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模式语言(上下)》是一本由[美] C. 亚历山大 等著作,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0元,页数:232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建筑模式语言(上下)》精选点评:
●非常经典,模式分析的很到位。装修终于有谱了
●结构模式设计中的易经!
●我喜欢,很生活
●再见吧朋友
●好书。让我重新去认识体会理解身边的世界。
●寒假作业。满满的感动,仿佛在一个理想的城市正慢慢建成。完美地体现了建筑学与社会、心理、文化的关系。
●建築模式語言從作者的角度,歸納總結了不同的定式
●今天开啃~主要为下一部小说的场景做准备。
●诗一般的建筑
●硬走了一遍,作为BIM的default设计还是可以的。
《建筑模式语言(上下)》读后感(一):一个学软件的话...
丫的!
原来每一页左面就是英文,右面是中文...
怪不得像牛精字典那么厚了。
不过,不用想好不好看了,
比我年纪还大的书,哪敢质疑啊...
还顺便另软件世界也模式...
《建筑模式语言(上下)》读后感(二):对“以人为本”的敬畏
“以人为本”这样的口号已经喊得太滥了,滥得仅仅是作为一句口号存在而已。
此书会告诉你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思维模式。诚然其中的很多论述是以西方人的生活、心理方式为出发点,但并不妨碍我们去反思,我们的建筑,是不是最终是服务于人的。
《建筑模式语言(上下)》读后感(三):所以纽约是纽约俄勒冈是俄勒冈
努力了好几次都看不下去,但是大家的评分都好高,所以想着一定是我的问题。
直到昨天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决定暂时先不读了,价值取向冲突严重。“有大量证据表明,高耸入云的建筑会使人发狂。” 而CA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在任何一个时区,要使大多数建筑,不管密度如何,都保持在四层的高度或低于四层的高度。” 我大概可以明白为什么CA的建筑研究很让人尊重,但是建筑实践却不太成功的原因。
同样是让人发狂的摩天楼,有人研究它挑战它,有人否定它不理它。所以纽约是纽约俄勒冈是俄勒冈。
《建筑模式语言(上下)》读后感(四):装修必读
由于房屋变更,豆友推荐了这本书,说实话这装订实在对不起这价钱,但内容还是很值的。目录也有那么点不太方便,偶尔想找点原文都不方便。顺大便说句,我是看完一遍中文后才了解英文在讲什么= =
上策是宏观的,大部分是城区规划;下册是微观的,每家每户都可以用来装修。下册也更贴合普通人的生活,图文并茂,学以致用。
这书最吸引我的是定量化分析,很多设计基准可以被执行,而不是纸上谈兵;同时私密性层次的概念是我们一直忽视的东西,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想起沪上某些家装节目还一直在谈风水,实在太扯淡了。装修设计的时候,围绕的核心也应该是房屋主人的日常生活,而不是装修利益的最大化,当然这个行业混乱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光和风,两个免费的资源也是国人很不重视的东西,书里有很好的介绍采光和照明。
alabal……省略2千字,这边书只是介绍了空间规划,至于时间规划还是需要房屋主人自己来讲述。
如果有机会,真的希望可以自己造一幢,当然先在模拟人生里玩起来,哈~~
《建筑模式语言(上下)》读后感(五):建筑学的圣经
发表于:2002-6-4 21:33:56 内容修改
此书按照出版于1977年英文版翻译,我拿到手里已是2002年!久闻此书大名,而图书馆只有其姊妹篇《建筑的永恒之道》。本书中文版则是才刚刚问世,建筑书店就组织进货,我才可以先睹为快。
有的东西可以经历之后获得,谓之经验,有的东西必须经过学习和思考,经过孤寂的求索才能获得,谓之智慧。此书以经验和智慧写就。从区域的规划至城镇的设计,从街区的布置到房屋的设计,从庭院至室内,事无巨细,并且极有鲜明的特色——象主题一样的模式。
设计和思考有了主题,就尤如进入了状态,可以开展了它的历程,这些模式是通盘考虑过的选择,再依据人性和当时最新的研究成果对每个主题进行设计考察。此乃建筑学方向必读书。
不过必须结合《建筑的永恒之道》来阅读,以了解在一种哲学理念下的设计思路,这是作者的建议。
额外的好处是中英对照,也就是可以直接看到原版。中文版也翻译得很棒!
请见我在abbs的评论。
现在有时候读原文,对照着中文,觉得两者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虽然这套书的厚度非常可观——就像两本牛津词典一样——但无论如何,她都可以作为重要的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