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善意杀戮》影评精选
日期:2020-12-24 04:09: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善意杀戮》影评精选

  《善意杀戮》是一部由安德鲁·尼科尔执导,伊桑·霍克 / 詹纽瑞·琼斯 / 布鲁斯·格林伍德主演的一部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善意杀戮》影评(一):科技的进步还是倒退?

  1.美国五年前的科技,就可以实现精确打击,很震惊。

  2.人性的反思。站在上帝的视角,杀恐怖分子,没错。但是上帝控制不了人类的活动。导弹10s后精确打击,无辜的小孩子突然闯入目标区,这样做和恐怖分子有什么区别。。。。。。这样对人的心灵是一种极大的拷问。

  站在军方的立场,这就是对的。

  站在无辜受害者的立场,这个责任由谁来承担?

  《善意杀戮》影评(二):善意杀戮---无需担忧

  善意杀戮---无需担忧

  在拉斯维加斯的军事基地工作,操控位于阿富汗敌区领空的无人驾驶战斗机。托马斯开始怀疑自己的工作,尤其是当他们被CIA的人所指挥,不得不屠杀那些无辜的民众时。

  主角先生,这,将是(也已经是)现实与事实了,无需过度怀疑!

  就像第一批拿起机枪射杀的射手们,是否也会考虑,这种远程行为的不端,而反思,应该是要拿起滑膛枪面对面、排成行,对射!

  呵呵!

  《善意杀戮》影评(三):和战争之王同样的手法,但远远不及

  本片和战争之王是同一个导演,主角也在战争之王里是主要配角,在主线之外也着重描述了战争杀戮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

  但是战争之王是恰到好处水到渠成,而本片却是模糊了主题喧宾夺主强拉硬拽,除非导演就是想反对所有的战争。

  其实和无人机还能近距离聚焦,多单位协同核对,事后有总结检讨相比,飞机轰炸才是更容易误伤无辜的。包括谷歌一些码农反对无人机,却不知道如果不用无人机,用远程导弹的话是更大的问题。

  《善意杀戮》影评(四):炫耀无人机的威力

  这是一部美国政府为自己杀人而辩护的电影,片子毫无保留地炫耀美国无人机的打击能力,目的是让那些小国家了解他们的本事和打击能力,想杀谁就杀谁,杀人就跟踩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只需要相关安全部门下一个命令,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无需跟任何国家解析,这就是他们的能力和本事,看你们这些小国家怕没,还不快点乖乖听话?而那些操控武器的人的良心谴责,要表示美国人是善良的,你看,他们只想杀强奸犯。是中国人都要看这部片子,看清楚自称上帝的美国政府是用什么方式杀人,都杀了什么人,他们就是一个反人类的政府,在他们眼中美国利益第一,其他人类和种族的生命就是蚂蚁一样,不需要人道,甚至不是人。不听话的都杀光他们。

  《善意杀戮》影评(五):无视恶行

  无人机的出现使主人公的飞行变的毫无意义。

  曾经的战斗机飞行员、少校托马斯·伊根成为一个无人机的驾驶员。

  远程使用无人机监视上级下达的目标人的生活,远程控制无人机,杀人如游戏机般点对点发射,随意的射杀只是为了保持政治正确。没有冒险的生活,每天在密闭的潜水艇里的军事基地射杀远在另一个半球的阿富汗、也门等贫穷地区疑似恐怖分子、携带武器者等,在保护的名义之下,只有别人在流血。

  双方引起的恶性循环无法终止的仇恨。

  这部片子的拍摄题材性质注定枯燥,我们在第三方屏幕看着画中画。

  最后的结尾的触动引发的行为不可不可说意料之中,只是谁都知道这样什么也改变不了。

  《善意杀戮》影评(六):个人备忘

  一部能让人沉浸进去的好片。

  伊桑霍克演技不错。将压力、煎熬、迷茫、痛苦全都表现了出来。

  一边喝咖啡一边歼敌。

  无人机操控系统是按照XBox设计的,招收的不少人都是游戏宅。 让我想到曾经看过的新闻:美国军方采购大量XBox手柄用于军事训练。

  停放整齐的小拖车--无人机控制室,其实我觉得挺像早期的黑网吧。 门上贴着:YOU ARE NOW LEAVING THE U.S OF A.

  与CIA的合作任务。

  为对付恐怖分子,先发制人的防卫策略。 先发制人和防卫这两词,呵呵。

  二次打击,将第一轰炸过后前来轰炸现场的人歼灭。

  无人机为远在战争前线的小队守夜。 在屏幕前熬个通宵。

  一边给怀疑出柜的妻子发短信,一边随手发射导弹摧毁了民房。 这个时候,什么人道什么正义都抛到一边了,哈!更加凸显了人命渺小!

  “我的另一项工作就是损害评估,也就是数尸体,但是并不好数,因为通常尸体都会变成尸块。”

  为了不伤害无辜,故意装作掉线,失去目标。

  支开小组其他成员,行侠仗义干掉强奸者。

  《善意杀戮》影评(七):独特视角下的正义与杀戮

  导演的视角很独特,从冷冰冰的机器视角返回到人的世界。从根本上证明了美帝主动出击的荒谬。反战的角度显而易见,但导演拍的太平淡,剧本没有深挖,风格也不够显明。显然,可以拍的更好一些。

  如果无人机从达成军事和政治目标的可选武器转变为必备武器,将会面临很多挑战和质疑。实施远程作战行动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减小了非作战人员的风险,将他们完全排除出军事人员的范畴之外,也可能导致动用军事力量的政治门槛被降低,使得战争爆发的频率增加。如果这样可以更好地实施干预和使用武力,为那些无力自卫的人们提供保护,这应该是件好事,但也会导致在没有进行深思熟虑的情况下就卷入冲突。此外,由于使用无人机的一方不必担心所属人员受到伤害,冲突可能更难以解决。如果完全依赖军事手段介入他国事务,且本方战斗人员几乎没有人身危险,那么本方平民受到的生命威胁就有可能增加。可能有人认为机器人是“应对人体炸弹的有效工具”,但他们同样应该考虑到,人体炸弹往往是在万分无助的情况下才会采取这种举动,而这种无助正是来自于对远程作战样式的无奈。综上所述,即使无人机有时确实具有其他武器装备所不具备的政治或道德优势,但并非永远是实现政治目标的适用手段。

  《善意杀戮》影评(八):善意杀死了谁

  在我眼里,该片最有意义的地方根本不是最后点题的杀戮,而是伊桑霍克对自己人生的感慨。不要说那些蛮荒的国家,美国就是一个强奸频发的国家,朱迪·福斯特出演的《暴劫梨花》说的就是这点。 更不用说这个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很多人,每天都被生活强奸。对个体的怜悯是个人的选择,可能来自于个人修为,可能来自于基因。这些怜悯只和自己有关,和这个世界无关。就如同片中的妇女,她今天免遭了一次不到1分钟的强奸,生活明天给她带来的是什么谁也不知道。更是对这个国家毫无影响。

  时代的变迁总是在成就很多人,这些是媒体和聚光灯下的焦点,而埋没的那些人,恰恰就活在灯光的背面的阴影下。

  我可以想象这个一个角色,作为美国这样的战斗的民族,从驾驶F16到操作无人机这种“玩具”后巨大的失落感。人是一种很奇怪的生物,做很多事儿都需要“意义”。片中即便有“钻石女”这种尤物,伊桑霍克做爱都有如嚼蜡。现在的社会,偷晴,出轨,恋童,群p都来自于感官刺激,因为在常规的性伴侣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激情”。

  片中的“隔壁老王”对伊桑说:真搞不懂你,有什么不满足的,有大房子住,每天下班就能回家陪老婆孩子,还不用担心被戴绿帽子。平静的生活最适合的就是各种宠物(无贬义),但当生活把猛兽关进漂亮的大笼子,这个世界就能“和平而美好”了吗?

  《善意杀戮》影评(九):你们真的在扣扳机的那一刻思考过么

  看预告的时候就已经大致猜到故事结构了,典型的反思片。

  首先看到的是错位。

  经验丰富的F-16飞行员如今坐在集装箱里边飞咖啡边飞地狱火。对于有的人来说,这就是梦想,上阵杀敌的同时,每天还能老婆孩子热炕头,完全没有生命危险。但是有的人,会思考自己是懦夫,坐在屏幕后面如同一个COD的gamer一样。对于后一种人,蓝天才是他们的归宿。如同碧海蓝天里的潜水员一样。对于人生的归宿,总不是他人能理解的。他们只是执着的坚持着在前一种人看来病态的思维。而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其次看到了信仰的迷失。

  床头的十字架,屡次的出镜,暗示了基督徒信仰的根深蒂固程度。这对滥杀无辜造成的沉重心理负担形成了鲜明的因果联系。如果我们同被杀的恐怖分子一样无视连带损失,为了杀而杀,那我们与他们的区别在哪里?长官的答案就是没有区别。我们停手了,他们会停吗?所以,我们不能停手。

  最后,是救赎,亦或者,逃避。

  违背操作规范,消灭了不是目标的目标。对他来说,是种解脱,是种救赎。但是,我却觉得,这只是上一次任务逃避的继续。他没有办法发布命令,他也不会对命令说不,他只是技术性的逃避了自己会面对的道德与职责之间的辩论。然后,坚持自己的责任,去小姨子家接回老婆。

  故事就是这么个简单的故事。讲讲感受。

  军人的职责就是执行命令。这就决定了,无论是什么样的命令,都要坚决执行。否则只有两种后果,站错队,洗洗睡;或者,黄袍加身。就实践的经验来讲,洗洗睡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军队真的不是一个供人思考道德的地方。

  那么,能做的,也就是是否能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问题了。

  有些人真的是很蠢总是会绝对坚持自己的原则,永不妥协。纵使,虽千万人,吾往矣。对于这一类人,我只想说四个字,请带上我。这些人只会坚持自己的坚持。

  其实应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持。这些人,永远是可爱的。

  即使我知道,这只是一部跟在拆弹部队和美国狙击手后面的跟屁虫。我仍然能感觉出它的不同。这次,我么重在讨论选择。好的,坏的;坏的,不那么坏的;坏的,更坏的;更坏的,最坏的。

  人生总有选择的。每天每分每秒。所以不要怨别人。我们能活成什么样子,全凭自己的选择。

  最后补两句对当下事件的看法。我喜欢U.S.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国家(而不是政府)尊重向公民告发政府恶行的告密者;而不像某些国家(而不是政府)尊重向政府告发公民的告密者。以及,通过电影,传记等方式反映军人真实心理状态,人性选择;而不是靠喉舌意淫公众人物影射“英雄人物”,靠神剧来侮辱公民智商的做法。

  《善意杀戮》影评(十):真实的挣扎

  如果说战争是一首诗,那么硝烟就是这首诗的韵脚,只是诗中的主体不会是羽扇纶巾,甚至不会是飞机大炮,而只会是血肉陈尸。即使没有人真的希望如此。

  [善意杀戮]就像是一首挣扎的叙事诗,一部游离于好莱坞体系外的战争片。[猎杀本拉登]最后会留有一抹怅然若失的伤感,但故事的过程中却从没有怀疑过这个任务,女主角的信念更是一直那么坚定;[美国狙击手]虽然同样通过家庭表达了战争对一个英雄的残酷影响,但凯尔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目的,终于狙杀了伊拉克狙击手为其死去的战友报仇;更不要提[逃离德黑兰]这种本来就事出有因的伪战争片。而[善意杀戮]中所表现的却是无尽的挣扎,女副驾驶诸如“那是恐怖分子的所作所为,什么时候我们变的和哈马斯一样了”“毋庸置疑,我们就是生产恐怖分子的工厂,基地组织所拥有的最佳征兵工具”之类的台词,在很多美国人心中也许根本就是大逆不道,而汤米对自己的任务也从未有过坚定的信念,他只能像一个落魄诗人,不停地用酒精麻醉自己,换回虚无中那短暂的美好。

  安德鲁·尼科尔从来就是一个不缺想法的人,无论是作为编剧而让其声名大噪的[楚门的世界],还是探讨“基因决定命运”的口碑之作[千钧一发],甚至是褒贬不一的主打“时间货币”概念的[时间规划局],尼科尔所选择的角度和观点总会让人眼前一亮,这一次的“无人机杀戮”同样具有深刻的话题性和价值意义。

  但这也许是尼科尔第一次对于影片的倾向性产生了挣扎,[千钧一发]中文森特成功升空;[时间规划局]中“贾老板”和阿曼达的“颜值组合”成功地做了一次侠侣;即使是[战争之王]中那略显画蛇添足的说教,都充分表明了尼科尔的倾向。然而,这一次,尼科尔却似乎始终逃不开挣扎,他不会选择像[美国狙击手]那样刻意说明孩子手里有手榴弹而证明没有“错杀”,也不会抹杀掉“无人机”的功绩,不去体现保护战士这种完全正面的任务。

  [善意杀戮]大概是尼科尔最真实也最挣扎的片子,汤米大概也是尼科尔塑造的最挣扎的主角。印象里是第一次看到伊桑·霍克在戏里一直眉头紧锁的样子,无论是执行任务,交谈,开车甚至是做爱。也许这部片子本来就想把评价的标尺交给观众吧,就像英文原名“Good Kill”可以理解为“干得漂亮”也可以理解为我们看到的翻译“善意杀戮”。

  如同杜甫的“黎民苍生” 总是不如李白的“仙风傲骨”更容易被局外人称赞,[善意杀戮]中过于平实客观的处理,不够错综复杂却又不易感同身受的人物关系,不具备立场以致有些不足的情绪渲染都不容易被观众们接受甚至称赞。就像片子中饱受争议的配乐,总是在情绪快被烘托出来时响起的金属和朋克,确实很容易让观众们出戏。我可以理解这是尼科尔对汤米生活的一种侧面描述,对于操控无人机的士兵们来说,他们在基地面对的就是战争,离开基地面对的就是赌城喧嚣奢靡的生活,两种音乐正是两种生活碰撞的现实,同样对于如此状态下的汤米来说,摇滚乐也和酒精一样是可以麻醉自己的元素。但从观众反响的角度来说,尼科尔的这种尝试确实难言成功,虽然没有人能够说明选择另外一种处理方式是否能够既维持导演的本意,又获得更好的反响。

  最后对“强奸犯”的私刑,有些类似于[楚门的世界]和[时间规划局]的“自我救赎”,但这一次的“自我救赎”却多少带了点“阿Q精神”,汤米带着自我满足的神情开车驶去,迎接他的会是什么,尼科尔却并没有说明。在这“真实挣扎”的终点,他还是选择去留给观众一扇“罗生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善意杀戮》影评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