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收藏(德汉对照分级读物)》是一本由(奥)茨威格(zweig,s.)著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元,页数:100 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不见的收藏(德汉对照分级读物)》精选点评:
●战争年代,被骗的幸福。
●很新奇的视角。一战后德国的通货膨胀。
●爱就是给身边人希望
●那时德国人很快乐
●有信仰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非常感人。好害怕我的有生之年会经历一场如此浩大的通货膨胀啊
●心疼。
●很好的作品 煽动到我的是老兵和鉴赏家的交情 有一种厚重感
●讲的是一个古玩商人和一位收藏家的故事。特别是中间哦——收藏家居然对一张白纸说美妙无比,还打了好多好多标点符号在古玩商人的脸上.......不过结局还是蛮感人的。
●暖
《看不见的收藏(德汉对照分级读物)》读后感(一):情节不如茨威格的另外几部作品
是在痛斥政府的不作为,痛斥通货膨胀吗?反正我看到的是,收藏家老人的自私,妻女的无知,社会通货膨胀的无奈。不过讲幸福感的话,故事是要告诉我们,幸福感不一定来自现实,可以是幻想吗?呵呵哈。
整个故事情节相比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或者《里昂的婚礼》,或者《勒波雷拉》来说,还是差了点。
《看不见的收藏(德汉对照分级读物)》读后感(二):沉浸于自我世界中的人
看不见的收藏
我发现茨威格倾向于描写沉浸在自我世界的人物。那个旧书商门德尔,克拉申其亚,这个故事里通货膨胀时期的收藏家。收藏家在战争开始前以低价收了不少价值连城的书画,视若生命,战争开始后盲了眼睛,家人面对一位亲人战场牺牲留下四个孩子食不果腹无奈之下偷偷拿了一幅作品卖掉,本以为至少可以过上几年安稳日子,可夸张的通货膨胀仅支撑了其数日就不得不再卖掉一幅作品,用纸或者复刻画替代原作,眼盲的收藏家每日都要拿出他的那些宝贝,欣赏几个小时,一幅一幅,每一幅什么内容具体到哪一根线条他都记得清清楚楚,每一张的顺序也都从不出错,为了不让收藏家伤心,女儿和妻子从未告诉他窗外已经烽火连天,而他的收藏也都不在了。于是收藏家每日面对着空白的黄纸满足而又自豪的欣赏炫耀着。受一战二站的迫害,茨威格的一生也是颠簸流离,这也是他笔下出现的大多是受战争荼毒的受害者的原因。
《看不见的收藏(德汉对照分级读物)》读后感(三):《看不见的收藏》:收藏家是幸福的
这场无可奈何之下进行的善意的欺骗合谋既充满着真善美的耀眼光辉又映衬着战争、利欲、贪婪、欺骗的荒谬与丑陋。收藏,既是一种行为,又是一份坚守。“用藏品的精美目录做我的墓碑”,在物化一切的世界里仍能保有对精神价值超越生计的执着追求这最后一片乐土,收藏家真的是幸福的!
有的人虽高寿终老,不过是市侩日子的简单重复。
《看不见的收藏(德汉对照分级读物)》读后感(四):收藏家都是幸福的
这篇短篇小说讲述,一个德国退役少尉省吃俭用一辈子,收藏的古董字画,在一战后,德国经济通货膨胀时,被妻女以廉价的价格换取生存的面包。古董商出于同情,以其专业的鉴赏力为这个善意的谎言增加了有力砝码。
把纸币当柴烧
货币的价值像逸出的煤气似的转眼化为乌有。
1914年,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同盟国战败。1919年,协约国与同盟国在巴黎举行会议,史称巴黎和会。
这是一次战胜国的帝国主义分赃会议。会议上各方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该条约中的苛刻条件包括:
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法国;萨尔煤矿区划归法国开采15年;莱茵河以西的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战争赔偿1500多亿马克;德国关税不得高于他国;战胜国对德国输入货物不受限制;德国应负担其境内外国占领军的维持费用。
据统计,德国由此共损失了13.5%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16%的煤产地以及半数的钢铁工业。
著名经济学家、宏观经济学的开创者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当年写了一本《和平的经济后果》(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Peace)的著作,他认为和约中苛刻的经济条款,德国无法承受而且也不会遵从,这样暴烈无耻的掠夺必然导致反抗,再次对世界造成威胁。
后来事实证明凯恩斯的预言:德国经济崩溃,纳粹党上台,贫穷的民众和和约中损失12.5%人口中的大部分都成为纳粹的狂热拥护者。一场更为疯狂的报复拉开了序幕。
在这样一个阴郁的,压抑的,暴乱的,人已经无法控制住内心蠢蠢欲动的躁动的年代,老收藏家像一股从淤泥中缓缓溢出的清流。
小心翼翼地,用指尖从画夹子里取出一个硬纸框,里面嵌着一张发黄的空白的纸。他把这张一文不值的废纸举到面前,细细地看了几分钟之久,可是实际上什么也没看见。他叉开手指兴高采烈地把这张白纸举到眼前,整个脸上十分迷人地表现出一个看得见的人那种凝神注视的神情。他那瞳仁僵死、目光灰白的眼睛,不知是由于纸上的反光,还是来自内心的喜悦——突然发亮,闪烁着一种智慧的光芒。
此时,藏品实物存不存在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灰蒙蒙的画布上出现了一束光。经历时代变迁,岁月流逝,有着丰富阅历的老收藏家收藏的是内心对艺术永不褪去的热情,对战争会过去,和平会到来的信念的坚定支持。
小说中提到的几幅作品,从《大马图》,到《耶稣受难图》,再到《安提俄珀》,无不寄予了茨威格对和平到来的期望。彼时的他被纳粹党驱逐,正在流亡的路上。他就像老收藏家一样孤独,无人理解和分享他处在这个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战争时代的心情。
古董商面对老人对着白纸热情洋溢的讲解,只在最后被感动,过程中却觉得毛骨悚然,抱着敷衍这个善意谎言的态度。老收藏家的妻女把珍贵的艺术品换取生存的面包,狡猾奸诈的暴发户赋予这些珍藏低廉的价格,他们把生命,利欲凌驾于艺术,信仰,精神之上。茨威格此处也许是想向我们映射不理解他的亲人和妻子吧(他离过两次婚),同时慢慢显现了这样的影像:在战争中,人的道德在慢慢沦丧。
回顾历史,茨威格是一名和平主义者,被纳粹党驱逐的同时,他的作品被焚烧成灰烬。这灰烬就像成为白纸的收藏品,但是真品想表达的意义却永久收藏在茨威格的灵魂里。
他是一个收藏家,也是珍贵的收藏品。他的珍贵在于他日积月累的收藏,出身于富贵家庭却放弃优渥生活,因爱好文学而踏上艰苦求学路,为积淀内涵而发表作品,研究和翻译名著,游历世界各地。正因为这些积累和经历,而能结交像高尔基,罗丹,泰纳,罗曼·罗兰,斯特拉奇和弗洛伊德等这些对他影响颇深的大豪,尤其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在他笔下,人物不再是某个典型形象,而是富于多样的人性特征。因此,评论界称他为“打开弗洛伊德危险闸门的心灵猎手”。
在当下人人想成功,人人高喊成功,物欲横流的社会,大多古董的收藏已经失去了对艺术的崇敬。古董的收藏已经变成“我现在收藏你,然后盯着钟表的秒针,再呵呵看你身上不断堆积的钞票。无视你被侮辱的屈辱表情,然后对你说:‘对不起,我对你的精神价值没一点兴趣。’”。
在这个精神浮躁的年代,我们不断的感受到来自身边人急切想成功的蠢蠢欲动,他们想成功,却一直观望别人的成功,自己一直不去烧制万丈高楼的基石。喝了太多鸡汤,吃了太多干货,不去行动消化,最终成为空想的胖子。
彭小六的干货文我看了几篇,文章确实不错,我想真正能按照他讲的那样去做的人不多吧。阻止你的也许不是你的决心,而是你的阅历,所处领域,心智,时间这些关键因素,归根结底为底蕴。
我多少可以感同身受点他背后的付出。例如,我也可以给大家写篇文章《大学生怎样成功快速的发表论文》,只是这些技巧背后的积累却不是一两年闲散的日子就可以达到的。在此之前我专门训练过快速阅读,从通俗读物到稍微费脑的读物(像《乔布斯自传》涉及很多专业知识),坚持了半年的大量阅读,此后也要一直保持一定的阅读量,不然荒废不出半年,此前投入皆废。
快速阅读目标达成之后,我参加过一个竞赛,两个暑假的培训,四天完成一篇近2万字的论文,拿到题目后,要仔细挖掘每句话背后可能隐藏的所有信息,这些信息涉及的数学理论,对每个数学理论要看少则五,六篇,多则二,三十篇论文,弄懂它及它的拓展应用,还要多方搜集大量数据验证你建立的数学模型是否正确(其他不再详述)。
这样的经历,我拥有以下在后来学习,工作中受益很多的能力:快速阅读,快速搜集有分量的信息,快速搜集数据,快速抓住论文核心,快速学习。以及完成了共三,四十万字的论文后,形成自己风格的论文套路,达到一篇论文文字简练,思想方法直击核心。当然在积累这些时没想过发表论文,只是想的时候,自己的收藏已经足够了。所以当时觉得发表论文简单,虽然,大学时发表的论文在现在的我看来价值不高。
我想很多干货文的技巧,没有把背后的多方积累和辛酸汗水也公之于众吧。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适合自己的闪光点,深思这些发光点的背后,其收藏的却不仅仅是一点时间,一两个方面。
我们都需要慢下来,慢慢的去收藏适合自己的,或者你不清楚是否适合自己,但是自己感兴趣的,愉悦自己的。一打开简书,就看到各种教你怎样快速阅读一本书或者一年内读多少本书等等之类的,这样的阅读很多是浮于表面的,因为个人经历过这样的阶段,现在的我才基本上不会打开这些文章。最近才了解到拆书阅读这一理念,很惭愧自己以前读书没太深入,这样读书,你的速度就会很慢,但你会思考更多,个人境界也会增加不少。
例如,读很多优秀著作时,你要了解作者的背景,以及他尊崇擅长的思想,这些都会渗透到作品中,还有作品的时代背景,相关国家及作品中人物阶层的生活及精神状态,日本最近很红的东野圭吾的推理作品,除去精彩的情节,在人物不同性格上还是渗透了很多日本的精神文化。再如作品《十日谈》(这本书个人没看完,涉及到很多神学和宗教,不感兴趣)第一则故事讲了一个狡猾奸诈的骗子,除去表面故事和薄伽丘想揭露当时环境下的人性,这个骗子一步步催眠神父,让神父坚信他是一个纯洁圣徒而说的话真是艺术,这种场景对象的深入反思要比你单纯看一堆的纯理论讲解怎样说话要实际多了。
按照上述,你会很慢,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你收藏越来越多,你的高度越来越高,你就会越来越快。
当然,收藏不仅仅只是上述那些实物或者知识。人活一世,值得收藏的还有很多,像幸福时光,美好记忆,亲情,友情,爱情,善良等等。不管收藏什么,愉悦自己就好。
借用歌德一句话说,收藏家都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