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神的战争:希腊神话与西方艺术》是一本由江逐浪著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3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众神的战争:希腊神话与西方艺术》读后感(一):已经收到老师的新书
在2020年十月拜读了《众神的样子》,被老师幽默的描述,缜密的逻辑和干货满满的内容所深深打动。搜索了网上发现第二本要2021年1月才可问世,翘首以盼,望眼欲穿。结果前两天惊奇的发现已经有人收到了,遂下单,今天收到,爱不释手。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拍了张照片发个短评赶紧去看去咯!看完了再来彩虹屁赞之,拜拜!
《众神的战争:希腊神话与西方艺术》读后感(二):希腊的神话影响了西方的艺术
希腊是世界上一个比较知名的国家,尤其是在古代,古希腊更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希腊的神话也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不仅西方人喜欢这些神话,对于东方人来说,也是非常喜欢的。希腊的历史是值得认真的深刻的研究的,希腊神话中的众神更是被演绎的深入人心,和东方的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有着显著的区别,希腊神话中的神更加体现了古希腊人们的想象力,而且神话人物也更加接近人类,并且与人类有着相当多的关联,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般的神仙。
在希腊历史故事中,有一段历史是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那就是特洛伊木马,这个木马的影响力之大,从现在电脑的木马病毒就可以窥豹一斑。在多年前,电脑刚刚普及的时候,那个时候的网络病毒也是相当的猖獗,究竟这种病毒是如何而来的,我们不做过多的讨论,但是这种病毒能用木马来命名,就是采用了特洛伊木马的名字,可见这个名字已经深入人心,给人们带来了毁灭性的冲击。
特洛伊木马究竟是怎么回事那,那就是希腊人因为特洛伊王子带走了斯巴达王后海轮,在攻打特洛伊的时候,受到了挫折。 希腊的军队在当时是非常强大的,威名远扬,但是特洛伊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城市,所以在攻打的时候,虽然希腊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却没有取得好的效果。 最后在无奈的时候,希腊的奥德修斯献上木马计,就是建造一个巨大的木马,这个木马是有机关的,在马的肚子里可以藏有士兵,希腊人丢下木马之后,假装撤退了,特洛伊的人们沸腾了,以为在多年的战争中,希腊人终于失败了。 得意洋洋的特洛伊人把木马运回到城里,可是没有想到,夜晚时候,木马中藏有的士兵,在不知不觉中溜下了木马,打开了城门,希腊的士兵因此进入了城市,开始了洗劫,特洛伊沦陷了。
这样的故事,在人们记述希腊故事中,也是经常被提及的,最近我看到的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众神的战争:希腊神话与西方艺术》。这本书就是详细的介绍了特洛伊战争,让读者对于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都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而希腊的神话人物也是本书的一个亮点,在阅读本书的时候,可以在战争中看到众神的样子。
《众神的战争:希腊神话与西方艺术》的作者是江逐浪,作者是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也是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主要从事影视艺术和文艺美学、文化学研究。作者对于希腊历史有着深刻的研究和了解,在中国传媒大学开设本科生通识课详细的介绍了希腊的历史,并且在多种电视节目中也讲述了希腊的历史,深受人们的喜欢。本书是作者的一本代表作品,一出版就好评不断。
《众神的战争:希腊神话与西方艺术》读后感(三):卢浮宫三大镇馆之宝有两件都取材于它,一本书带你读懂希腊神话
法国卢浮宫有三大镇馆之宝,分别是《断臂维纳斯》、《胜利女神像》以及《蒙娜丽莎》,其中前两件作品都取材自希腊神话。可见希腊神话对西方艺术影响之深。很多人表示看不懂西方名画、读不懂西方文学,其实就与对希腊神话的了解不够有关。不够了解,就很难去理解这些艺术作品的内涵,想要欣赏也无从着手。
那这些国外的神话故事,因为人名、语言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原因,我们要去读懂其实是要花费一番功夫的。如果能有一本书能够以比较有趣的、符合国人阅读习惯的方式来讲述这些故事,那对我们熟悉希腊神话就会很有帮助。
《众神的战争:希腊神话与西方艺术》就是这样一本书,它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述了特洛伊战争的全部始末,同时在故事中穿插了对应的西方名画的讲解,读者可以一边读着有趣的故事,一边欣赏理解这些名画,一举两得。
这本书的作者是江逐浪,她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副教授,擅长西方艺术的研究和普及。幽默的语言风格和有趣的讲述方式,让她的作品屡屡成为畅销书。这本《众神的战争》依然延续了这样的风格。
特洛伊战争常常被描述为是“一个最美女人引起的战争”。可是,往前追溯一下,其实根源是在于三个女神的争风吃醋。
怎么回事呢?在神界的一场盛大婚宴上,全部的神都被邀请了,只有一位“不和女神”被漏掉了,于是她就到婚宴上来报复。用一个金苹果引发了三位女神(天后赫拉、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忒、雅典娜)的争夺。凡人帕里斯被选中当裁判,决定这只金苹果最终给到谁。三位女神许诺给帕里斯三种不同的诱惑,权力、英勇和爱情。最终,帕里斯选择了“天下最美女人的爱情”,把金苹果给了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忒,也就是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结果正是因为这个选择,导致了后来的特洛伊战争以及在战争中众神不同的站队。
帕里斯是特洛伊的王子,他出使希腊时,见到了天底下最美的女人,当时希腊的王后海伦,对她一见钟情,海伦也被俊美的帕里斯吸引。想起阿芙洛狄忒曾经的应许,帕里斯抛下一切礼仪、规矩、道德跟海伦相爱了,并且带她私奔回了特洛伊。而希腊的国王,以此为借口发动了战争,就是这场持续了10年之久的特洛伊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死伤无数,众神因为不同的立场和站队,也在这场战争中不断搅和。这也是神的最后一战,从此之后,神就退出了人类的生活。
这场战争真的如表面上看到的那样,仅仅是两个男人为了一个女人的争风吃醋吗?非也!
在以前,人间是没有火种的,人们只能仰仗神的施舍而生存,所以对神都很恭敬。后来万神之王宙斯的堂兄弟普罗米修斯因为很钟爱人类,就不顾宙斯的禁令把火种偷到了人间,让人类有了智慧和文明。而慢慢强大起来的人类也开始变得骄傲,甚至有些人对神不再恭敬,开始挑战神。还有当时神和人之间是没有生殖隔离的,在人间就有很多半人半神的“英雄”,这些英雄的力量很强大,宙斯害怕人类总有一天会强大到可以与神抗衡,事情就会很麻烦。于是想方设法削弱人类的力量。
这场特洛伊战争,就是用来削弱人类力量的。因为这场惨烈的战争持续了10年之久,无论是特洛伊还是希腊的半人半神的英雄都死伤殆尽,世间再也没有英雄,再也无法威胁到神的地位。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当时的希腊文明不再满足于以原始神话解释世界,而是寻求“哲学上的突破”。开始探讨世界的起源、人的价值、人生的意义等问题。所以,特洛伊战争作为希腊神话中的最后一个故事,神的子嗣自相残杀,众神退场。希腊人用这种方式甩脱了神话。
《荷马史诗》中《伊利亚特》篇讲的就是特洛伊战争,大多数人都只是把它当成纯粹的神话故事而已。而在19世纪末,有一个《荷马史诗》的超级粉丝用自己前半生的全部财富和努力向世人证明:这不是故事,而是一段真实发生在地中海中东岸的历史。
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伊,其地位相当于16世纪的马六甲,是重要的国际口岸。希腊船队无论要去北方还是东方地区进行贸易,都绕不过特洛伊。特洛伊可以说是海上十字路口的收费站,而且它的周围还有许多爱琴海东岸的其他城邦,它们和特洛伊组成了稳定的联盟,这个联盟足以和希腊人分庭抗礼。
所以,希腊人攻打特洛伊,王后海伦被抢只是一个借口,他们是想借此机会夺下特洛伊这个重要的城市,来为希腊进一步强大奠定基础。
作为特洛伊战争的始作俑者:帕里斯和海伦,真的是因为纯粹的爱情选择私奔的吗?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书中关于一幅名画的解读给出了答案。这幅油画现存于巴黎的卢浮宫,名字是《帕里斯与海伦》,作者是奎多·雷尼。
在画中有两个不起眼的配角,就是小狗和猴子。在当时的文化中,猴子象征着虚荣,小狗象征着忠诚,小狗与猴子两相对望,其实就代表着忠诚与虚荣的对立。海伦作为希腊王后,与帕里斯私奔,那么她对婚姻的忠诚在哪里呢?而且在特洛伊战争之后,帕里斯殒命沙场,她是毫发无损地继续回希腊做她的王后,那么她对帕里斯的爱究竟有多少呢?
所以,作者分析,当时海伦与帕里斯私奔更多的是出于一种虚荣。异域王子帕里斯不顾一切的追求,两个国家为她发动战争,成就了她第一美人的美名。而帕里斯的虚荣隐藏得更深一些,至于那是什么?读者们可以自己阅读此书,揭开谜底。
《众神的战争:希腊神话与西方艺术》读后感(四):发动一场持续十年的战争,起因只是一个苹果
说起特洛伊,肯定离不开希腊神话。很多人都觉得特洛伊是神话里出现的地方,但历史学家们却相信特洛伊是真实存在的。在过去的150年来,人们一直在苦心发掘特洛伊古城的遗迹,只是,它到底在哪里?为什么会毁于一旦?这其中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在今天土耳其境内西北查纳卡省坐落着一座古堡,相传是特洛伊所建,因此得名特洛伊。三千多年前的公元前世纪末,特洛伊爆发了一场神、人共同参与的战争——特洛伊战争。闻名于世的《荷马史诗》便取材于这场战争。
关于这场战争,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在希腊的奥林匹斯山上有一个神的天国,住着掌管一切的天神宙斯和王后赫拉,他们有成群的儿女,比如智慧女神雅典娜、太阳神阿波罗、海神波赛冬、战神阿瑞斯等,他们威力无穷,拥有种种特权。一天,大地之神感到负担太重,请求宙斯减少压在他身上的人口,宙斯便制造了互相残杀的“特洛伊战争”。
不过,在最新出版的《众神的战争》里,关于这场战争的经过是这样记载的。
在一场盛大的婚礼上,漏请了一位客人——不和女神。当这位女神发现自己是唯一没有接到请帖的神明时,勃然大怒,不请自来地闯入了这场婚宴。她一进门就向神仙们扔出了一枚金苹果,上面写着几个字:“给最美的女神”。
为了这个第一的名分,三位女神争抢了起来,分别是天后赫拉、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忒、战神雅典娜。她们仨争吵不休,闹到了宙斯那里,这让宙斯感到很为难,于是他把麻烦推了出去:他把金苹果给了一个凡人帕里斯,让他来裁决谁才是最美的女神。
女神们贿赂帕里斯,赫拉承诺让他成为全世界的主人,雅典娜要让他赢得所有的战争,阿芙洛狄忒则答应让他回去当特洛伊的王子,并得到全世界最美丽的女人海伦。
面对江山、荣耀和美人,帕里斯选择了第三者。于是,他成了特洛伊王子,渡海到斯巴达做客,适逢斯巴达王麦涅拉俄斯外出奔丧,王后海伦接待了他。
海伦美艳动人,深深吸引了帕里斯,帕里斯设法拐走了海伦。闻讯赶回的麦涅拉俄斯气愤不已,第一时间向自己的哥哥迈锡尼王阿伽门农求援。阿加门农号令希腊盟友,组成了一支拥有只战舰和万大军的联军,直奔特洛伊城下。
阿加门农手下拥有众多良将,勇猛的阿喀琉斯、足智多谋的俄底修斯、善于辞令的涅斯托尔、大嗓门的狄奥麦德斯等都在其麾下。不过,特洛伊人也不是吃素的,在王子赫克托尔率领下,联合附近部落,进行了殊死抵抗。
就这样过去了九年,希腊联军依然没有攻下特洛伊城。到第了十年,联军将领间发生争吵,阿喀琉斯退出战斗,特洛伊人趁机反攻,希腊联军损失惨重。直到阿喀琉斯重返战斗杀死赫克托尔,希腊人这才转败为胜。
然而,特洛伊城堡依然岿然不动,难以攻克。胶着之时,一个叫伊派俄斯的人,在女神雅典娜的授意下,献出一计,在特洛伊城外留下一只大木马,里面躲藏了许多勇士,包括俄底修斯。
特洛伊人将木马当作战利品拖回城内。这时只有海神庙的祭司拉奥孔怀疑这匹木马,警告特洛伊人“你们怎能相信敌人留下的东西没有诡计呢?”雅典娜立刻派两条毒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缠住,还咬死了他们,特洛伊人惊慌失色,以为拉奥孔冒犯了神灵,便不再怀疑木马有诈。
当晚,特洛伊人载歌载舞,大摆酒宴,欢庆胜利。深夜,人们尽兴而散,疲劳的特洛伊人进入梦乡,城市死一般寂静。这时阿卡亚的勇士从木马里爬出,偷偷打开城门,等候在城外的联军一涌而入,围攻十年不下的特洛伊城就此陷落,特洛伊城被洗劫一空,青年男子被杀,妇女儿童沦为俘虏,昔日繁华的城堡顿时成为一片废墟。
由此,西方人将“特洛伊木马”喻为用诡计欺骗别人,流传沿用至今。一段时间里,人们对是否有特洛伊城和特洛伊战争众说纷纭,难辨真假。直到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在小亚细亚西北角找到古代特洛伊城,人们才对这段故事深信不疑。
在古希腊神话的特洛伊战争中,产生了一大批对后世影响极深的英雄人物,以阿喀琉斯为代表的这些英雄人物,对西方的英雄评价标准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英勇神武的阿喀琉斯,是古希腊时代“自由天性、完整人性”的最高代表。他天真、温厚、善良,不过这并不妨碍他拥有忘我而残忍的战斗力。因此也构成了阿喀琉斯性格中两个对立的侧面,而支配这两个侧面的核心,则是对于个人尊严和荣誉的理解与追求。
当阿喀琉斯得知好友战死之后,心中充满了对特洛伊人的仇恨,所以,在重返战场之时,他说:“我所渴望的只是屠杀、流血和垂死的人的哀号。”在奔赴特洛伊之前,他已经得到神谕,明知道自己会死在特洛伊的战争中,可依然勇往直前;他不愿成为人世间无价值的赘物,而要成为阿卡亚人中最勇猛的战士。
阿喀琉斯既天真又固执,既残暴凶狠又温厚善良,既有年轻人的任性无礼又尊重老人。杀死赫克托耳之后,阿喀琉斯残暴地把赫克托耳的尸体拴在马后,拖着围绕好友的灵柩狂奔,并且见了特洛伊人,不不分男女老少就杀,表现的极为刚烈和残暴,但同时也体现了对于好友的深情。
当赫克托耳的父亲老国王普里阿摩斯跪在他面前,泪流满面地吻着那双杀死自己儿子的手,泪流满面地哀求允许他赎回自己儿子的尸体时,阿喀琉斯忽然想到自己那年迈的父亲是多么珍爱自己,推己及人,竟激动地大哭起来,不仅将赫克托的尸体交还给普里阿摩斯,而且答应休战十二天,让老王从容地为赫克托举行葬礼。
再看赫克托耳,则是符合现代人价值标准的那种英雄:骁勇善战,品质高尚,冷静客观,不相信神,对国家忠诚热爱,对待妻子和儿子充满深情。
他敢于承担责任,但又不畏死亡,既有有同情心,又希望和平。在帕里斯惹下事端的时候,作为兄长和战士,赫克托耳承担起了战斗的重任,保卫国家城池。在与阿喀琉斯决战前,赫克托耳的妻子求他不要上战场,可他的内心总是响起一声命令,要他到最激烈的前线去战斗。于是他亲吻了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又回到了战场上。
赫克托尔像极了金庸笔下的郭靖和萧峰。都是摒弃了自己的私念,把人民的苦难放在了第一位。他们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担心“刀兵一起,生灵涂炭”,在民族矛盾与民族感情的夹缝中,乔峰选择了自杀,他用自己的死,换来了雁门关数十年的和平。郭靖选择了抗争到底,他不能死,也不能逃避,因为在他背后是千千万万手无寸铁的老百姓。
说回赫克托耳。在他命丧阿喀琉斯剑下,城破家亡后,他的妻子安德洛玛被阿喀琉斯的儿子掳走,而她没有哭天抹泪,反而以柔弱之身躯手刃仇人,报了赫克托耳之仇。
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像安德洛玛这样的女性并不多见。同是在特洛伊战争的背景下,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的妻子克吕涅斯特拉,因为丈夫祭供了女儿而怀恨在心,决意报仇。在阿伽门农十年征战特洛伊期间,勾结其堂弟,夺取了国家的统治权。在阿伽门农从特洛伊凯旋而归时,将其乱刀杀死在浴池中。这就是典型的爱憎分明,有怨抱怨,有仇报仇的性格。
这两个女人,同样都是联军统帅的妻子,对待丈夫的态度简直是天壤之别,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赫克托耳与阿伽门农对待他们的感情有所不同。
这些神话中的战争、英雄与爱恨情仇,都被作者江逐浪写在《众神的战争》这本书里。书中不仅风趣幽默地讲述了这些久远的历史故事,还在相关的地方插入了取材自希腊神话的美术作品。
比如在帕里斯选择江山还是美人的时候,作者就搭配了古斯塔夫·波普的名画《帕里斯的审判》,并对作品进行了讲解:这幅画仿佛就是三位女神分别做出贿赂之后的情景。心神不宁的不再是三位女神,反倒是森林里的帕里斯,他手拿苹果托腮沉思自己的未来。三位女神看似都好整以暇地等待着,实际上个性却十分鲜明:中间头戴王冠的赫拉傲然地微微冷笑,仿佛认定了没人能拒绝权力的诱惑;左侧站立的雅典娜回眸看着帕里斯,仿佛在会心一笑,认定凡是男人都难以拒绝“最英勇”的头衔;右侧的阿芙洛狄忒看上去有些忧虑不安,似乎不能确定爱情在男人的心目中到底有多重要。在一般人心目中,权力、名望与爱情,也许是这么排序的吧?
除此之外,作者还插入了数十幅名画作品,比如安吉莉卡·考夫曼在1790年创作的《阿芙洛狄忒把帕里斯介绍给海伦》、让-雅克·弗朗索瓦·勒巴比尔在1799年创作的《海伦与帕里斯》、阿尼巴尔·卡拉奇在1597年创作的《宙斯与赫拉》等等,都是不朽的传世名画。让读者在阅读神话传说的同时,更加直观地了解与之相关的艺术作品,简直就是视觉与想象的盛宴。
其实,关于特洛伊,关于神话,它们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关系?特洛伊早已在战火硝烟和时光更替中湮没。所有的英雄,阿喀琉斯、阿伽门农、奥德修斯,都已经不见踪影,美女海伦也化作了一堆白骨。可是,特洛伊就像一个久远的召唤,那些属于神话的人和事,就像考古现场的陶瓷碎片,填满了我们内在信仰系统的围墙,考古的新发现,只不过让我们更多一些重返现场的凭证罢了。
睿智的江逐浪在《众神的战胜》中说:“人类文明中,多少神话伴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无声无息地退幕,甚至人们都看不见众神转身而去的衣角。可是,希腊众神却用一场最惨烈的战争,抹平了他们在人间的痕迹。希腊文明从此告别被神明主宰的半蒙昧时代,开启了他们社学的突破——不再满足于以原始神话解释世界,转而对世界的起源、人的价值、人生的意义等深刻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哲学探讨。”
没错,历史可以像神话一样扑朔。而神话也常常被当作历史的发端。说到底,历史还是神话,最终还是取决于人们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