如此,从小看着父母吵架打架,童年一直活在深深的恐惧中,即使他们俩后来离婚,也是彼此抱怨,在小玲面前各种诋毁,实在是让她深恶痛绝。当她好不容易克服心理障碍,跨入婚姻殿堂后,在生不生孩子这个问题上又和老公产生了分歧。她实在是害怕将来自己的孩子会受到伤害。

小玲的这种犹疑不决来自当年父母的不负责任。这世上不是生了孩子的人就会自动成为合格的父母,太多男男女女在自身还不成熟的时候就盲目地生下孩子,然后随心所欲地对待他们,结果孩子需要用一生来疗愈这种痛苦。更可怕的是在不成熟父母身边长大的子女,做了父母之后,对待下一代时依然会延续这种教养模式。

如何才能斩断这种不健康的联结呢?成年的子女需要学会觉知与自省,这个过程很困难,但并非做不到。美国心理学家琳赛·吉布森写了一本《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就是专门帮助成年人走出原生家庭阴影的,面对不成熟的父母,我们要做的是理解、接纳以及心理上的脱离。

来自网络

不成熟的父母有哪些基本类型

有些人,虽然做了父母,但却一点也没有担当,凡事只顾自己。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令人心酸。一个10岁的小女孩不是在课堂上读书,却整天忙着做家务、带1岁多的小弟弟,喂奶、换尿布比大人还熟练,自己饿了就热点方便面充饥。一问才知道,原来孩子的妈妈离家出走,而爸爸则到外地去打工,只留下小姐弟俩相依为命。这样一对不成熟的父母,简直是在坑孩子。

生活中不成熟的父母有4种基本类型:

1、情绪型父母:总是受自身情绪的支配,任何让他们感到意外或不快的事情都可能会激起他们强烈的反应,或者让他们情绪崩溃。他们的情绪很不稳定、喜怒无常到让人害怕的程度。高兴的时候,会买一大堆好东西给孩子,不高兴的时候,则把火气全撒在孩子身上,打骂攻击。

2、驱动型父母:是目标非常明确的人,并且总是很忙。他们不断追求进步、专注于改进,试图让一切变得完美,包括其他人,对孩子漠不关心。电视剧《巡回检察组》中政法委书记张友成就是这种典型,他在儿子张一苇小的时候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很少过问,造成儿子跟他之间有了很大的隔阂,见面就吵。

3、被动型父母:为人很友善,但他们会让伴侣来做“坏人”。他们似乎很喜欢自己的孩子,但缺乏深层的同理心,遇到事情也不会采取行动来保护孩子。看上去很慈爱,但会默许伴侣更强势的行为,即使对方虐待或忽视孩子,他们也会视而不见。《都挺好》里的苏大强别看平时也会偷偷摸摸地给苏明玉买东西,但在老婆辱骂明玉的时候,却总是当缩头乌龟,丝毫不会出来维护女儿的权益。

4、拒绝型父母:对关系不感兴趣。他们会尽量避免互动,并且期待家人以他们的需求为中心,而不是关注他们的孩子。这种父母比较冷漠,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切以自己为重。

现在对照一下,看看你的父母是哪种类型?这4种不成熟的父母身边长大的子女,内心缺乏安全感、情感孤独、个性不被尊重,容易被支配。

来自网络

不成熟的父母是如何控制子女的

不成熟的父母通常比较自私、偏执,会用不良情绪来控制子女,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做出让步、服从控制。以下5种感受最可怕:

自我怀疑:对于不成熟的父母来说,如果你表达了他们不喜欢的想法或感受,他们就会通过收回情感联结来惩罚你。这种疏离的恐惧会让你怀疑自己,对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产生不确定的感觉,从而妥协。恐惧:一旦你感到害怕,你就会更愿意把他们放在第一位。自我压抑:在你感知到父母不高兴之前自己的内心就开始提前回避。内疚:不成熟的父母往往索取过多,一旦你说不,就会指责你不爱他们。羞耻:侮辱、咒骂,不成熟的父母很容易用各种语言来羞辱子女,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

身为中国人的子女,其实很辛苦,从一出生就开始负债。不管那个所谓的“父母”有没有尽到责任,子女都要用一生来回报。尤其是女孩,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就是一辈子的隐忍和牺牲,“扶弟魔”在被整个社会所不耻的背后,有谁知道她们被父母压榨时的心酸?“你就一个弟弟,你不帮他谁帮?你要是不拿钱出来,就是不孝!赔钱货!……”一个个“樊胜美”们在自我怀疑、恐惧、压抑、内疚和羞耻感里挣扎,泪流满面。

来自网络

与不成熟的父母打交道的5种有效技能

了解了以上真相,当再次需要面对不成熟的父母时,你可以做5件事来让你免受不成熟父母的情感控制。

1、放弃“拯救者”的角色

许多不成熟的父母的子女都会觉得自己必须做父母的“拯救者”或“守护者”。这是一种内化类型,他们会把所有的事放在心上,将不属于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包揽在身上,替他们解决问题。

很多“扶弟魔”就有一种“拯救者”的心理而不自知,明明是父母的责任,却将它揽过来,从而影响自己的小家庭。醒醒吧,收回对他们的过分关注,才能让自己解脱。

2、圆滑一些,避其锋芒

圆滑是一门艺术,即避开不成熟的人强迫你做他们想要你做的事情。当他们胁迫你时,回避比直接拒绝更有效。当他们跟你起争论时,深吸一口气,“我现在没什么想说的”,或者用“嗯、啊、哦”之类的字词回应,不明确表明态度。批评指责你的时候,首先试着认同他们的感受,接着打打太极,顾左右而言他,打打太极。

来自网络

3、引导互动的走向

不成熟的父母思考问题时,会非常刻板、僵化,这时你可以试着提出更丰富的话题来带领他们走出盲区。当出现不愉快的时候,不妨岔开话题,适时地打断他们,或者引导他们说一些感兴趣的、正能量的事情。

4、为自己创造空间

在和不成熟的父母见面之前,就得想好如何为自己创造一些健康的空间。首先确保自己有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当自己能量耗尽,想要喘口气的时候,能够有个角落补充能量。同时限制自己与不成熟的人相处的时长,在自己开始神情恍惚之前,就做好离开的准备。实在无法忍受时,直接离开,不必顾忌颜面。

5、制止他们

如果不成熟的父母不肯尊重你的边界,或者他们的行为对你的伤害太大,那么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切断与他们的联系。这是最后一个选择,也是需要非常慎重考虑的选择。当你在考虑与他们切断联系的时候,问问自己会不会后悔。这虽然很痛苦,但有时,你们之间能拥有的最好的关系,就是保持距离。当他们对你有虐待行为时,一定要做出回应,制止他们保护自己。

来自网络

原生家庭是一个谁也无法回避的存在,拥有开明、温柔、尊重你的父母是一种幸运,如果没有,成年后的我们最该做的是自我疗愈,并且不再将这种痛苦延续下去。《不被父母控制人生》能够帮你走出父母的情感包围圈,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值得一看。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侵删!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如何建立边界感,重获情感独立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