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是一本由曼纽尔.卡斯特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492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00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网络社会》精选点评:
●译得这么差还好意思出来混
●值得一读再读
●因为是文集,所以特别有启发的东西不是很集中
●用google翻译的
●最大感受:“技术远非技术本身”,不可小觑,但它对社会的影响也远非现在盛行的决定论所宣扬的那样。人类社会任何惊喜或惊讶背后都有漫长的演变史,缓慢又细腻。PS.函数本学期课程浩如烟海的书单下,唯一且勉强完成的一本。
●精神上算是速读完了,三星半 翻译扣分。
●很老的论文集,有点用处。
●老卡老卡。。你的书名被翻译的。。。哎。。。
●看过三部曲的这个可以不用看了
●虚拟网络与现实社会,两者相互纠缠,渗透、影响、剥离……
《网络社会》读后感(一):翻译那么多硬伤
这本书翻译的不好,除了语句不够顺畅之外,还有很多常识性地错译,以98页的“乔治亚州”最为典型,这里应该译成“格鲁吉亚”。
对于中国那部分论述的翻译就更加让人失望了,简直~~~
看得我很不爽!~~很不爽~!!
《网络社会》读后感(二):书非常不错,对有社会学有兴趣的人建议看看
书写的早了点,2003年,但质量是不错的。
其中关于中国的网络的描述,可谓真有见地,邱林川先生也许早已料到‘长城放火墙’这一网络新创举。
书中谈到的硅谷和芬兰,谈到nokia,谈到小企业和大公司,这也许能为我们的技术创新提供启发。
《网络社会》读后感(三):一本假大空的书。
看目录和随便翻阅的时候,以为内容会非常翔实,然而读完全书,基本上没有什么收获。究其根本,作者对网络社会的定义就是模糊的。作者自己也承认,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就是网络社会;同时现代社会也是信息社会,那么有什么必要单独提出一个“网络社会”的概念呢?仅凭“关系比节点更重要”这一点吗?但这一点恐怕是个伪命题。实际上,书的主体部分的几章只不过是在从不同侧面考察互联网兴起所带来的影响,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综合,没有什么新东西。总体而言,此书以网络社会为题,有假大空之嫌。 原书的文笔就不怎么样,看似严谨,实则经不起深入推敲,而且可读性较差。重点一带而过,大部分文字不知所云。糟糕的翻译雪上加霜。从保留的几句英文原文来看,几乎每一句的翻译都走了样,甚至有关键性错误。 另一个需要吐槽的是糟糕的封面设计。这仿佛是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