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真好玩》是一本由树才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青豆书坊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写诗真好玩》读后感(一):每个孩子天生都是诗人
很多爸爸妈妈发现,孩子小的时候,经常会脱口而出一些闪光的句子。这些句子像露水一样清澈,直达人心的最柔软处,让我们这些大人惊叹不已。爸爸妈妈也许没有察觉,这个时候,孩子就在写诗呢。只不过,他们是用话语的形式,直接把心里的诗句说出来了。爸爸妈妈们听到了,有的感到很惊奇,但惊奇一下就过去了;有的在惊奇之余,还帮孩子记了下来。记下来的内容,在我看来,就是孩子的诗句——这就很好地回答了“孩子会写诗吗?”这个疑问。
大人中会写诗的,只是极少一部分,但我相信,每个孩子天生都是诗人。我有一个信念:童心即诗。而孩子的童心是最纯粹、最完整、最浑然的,因此,写诗的能耐本来就在孩子的天性里。
我教孩子们写诗,实际上不是真“教”,因为我的教法,是让孩子自己动手写,而不只是欣赏。
写诗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自己动笔写。这就好比学游泳,你要孩子学会游泳,如果整天让孩子在游泳池边站着,那是永远学不会的。游泳得自己下水,写诗的道理也一样。写诗就是在语言的水里“游泳”,你一句一句往前“游”。写出一首诗,就算暂时“游”到了岸边。
孩子们都是会写诗的人。诗人实际上都是孩子——即便他们已经成年,但他们内心的孩子还在。也就是说,一个写诗的人,不管什么年纪,都得有一颗童心。孩子童心浑然,所以天然就是诗人,他们每天就活在清澈的童心中,而童心分泌出源源不断的诗的言语。当他们用一双充满好奇、亮晶晶的眼睛打量身边的人和事,许多鲜活的感觉和形象从他们的心中飞掠而过,这种活生生的感觉和形象,就是还没有被写下来的诗。想象、联想,都是诗产生的方式。孩子们掌握的词汇很有限,但他们的感觉比大人更灵敏,想象力比大人更丰富。根据我的经验,分享一首诗时,只要稍作提示,孩子就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一个句式,并用自己找到的形象来充实、扩展和蔓延。
写诗,是学习使用汉字、开启想象力的最好方式。一首诗意义深远,但在写它的时候,就是在使用一个个汉字。我想让孩子们通过写诗,像串珠子一样来玩汉字。孩子在玩的时候,就能把一首诗写出来。孩子如果对一种游戏产生兴趣,就可以没完没了地玩下去。他们常常有新发现,常常能看到事物之间难以察觉的神秘联系。写诗,无非就是让他们把这些新发现写出来。
爸爸妈妈总觉得孩子们调皮、不听话,实际上,孩子们也许不懂事,但他们绝对懂诗;他们也许有时不听大人的话,但绝对听自己心里的话。心里话是什么?就是诗。孩子们还爱思考,老爱问为什么。他们有直觉的认知力。反倒是我们这些大人,常常被知识和社会搞复杂了,心里怎么想嘴上不敢直接说。而孩子们想什么就说什么,怎么想就怎么说。这就是诗最需要的真诚——纯真的真,诚实的诚。
我甚至认为,在写诗这件事情上,我们大人要向孩子学习。
在我看来,诗是生命中最真、最善、最美的那些瞬间,它们闪闪发光。而光的源头,就是那颗童心。孩子们对事物本来就异常敏感,对语言也异常敏感。我读过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这是一本了不起的书。蒙台梭利发现,孩子从三四岁开始,就对语言非常敏感,进入了一个语言“敏感期”。对诗歌来说,这是一个短暂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敏感期”里,孩子的语言天然就充满想象,生动鲜活。孩子开始运用语言,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描述和探索。
我们为什么不鼓励孩子们写下(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让他们为童年留下一份诗的宝贵记忆呢?
(文/树才)
《写诗真好玩》读后感(二):2021全新起航,有诗,更有远方!
01
沐浴在冬日的暖阳里,凭海临风,听涛观海,2021从此启航。
2021年,想把生活过得更从容、更充实、更快乐,那么,读书,尤其是读诗歌,便是个极好的选择。
我的2021,便是从读诗开始的,从此,生活里有诗,更有远方!
2021年,随着新年的钟声准时敲响,阵阵烟花,在寒冷的冬夜里尽情绽放,划破夜空。新年来了,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为她欢呼,为她鼓舞,对她满怀憧憬,祈愿新的一年平安喜乐、一切安好。
三天的假期,不光有生活的油烟味儿,还有阳光沙滩和碧波粼粼的海浪,更有诗意和远方。坐在暖阳照进的书桌前,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清茶,桌边的雏菊不时飘来淡雅的芳香,在如此安宁祥和的氛围里,随手翻开树才老师的《写诗真好玩》,一起走进童真又有趣的诗歌世界里。
02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经说:“不学诗,无以言。”对我们的人生而言,诗,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什么是诗?
在《写诗真好玩》一书中,树才老师说:“诗就是动的、最生动的东西,就是活的、活泼泼的东西,就是我们能直接感觉和直接捕捉到的东西。有时我们说不出来,但一下子会被吸引住,它是很神秘的,又直接呈现在我们眼前。”
比如说,一棵树不是诗,但是它在风中摇曳多姿、婆娑作响,或者微风佛动树叶随之飘落的时候,这就是诗。诗,就是灵动而鲜活的状态,让我们能够感知到生命的存在与美好。
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诗歌都是用最淳朴的词藻,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或朴实无华,或赏心悦目,或感人至深。总而言之,诗歌用最简洁的语言,却能唤起人们别样的情怀。这就是诗歌所特有的活力与魅力。
03
既然诗歌如此美好,那么,诗在哪里呢?我们又何处去寻诗呢?
树才老师说:“诗,不用到别的地方去找,它就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每个人每一天的每一件事里。”
原来,诗就在我们的生活里,随处可见、信口拈来。作为一名八零后,上学的第一首诗便是那首耳熟能详的《咏鹅》。
在《咏鹅》这首诗里,在诗人骆宾王笔下,一只白鹅浮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红色的爪子不停地拨弄着水花,弯着脖子,仰天高歌。短短几句话,却勾勒出这么一幅天鹅在湖面拨水唱歌的美丽图景。
这样的场面可谓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情景,赋予诗歌特有的韵律后,令人赏心悦目,读起来更是朗朗上口,就连两三岁的小朋友都能脱口而出,给人以视觉、听觉上美的享受。
04
伟大的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天空没有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这是多么辽阔而高尚的胸怀。
飞鸟(哪怕是鲲鹏)在天空飞过,了无痕迹,但是它却实实在在地飞过了。它不会像飞机那样发出轰隆隆的声响,也不会对着大地高喊“我在飞翔”,但它就是飞过了。
简短的话语,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飞鸟如是,我们人何尝不是如此呢?
在日常生活中,多少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付出,处处体现着雷锋般的精神,但是他们却没有高声宣扬,只是一心想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为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站在2021的新起点,回首刚刚过去的2020,过去的一年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是刻骨铭心的,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尝遍世间的苦与泪。
在危难面前,多少无名英雄勇往直前,走在危险的前沿阵地,与疫情做殊死搏斗,捍卫生命的尊严,给患者带来生的希望。他们平凡而伟大,彰显人世间的大爱与胸襟,舍小家为大家,他们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致以崇高的敬意!
这就是诗歌的伟大之处,见微知著,发人深省。
05 写在文末
2021已如约而至,时光正好,扬帆起航。2021,让我们从读诗开始,从字里行间,感受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从而充盈我们的内心,让生活有诗,更有远方!
亲爱的读者朋友,您最喜欢的诗是什么?又有哪一句诗对您影响最大呢?欢迎评论区一起分享!
-END-
欢迎关注@三姐爱读书,分享更多好书、更多人生感悟!我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曾从事9年翻译相关工作。如今,作为一名新媒体人,左手带娃,右手写文。快来和我一起爱看书,爱写作,每天进步一点点!
《写诗真好玩》读后感(三):用写诗,开启孩子“不再怕作文”,高效又好玩
文|弥小木
还记得小时候看过哪本书,长大后深深地影响着自己吗?作家徐鲁曾分享过,普希金童话诗给小时候的他,带来了无数的温暖。那就像一团炉火,在资源匮乏的年代,点亮了他的童年。长大后,给了他创作诗的灵感。
有时,我们读诗,只是被诗中的一句话打动;有时,我们读诗,读的是个人背后的经历。小孩是天生的诗人,如何带着孩子进入诗的世界?
当代诗人树才写给孩子们的诗歌课——《写诗真好玩》,就像听一位老师在讲课,娓娓道来,在诗人的故事中,读懂诗的味道,写出属于孩子自己的诗。
为什么要写诗?坦白说,初入这本《写诗真好玩》,是因为觉得会对孩子的写作有帮助,读诗、写诗能提高作文能力,尤其是文字功力。晚清时期,梁启超等人就提出了“诗界革命”,认为儿童诗歌堪称改造国民品质的要件之一。
树才在《写诗真好玩》中这样说:
写诗,是学习使用汉字、开启想象力的最好方式。孩子是天生的诗人。我儿子最近说了一首:
小木马 圈圈圈 跑不了 跑来了有趣的是,说完,他自己倒有了疑问“跑不了,怎么又跑来了呢?”这其中还有逻辑的思考。
写诗,能开启孩子对词汇的敏感度。字、词的应用,是写作的基石。与其到处寻找合适的作文培训机构,不如从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对词汇的应用与积累。
如何写?如果说写诗能提高写作文的能力,那么该如何写呢?树才在《写诗真好玩》中,分享了很多的方法。最适合的就是最简单的。
写诗,就是用你自己的句子,去写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心里的感觉。——树才写自己熟悉的,最有感触的,也最容易入手。看书中那些大师的作品,哪一位不是从自己的感触出发?对小孩更是如此。我女儿写作文,遇到熟悉的题目,行云流水般,写作文是畅快的。遇到不想写的,数着字数憋内容,就像挤快用完的牙膏,怎么挤也费劲。
写诗更是如此,写有感觉的诗。有些词语一出来,脑中就会出现很多的内容,句子也就出来了。比如,这两天,以“树叶”为对象,我女儿创作的一首诗:
树叶,春天的树叶,像刚刚出生的小宝宝,探头探脑。 树叶,夏天的树叶,绿茵茵的,像一个个小葫芦。 树叶,秋天的树叶,一片片落下,仿佛一个个跳舞的仙子,在翩翩起舞。 树叶,冬天的树叶,已经回到了大地妈妈的怀抱中,睡着了。先不说她写的这首如何,至少她说出口的时候,是沉浸其中的,《树叶》表达的是她对四季的感受。
写诗,写自己的事,写自己的感觉。
《写诗真好玩》里,还分享了一种“抓词写”的方法。我们在家平时是抓词讲故事,随便说出两个词,我开始天马行空地编故事。用抓词写诗,也很好玩。看到马上用起来,女儿放学回来,我随便说词语,来一首诗吧。她倒是配合,诗性大发。一说就开始收不住了,要不停地给词语。在这个过程中,她体会到作诗的乐趣,和一首诗作完成后的成就感。
看我们俩玩得起劲,弟弟也会加入进来。我烧饭时,他急急跑来说,“妈妈,我也创作了一首诗”。做家务,还能欣赏诗,是一件很文艺的事啊。
《写诗真好玩》里还有很多小作者的诗作,看看同龄人的作品,好在哪?哪里可以学习?都是一种学习的方式。
写孩子自己的诗,写自己的感觉,写诗的方法有很多,《写诗真好玩》里,待你细细寻找。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找到后,记得应用,体会作诗的乐趣。
用诗说“我爱你”“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这是在《吕氏春秋·古乐篇》的记载。古人用诗表达情感,现在依然适用。
《大山里的小诗人》里的13岁留守女孩,做了一首《母亲》:
我们就像你多余的行李 加重了你的负担 一个麻烦 横过来就是你的一条皱纹这对母女从不会说“我爱你”,然而当两人面对视频,女儿读出这首诗的时候,泪流满面。那一刻,女儿向妈妈表达了想法,妈妈感受到了女儿的爱。用诗去说“我爱你”,虽然没有这三个字,却在诗中,装得满出来。
也许有人一生都不会对亲人说“我爱你”,就像小说《抓落叶》中的男孩。小男孩一辈子都以为家人不爱自己,向他人寻求爱,直到82岁,才知道他们深深地爱着自己。环顾四周,这种情况很常见。
学会表达,学会对家人表达,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对于难开口说“我爱你”的亲人之间,用诗去表达情感,或许会容易一些。
《写诗真好玩》中,对于情感的表达,是哀伤还是快乐,都有相应的一章节来讲述。写诗难吗?如果说,从表达情感方面来看,不难。
因为我觉得周六自己像个陀螺,我女儿睡前来了一首诗,结尾是这样的:
比陀螺还要忙的妈妈 期待着有一天能够放假静下心来回味,被她的期待打动。我也是不会说“我爱你”的那类人,可是孩子的世界,是直白的,他们更愿意先感受到言语上的表达。
跟着《写诗真好玩》,聆听诗人们的创作之路,感受同伴们的诗意。用诗,开启表达之路,顺便在表达的时候,修炼对词汇的敏感,深入对生活的观察,用如此诗性的方式成长,很美。
我是@弥小木,关注家庭教育和自我成长,如果内容对您有启发,欢迎分享,并关注我。
《写诗真好玩》读后感(四):《写诗真好玩》|干货收藏,这样教孩子写诗,给他一生的精神财富
儿童诗作家金波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
在他们的眼中,一草一木,一花一蝶,乃至世界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会说话的、懂感情的。从他们的诗里,我发现孩子们是多情的、敏感的、好奇的……
童心即诗。
那些天真无邪的语言,或直抒胸臆的表达,或天真纯净的关心,或天马行空的想象……便是最纯粹、最完整、最浑然的。
在成年人眼里,这些诗充满着韵味与哲理。
童年,是诗歌的黄金时代,写诗的能耐便藏在孩子的天性里。这时孩子心里感受到什么,就能随口说出什么,他们对世界异常敏感,对语言也异常敏感。而诗歌也是孩子学习使用汉字、开启内心想象力的最佳方式。
著名翻译家、诗人,儿童诗歌教育倡导者——树才老师,在30多年诗歌写作经验和与孩子们实地互动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教孩子写诗的方法。他的新书《写诗真好玩》,就是一本专为4-16岁儿童准备的诗歌赏析与创作的启蒙读物。
在书中,树才老师为孩子们介绍了中国、日本、法国、俄罗斯、印度、美国等世界著名的天才型的诗人,精选了约40首中外经典现代诗,采用一诗一讲的方式,从诗歌阅读到赏析,再到写出自己的诗句,引导孩子打开感受与想象,体味语言的无穷创造性。
学诗,就是学着品味我们自己的母语。
学习写诗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更加有意识地学会表达。通过诗歌的方式说话,就能把话说得特别有趣特别有滋味。
这就好像你吃到好吃的东西时,你的舌尖、你的味蕾会觉得非常美味,回味无穷。
在诗里,这个回味就叫"意味深长"。
比如,在生活中你疼了,你喊:"妈妈你弄疼我了";你饿了,你要喊:"爸爸,我饿了,我得吃点东西"——这就是表达。
而诗歌就是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自己的文字,准确、生动、有意味地去表达。
比如下面这首9岁孩子的《从前慢》:
妈妈曾对我说 她小时作业很少 不用急匆匆赶时间 从前一年养一头猪 过年杀猪揽臊子 那味道总也忘不了 从前在纸上写信 一来一去半个月 心里揣个小兔子 从前的白馒头香 西红柿心很软 黄瓜很真小朋友用真实的细节,真实的体会,讲究的词语,写出了"吃一回,想一年"的肉香感受。
诗藏在什么地方?诗就在我们的生活里。
生活就是每一天,就是我们醒来,吃饭,玩耍,睡觉,又醒来……像这样,在生活里发生的所有事情中,都有诗。
而诗就躲在每个人的生活里,躲在每天从睁开眼醒来,到闭上眼睡觉之间的每一分每一秒里,躲在我们走路、跑步或欢笑、沉默的时候。
很多人可能睡着的时候,还在做诗。因为,可能我们的美梦就是一首好诗。
下面的这首诗,是儿子在6岁的时候口述的一首诗《大蒜的生命力》:
我从超市买回来一个大蒜, 放了许久后泡在水里, 它发芽变成活的了。 大蒜的生命力可真强啊, 我要是有那种本事就好啦, 也能像它一样厉害了。这是儿子在发现大蒜发芽之后发出的感慨,我听见后感觉很些哲理,经他口述后略略修改,便有了一篇像模像样的小诗了。
当代诗人胡兰兰说过:"想象力、爱和对语言的敏感,这三种人生的无价之宝,从诗歌开始。"
学习写诗,能够培养儿童自由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人类所有伟大的创造活动,都建立在想象力的基础之上。
诗歌培养儿童的表达能力,尤其是表达最难表达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儿童能够以有趣的方式逐渐获得语言的逻辑训练与思考习惯,这是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
下面这首诗是我们在外面玩,看见雨过天晴的天空,飘着美丽的云,6岁的儿子口述的一首小诗《云》:
白云高高的, 它离太阳很近, 它像被太阳烤干的河, 裂开的纹。这首诗描写了天空的云,看见云的样子,便把云的纹路想象成了晒干的河底,非常具有童趣。
写诗的最大动力是什么?是我们对自由的渴求,是自由精神。
当然,兴趣也是一种动力。很多有名的诗人,最初就是因为兴趣才写起诗来的。慢慢地,这种兴趣变成了热爱,扎根在了心里。
但是,兴趣这种动力,如果同自由比起来,那就不算什么了。
自由内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自由是一种精神!我们要活得有精神,否则每天没精打采,就感觉不出活着的乐趣。
自由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写诗,其实就是在探究这个问题,或者说回答这个问题。写诗是一种行动,就像你喝水、吃饭、做作业、疯玩儿。
写诗的时候,你一定是自由的,否则写不出诗。
不自由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打个比方,有人把你的双手捆起来,你饿了却没法伸出手去抓苹果,你想写诗却够不到桌上的笔……
那么,什么是自由的感觉呢?
你抬头看看飞鸟吧,它飞得多么轻盈,一边飞,一边欢快地叫着,好像在唱什么歌……
法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卢梭专门研究过自由这个问题。他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
"枷锁"就是把你捆起来的那个东西。在卢梭看来,一方面,自由是上天赋予每个人的,我们天生就是自由的;另一方面,由于生活中的各种"枷锁",人又是不自由的。
也许可以这么说,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活在"自由与枷锁"之间。
自由多么美好!古往今来,很多大诗人都写过关于"自由"的诗。
诗歌,写的其实都是平常的事。比如潘洗尘的《去年的窗前》:
在去年,诗人看见了窗前还没收割的水稻田,驶过的车辆,便写下了这首小诗。这些平常的小事在诗人的笔下,却变得特别不平常。
为什么呢?因为诗人把自己的感觉和发现搁进去了。而一首好诗,则一定写出了不平常的感觉、不平常的发现。
在这首诗中,诗人发现了"时间"。
时间这东西很奇怪,你焦急的时候,它就变得很长;你开心的时候,它就变得很短。它是一根橡皮筋吗?可能吧。有人认为时间是会弯曲的,像一根软铁丝。
不管怎样,在这首诗中,诗人一"恍惚",时间就变得模糊起来。他仿佛还坐在去年的窗前,从去年以来一直坐着。
法国诗人雷蒙·格诺经常把生活中的小诗写得非常有趣,比如下面这首《得跟司机打个招呼》:
女士在等公交车 先生在等公交车 这时跑来一条黑狗一瘸一拐 女士看那条狗 先生看那条狗 就在这时公交车开过去了这是我们都见过的景象,但我们根本想不到,这样的景象也能写成一首诗。
虽然题目是"得跟司机打个招呼",但读了诗我们发现,根本来不及跟司机打招呼,公交车就开过去了。
这是生活中非常小的事情,非常生动的场面,也是非常有趣的故事——生活每天都在给我们讲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
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生活,看见有趣的事情,就把它们写下来,就像孩子学画画的一样,刷刷几笔,一个人的形象就非常生动地呈现在纸上了。
诗在哪里?不用绞尽脑汁去想,诗就在生活里。只要留心去看,就能看见诗。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的诗很有特点,她特别会用幽默的口吻,来描述严肃的主题和日常的事物。她写的诗,既让人觉得亲切,又让人感到深邃。
她很擅长运用词语,比如那句,"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就充满了智慧和幽默。
怎么理解呢?
有人不懂得诗的重要性,认为写诗是荒谬的(而许多不懂诗的大人真的这么认为)。辛波斯卡就说,好吧,我就承认写诗有点荒谬吧,可是你们连这么有趣的诗都不去写,不是更荒谬吗?
她的另一首诗《三个最奇怪的词》,也将词语写得很有力量。
当我说"未来"这个词, 第一音方出即成过去。 当我说"寂静"这个词, 我打破了它。 当我说"无"这个词, 我在无中生有。(陈黎 译)这三个最奇怪的词,分别是什么呢?是"未来""寂静"和"无"。
辛波斯卡在这首诗里就写了这三个词。她以矛盾的方式,发现了词和现实之间、词和它表达的意义之间的冲突和对立。
这首诗的力量,就是辛波斯卡发现"未来""寂静""无"这三个词,不说它们还好,一说,它们反而跑了!
你们看,"未来"成了过去,"寂静"瞬间被打破,面对无却生出有来。这就是诗人觉得这三个词特别奇怪的原因。但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在平时,建议家长也随手抓几个词——朝天空去抓几个词,随便抓,看看孩子能写出什么来。
词语和事物常常不是对应的。比如,拿一个"臭"字闻一闻,它可一点儿也不臭;你再拿一个"香"字闻一闻,哎呀,好像一点香味也没有。
在生活中,引导孩子在词语上多斟酌、思考、发挥想象力,就写一首关于词语无法表达它想表达的意义的诗。
人类的生命和大自然是在一起的,当我们抬头看看天,看看天上的云,这些都是自然。
我们要经常到自然中去,去看、去听、去感受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把眼睛、耳朵、鼻子、舌头都调动起来,这样就能够获得大自然中微小的事物带来的快乐。
现在很多人生活在城市里,既有丰富的一面,也有单调的一面。 因此,城市里有公园、有树,还有风。
当自然离得很远,孩子又感到不快乐的时候,也不妨建议孩子把"生气"写成一首诗。当写完这首诗,可能孩子生气的情绪,也就无影无踪了。
至少,孩子会忘记不快乐,因为他们把注意力都用在写诗这件事上了。写诗就像一片药,能把所有的不快乐给"治"好了。
艺术的事情大都始于模仿,终于独创。——叶圣陶
树才老师在书中分享了许多孩子模仿大师写出的小诗,虽说是模仿,但因为感受不同,对象不同,很多诗歌往往能让人眼前一亮。
比如,这首诗人严力写的《我是雪》:
我是雪 我被太阳翻译成水 我是水 我把种子翻译成植物 我是植物 我把花朵翻译成果实 我是果实 我被父母翻译成生命 我是生命 我被衰老翻译成死亡 我是死亡 我被冬季翻译成雪 我是雪 我被太阳翻译成水这首诗写得很巧,句子简单。从头到尾只用了"翻译"这个词,诗人就把一首诗写出来了。每两行诗,就说出一个通过"翻译"创造的奇迹,让人不得不咂舌称赞。
这首诗被两位小朋友模仿之后,也很有味道:
不得不说,模仿确实是快速学习的捷径。
当我们还是襁褓中的婴儿,又或是牙牙学语的幼儿,我们所有的行为模式,包括脾气性格,都是在模仿大人。我们会模仿大人说话,走路,做动作。
在动物界,成年的动物也会教授幼年动物捕猎技巧,生存技能。所有的教授,都是让幼年的动物模仿自己。
通过一遍一遍的模仿,最终变成自己所掌握的技能。
树才老师的这本《写诗真好玩》从诗歌阅读,到写作方法,再到词语把玩,列举了许多写诗的方法,让成年人的我都受益匪浅。
自2014年起,树才老师便开始给孩子们讲诗、教孩子们写诗,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无数孩子在他的启发下写了人生的第一首诗,引导无数的孩子走进诗歌的美妙国度。
树才老师说:
我教孩子们写诗,实际上不是真"教",因为我的教法,是让孩子自己动手写,而不只是欣赏。
只要掌握了方法,写诗其实很简单。赶快让孩子跟着树才老师学习诗歌吧,送给他们一生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