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12-29 01:03: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摘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由[苏] 奥斯特洛夫斯基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选点评:

  ●人生是有限的,没有那么多时间让我们去从书海中挑选,我觉得这些经典就是先辈们帮我们筛选好了的,经过岁月淘洗剩下来的人类史精华。

  ●除了幾個主要人物外,書裡出現大概有幾十個人名,一長串的俄國姓名,讓你搞不清楚彼此間的關係‧ 看此書需要點耐性‧

  ●俄国文学

  ●初中时候看过吧,还是在外婆家。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又复古式买回来看了一遍,可能是因为尝试了解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为了挣脱铁环,争取归队,使你自己的生命变得有用,你是否已经尽了一切努力呢?是的,我似乎已经尽了一切努力了。

  ●以前被老师逼着读的,当时内心充满了此书在我少年时对我伤害的怨恨,内容没记住多少,认为此书就是用来摧残我这年轻少年的硬式教育读物,后来长大了,走入社会经历了一些真正的挫折,巧合下重新读完本书,这才发现此书之美所在,我们平时在挫折面前就应该像保尔那样勇往直前,坚守自己的信仰,不放弃,也许这才是为什么本书以钢铁命名。

  ●可以。

  ●初中看的,算是看的第一部小说

  ●在意识形态逐渐淡化,整体社会相对富足的今天,对保尔的经历已经很难感同身受了。对俄国农奴,工人所受到的压迫也缺乏切肤之痛。这是国情不同所造成的隔阂,更是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力进步所造成的隔阂。我又一次打开这本书,想寻找将一个人的意志磨练成钢铁的答案。希望能够看到一个伟大的斗争者传奇的一生。最后看到的却只有平凡却又不平淡的保尔.柯察金的一生。这离我最初的想象相差甚远,可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答案。——这是2020年读的第2本书。

  ●又红又专

  ●必读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一):《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简评

  这是本我读了很多遍、给五星都嫌少的书,奥斯特洛夫斯基塑造的保尔·柯察金真是偶像啊。当然,奥斯特洛夫斯基也是我偶像,哈哈哈。译本选择的话,建议看梅益的无删减译本。 记得中学读书时还特意从中摘抄了一段保尔返回家乡,大病初愈后来到墓园看望牺牲战友时思考出的富有哲理的话贴在书桌上: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二):摘录

  

https://www.douban.com/people/61445452/的评论。这是他写的,很好。

粗率和无知之处正在于把有机联系着的东西看成是彼此偶然发生关系的、纯粹反思联系中的东西。共产主义理想,信仰变成了野蛮的国家机器的一部分,革命者因为无产则成了暴徒,那些民族主义者,资产阶级拥护者则变成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而权贵,则是被划入了可怜的受害者的行列。我不知道怎样的历史虚无主义可以催生出这样的想法。掌握话语权的资产阶级可以将左翼的失败实践永远宣传下去,不仅仅将左翼运动的结果,甚至其过程和初衷也给予否定,殊不知漫长的几百年中资本主义用它的结构性贫穷和周期性的危机杀死多少地球人。 即便站在个体的角度思考,为什么会有人“热爱”革命,将这种流血的事业视为自己的理想?按照当权者的思路进行下去,他们怕不是天生的暴徒。能够洗脑的不仅仅是政治宣传,还有广告和消费品。不是社会主义扼杀人性,而是贫穷扼杀人性。不是人选择了革命,而是革命选择了那批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三):理想与现实

  能够理解保尔,或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对共产主义革命和祖国的一腔热血,从儿童时期被权贵阶层的欺压无法反抗到后来青年时能够参加革命成为革命力量的一份子,投入了这场改变国家命运的运动中,心里一定是充满希望和热情。

  但是也因为这一股热情,他们也忽视了很多刚诞生却已正在腐朽的东西,红旗红星下也有阴影。所以整本书没有对当时现实达到真正全面和深入的认知思考,而是单纯给人一种极其乐观、积极向上、任何困难都能被征服的感觉,和一种苏维埃一定能战胜腐朽资本主义,将红旗插满世界各地的巨大期望,而这种乐观的期望,不但与未来相差甚远,甚至和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真相,也有巨大的差别。

  因此,我们既要受到书中积极向上的生命力的鼓舞,也要了解、思考其中理想和现实的差别。记住,奥斯特洛夫斯曾在年轻时,希望能在临终时说出“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的豪言壮语,可最后到其即将撒手人寰之际,他却说了“我们所建造的和我们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初衷完全两样”。这就是理想和现实。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四):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初二,距今已有十年。记得那个时候,偶尔的一次机会,听说县委书记来学校视察,同时要探望一个优秀的学生,据说这个学生在全县中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件事情在校园传的沸沸扬扬。记得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这位县领导来了,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拿着书本装模作样,特别想知道是哪位同学如此招县领导关注,不一会儿,在校领导的陪同下,这一伙儿人进来了,大概是县委书记的秘书,手里拿着几本崭新的用塑料封装的书,因为是第一次见,盯着那些书,内心的喜爱难以言说,真希望能送给我!巧合的是,这位县领导把书送给了我同桌,并象征性地询问了他的学习情况。县领导走后,同桌是最开心的,他翻看了很久,又放进了桌兜,因为他不喜欢读书,别的同学似乎也不关心,所以那几本书静静地躺在那里,无人问津,后来我借了其中的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求学时光忙忙碌碌,起早贪黑,主要的读书时间在三餐过后到上自习前,最终读完是在周末,当时内心狂热,发誓也要像保尔·柯察金,写一本《暴风雨所诞生的》,拿起我的铅笔和作业本,趴在土炕上,写了有一页纸,因为墨水太少,最终停笔。虽然没有写出什么有用的东西,但是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它,我喜欢上了读书!因为它,我在学业上突飞猛进!也因为读了它,我在学习上更加自信! 时隔十年,相对于过去的贫寒,现在富裕了,重温经典,唤醒了回忆,却激发不了内心的热血!投身在这日益变换的时代巨轮下,过去的一个个小梦逐渐实现,内心的焦躁和茫然逐渐滋生!这对当下的生活状态是不是有点讽刺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