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抗战一瞬间》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2-04-12 03:34: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抗战一瞬间》读后感精选

  《抗战一瞬间》是一本由秦风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9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抗战一瞬间》精选点评:

  ●历史最真实的见证者就是照片

  ●用影像记录神圣抗战历程中的每个普通生命

  ●那时候秦风还没火

  ●那一瞬间,我们的祖辈拿起了武器,踏上了抗战的征程。

  ●中日战争,军民血肉抵御钢铁。城乡化作瓦砾,潸然破碎。人物鲜活,跃然纸上,于今大率十不存一。满洲而平津,苏北而江南。是战是和,是进是退,是隐是围,所有抉择都不是胜负既定可以轻松臧否。国家凋敝如斯,虚与委蛇、保存国粹,耗尽黎民苍生,幸得国土重光。东瀛奋力学习先进,然穷兵黩武、鱼肉邻邦,终致玉石俱焚。以史为鉴,须知厚生敬天。夫复刍狗百姓,惟权贵尊荣,以为连通世界、教训万邦,殷鉴不远。虽然分门别类,由于搜罗影像本身零散,故仍不成体系。旁白亦无出彩。#感谢西南文化艺术中心

  ●一寸山河一寸血

  ●很不错

  ●周作人那张令人唏嘘

  ●找不到一张红色抗战的照片

  《抗战一瞬间》读后感(一):有趣的资料书

  提供了很多不太常见的照片,作为史料,此书有其一定的价值。

  《抗战一瞬间》读后感(二):很好的一本书

  现在是读图时代,看文字太累,看图片比较直观迅速。

  历史教科书大量篇幅都在说新四军八路军,正面抗战报道太少,国统区的人民一样是中国人民,他们表现出的民族精神让今天的我深受触动。

  《抗战一瞬间》读后感(三):抗战一瞬间

  从书架取下来,才发现是本摄影集,与想象中应该是小说或者记录文章不同,不由浏览了序言。

  赞同编者的想法,用众人的生活场景来还原那段硝烟历史,多了客观理性,也多了人情问道,当然更是与众不同的述说方式。

  照片都是摄于抗日战争时期,主层次按照群体,具体照片排列则是按时间。这样突出每节主题,使各种人群在那个年代下的言语行为不再杂乱,具有主体环境性。看下来,仿佛一幅幅照片拍摄都恰逢其时。

  照片拍摄也十分见功力。那时候的摄影者拿着黑白相机,危机重重的环境中,高超的描画了众生脸谱。无论角度、光线、主次都恰到好处。说起来,我觉得黑白照片因其色彩的单一性,反而与黑暗的战争相契合。隐暗人物,突出背景,带着迟滞和黯然,战争像黑暗魔鬼的感觉更加清晰。

  书名《抗战一瞬间》取得好。8年抗战,纷繁杂乱的层层面面,全部刻画恐怕无法实现。那就从这张张拍下的瞬间来窥探那时吧。当然,这一瞬间其实也就创造了永恒的珍贵。

  《抗战一瞬间》读后感(四):读《抗战一瞬间》

  读《抗战一瞬间》

  2011年3月6日,星期日。读完秦风编著的《抗战一瞬间》(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年)。书中共收录了247张照片,并配有简单的文字说明,分为“火种”、“人心”、“出征”、“沦陷”、“战斗”等十六个主题。

  黑白照片,铜版纸,印制极为精良,清晰得须发毕现。编者秦风为台湾人,所以反映的多为正面战场国军的情况。很多照片我都是第一次见到,确实是大开眼界。

  当时的民众服饰打扮和精神面貌存在巨大差异。留日学生的西装、连衣裙与西方人没什么区别(21),神采奕奕;而普通农民和市民穿的仍是粗布的长袍和大褂等等(15、20),面有菜色。

  中国军队既有全副德式装备的精锐的中央军(39),也有只有大刀长矛、鸟枪的地方武装,而后者居多,就是凭借这样简陋的武器,中国坚持了八年,迎来了胜利,而这胜利是以战士们的血肉之躯换来的,想及此处,为之一恸。

  那张日寇骑在紫禁城的石狮子上的照片(59)、天安门上写着的“建设东亚新秩序”(60)都让人极是愤懑。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政治中心屡屡落入外敌之手,让每一个炎黄子孙为之低回,为之哀叹,为之心痛。国家一定要强大,才不会被欺负。

  遭受苦难的是人民。两个穿个褴褛破衣的可爱的小女孩(124)不知道她们最终的命运如何?失去了父母的她们能否顺利长大,她们后来会幸福吗?无从得知。合上书,她们在风中发抖的的身影、天真懵懂的面庞老在眼前浮现。

  也有些文字说明不太靠谱,或者观点我不太认同。比如第126页的《恬不知耻的发廊女》写道:“古诗云‘商女不知亡国恨’,照片中的女子比‘商女’犹有下者。”这些女子在民国政府统治时卖身为生,遭受凌辱,没有尊严,日本鬼子来了,还是卖身为生。她们的遭遇前后有什么区别?政府不能给与她们基本的生活保障,凭什么要求她们那么多?而那些大员们当年作福作威,等鬼子来了,却一溜了之,然后还将卖国无耻的大棍子砸向这些女子。究竟是谁恬不知耻?鲁迅当年写道:“沦为异族奴隶之苦告诉国人,是很必要的,但是切莫使人得出结论:那么,我们倒不如做自己人的奴隶罢。”发人深省。

  再就是将罪魁祸首的日本战犯放过了(第248—295页“宽容”篇),却对那些真正的汉奸或者被胁裹的同胞以“汉奸”的名义大开杀戒(243—247)。汉奸当然该惩处,但是为什么要轻而易举地放过鬼子呢?

  最近读了不少近现代史的材料,愤懑不已,哀痛不已,我的内心没有那么强大。我想起了张纯如,这位伟大的女子,被南京大屠杀中那些惨绝人寰的事实折磨得内心难以承受,最终选择了自杀。

  接下来该多读些正面的,写人性之美的文字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抗战一瞬间》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