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稿》是一本由王力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71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汉语史稿》精选点评:
●学问啊学问!
●很厚的一本书,但是介绍了汉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等的发展演变,是一本汉语研究基础性阅读书目。
●不能算读过。背了一点语音和语法而已。
●语音部分实在看不懂,也没有耐心看
●有点左
●并未完全消化的一本书
●总算开启了这个很多年前就要开动的地心钻探机,嘿~10日晚看完这本书时多么希望这本书一直就在身边,永远都在身边,血液里流淌的是它的声音。。。2.11.2.11
●导师说繁体字的规范可以以此书为准
●只选一本书来了解汉语的前生今世,那就只有它了。
●吭吭哧哧总算读完了 语音部分着实有点头大2333~
《汉语史稿》读后感(一):难啊……
作为非专业爱好者,此书的语音部分直接把我看傻了……仅有的一些反切知识根本不足以消化此书。能读懂的只有后面的语法部分。
先从语法部分读起吧。
作者也是受时代所限,言必称马列,书必引恩斯。当时的知识分子也挺苦的。
《汉语史稿》读后感(二):经典之作
大師之作,學術經典。
全書除緒論外分為三大部分,分別研究漢語語音、漢語語法發展以及漢語詞彙發展的歷史。
對漢語整個體系的形成和發展歷程進行總結,並歸納了其發展規律。
因為時代局限,書中例證多來自於社會主義著作。
《汉语史稿》读后感(三):汉语史学习必读
本科时候开了汉语史课程,当时觉得《汉语史稿》晦涩难懂。读研以后重新看了这本书,茅塞顿开。关于语音的部分,绝对是难点,说实话现在也不是太懂,期待系统学习《音韵学》以后能有所领悟。
书是厚厚的一本,翻多了,会掉页。记得那时候学的想流眼泪,因为觉得好难,而且越学越难,哈哈~
《汉语史稿》读后感(四):好书宜多读
这书很好,约五年前在新华书店以定价购得一本,三十六元,当然后来散架了,有五块钱购了本旧书,而纸特薄透。当时初(粗)学古汉半载强,除去本书语音部分,其他部分读得很酣暢。怎么好的,当然读了书就知道了。
这书配合《古代汉语》学习,可对古汉的理解有很大帮助,更能给致意于古汉的同学以激励而为以后更好的学习古汉开门。其实很多人不喜欢古汉,当然也就不喜欢这书,尤其是语音部分,虽说学了现汉,学了些国际音标,可要读确实不容易。书是好书,常销书,我觉得可以是畅销书,跟中华影陈昌志本《说文》一样,中文必备。
读这书,配着《王力语言学词典》会好很多,其中很多语汇的意思就容易懂了。语音部分,还是得会国际音标,可以补一下,突击一下,也是很好的。
非汉语人,当然也说不出什么专业的话。书是好书,好书宜多读,待冬天再补一过,感觉最近学力有所提升,读着的感觉可能会好于前读。
《汉语史稿》读后感(五):耐看
读王爷爷《汉语史稿》,如读《水浒》,让人绝倒。绝倒之处有三:
一是宏观入手,一条巨龙潜藏其中。《绪论》中的第三节《汉语史的研究方法》,实际已经把今天我们津津乐道的历史比较法化入汉语研究。在后面每个具体问题的处理上都严格按照规律处理,却不再反复使用西式名词。如同《水浒》中的王进,神龙见首不见尾。这一段如果是初入语言学,必然觉得飘渺无根。实际这一节应该在广泛学习之后,把汉语史倒着读一遍,才见到它的妙处。学者常常是倒着学习,正着写书。放在最前面的往往是最后升华的精粹,是他最见功力的地方。
二是起承转合,衔接巧妙。第三十节《关于中古到现代声韵调发展的一些结论》。前面第十七节到第二十九节是从现代汉语的语音面貌回溯中古的起源,此节前半部分却从中古的声韵调顺流而下梳理各字母、摄、声的发展和分化。并且惜字如金,必使读者一目了然。此节后半部分由语音研究的中心跃至边缘,谈轻音问题。谈轻音,必然引出语音和语法、词汇的关系,顺势带出下面语法史和词汇史的部分。轻音之后,又谈语音演变的严整性,实际在讲新语法学派的“语音演变无例外”。最后以一句“语音方面如此,语法、词汇的各个方面也莫不如此”收尾,其实已为语法史、词汇史研究奠定一个方法论的基调了。那么接下来谈语法史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
三是奇正交错,字里字外都具匠心。从中古到现代韵母演变的部分,既有丰富的例证,把每一条细细罗列,又有简明扼要的图表,把演变大势清晰展现。但是例证重在列出现代的某个韵母在每摄之中每个来源,因此省却不同时期的演变,直接把中古和现代对应起来,只在后文以文字总述千年来的曲折;图表重在大势,删繁就简,必把每摄中各韵在各时期的分合列出,至于各韵的细节,因为前有例证,就不详述了。不像现在的某些书籍,车轱辘话翻来覆去讲,心中根本没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和谱系。就如韵图中,某韵已经两呼四等俱全,非得硬把另一韵扯进来,说二者相同,毫无道理。
图表内部也根据各自特点,随时调整,可谓多少张图,多少种范式,绝不泥守。比如现代汉语a来源的图,就是按照中古阴声韵、入声韵顺序安排,先列阴声韵,次列入声韵,入声韵先列收t尾,再列收p尾。现代汉语央ə来源的图,按照中古演化到近代汉语时的四个音位安排,韵母变为ɑ的中古韵合在一处,韵母变为e的中古韵合在一处。各有各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