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上下)》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1-15 00:32: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上下)》的读后感大全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上下)》是一本由[美] 麦迪逊著作,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0.00元,页数:8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上下)》精选点评:

  ●已做笔记,有体会。会议冗长,读起来也不讨巧。不过还是赞叹,老美建国初始确实俨然法治意识强烈。

  ●2011-03-04;翻了一下。我知道自己肯定读不动。想了解美国制宪会议,这本书应该必读吧。

  ●易中天那本更普及的应该是抄袭这本吧

  ●终于啃完了《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上下)》。制宪会议上共表决(投票)了569次,只有对条款有一点修改,流程有一点变化,某位代表有不同意见需加入到会议中去,都需要投票表决。真是认真!

  ●美国初年,真是人才济济。

  ●大厚书,竟然在床头翻完了。比较吃惊的是制宪会议结束时80岁的富兰克林竟然说,他对宪法满意,但是觉得顶多运转几年,最后还是以专制收场,他笼统说人民腐化就会需要专制。整个设计看,总统权力已经很大了,竟然还有人觉得议会权力大,总统可能变成附庸。拒绝签字的人,觉得这个设计会以贵族或君主制收场。总体上大家比较懂得妥协的,比如两院设计实际上非常无奈,但被后世称为伟大的妥协。当然奴隶制的妥协埋下了内战的祸根,虽然很多代表痛恨奴隶制,但为了大局容忍了。

  ●和易中天写的混一起看~

  ●太厚了

  ●这么好的书市面上很难买到,不知为什么不再版,还是----?!

  ●怀念尹老先生,鄙视易中天《费城风云》。窃书也算偷的!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上下)》读后感(一):程序正义的重要性

  刚看了个开头,一上来讨论的就是程序问题——开会规则。美国宪法也基本上是一个执行程序的文本。从美国宪法对美国的发展、现实中美国国家力量强大的作用来看,程序正义确实具有无比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我们这样一个总在“道德”圈子里讨论问题的民族来说,真正认识到程序正义的缺乏必将带来实质正义的受损这个“常识”的认识是有莫大好处的。建议将两部宪法对照来看,尤其是那篇洋洋洒洒的“前言”。天朝宪法的前言几乎使得其他部分太容易被架空了。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上下)》读后感(二):谁有这本书,跪求二手

  谁有这本书,跪求二手。

  跪求,看了电子版的,实在想收了原书啊

  太爱这本书了。

  谁当初不经意间买了这本书,后来不想要了,强烈渴望能出给我啊

  谁有这本书,跪求二手。

  跪求,看了电子版的,实在想收了原书啊

  太爱这本书了。

  谁当初不经意间买了这本书,后来不想要了,强烈渴望能出给我啊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上下)》读后感(三):一群乱糟糟的叛逆分子,吵了3个月,居然形成一部伟大的宪法

  一群乱糟糟的叛逆分子,吵了3个月,居然形成一部伟大的宪法。

  这些人不是国王,不是贵族,不是骑士和大地主,不是知识分子和思想家,不是大资本家,而是律师,商人,种植园主,都没有贵族身份,都是没钱的平民,没有很高的学历,没有接受过欧洲正统的教育,但是却讨论出一套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共和代议制的宪法,依照宪法成立的联邦政府,后来发展成为世界最牛逼的超级大国。

  尹宣老先生,196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任教于武汉一中,他的专业是俄语,后来自学英语,翻译了这部巨头书,只因偶然翻译了《联邦宪法》,虽然文字不多,但为了搞清那些政治术语,研究了很多参考资料,对《宪法》的来源产生了很大兴趣,他后来一鼓作气翻译了《联邦论》和《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上下)》读后感(四):宪法是个体与国家理性对话的平台,宪政是对抗国家主义、集体主义的最佳屏障,没有个体意识,不会有责任意识。

  中国人需要理性的论辩精神,中国基督徒需要分辨上帝和凯撒的智慧。

  尹宣在“译者例言”中认为“《联邦宪法》的特色之一,是不包含‘终极追求’,摆脱‘神的旨意’,把世俗生活和宗教生活分开,实行政教分离”,其实,从“上帝”和“凯撒”的角度,((可12:17)耶稣说,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神的物当归给神。)美国国父们从事了一项非常符合“神意”的工作!正因此故,这部宪法才赢得了持久的生命力,(诗127:1)(所罗门上行之诗)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

  必须时刻牢记:本书作者麦迪逊首先是一个敬虔的基督徒,他笃信上帝必将保守自己的国家。(诗33:12)以耶和华为神的,那国是有福的。他所拣选为自己产业的,那民是有福的。

  生活在现实政治框架中的基督徒,有必要明白哪些方面应绝对服从世俗国家,哪些方面只需相对服从,而哪些方面则可平等对话甚至发布命令。宪法是个体与国家理性对话的平台,根本上是上帝允许我们与祂就国家、政治问题展开对话的唯一正当渠道。只有运用理性的、和平的、共和的、妥协的语言机制我们才可以主张自己的权利,进而维护社会公义。

  基督徒应该关心政治,因为基督徒也是现实社会中的公民,但我们介入政治的方式是绝对的保守主义,而非凯撒式的暴力(武力)主义,这样理解可能更接近耶稣所说“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上帝的物当归给上帝”一语的真谛。在另一处,耶和华说,你们来,我们彼此辩论。你们的罪虽像朱红,必变成雪白。虽红如丹颜,必白如羊毛。,(赛1:18)可见,和平、理性的参政并进而践履自己作为社会公民的使命,是做一名“忠心有见识管家”(路12:42)的题中之义,在这一点上,麦迪逊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父辈们能留予子孙后代的遗产中,敬虔第一重要,道德文章次之。

  “代表们用相同的词语,表示个人心中不同的意念;用不同的词语,指代相同的内涵。语言的混乱,源于思想的混乱。”思想的混乱,源于信念的混乱,“州权派”与“联邦派”在使用“state","country","federal"时,肯定不会尽然一致。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上下)》读后感(五):这是一本应该成为中国大陆中小学生、大学生公民课读本的书籍

  首先回忆回忆我们那十几年苍白、乏味、无聊的政治课,都学了些什么?

  我不觉得我学到了什么有用的东西。

  苍白、乏味的政治理论,死记硬背,快两百年前的、从未得到实践验证的政治、经济术语,加上所谓的结合中国国情的这个那个理论.....每次回想起我曾经每周两节、每年40多周、十几年这么折腾的岁月,我都有冲着那片红色怒吼一嗓子:还我青春——的冲动。

  为什么这本书应该成为中国大陆中小学生、大学生公民课的读本?

  首先它告诉了我们,从来就没有理想的政治。什么叫理想的政治?共产主义嘛,太理想了哦,典型的。为什么没有理想的政治?因为地球就不理想,人类更不理想。现实的政治,都不理想。现实的政治,都是合适的政治。

  合适的政治怎么产生?方式很多,打、吵、谈...都是方式,而这本书告诉我们,打过、吵过,最后还得靠谈来解决问题。

  谁来谈?是不是自己的左手跟右手谈?自己的屁股跟脸谈?当然不是,谈,要选出代表来谈。且,这些代表,不只是那些一辈子只会打仗的军人、党棍,也不是那些被收买的文人、骚客。这些个代表,首先就不是任命的、安排的,是选出来的。他们真正代表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的履历经得起考验、且在当时就完全被公开,他们有军人、农场主、商人、文人、律师、手工业者,他们不是职业官吏、他们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他们了解社会现状、了解人类文明的历史。这些人聚在一起,不是橡皮图章、不是瞌睡虫、不是举手机器、不是鼓掌专家。这些人谈,靠谱。

  怎么谈?有规则,而且是实在的规则——即不是走形式的讲讲报告然后鼓掌、也不是作秀一般分组讨论......这本书整个就是关于如何开会、如何提议、如何表决、如何发表意见的活教材。

  谈什么?自然是谈“美利坚特色的资本主义”“政治”了。但,他们从不曾喊这样空洞的口号。他们在辩论过程中,提及了希腊的政治、罗马的政治,更多的,他们参考了英国的宪政,却不曾照搬英国的政治体制。正因为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有着各自充分的人生经验,也从不曾盲目的听信某一理论专家的政治理论,他们基于他们所了解的历史、社会情况,他们基于他们所了解、熟悉的人性的弱点,贡献他们关于未来美国政治体制的设计思路。地方自治到什么程度?三权到底怎么相互牵制?行政官要不要设立?设几个?到底可不可以连任?到底一个任期几年?议会到底有几个?议员到底怎么产生?等等问题。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那个国家之所以民富国强的根本原因。

  这些美国宪法的起草者,用草根的智慧,为美国的未来发展,打造了一个充满弹性的、小布什所说的“笼子”——美国总统其实没多少事情可做,远没有中国大陆的领导人权力大;总统管不了州长;美国也不存在政府以外的各级执政党党委体系....。美国的政治,既不可能出现专制集权的国王(或者一个组织的实质独裁)、也不可能如古希腊那样成为“公民的统治”。美国的政治不完美,但是它已经是这个不完美人类世界中,事实证明最为合适的政治之一。

  中国大陆要发展,经济改革的成果要让所有公民分享,两级分化要想缓解,官民矛盾要试图缓和,政治改革就要推进,必须的。

  那就必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实实在在的行动。怎么行动?从学习开始、从学习两百年前人家立宪会议的辩论开始、从学习他们怎么谈、谁来谈、如何谈、谈什么开始。

  从让至少有一部分人懂得怎么谈、如何谈、谈什么开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上下)》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