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解读面孔》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1-09 02:14: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解读面孔》的读后感大全

  《解读面孔》是一本由利奥波德・贝拉克 / 萨姆・辛克莱尔 / 蔡曙光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18.0,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解读面孔》精选点评:

  ●娱乐一下蛮好玩的

  ●粗略的看了一下 不错

  ●其实作者还是主观了点,不过当科普看看无妨。

  ●刻板 解读面孔不仅需要解离

  ●好书,好书

  ●面孔比人,更真诚

  ●有收获啊有用啊

  ●很有意思的

  ●有点主观,不够深刻

  ●不靠谱

  《解读面孔》读后感(一):看对方右脸为真

  嘴巴-------面孔格局中最重要的。性欲和眼睛在一起,鼻子大的人,通常阴茎也大,哈哈哈。我就是。

  左右划区、颌(和)部 蒙娜丽莎性感她想操逼、

  笔迹学 、、、、、把字迹作为书写人格的一种研究、

  右脸:愉快、敏感、脆弱 左脸:严厉、冷酷、抑郁

  左脸消极,右脸积极。右脸很生动、直觉、情感、右半部表情占支配地位。右脸为真、印象最深。

  匝肌肉 咋 中胚层体型 外胚层 内胚层 丘吉尔70岁 难看呀,101个特质词汇

  上的面孔是上帝的杰作,眼睛是灵魂的窗口,嘴部是肉欲的标记,下巴象征着决心,鼻子表现出意志。

  胼胝体 骗纸题 (大脑两半球纤维)

  某些人从自恋的心态来选择配偶,长得像他们自己。

  从身体的角度考虑女人,面孔的角度考虑男人。

  《解读面孔》读后感(二):印刷质量决定成败

  通过观察人的面部表情,眼神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了解一个人的心情,情绪,和性格,这毫不奇怪,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下意识里这么做了,这不过下意识里做的比较粗疏,不眼睛和带有不自觉的偏见和误导。这本书介绍了一种相对科学的分区观察面部的方法,立意不错,应该也是作者通过实践总结归纳的,而不是以讹传讹道听途说的。只是这本书有两个大问题:

  第一,印刷质量太次,书里说分析自己的面部表情时应该用和真人大小类似的清晰的照片,可书中实例的照片不但很小,而且印刷质量底下,分析中提到的眉头的皱纹之类根本都看不到,直接影响从书中实例上的收获,而这本书的理论部分其实很淡薄,重点全在实例分析上,这样次的印刷就直接稀释了可以从实例分析得到的收获。

  第二,实例分析中的结论太过直接和理所当然,其实在得出这种结论前先分析各种面部表情可能代表的含义而有铺垫一点。

  总结 能从这本书里得到的收获就是:要有意识的去观察分析别人和自己的脸孔,有了一种简单的分区观察方法,知道了左脸和右脸往往带有不同的表情和情绪,而最终的成就还是要靠阅历经验和总结。

  《解读面孔》读后感(三):心理学和相面

  有一天,我去听一位心理专家的课,该专家讲了一个故事:

  话说这一日,专家应邀去某单位讲课,下课后正收拾东西准备走人,只见一妇人来到讲台前,轻声说道:“先生,我近来总是心绪不宁,您能帮忙看一下么。”专家看那妇人时,约莫三十多岁,生得容色端正,风姿绰约,又看了一回,便道:“夫人的心病夫人自知,何须我一个外人多嘴”,再不肯多讲一句。不想主办方宴请时,那妇人竟也在座,又提起这话头来,专家只是不允,经不住主办方的领导再三相劝,专家只得说道:“有得罪之处,夫人莫怪”。妇人道:“但说不妨”。专家道:“你儿子可是死了?”

  一语满座皆惊,妇人流下泪来,原来她儿子果然是在三岁上暴病而夭,丈夫伤心之下与其离异,这几年她日思夜想,只是要与丈夫复合,再生一个儿子,男人却不肯回头。

  妇人含泪问:“老师真是神人,却是如何得知?”

  专家道:“我见夫人面色白晳却缺些红润,太阳穴处青筯隐现,我略懂些中医,你这样显然是心有所忧,夜不能寐。然而你工作稳定、丰衣足食,会有什么事今你烦恼至此?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女人最不能克服的,便是丧子之痛,所以斗胆相问,也没什么神奇的。”

  该专家讲完了这个故事后告诉我们,心理学是一门很奇怪的学问,研究心理学应该成为杂家,除了基础理论,医卜星相、阴阳五行、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都要懂一点,多懂一点,就能多长一点学问。

  我听完这堂课,觉得有趣,就去找了弗洛伊德写的《少女杜拉的故事》、《现代心理学》还有一本美国人写的《解读面孔》来读,也在网上乱翻了一些相关的东西。可惜前两本书文字非我所喜,没有读完,不过还是了解了一些皮毛,有些还挺有意思。

  读了弗洛伊德的理论,会发现“性”这个东西,对人的影响巨大,所谓“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奸近杀”,都有这个意思。君不见天下人命官司,起因多半是“财色”二字,而谋财又是为什么?只怕又有一半与男女之事扯得上关系。所以孔夫子教导我们“少年戒之在色”。

  可是也有色不可戒的时候,据说有一种“XYY综合症”,就是说有一种男人比正常人多一条Y染色体,于是他便成为“超男”,主要表现为身体异常健壮,精力异常旺盛,比一般男士更具有攻击性,同时那方面的需求也会特别旺盛。据说美国一项调查显示,该国刑事重犯中,有13%的人被证实染色体中多了一条Y。武汉市当年曾有一个很轰动的案子,1979—1980年间,一个叫做郭博武的家伙在武汉、西安、哈密等地连续作案66起,强奸妇女55人。受害妇女年龄大的52岁,小的10岁。武汉受害的妇女有53人,其中奸后卡死的2人,奸后击伤杀残的19人。此人于1981年1月被逮捕归案,后来在汉口中山公园广场召开公审大会后枪决。

  郭博武肯定没有做过染色体检查,但听说此人体能异于常人,胳膊下夹着一个女人还能爬墙上房,行走如飞,很可能是个XYY超男。

  弗洛伊德是个医生,心理学与医学关系密切,上述专家把中医理论纳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我以为也是件好事。人的心理与生理,想来确是相互影响,老人讲小孩的性情是“天生一半,学成一半”,也是这个道理。知道了这个道理,我们该明白有些事情不能强求,说冥冥中自有天意也好,说是基因早已决定也好,那位专家就劝那位死了儿子的女士,说没准你们夫妇二人的基因加在一起,就不适合生孩子,再生一个也未必是好事。这种话和“你二人命中无子,不必强求”又有什么分别?天下不孕不育的夫妇,寻医问药生出一个,有些还做出双胞胎,果然是好事么?

  那位专家还告诉我们说,从遗传学的观点看,儿子如果继承母亲方面的基因多一些,女儿如果继承父亲方面的基因多一些,性格上的缺陷就会少一些。这也是很有趣的理论,不过西方人凡事讲实验,中国人则凡事讲经验,我奶奶就说过“儿子像娘,不强也强;姑娘像娘,苦断肝肠”,老人家没什么文化,但这类民间谚语知道得特别多。

  心理学的诱人之处在于,它可以让你掌握通向人内心世界的钥匙。当年长春曾发生一起持刀劫持人质案,罪犯被警方在闹事区包围,引起大量人员围观,最后警方连开四枪将罪犯击毙,可是人质颈动脉和气管也在最后瞬间被劫匪割断。此事后来被央视报道,北京人民警察学院一位谈判专家就指出现场处置中无论是现场的控制和谈判的策略,都没有很好地针对罪犯的心理。试想你一个人在一辆车里,拿着刀指着人质的脖子,外面人山人海,一会换一个人来跟你谈,都是“你已经被包围了,再顽抗只有死路一条”云云,你能平静得下来么?

  好在这件事情看来引起了全国很多地方警察部门的反思,公安部后来还专门办了反劫持谈判培训班。在网上搜索一下,后来发生的好多劫持人质案都是以比较平和的方式收场。这对人质和劫匪都有好处,毕竟劫持人质者如果不是恐怖分子,多半是形格势禁所致,真要杀人早就一刀一枪放翻在地,玩什么劫持啊。一口气转过弯来,也就好了,没有必要搞得血溅五步。

  不过,掌握了通向人心的钥匙,有时也未必是好事,那位专家的一些同事就比较郁闷,因为他能从你早上的气色看出你昨天晚上是不是花天酒地去了。老实说,我也不太愿意有这样的同事。

  《解读面孔》读后感(四):知人知面就知心

  ——推荐读人秘笈《解读面孔》

  虽常听老人说“人不可貌相”,“知人知面不知心”,可我始终坚信人的外表足以反映出其真实本性。“读人”是我从小至今乐此不疲的游戏。我对人外貌的解读属于原始阶段,主要靠直觉和些许经验。现实生活中,尽管屡屡证明我解读别人外貌准确度极高,但仍然饱受朋友狐疑眼光的困扰。先知总是寂寞的,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到底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证实人的面貌是可以解读的呢?是不是有可操作性强的方法让人学会解读面貌?美国两位心理学家利奥波德·贝拉克和萨姆·辛克莱尔·贝克合作的《解读面孔》一书为我的实践找到了理论依据。

  《解读面孔》从解剖学、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人的行为、心理和社会经历等因素是如何对人的面部表情产生影响,说明人的性格、人格因素对外貌形成发生作用,并从面部表情中反映出来的原理。书中以名人为例,介绍了如何运用划区法来解读面部迹象,以分析其个性和内心。

  解读面孔的划区方法分是,在解读人的面孔或照片时,凭想象或在照片上划线,把脸部划分成左右对称的两个区域后,再从眼睛以下划线把脸分成上下两半,即把人的脸部划分成左区右区,上区下区。完成划区后,你可以开始依次仔细解读:先看右区,左区,上区和下区。在解读照片上的面孔时,你可以用纸片分别遮盖的方法依次仔细察观察每个区域。通常你只需要解读4个区域,右区,左区,上区和下区。如果时间允许,你可以进一步分别解读所有8个区域来分析那个人。

  我知道人的左、右半边脸上的五官都不对称。那些左右脸对称性高的人,会显得更漂亮。以前有心理学家测试过,人们普遍对五官对称的人表示好感。很多电影明星脸的对称性就比较高。我没想到的是,左右脸的对称性还会反映出人的内心冲突。更让我惊讶的是,看了书我才发现左右脸竟然会流露出截然不同甚至是对立的情感。

  作者举的分析案例中有艳星玛丽莲·梦露和希特勒的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作者是这样分析他们的:

  玛丽莲·梦露

  众所周知,梦露曾度过了一个最艰难的童年,后来的几次婚姻均都失败。她终因服用过量药品而死。她的悲惨的经历是否记录在其面孔上呢?你自己解读后再作判断吧。

  我们知道,在照相馆经过精心化妆和运用灯光技巧拍摄出来的照片反映出的总是一种人为的影像,并不反映被拍摄者的最真实的面孔。梦露这张照片是未经化妆和灯光加工处理过的。在这个令人痛苦的审判室的环境中,我们看到的这位性感明星与我们平时见到的大量出现在广告照片上的这个人是不一样的。

  按垂直划线把面孔分为左右两半。她的左区目光内收显出忧伤、困惑、痛苦的样子,她看上去显得十分脆弱和迷茫。

  她的右区在其眼睛周围带有微笑的暗示,暴露出可能具有的幽默感。右半边面孔比左半边面孔显得要镇静自若些,还有点平和的神态——表情中既不带有明显的沮丧也没有显出多大的兴奋或敏感的迹象。

  从水平方向观察面孔,先看上区,其眉毛有些奇特,两条眉毛有非常明显的锐角——痛苦中两眉往上挑起显出一付困惑不解的样子。一双眼睛目光内收,陷入沉思,仿佛眼前挡着一块幕布而使她不去看外面的世界。也许审判室紧张的气氛增了她的这种情绪,但是这种情绪很可能一直是她性格中的组成部分。

  鼻子挺直,绷紧的两鼻孔意味着努力在自我控制。

  下区,绷紧的两嘴唇简直出人意料,因为她在许多影片中扮演的角色其嘴唇看上去都较为柔和,松弛,唇膏涂抹过浓——有着特别诱人的性感。

  下巴有点呈方形状,其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整容手术使原先稍微后缩的下巴有点突出出来。照片上她的颌部相当有力,这与她在许多影片中下半边面孔显出一付温柔、丰满的样子完全不同,在那些影片中,她扮演的是十分娇柔性格的女子角色。

  她那美丽的面部轮廓及骨骼结构具有很大的魅力,这是她具有的特殊天资的一部分,对此,有位导演说,“摄影机就爱对准她。”

  约瑟夫·戈培尔

  保罗·约瑟夫·戈培尔是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曾亲自参与了纳粹德国屠杀各民族、各党派的1100万人的生命的罪恶行动。在戈培尔的面孔中我除了看到邪恶的东西外,几乎没有别的印象。他的面孔可能是我所解读过的面孔中最无可否认的邪恶的面孔了。好好研究一下这种面孔,避免生着这种特征面孔的祸害分子打交道。

  为了寻求这种面孔的客观印象,我让一些青年人谈谈他们对这张照片的看法。他们都在30岁左右,所以不可能认出照片上的这个人是谁。他们全都毫不迟疑地强调说,这张面孔散发出一种令人胆寒的邪恶。我们还分别让3个不知道戈培尔的青少年看这张照片。他们最小的10岁,最大的14岁。其中一位说:“噢,他看上去冷得象冰块。”第二个说:“他使我觉得汗毛直竖。”第三个说:“一个吸血鬼——他是个令人恐怖的吸血鬼!”

  再仔细观察一下,你会发现更详细的特征,左右两个半边面孔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区别。当你仔细察看时,戈培尔的右区表现出一种可能有的创伤和茫然的迹象;其左区完全是邪恶的样子:残无人道、冷酷无情;眼睛瞪视着,带着一股妄想狂的表情。左边还给人一种他可能是毫无人性地把千百万人送进毒气室的帮凶的印象。

  把面孔分成上下两区:一双眼睛透出一股冷酷无情的气息,眼睛里充满了死神一样的令人恐怖的表情。尤其是左眼有一种杀人成性的表情。

  鼻子象某种团块似地附在上面,鼻孔扁瘪,紧贴在一起。向后歪倒着的耳朵样子奇特而引人注目。不过我不知道这是否表示某种本质的人格特征。我相信,塞斯特·隆布罗索如果看到这种耳朵的话,他很可能会对此发生很大兴趣。隆布罗索是意大利的一名犯罪学家兼内科医生。他提出了一套把五官的自然形状同犯罪特性相联系的理论。单单看那张嘴就叫人毛骨悚然,尤其是左半边的嘴唇紧紧绷着而变得很薄很薄,并往下挂,这与那死气沉沉的左眼正好一致起来。

  下巴虽然有些后削,但宽阔而有力,一付残忍的样子,与那漂亮整洁的西装外套,洁白的衬衫和考究的领带形成明显对照,同时又有点与之相匹配。这后削的下巴连同后削的前额意味着原先是一种三角形的,也许略微敏感的外胚层体型者的面孔——这敏感性从右眼中那略带温和的表情中也有所反映。由于多年的无情的活动已经使可能残留的敏感性的痕迹几乎荡然无存了。

  面孔中有多处凹陷面,这使紧绷着的面颊肌显得更加突出。面孔左半边上一条很深的皱纹意味着这是在竭力控制狂怒时习惯性地绷紧嘴部而造成的。

  这张面孔完全与戈培尔(他是最令人痛恨的纳粹的典型代表)作为一个残酷无情的刽子手的名声相一致。更重要的是,当纳粹德国被打败时,戈培尔早已作了安排,毒死其妻子、儿女,然后在希特勒的地下掩体里自杀身亡。“罪恶的生活导致灾难的结局。”

  ——以上内容摘自《解读面孔》

  很显然,一个人脸部对称性越高,表示该人言行较为一致,内心和言行的冲突越小。

  作者在书中为解读面孔提供了101个性格特质词汇表,以及一些供读者尝试解读面孔的案例和分析。书中对我党知名老好人周恩来的分析,绝对会让你意外和惊叹。

  这项技术的适用对象是正常人的常态面部表情。如黄连例举的面部中风、非习惯性鬼脸、脸部肿胀者除外。

  这项技术最适用范围是:商务往来判断对方诚信;交友相亲以防后患;购物可迅速判断店家有没有乱开价;借钱蹭饭时洞察对方是否胡乱打发你;想骗人时看清楚对方有没有轻易上当的潜能。

  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1/2009491713.html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解读面孔》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