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月亮背面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12-28 02:55:5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月亮背面的读后感大全

  《月亮背面》是一本由王刚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3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月亮背面》精选点评:

  ●文艺男女青年荒诞的结合悲剧的结尾

  ●看馮小剛自傳裡提到的 somehow有一種以前讀過的感覺。有的人沒死和死了一樣。人格和人的性命都是最不值錢的東西。愛是個沉重的東西 它意味著財富再分配。

  ●觉得自己还是太年轻吧

  ●说实话,我想看电视剧版得,可是被和谐了

  ●一个文人远离文化是文化的悲哀。一个时代抛弃诗意是时代的悲哀。一个社会让所有那些骗子逍遥法外是这个时代走向末路的征兆。一个民族毫无精神意志的生活是这个民族走向衰亡的最典型的表征。 王刚是现实的,现实是难以接受的。

  ●要不是看你是人民文学出版社造的我才不看你!额,还有那个啥春风文艺出版社的,质量也不把把关,简直降低自我水准!榕树下也一样一样的,商业化。

  ●他们曾经在一起举杯说8开头的年是最好的年代,而之后,人们忘记说话,读书人开始无底线地用语言行骗,争得样子难看,谁也没赢到最后。可是历来的文人都志短,你说,人们为何倾向于将从前文人的大话当作骨气来看呢?(牟尼/释迦/乌鲁木齐/脚气/妓女/大学生与北京)

  ●疯狂的九十年代,一个骑士变成恶龙的故事,一个文人变成人渣的故事。

  ●欲望总是来得那样快,消失得也快。

  ●谢二位老师的推荐

  《月亮背面》读后感(一):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现在这个版本好像和以前那个版本有些不同。

  我97年看的,印象非常深刻。“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我是搞金融的,看了这本书才真正知道93年宏观调控的厉害。

  《月亮背面》读后感(二):月亮背面,是虾米?

  我不认识王刚,而这之前我很少看一个我不认识的作家的书,散文例外,有时候我也会读一些报纸上的专栏。我总是觉得,小说,是个带有宏观调控的东西,换句话说,是有点儿技术含量的。不是什么人都能写滴。因此我喜欢读名牌小说。

  王刚的简介很好,他编过《甲方乙方》,编过《天下无贼》是个有名的人。这两部电影的成功,带动了这本《月亮背面》,它从1996年到现在,再版3次。但是很不好看看,虽然我喜欢的刘心武力荐了它。

  我很失望。这是2个优雅的骗子的故事。

  这个叫牟尼的男人很操蛋,虽然男人大概都比较操蛋,但是这个男人是相当操蛋。最后李苗死了,我就想,她比活着要幸福,因为为了牟尼出生入死终究只是万劫不复。从小江的出现,让我合上了书,太难看了,原来男人在最落魄的时候想到的也是出卖自己,当然前提是先出卖自己的女人。不过,好像牟尼说他爱李苗。

  反正没看懂,觉得挺乱,觉得他很坏。虽然书里把他也说的很无奈,总之,我不愿意看到一个男人这样不堪,他之前的落魄和之后的盛事都让我觉得很梦幻,我想,这样的男人终究不太现实。大概是王刚同志若干朋友的浓缩。

  作者和冯小刚的合作是必然的,因为他里面的黑色幽默还是比较深刻的,这是唯一推荐的。冯式喜剧通常追求这样的效果。

  里面有句话是女主角李苗说的,后来有很多重复,她总是说,“生活,在远方”。最后,她自杀了,果然很远。

  还有,里面有个相当不堪的男人说:“女人,为了达到自己的梦想,真***能忍耐”让我有点儿受伤。

  《月亮背面》读后感(三):九十年代的臭皮鞋与金钱

  这是我所看过的王老师的第二部作品,第一部是《英格力士》。然而对《英》的喜爱并没能延续下来,反是令我内心由期盼变为激动,落为厌恶,最终成为平静。

  文章描述的是九十年代中国“圈地运动”中一对小资产阶级男女为了所谓“梦想”而于激流之中拼搏与挣扎的故事。而这却不是一个典型意义的奋斗故事,它真实地袒露着这些青年人对于金钱,地位,肉体,欲望的渴望和挣扎,一旦这一切隐晦的事物被放大,煮沸,躁动,而观者又是退居于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年轻人,那么注定在他们眼中作者的吃相并不会太好看。

  故事的节奏处于相对很平稳的状态下,与哈金先生《池塘》一书相比,本书的起伏实在寡味了些,主人公不断被打击,接着出现转机,一切转向好时又出现危机,而危机的形态也无非就是阴谋,运气二者交错,且文中商场之斗也远没有我想的精彩,几乎成片的内心铺垫与纠结之后引发的结果两三言便可以解释清楚。比重的失调在情节性上折不少好处。

  而人物内心的描述相比之下确是优秀的,甚至是狠辣的。牟尼与李苗感情之上互相的诚然,令多少成年人羞愧。而这两人对于金钱的渴望,也是别致有趣的:两个文人骚客,同样曾经厌恶世俗,却最终一同步入了海中,为了利益而奋不顾身,乃至灵魂都可以丢弃,换上了另一套价值观,安逸的活在钱堆里,一边担惊受怕,一边觉得温存不已。这也是起初看时我觉得惊喜的地方,初入社会心性使然,多少人能够看得清梦想和金钱的关系,王老师就是这么笔墨深重地为我们刻画了这两样个人,这两个人活在当下仍旧不算过时。

  只不过牟尼的真实并不是招人喜欢的,或许他也不需要招人喜欢。他自始至终的摇摆不定完全暴露了他的卑劣,懦弱和无助,无论是成功时发觉自己背后依靠的是个女人后内心的鄙夷,还是失败时对于李苗惊慌不安的愧疚不安。直到最后李苗的葬礼上,一个小人的口中说出“她一生中只维护过你一个男人”都无法叫人觉得煽情——在牟尼和李苗之间似乎从来都无需煽情。王老师或许只是想做雕刻,可刀尖过于锋利,乃至人物之下尽是伤痕累累,果真入木三分。她们说王老师太想赢了,用力太重,这句评价放在这本书中真是很合适。

  当然,那种令人讨厌的真实并非一无是处。我惊叹于那个时代人们的冲劲儿,比起那时,我们是疲软的,满眼正义凌然,假情假意的阅读着所谓的时政消息,却连颁发的基础文件都读不通顺,坐收毛钱还自视清高,呼吸着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空气,尊重女性,偶尔喊喊人权,死在平庸中,前人丢下的皮鞋都套不上脚。

  我们可不能这样下去了。

  《月亮背面》读后感(四):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生活?

  你有没有怀疑过自己的人生?就是那种特无助迷茫的怀疑,觉得自己走错了路,不该如此的感觉?如果你有,那至少说明两点,第一,你还很在乎自己,这很好;第二,你在乎自己的点可能不对,而且这种在乎有点过了。

  这是北京1951年以来最热的一个六一儿童节,据说天坛温度超过了40°,也许若干年后,会有某位当年的小朋友在某次对着某位美女的忽悠中,满脸深情地回忆道:我记得那是2009年的六一儿童节,爸爸妈妈带我去逛天坛,那天的天气特别热,热到我连天坛都没看清楚,你愿意再陪我去一趟,把天坛看清楚吗?

  在这五十年来最热的六一儿童节的大中午,我背着书包,走在这座被晒得疲惫不堪的城市当中,我手里拎着王刚的《月亮背面》。这是一本好书,我应该好好读完它,我这样想着。

  地铁里的人很多,空气依旧浑浊,男人们的眼神飘忽不定地瞄向女人们的袖口领口,女人们力求自保地左躲右闪,心底咒骂着猥琐的男人,哀怨地回忆起自己当初那个成为公主的梦,因为在那个梦里,没有拥挤浑浊的地铁,没有男人猥琐的眼神。

  《月亮背面》里的牟尼和李苗也渴望着发财,他们顶着高材生的帽子,维系着卑微灵魂下的那份虚伪,在这个城市里游混,招摇撞骗时他们也会心虚,郁不得志时他们充满仇恨,他们善于将自己的虚弱归咎为这个世界的不公平,时刻将自己打扮成受害者的样子,内心像条狗一样,到处摇尾乞怜,可最终,可怜他们的,只有他们自己。故事还没有结束,但幻灭的结局早已注定,这个时候,我突然感受到一句话的别样意味:有时候,过程比结局更重要。

  为北京地铁设计换乘路线的哥们脑子绝对有问题,这一点是我心里无数次肯定,并且愿意以此与任何人打赌的结论。正是他的神经问题,才使我们可以每天在同一条路上不厌其烦地浪费时间,也才为我们的每天枯燥乏味生活带来了难得的锻炼时光。换乘的过程中,更是涤荡身心,炼就耐心的最好时机。

  刚开始,当我游荡于地铁换乘的人群之中,耳边从没断过谩骂和诅咒,而我也当仁不让地担当主力,但是后来,我平和了,我安静了,我开始同情换乘路线的设计者,一个人,每天被无数人,无数次的谩骂和诅咒,等到将来到了阴间清算总账的时候,他的罪孽账本估计不比希特勒的薄多少吧,这多么值得同情。再后来,我只会埋头走路,我享受过程,我接受了现实,这就是我的每天的生活,我无权抱怨生活,我没脸诅咒别人。

  生活是最有技巧的编剧,你开心了,它立马折腾你一把;你刚要开口抱怨,它赶紧往你的嘴里塞满糖果;你决定抛弃未来,它马上奉上希望;你骂它一句fuck you,它深情回复I love you。

  我合上《月亮背面》,加快步伐,让地铁口的凉风快点吹走我头脑中的歪理邪说。这时候,一个身穿肯德基制服的女孩迎面走来,首先我不是所谓的制服诱惑控,其次我也没花痴,不饥渴,第三这个女孩真的只是很普通地路过而已。

  我之所以提到她,仅仅是因为在我看到她的那个时候,我突然想到了这个女孩曾经站在柜台后为人服务,这让我立刻感受到了生活美好的部分,她是去上班还是下班并不重要,她到底是在肯德基还是在麦当劳也不重要,关键是她在此时,出现在我的面前,我谢谢她。

  小区的湖边已经被五颜六色的气球布置得有些好笑了,在空地中心的人和周围的围观者形成了一种很奇特的观看与被观看的效果。这是某艺术家为私生子举办的百日露天party,艺术圈的朋友们觥筹交错,优雅地喝着香槟,照看着自己的谈吐举止,周围的围观群众们不时地打听着party的内容和目的,并立刻形成了一套如何不被发现地偷走彩色气球的理论。也许这个party的边缘,恰好缺少一块类似动物园铁笼边立着的那种指示牌,也许这种观看与被看的关系并不如我想的那样简单,这本身就是一场行为艺术,也未可知。夜色降临,小小的蜡烛杯开始在人们手中传递,美酒,音乐,美女,艺术,烛光,多么奇妙的组合啊。那时的我,竟无比希望四周能刮起一阵沙尘暴,吹醒这个世界,吹干净我的眼睛。

  曾经有人跟我说,情绪太多了,不好,但我觉得,能够捕捉那些瞬间的真实,并且愿意晒情绪的人,是勇敢的。我懦弱胆小了太久,就让我勇敢一回吧。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生活,我们都在找寻答案,在没有找到答案之前,我们注定还要继续这样生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月亮背面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