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宋诗选注》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12-27 02:52:5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宋诗选注》的读后感大全

  《宋诗选注》是一本由钱锺书 选注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00,页数:2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宋诗选注》精选点评:

  ●我每次只有看到友邻们发读过的书的时候才能想起自己也读过这本那本的。。。。

  ●選得不好,評得也不公允,俏皮話多些罷了。

  ●此書價值在於“注”,選詩的質量參差不齊是思想高壓時代的背景造成的,假如錢鐘書在改革開放後重新選一次宋詩那就很可觀了,可惜啊,可恨啊~~

  ●虽然选诗不完全由钱先生本意,但仍作成了杰出的作品。直读各人简介,便是钱氏风格,极学术的做法,却又是款洽而有趣,并将宋诗流派都一脉显了出来。反正是真好~

  ●另一版本

  ●去年暑假看的,选本上等

  ●心折于钱钟书先生的博学!感恩@晚风特地吹衣 的毕业赠书

  ●唐诗而后的宋诗,就好像饕餮大餐后的一盘拍黄瓜,一杯柠檬汁。

  ●现实主义的、涉及政治的诗太多,“淫靡”之音太少。但写的注是极好的,特别是人物介绍,十分有趣。

  ●除了征引有些繁琐外,观点往往有些新意,直指诗心。

  《宋诗选注》读后感(一):宋诗选注该怎么看?

  看“注”!

  大家的注解就是不一样,钱大侠旁征博引,无一句空言,无一句费语,派系之脉络,词句之渊源,同类之比较,作者之品评,往往寥寥几句,或者一个生动的比喻,让人印象深刻,或者忍俊不禁:其描述之鲜活程度往往如此。

  《宋诗选注》读后感(二):宋词以外

  这本书让我看见了一个宋词以外的宋代,更惊讶于宋诗的深沉古朴。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是我在罗兰的散文里看到的诗句,那年我还在上初中,喜欢的了不得,一直记到现在。

  去年ben向我推荐了《宋诗选注》,一开始还觉得刻板,不如唐诗来的丰富多彩。直到有天晚上在灯下,蓦然看到当年让我说不出怎好的“春雨杏花”,竟拍案惊喜:更难能可贵的是陆游,豪情万丈,也能如此清新婉转。

  《宋诗选注》读后感(三):诗语馀奇趣

  读罢钱先生的宋诗选注,难免让某这不喜做读书笔记的懒人也想说几句。

  大家做学问,自是轻车熟路,举重若轻,何况钱先生?难得的诗词注本,不知还有没有哪个本子可以如此书一般让人对注释的兴趣超过诗歌本身。其实单就选诗而言,书中所选诗未必尽如某意,也许正如先生在附录中所说一样,此书“仿佛模糊黯淡的铜镜”,“不够爽朗地显露我个人在诗歌里的衷心嗜好”。但是先生在注释中展现的渊博学识实在让人大为景仰。

  难见其他的选本能将诗人介绍得如此到位。曾在图书馆翻过程千帆的宋诗精选,对诗人的介绍也是人云亦云的写简历,平淡无奇。此书则更偏向于诗人个性,诗家渊源,创作风格以及诗坛趣事且用语风趣,如评价王安石的俚语入诗如同大观园中建稻香村,用荆公破口骂人的一句“君辈坐不读书耳!”来彰显其博学实在有趣。刚叹惜完陆游没为苏轼诗集作注,又在介绍秦观时爆料陈师道发牢骚苏轼待秦观比待自己亲热,然后又冷讽后人对山谷诗的疑神疑鬼,将大儒叶适比作鸵鸟。指出老杜诗中缺少陆翁的那种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的境界,真是慧眼!西昆体,江西派,江湖派中的诗人在先生手中是随心指派,肆意点评。即使不十分有名的诗人也能介绍出亮点来,印象较深的有在介绍董颖时提及其十首《道宫薄媚》有词蜕变为曲的先兆;还有萧德藻的一篇吴五百寓言,堪称钩沉;“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出自方岳……

  在对诗的注解中先生常常将一句诗的来龙去脉叙述的一清二楚。例子太多,开篇第二首郑文宝的柳枝词中那句“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林逋的“零落棋枰葑上田”还有对王安石那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分析实在太妙!

  读先生的注本,语言平易风趣,文章典故信手拈来而不见一丝学究气。各种典籍引用详细令人目不暇接,不知有无闲人统计一下先生的引用书籍。曾听人说钱先生大学期间听课未做过笔记,不知真假。不过博闻强识应是有目共睹,否则焉能如此洋洋大观?

  《宋诗选注》读后感(四):奇思妙喻玉缤纷

  

聂绀弩《题〈宋诗选注〉并赠作者钱钟书》诗云:“诗史诗笺岂易分,奇思妙喻玉缤纷。倒翻陆海潘江水,淹死一穷二白文。”对此书是极为洽当的评价。

书受郑振铎的要求,成于1957年,本书附录了《香港版【宋诗选注】前言》(P296)最能坦露作者的心迹。基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本书)“既没有鲜明地反映当时学术界的“正确”指导思想,也不爽朗地显露我个人在诗歌里的衷心嗜好。”(P296)。对于才华横溢的作者来说,这是多么不快的一件事。乃至作者对本书的评价是:“这部选本不很好;由于种种缘因,我以为可选的诗往往不能选进去,而我以为不必选的诗倒选进去了。只有些评论和注解还算有价值。”(P297)

作者认为有价值的东西,连胡适也认同。在第二百九十七页的注一云:“最近看到胡颂平《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台湾:一九八四),二0至二一页评及《宋诗选注》,对选目很不满意,并认为迎合风气,却说:”注确实写得不错。“

作者说自己”企图识时务,守规矩,而又忍不住自作聪明,稍微别出心裁。”那么书中应埋了很多密码、暗号,留待读者去发现。其中一个有趣的是注解王安石《泊船瓜洲》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也是王安石讲究修词的有名例子。据说他在草稿上改了十几次,才选定了这个“绿”字;最初是“到”字,改为“过”字,又改为“入”字,又改为“满”字等等(洪迈《容斋续笔》卷八)。王安石《送和甫寄女子》诗里又说:“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送汝过江时”,也许是得意话再说一篇。但是“绿”字这种用法却在唐诗中早见而亦屡见;丘为《题农父庐舍》:“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李白《侍从宜春苑赋柳色听新莺百啭歌》:“东风已绿瀛洲草”;常建《闲斋卧雨行药至山馆稍次湖序》:“行药至石壁,东风变萌芽,主人山门绿,小隐湖中花”。于是发生了一连串的问题:王安石的反复修改是忘记了唐人的诗句而白费心力呢?还是明知道这些诗句而有心立异呢?他的选定“绿”字是跟唐人暗合呢?是最后想起了唐人诗句欣然沿用呢?还是自觉不能出奇制胜,终于向唐人认输呢?”(P49)这可把王安石贬得不轻,可见作者对王安石这诗是多么不屑。

还有值得细读的是,宋诗人的简介,钱钟书把一些未能选上的诗也暗藏其中。闲时翻翻,每有新的收获。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宋诗选注》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