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三国真髓传.第1部.雏鹰展翅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0-12-29 04:10:4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三国真髓传.第1部.雏鹰展翅读后感1000字

  《三国真髓传.第1部.雏鹰展翅》是一本由真髓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531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05-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国真髓传.第1部.雏鹰展翅》精选点评:

  ●这些才是我心中的三国人物啊。

  ●非常好

  ●大概可以称得上是最好的三国类架空历史小说,但总还逃不过主角万能的梗

  ●武道流

  ●非常经典的三国小说

  ●三国类NO.1; 人物刻画入木三分; 可惜太监。。。。

  ●好早以前看的网文,听说作者tj了就没有再往下看了

  ●写三国居然不写穿越而是土著,作者也算胆子大了,说实话没有传说中写得那么好

  ●“似看非看, 纵观全局。”这是武道,亦是兵道,更是治道。

  ●补记,上古网文

  《三国真髓传.第1部.雏鹰展翅》读后感(一):经典架空小说

  套用一下起点对此书的评论吧:

  本书是一本历史悠久的三国小说,从初稿现世至今已近四年,作者以每周一章,每章六易其稿的精神,淬炼出一本有口皆碑的好书。虽然仅两卷,但塑造的历史人物栩栩如生:荒漠孤狼吕奉先、雄才大略曹孟德,还有悍野凶残的马超、忠直机敏的魏延、老奸巨滑的贾诩……每一个人物,都不是作者生搬硬套按上评语,而是通过真髓的视角,通过一个个具体事例、一个个侧面展现、一点点补充丰满,逐渐勾勒出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如此文笔,实为网文罕见!而第一卷中对战争场面精雕细琢的描述,导致好长一段时间里,网上说起某某人或某某事很残酷很惨烈都会加上“真髓式”的抬头来加强语气

  我强烈推荐~~~

  《三国真髓传.第1部.雏鹰展翅》读后感(二):流民-武将-将帅-主公

  这部架空小说,雏鹰展翅”一卷主要是主人公的成长历程。起初他只是被吕布在战场上赏识,然后收为麾下的流民,成为军人后他在乱世硝烟中迅速成长为具有一定谋略的武将。河畔与曹操一战中,真髓明知去攻击曹操主营是送死,但惟有这样才能吸引曹军营救高顺,他便挺身率部冲去,那时不仅张辽感动了,我也感动了。

  在纵火为侯成、李封报仇的一战,作者在兵略斗智处的描写跌宕起伏,可见作者对战争兵谋的深刻理解,佩服之极!

  这本书前半部分,有一段关于“武道”的论述,在真髓练武那里,看似和现在我们没什么联系,其实正如作者自己说,“道可道,非常道”。另外,格斗的描写也相当多,不失精彩。

  在受到同僚暗算后,他成为独当一面的方面主帅,西征函谷关,出奇兵经小道突进,在总攻前的动员让他的部下士气大振,在他的感染下获得了大捷,他经营中牟,那股爱民之心也很值得一提,看得出是发自内心。从那时我就想,真髓这家伙已经有了很高的帅才,就那份“济世”的情怀,和他的人格魅力足以印证。

  为了在他手下重获新生的中牟不受吕布的政策蹂躏,他发动兵谏,事态急剧变化最终杀了吕布,当真是形势比人强。而此后他没上贾诩的当,我也长出了一口气,他已经能够洞穿阴谋。而他对安罗珊的那份情感,真挚而无邪,只可惜在第二卷,作为主公必须作出他不想做但不得不做的事情,娶了马超的妹子。

  真髓以死相拼打退了曹操和铁羌盟的夹击,这是一卷的结束。末尾的那只鹰,其实也就是他本人意象,他的成长到此已经可以了,他将作为雄鹰式的群雄投入乱世,进入下一卷,他的出奇谋略还会迭出。

  我是看完了第2卷《大浪淘沙》,可还一直没找到第三卷《抚剑雷音》,期待得很。

  《三国真髓传.第1部.雏鹰展翅》读后感(三):大江东去----《三国真髓传》赏析

  作为早期网文的精品,《真髓》直到今天读来也依旧让人感到如闻宝瑟瑶琴,在小白文,种马文大行其道的网文中,《真髓》既是异类,也是绝品。

  说《真髓》是绝品,既是说这部小说超出同类作品甚远,也是说该书作者写了大约三分之一便就此搁笔,导致孤篇横绝,未能从精品一跃成为经典。

  小说第一卷《雏鹰展翅》采取第一人称,生动记录了主角的成长史与心灵史。令人称奇的是,小说第一卷异常紧凑,几乎没有任何的拖泥带水和普通网文的打怪练级。小说第一卷写到一半就此走向高潮,从主角失宠,遭陷害,再到兵谏,弑主,识破阴谋,决定慷慨赴死再到最后力挽狂澜,作者洋洋洒洒写了十五万字,而这些情节的在小说内的时间总和却不过几日,单个情节间彼此铺垫联接过渡延续发展,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小说也因此高潮迭现,在长达半卷的惊心动魄后归于大彻大悟般的象征性结尾。

  小说第二卷《大浪淘沙》转为第三人称,由于不再受第一人称视角的限制,作者在此卷中开始对除主角之外的人物进行心理和行为上的刻画:贾诩回首往事时的思索,安罗珊的大喜大悲,马超的在复仇的火焰中走向疯狂,都是独立于主角之外篇幅不多但却及其精审的描述。相比于第一卷,第二卷在情节安排,叙事节奏上显得更加游刃有余。最令人赞叹的是此卷精彩纷呈的战争场面,此外,在写作利益集团间的权谋冲突时真正让人感到了“勾心斗角”这四个字的内涵,延续了第一卷的高水准。

  小说有不少金句为其他小说所不备。诸如曹操的“用干戚以济世”以及贾诩对主角所说的“将者,上不制于天,下不制于地,中不制于人”虽然都摘自典籍,但读来犹让人耳目一新。

  令人遗憾的是,作者第三卷尚未写完便就此中断了写作,原因则不得而知。尽管网上有后续情节大纲,但小说的意义又怎在于一个结果?

  《三国真髓传.第1部.雏鹰展翅》读后感(四):士不可不弘毅

  最近,一位心理学老师在课堂上发问:“一个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人为什么非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累吗?”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发人深省且不好回答,但是从陷入治乱循环怪圈的中国历史来看,答案只有一个:“士不可不弘毅”。

  在网络小说中,有不计其数的“三国”题材作品,其中最为精彩的一部,就是只写了两卷就“太监”的《三国真髓传》。

  《三国真髓传》之所以精彩,在于善于营造大时代氛围、通过复杂精细的侧面描写体现人物魅力,以及将武学之道、治政之道与兵家、纵横家、道家思想融会贯通,打通知识边界的功力。

  首先,哲哲看过这么多“三国”题材的网络小说,论对大时代氛围的营造,无人能超越《三国真髓传》。乱世中百姓的痛苦,史书只用“易子而食”这四个字轻巧一笔带过,而在这部小说中,你能看到比杜甫的“三吏”、“三别”还要可怖悲惨的场景,令人发指。那“压抑得几不可闻的饮泣”,仿佛能从文字中化为声音,萦绕在耳边久久不散。

  其次,看过那么多男主“虎躯一震”,四方英杰纷纷“拜倒效忠”的可笑网文后,你再来看《三国真髓传》,可以发现这本小说对人性描写之深刻。仅举一例,曹操作诗《蒿里行》,其中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之句,感动了无数后人。可是,当本书主角真髓询问曹操,既然如此悲天悯人,为何要屠杀数十万无辜的徐州百姓时,曹操只从利害关系检讨了自己的过失,丝毫没有任何良知上的愧疚。这种隐藏在悲悯之后的凶残,是曹操在报国无门之后,逐渐陷入了不可自制的疯狂。在作者的层层铺垫之下,这种疯狂如此合理,如此可叹,同时又令人胆寒。

  最后,作者打通不同知识领域边界的功力也令人叹服。

  在《三国真髓传1:雏鹰展翅》中,男主真髓跟吕布学习武道,得到“似看非看,纵观全局”八字心得。这八个字的意思是:对敌厮杀之时,重视某一个或某几个局部,必然看不清全局,把握不住关键。所以,要观察敌人整体,包括攻守路线和优劣长短,相机取胜。

  其后,真髓意外得到曹操对《孙子兵法》的注解笔记《孟德新书》,将吕布的武道与曹操的兵道融会贯通,发现“似看非看,纵观全局”不仅可以用于武将单挑,更能运用于排兵布阵、合纵连横、治理国家,由此获得战略启蒙,逐渐成为一代名将。

  然而,个人再厉害,能力毕竟也有局限。在《三国真髓传2》中,作者笔下的真髓逐渐成熟,领悟了“欲统率万人之众,必先能统率万人之智”的道理,他礼贤下士。只要有一技之长者,皆予以重视和礼遇。这在门阀崛起的东汉末年,何其难得!作者写道:“用人之道,就在于尽人之贤愚皆能为我所用。求得其长处而又必定会发挥其长处,根据其短处而特意适应其短处。这样使人尽其才,方能取长补短。”

  另外,这本书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汉末文武兼备的“士”之形象。汉唐时期,“士”并不是只会寻章摘句的腐儒,而多是“文能七步赋诗,武能七步杀人”的全才。作者写道:“武人中熟知经史、饱读诗书的相当不少,文人中习武练剑、弓马娴熟的也有很多,所以实际上很难片面地将二者区分开来。但从脾气秉性上来看,武人与文人却有着本质性的差别。文人品格中占据首要位置的一般都是灵活的思维和圆滑的手腕;而武人品格中占据首要位置的却是坚定的意志和超凡的胆量。”

  这本书所描述的乱世之苦,离国人并不遥远,而且总是以200多年的周期,在“治乱循环”的怪圈中不断重复,一再重演悲剧。我等有幸读书之人,当以士为楷模:博览群书,思维灵活;意志坚定,胆量超凡——不可不弘毅!

  真髓的志向是:活着看到乱世的终结。

  当代之士的志向应该是:让乱世永远不再出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三国真髓传.第1部.雏鹰展翅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