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宽松的纽带》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1-15 03:59: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宽松的纽带》读后感摘抄

  《宽松的纽带》是一本由大江健三郎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18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宽松的纽带》精选点评:

  ●我还是没法喜欢大江健三郎的,或许他的标签便就是广岛的核弹了,所以怎么也没法扯落。宽松的纽带,我以为会是讲一家人的羁绊吧,可是总共没有一百个字的只是讲述了妹妹对哥哥的照顾,妻子对书本的作画,其余的都是在讲述他在文坛上的精力与《个人的体验》。我也没法看清那条纽带的究竟是如何。

  ●一直像个孩子一样的大江光,使得这个家庭有一个特殊的宽松的纽带在联系着他们. 不同于其他家庭或紧密或松散的联系,这宽松的纽带使得大江家的所有人都能在彼此需要的时候通过这样的羁绊找到对方,而又不会过于限制彼此,就像是光的弟弟那样.

  ●大概自己还处于"愤青"期吧.虽然边读边觉得好但心里却不停地说着"切.这也太道貌岸然了吧"----大概过后再回想看法又会不同了吧.嘛,书的装帧很喜欢

  ●家庭生活的琐碎,每一件琐碎中都带着幸福。在这种幸福中思考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即使是诺奖获得者,也不见得能够做一位全方位均有建树的好作家,就算是小说和散文均集大成者也是一件顶困难的事情;打个比方,福克纳作为小说家可谓无可挑剔,然而他的随笔却有味同嚼蜡之嫌,全然没有小说中那股风骨,感觉略显空洞(也不排除是翻译的问题,不过我还是觉得更多可能是那股子晦涩严峻的语调不太适合散文,小说家要有自己的风格,但也不能少了变通)。大江健三郎老师的小说读过几本,感觉气势十足,主题深刻,谋篇布局有大家之风,小说的各个元素也拿捏得很好,虽艰深之处略多,隐喻之大让人不易参透,但就散文而言,先生的文字绝对可用“暖心”二字概括,尤其是那些写残障长子大江的文字,绝对是字字入人心,其它方面的文字略显平淡,文坛往事的部分很有感,不过对于凡俗之事的哲学思辨却少了点味道,总觉可以更进一步。

  ●温暖人文 家庭的温馨故事

  ●大江健三郎写东西有时会走题,思绪容易漫游

  ●喜欢啊

  ●长辈写给孩子看的书

  ●溫情之父

  《宽松的纽带》读后感(一):思考+温馨,幸福

  刚看完,值得回味的书.谦逊的发表自己的人生观.在黄昏的读书这一章节,很多处我有不明了啊!在(四)的这么一段话:难以背负罪恶深重的过去而生存,起因于难以保持自负心与自我批判意识之间微妙的平衡.要面对自己的过去,需要自负.要提高自负,需要考虑自我批评.这段话也使我难以去理解她真正的含义!

  《宽松的纽带》读后感(二):带画儿的书 1

  《宽松的纽带》,大江健三郎“温暖人文”散文系列中的一本,淡黄的封面看上去很舒服,文字也不同于印象中他的小说,充满了家的温暖,尤其是讲述有重病却有着音乐天才的儿子光的部分,轻轻的却又很重的样子。然而大江的夫人由佳里所画的彩色插图却是真正吸引我的地方,那么素淡却充满了全世界的色彩,正是我小时候我始终努力要画出的那种样子,那么用心又那么自然。后来才知道,原来她是鬼才导演伊丹十三的妹妹啊,怪不得!

  《宽松的纽带》读后感(三):午后的宁静

  午后的宁静

  ---读《宽松的纽带》

  早上停电了,一下子觉得时间凝固了,电脑歇业了,拿起还未看完的《宽松的纽带》翻翻。

  这本书是借阅的,现在让我花钱买文学类的书,有点奢侈。离文学远了,重新阅读文学书籍有点困难。细腻缓慢的描绘和来回重复的唠叨已经不适应现在生活的快节奏和高科技的现实。但是人总有百无聊赖的时候,比如停电的午后,可以拿起文学书看看。

  相对小说大餐,散文就像茶水,口渴的时候品尝一二,但不能当主食,所以《宽松的纽带》这本书我断断续续好几天看到现在,当然看散文也是为了缓解对文学书的心理障碍和恐惧感。

  这本书是大江健三郎写的,大江获奖的时候,我曾慕名读过他的一篇小说及其他个人的简介,所以这本书主要介绍他的残疾孩子“光”的经历,也不奇怪了。这本散文集很大的篇幅都是介绍作者陪伴残疾儿子的事情,比如他作曲获奖等。

  相对他的小说,散文的节奏还算稍微快一点,但总体舒缓平静。大江可以说是好男人一个。在家是好丈夫和好爸爸。年轻的时候竟然没有什么绯闻,年老了还可以获奖,这样的男人好像很少了。

  书后半截的部分文章是作者对一些外国作家作品的评价,我都没看过,有些优秀的作家的名字甚至都没听说过,除了尼日利亚的索卡因和英国的希尼。

  大江在文章偶尔提到他学外语的经验,就是一本书两种语言版本对照一起看,相当于我们的中英对照。这是很好的经验。我曾经读过一个牛人介绍学英语经验的一本书,他也是这么做,学了八种语言。

  《宽松的纽带》读后感(四):真是不可思议!

  这本大江的散文集,我读得非常细致。每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读其中的一篇,读完后,做好笔记。这本书187页,我读了20天,做了8000多字的笔记,今天是完成的日子。

  若让我给大江健三郎先生画一幅《我心目中的他》,我会把他画成一个闷闷的,有点木讷的人,不善于交际,但是遇见合得来的人,大江先生秒变“人来疯”的类型,不时来个恶作剧,逗别人。他是一位如此真诚的作家,这是我在他的小说中未曾深刻体会到的。在这部散文集里,大江先生毫无保留,没有任何掩饰地表露自己的单纯,懦弱,愤怒,痛心,快乐,还有那些复杂而微妙的,难以言说,只可会意的情愫。

  长子光出生以后,从此,大江先生的创作与生活紧密地光联系在一起。光是一个智障患儿,他需要家人的精心照顾才能生活下去。先天的残疾是光的不幸,他的人生注定比健全人要艰难。大江先生曾常常为光感到惋惜,因为面对喜欢的东西时,光都没有能力去主动追求。大江先生的母亲不这么认为,光虽然没有能力去追求,可是光在吸引那些与他相似的人和事物来到他的身边,这是光追求的方式。我觉得光是幸运的,大江家深厚的学养和富足的家境,都给了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才能找到音乐这条路来生存和生活。若是一般的普通家庭,我相信把他养大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们可能会把他看做一个“废人”,“长不大的大宝宝”来看待。

  “宽松的纽带”是这本散文集的书名,也是大江先生形容家庭成员之间良好关系的一种比喻。家庭成员“彼此之间有什么东西联结的话,那就像一条宽松的纽带,总是松弛着低垂下来。但是,一旦需要,一方稍稍一拉,让对方靠近自己,或者自己顺着纽带走过去。即使不采取这种方式,也可以不通过纽带,而是用眼睛确认对方的存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很幸运,因为我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也有这样的感觉,和他们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让我心安。

  在失眠的深夜,我想过自己的死亡,当我离开世界的那一瞬间是怎样的。我想象,当我的尸体被大火吞噬变成尘埃时的情景,害怕得颤栗,从床上坐起。“‘辛夷花在风中摇晃/毕业了,再见。’ 我们的灵魂离开肉体,也就从这个世界‘毕业’。然而并非一切化为乌有,就是说,并非等同于没有生过,而是去了某个地方。这个地方既不是基督教的天国,也不是佛教的净土,至少是我无法预知的地方,但肯定是与这世间不同的地方。”读到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我发现原来大江先生也思考过“死亡”的问题,可能每一个人都想过吧,然后害怕得不去想,蒙头过活。

  大江说,若今天我将要死去,我的感觉与其是恐惧悲哀,不如说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地面对死亡,我挺喜欢这样的想法。今天我要死去了,一切都要结束,我离开事业,家庭,朋友,身体以及周遭的一切,快乐也好,痛苦也罢,统统都离开我。对我来说,这意味着我的人生戛然而止,在年轻的年纪戛然而止,真是不可思议!我还有好多情感都没有体验过呢,我想体验完了再离开,现在的自己空空如也,若能带着满满的体验离开,感觉这一生也值了。人生终有一死,但是害怕死亡的人从未活过,生活就是用来体验的。

  “由于我和光的肉体已经完全从这个世界分离,正如两股风在树间穿行,我们互不认识。我的诗歌的最后一节正是道出了这种感觉。“我们相逢的时候/你能认出我吗?/我能认出你吗?”光会一直与父母亲生活,直到他们离去。大江很好奇,当光与自己都死亡,变成了两股在世间穿行的风,光会认出自己吗?自己会认出光吗?在世时,他俩可是一对共同生活大半辈子,不离不弃的父子呀。大江先生没有给出答案,谁会知道答案呢。

  我们朝夕相伴,有一天却形同陌路。人生,真是不可思议!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宽松的纽带》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