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记》是一本由王军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5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城记》精选点评:
●不但自己没文化还肆意破坏文化糟蹋文化,几十年就这么过来了而且现在也看不出有什么变化,相反还有倒退的趋势,权力变得越发蛮横甚至傲慢要领导一切指挥一切决定一切,其实把时间拉长看不过是历史上某个瞬间的小丑罢了,尽管如此面对那么多辉煌难再的文物和一片赤子之心的学人坎坷悲剧的命运,我还是感觉到忧伤。
●北京,这是一个融入了个人最复杂感情的一个城市。带着这种感情慢慢读完了这本书,当下如鲠在喉。这是一部北京城市的血泪史,所有钦慕她雍容气度,热爱她厚重历史的人都会忍不住想鞠一把泪。梁公若泉下有知,目睹今日帝都之现状,定不能瞑目。
●书成于十年前,今天读来,发现错误未曾纠正反愈演愈烈,正和了黑格尔的那句what we learn from history is that we do not learn from history。城市的兴衰媸妍不是规划和建筑的病,是时代的病,人的病。读到尾声,史景迁对梁、林时代的注脚,今日仍句句是实,字字锥心。
●於乎,哀哉!
●旧城改造拆有人骂,不拆也会有人骂;梁陈华等虽说多书生意气,可是一片赤诚终究还是错付;这个党为什么这么喜欢外行指导内行,归根结底就是既不自信也不信任任何人,典型的小农思想,可以说一个人影响了一个党的性格。
●我开始认真地看这座城市。
●老的就一定是好的吗,建筑有寿命,总会有消失的一天,一定是保护旧的就是成功的吗,就是有意义的吗? 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
●一个好选题,写得却像中学历史书一样难看,味同嚼蜡。价值观单一觉得拆不好,但是却没有提供更深入的分析关于新与旧冲击下如何看待城市的多元解读,失望。
●现在的改造是错误的 但梁思成也未必正确 北京是一个复杂的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的北京城市规划史就是梁思成孤军与共产party历任负责人个人喜好的抗争史。但胳膊拧不过大腿,梁大师离世时也不明白自己错在哪。他更不会知道几十年后,拆字写到了自家大门上。
《城记》读后感(一):给城市记忆一个定格的机会
这个城市已经彻底被这个时代毁了,小民无能为力,只好拼命记录以示不忘。书卖的越好,就越体现我们的惶恐无助,倘使最后我们都只能靠本图文书来吊唁历史,是历史的悲哀还是我们的悲哀?
《城记》读后感(二):一座城
最先看到这本书是在深圳,随手翻看,甚是喜欢,喜欢这本书,更喜欢北京城。后来去北京,每次去五道口光合作用书店的时候,都会找出来翻看一下。等在书店里都看完了,然后买回来,我是这么打算的。没有缘由。
《城记》读后感(三):《城记》
这是一个发展的时代,这是一个破坏的时代。我们给这个城市注入蓬勃的血液同时,我们也撕扯着她沧桑而雍容的肌肤。
北京原本可以不这样的,只是如今已面目全非。
逝者长已矣,余者犹可追。
《城记》读后感(四):不一样的生活
城市的变迁会影响到城市文化的变迁,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市民生活方式,如今的城市越来越相似,相似的城市面貌,相似的市民娱乐活动,越来越少的差异,到了每个城市总有一种感觉,无所可看,无所可以体会,有种失落。
《城记》读后感(五):“虚掷”
悲观之气贯穿此书首尾,好象一曲挽歌:建国60年来北京的城建,竟似全属“虚掷”,作者吝于下一赞语。
区区虽不敢冒大不韪认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倒也不免在心中,为60年来口诛笔伐中办实事者的勇气,暗赞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