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海星空:我与刘德华》是一本由喻可欣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页数:20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情海星空:我与刘德华》精选点评:
●华仔第一任公开承认的女朋友
●六年级的时候看过之后,我就极其厌恶【刘德华】,看来影响力多大的。
●女之耽兮,不可脱也
●好
●一本蹭热度的书,没有什么实质内容
●两个人确实是一见钟情,情意浓浓却又年少气盛,各种阻拦误会又各种爱面子。有人说如果真的爱一个人就不会在意什么面子了……可是在那个年龄阶段,那懂得包容是什么呢。可悲喻可欣一辈子都活在那三年的时间里,他们的感情其实早已经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喻可欣小名叫“冬冬”
●你还从小喜欢舞文弄墨呢,我只能说你基本表达能力没问题,至于能不能完整表达和表达清楚就不好说了。 这女人,八成儿疯了。 我真不想看的,今儿晚实属偶然。
●= =
●看完这本书,更喜欢刘德华了,喻可欣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恋爱中的刘德华,令人动容。喻不止一次说刘如果不是明星会是个很好的情人,他对喻非常用心和甜蜜,看得出华仔当时是真的很喜欢很喜欢喻可欣,可惜阴差阳错俩人就是不能在一起,只剩唏嘘。
《情海星空:我与刘德华》读后感(一):一个女人在叙述那个男人曾多爱她
上次去图书馆的时候,就偶遇这本书了。
这次不知不觉,又看到它了。
前阵子,电视里,闹得沸沸扬扬。
人与人的名字要是放在一起过,就不能当没这回事。
我不解,为什么会选择在那个时候公布于众?
字里行间只看到一个女人在叙述那个男人曾多爱她。
《情海星空:我与刘德华》读后感(二):喻可欣之于胡兰成
这是为胡兰成《今生今世》写的书评,跟喻可欣作了对比,也发在这里:
张爱玲为胡兰成写下:“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后来胡兰成另寻新欢,到迟暮的年龄,写了一本《今生今世》,来回顾自己的感情历程。
我倒想看看这个让张爱玲低入尘埃的人。一读,没想到其内容比《壹周刊》还八卦。胡兰成原来不是在回忆张爱玲情比金坚,他是在“盘点”自己今生的八个女人--除了张爱玲这样的女名流,还有乡下的糟糠之妻,小护士牌嫩豆腐,精明能干的范寡妇,温柔如水的日本姘头,甚至黑帮大姐大……其情妇的多样性,已成民国以来的洋洋大观。这回,张爱玲果真是低到尘埃里去,头上拍了《今生今世》这块阴井盖,想爬也爬不出来了。
但是文字偏偏醉人。本来一段俗不可耐的艳史,被胡兰成用半文言文写成了一首雅歌。胡兰成是个旷世才子。才子要么颠倒黑白,要么颠倒众生,胡兰成把这两件事都干了。他的女人们对他爱恨交织,他的读者们对他毁誉参半。按说一般人撞骗后不敢招摇,他临老了交代情债,不好说是厚颜还是厚道。反正他自己不以为坏,其情不专,却也不伪。
我联想起另一本书,是喻可欣写的她与刘德华的感情回忆录。她出版了这本书后,公众形象愈加向妖婆靠拢。媒体评价她炒陈年冷饭,借刘德华上位。其实,这个女人,自从她21岁成为刘德华的公开女友,就成了公众的情敌,媒体的攻击对象。分手以后二十年,她额头上一直打着“刘德华前女友”的Logo,不能好好拍好电影,也没有好男人来爱。身在演艺圈,但遇宣传,只要采访,就被问及刘德华。除了在刘德华的阴影下生活,人生已无新意。默默忍受了二十年,感情上孑然一生,事业上已近过气,好端端一生都被这个Logo耽误了。所以她想要写一本书来告解,来纪念,来向那索问了二十年的世界一口气作答。全世界都骂她,又有几个人真正读过她的书。那里面没有对刘德华的一句恶语,反而像是全心全意地歌颂他。她在书中最后写到:“辛苦是我的,而你的却是赞美诗。”
反观胡兰成的情感回忆录,写出的只是藏珍猎艳的好奇,只是怜香惜玉的欣赏,却没有写出半点真爱。
所以《今生今世》这本好书可精读,胡兰成这样的男人请小心绕行。
书中的那些她,怕是到老了还在哀叹:“奈何你登高将我攀折,又信手丢于渠下……”
《情海星空:我与刘德华》读后感(三):算了就算了
看到刘德华给喻可心的情诗:
我从来都不知道为什么爱你
那是我生命里最好的决定
你慢慢地走过我的生命栖息
那是我多年来的梦境
好美的话,好美的心思。
你怎么能够以结局来否定曾经的美好。
喻可心说:都快十年了,我一直不敢碰触这个无法结痂的伤口。
书没有翻完。我不知到她是不是炒作。
总之,我不想看到谁把美好的记忆,抑或是伤口展现给不相干的人看。那是有所企图。
我相信,那本书里浸满了十年来她的泪水。
可是,我想问她,如果他不是声名显赫的刘天王,她的伤是否早已经结痂。
所以,比伤痛更多的应该是不甘心吧。
她还说:女人一旦属于男人,男人便不再属于女人。
好像和我说过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说:女人不爱一个男人,他会恨你;你爱他,他则看不起你。
英雄所见。
可我还是不想声援她。
歌中唱到:
爱就爱了,结果别去管它;算了就算了,何必再挣扎。
爱就爱了,别再计较代价;算了就算了,别再说狠话。
爱是契约,但也可以有解约的时候。
不爱了,不如洒脱放手。
如果对方已去,你还要流连,那就最好别有怨。否则只会自苦又招人烦。
这样的想法,好像在中学,读琼瑶的《月朦胧鸟朦胧》时,就在心中明了了。
爱的时候尽情地燃烧自己,不爱了就别拖泥带水。无怨离开。
其实,我并没有这么洒脱了。说起来容易。
我不知道当年的琼瑶迷们,有谁记得陆超那小子。
我虽然不喜欢他,却和他有一样无情的见解。
也许,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无情,才会不喜欢他。
有时候,人们讨厌一个人,就是因为,在他身上发现了自己的缺点。
其实,我读琼瑶小说,中毒最深的是,认为爱不必问理由,没有条件。
地位,金钱,年龄,门第,学识等一切,都不是爱情考虑的因素。
爱了就爱了。这一点此处暂且不提。
常常奇怪一些女人,结婚后就企图束缚那个男人。
好像他真的就是自己的私有财产。管这管那的不累呀。
给对方空间就是给自己。除非你太不自信。
彼此有距离,他才可能走近你。会不会走远,那就看你的魅力和造化了。
挨紧了,只要步子稍微动一动,就肯定在远离。
就好比,只有离开家,才会感受到回家的温暖。
就好比,离别是为了再一次的重逢。
我不知道喻可心的书之后,刘德华作何反应。
那一段时间,我不看电视娱乐新闻,不读报纸,不上网。真奇怪,在看那一本书。
也许,刘德华的反应会让我反感。我最轻视男人缺乏勇气和没有担当。
如果那样,我就要站在喻可心一边了。
《情海星空:我与刘德华》读后感(四):一辈子活在梦里的女人。
失恋了。又因为疫情在家待的实在无聊,就突然不知道怎么的想起这本书。
喻可欣挺可怜的,还有被成龙抛弃的女人也可怜,但是她们的可怜不在于被抛弃本身,而是在于不知道审时度势,把自己想要的东西抓好。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迷迷糊糊的谈着恋爱,吵吵嚷嚷的叫着自尊。
相比之下,朱丽倩和林凤娇要聪明的多。年头常了。早已经比的不是爱情,是如何让自己活的更好的一些。
把别人的嘲笑揶揄都屏蔽在外,紧紧抓住自己需要的东西不放手,很聪明。
记得那时候成龙的新闻闹的沸沸扬扬的,他说,自己想过干脆离婚就跟那个女人去生活算了。结果林凤娇,不急不躁用一句话就定了乾坤。她说,你好好处理你的事情吧,不要着急,我们一起携手并肩面对问题。
这种智商情商和手腕远远甩那个女人几十条街啊。林凤娇就真的爱成龙超过自己吗?不见得吧。恰恰是顾全大局,替自己打算也替儿子打算,鱼死网破对谁都没有意义。爱情可不是下饭吃的菜。
想要争取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要自己想办法,想让男人凭借他对你的一腔热爱把什么都拱手相让,这是不可能的。
爱情永远不是人生主旋律,对男人不是,对女人亦不是。
但是男人需要爱情,需要被滋养。需要被爱,刘德华一生背后有两个女人,喻可欣成了他的红玫瑰,朱丽倩成了白月光。反过来说,朱丽倩心甘情愿的当一碗白米饭。喻可欣对刘德华来说也一辈子像个虚无缥缈的梦。
爱情早不是刘德华人生的旋律了,看了他一些采访,他人生经历的时候太多。年轻时候欠钱的时候,还想过跳楼。
这种时刻,喻可欣的书里都没有半分描述。她的世界里只有爱情,你侬我侬。我几乎看不见刘德华特别深刻的人物特征。
就是一个浪漫的小子,把能想到的好,曾经都送到了她面前。
这个小子经过了世界的赞美,也经受过非人的痛苦,飞黄腾达了。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朱丽倩,反而了解的更多。
相比喻可欣的爱情,我到觉得朱丽倩看见的刘德华完全有可能是另一个人。一个会自私的会发脾气的,会想要被爱得,会痛苦的,会难过的,而不是喻可欣眼里那个完美男人。
想必刘德华那几年爱得乐在其中,可能又精疲力尽。
喻可欣接受不了刘德华人生的阴暗之面,混乱之面。这些她不想要,都推出去了,都扔给了朱丽倩。
朱丽倩收下来了。这么多年,她按刘德华的意志活着,扮演着那个爱他的角色。无怨无悔,照单全收。最后她也收获了一份陪伴。
所以谁都不无辜,谁都不可怜,谁都不值得歌颂和赞美。
自己种因自己得果。谁也怨不得谁。
看喻可欣的书,总觉得她像一个永远活在20岁里的人一样,被妈妈呵护,等着刘德华去爱,她没有能力,也不知道应该怎么样面对和刘德华在一起的问题,或者是刘德华本身的问题。
一辈子都活在梦里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