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非我族类》经典观后感1000字
日期:2020-12-24 03:17: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非我族类》经典观后感1000字

  《非我族类》是一部由卢卡斯·贝尔沃克斯执导,艾米莉·德奎恩 / Loïc Corbery / Sandra Nkake主演的一部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非我族类》观后感(一):送给单身二十二年的自己

  读书是一件浪漫的事情,无论最后他们有没有在一起。。

  思想的碰撞也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无论最后他们有没有在一起。。

  觉得他们在沙发上一起读书的感觉很美好。。

  未完。我需要找个时间好好想一下。。。

  啦啦啦啦了。课了吖我二爹。。。。。。。。。。。。。。。。。。。。。。。。。。。。。。。。。。。。

  《非我族类》观后感(二):明明相爱为什么还是会离开

  虽然不是完整的看完,但真的非常喜欢这样的电影。电影对爱情中细微情绪的描写真的太准确了,男女不同的爱情思维差异也刻画的非常清晰。我认为不论是女主还是男主,都是投入在各自认为的爱情里,只是爱情意识的差异让双方产生隔阂,女人可能会觉得爱情是不应该存在理智的,既然爱就应该不计得失奋不顾身,但男主却认为思辨性的理智交流是更高级的灵魂交流,身体加上这种灵魂交织的爱情更加可欲可取。各自心理投射产生的落差决定了虽然是相爱的,但无法最终一起

  《非我族类》观后感(三):感受到爱情的甜蜜

  看了很多评论后看完了电影,我觉得男女角度是不一样的。女主热爱生活渴望爱情憧憬爱情,但强烈的占有欲和性格的差异使她必然的会失恋;男主并不完美,他需要的是伴,没了这个人不就找那个人嘛,所以爱情是经不起考验的,也是因为不完美,所以他是人,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缺失的是目标的不一致,所以才会有所顾虑有所隐瞒。想起一句话,“论心不论迹,论迹世间无孝子”,同样的道理,凑合不代表对错!

  另外,不管内心有无阶级感,爱情的对对碰本不应该有阶级感,电影从头到尾体现出女主的不自信。

  最后的结局,女主离开,这又是一种不自信和煎熬,因为故事不应该就此结束,可是她提前结束了,她需要承受更多不爽。

  《非我族类》观后感(四):看似矇昧的,和看似很有学问的擦出的火花才灿烂

  真的是好电影,导演的担心不无多余。他用一个好电影婉转的提醒了不同族群人所存在的弊端或缺陷。高级餐厅约会的口红唇印很刺眼,是一种美好之中刺眼的瑕疵,我们的认知来源于教育、环境的共同作用,但是我们遵循的这些规则、习惯、常识未必就是真理,这个世界需要我们有更开放新的心去接纳、去营造。

  两个世界不同类的人相撞。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无论是哪一种人,固执在自己的的阶层或者是环境中,都是可笑的,打破自己的认知的局限,多去接受一些可能性,才能够更接近爱与美以及幸福。女主被哲学老师唤醒了,但是哲学老师却依旧困在自己的价值观中,他的价值观超越了他的爱、幸福和快乐。所以,最后她破釜沉舟的做法,竟然让我留下了感同身受的眼泪,那是遗憾、超脱、无奈、觉知、痛苦交织的决绝,好爱她。

  《非我族类》观后感(五):我要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爱情主题的探讨,法国电影好在灵肉结合,且灵胜于肉,即所谓“深挖人性”。爱是什么?绝不是感官的欢娱,也不仅是精神的契合,更重要的是灵魂的相互映照,生命的相互成全。一双男女在一起干点什么,除过吃饭、做爱,一定还要你给我读文字,我给你唱曲子,一起看海,一起发呆。从先后相互送本书开始,这场恋爱谈什么?谈阅读、谈写作、甚至谈哲学。

  上半场是一块甜点,馥郁腻味,下半场则是一杯清茶,醒脑沁脾。女性主义意识渐渐觉醒:独立人格、自我主张在爱情当中更要坚持。你如果爱我,请在性灵层面尊重我,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彼此交融。这在《致橡树》中早已有所表达:“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为此,为何总是女方承担代价?结尾悲绝如现实,她会孤独好一阵子的——其实他也孤独,但凡内心世界,大家都是孤独的。

  《非我族类》观后感(六):非我族类观影记

  法国文艺片,需要慢慢看细细想的一部电影,里面bgm都很好听。女主角很漂亮很有气质,单纯热情,她爱上了男主角,深陷其中。男主角是一个典型的渣男,只想谈恋爱、啪啪啪,不想结婚,不想负责任,已经辜负了一个女人,到了一个新地方后因为单调乏味的生活而去招惹女主角。

  当哲学遇上爱情,男主角有着自己的独立思维,不愿意让女主角进入自己的世界,他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反世俗者。两个人生活圈子不同,喜欢的东西不同,三观也不同,在一起是会很累。我们的环境已经形成了阶层固化,我们的骨子里生来就有门当户对会比较容易走下去的观念。

  最后,想吐槽一下CCTV6是不是为了掐时间好播放广告而截掉了影片最后一部分了,结束得很莫名其妙。已经在频道上看过了很多电影了,是经常性的发生影片莫名其妙地结束了这种情况!

  《非我族类》观后感(七):这到底是不是爱情呢

  在周五晚上随意调到CCTV6,一个总会在深夜给人惊喜的频道。调过去后画面刚好停在一个法国巴黎年轻男人身上,即将要被分配去法国的乡村,他抱怨会无法忍受将来的无聊。身为一个在大都市待了很久的人,我顿时就感受到他的心情,就因这一句话,我想这也许会是一个很不错的电影吧,接着看了下去。 电影这东西真看直觉呢,果然是一部太迷人的作品了~ 好奇为何一个男性导演能把女主的每一个情绪都刻画得那么到位

  故事开始两人任凭感觉在一起,享受着幻想的对方给自己带来的满足感,坠入短暂而浓烈的热恋。

  然而,很快女生在爱情中的不安全感,尤其是当男女双方之间还存在着难以逾越的社会阶层,猛烈的地袭来。渐渐地,女主从相处中、从男主的书里看出男主对自己的无所谓和不在乎,这让深爱着的她怎么能接受这样的不平等,便和男主冷战几天。虽然最后和好如初,但是这无法修补裂痕已经存在了,仿佛昭示着最后的悲剧。

  果然,在甜蜜的掩盖中,真相还是来临了。男主在同事面前羞于承认女主的身份,冷漠处之。这一刻女主什么都懂了,那时开始觉得女主演技简直开挂了。两人走在热闹的化装街道,周围丑陋的面具脸直面镜头,镜头就是女主的视角,玩具脸被聚焦,放大,女主受伤茫然的心情从几张面具脸的特写被传达出来。“你没伤害我,不需道歉” 说出这违心话的女主是有多受伤

  男主之后依旧照常给女生睡前念书,但女主看他眼神不在有以往痴恋的甜蜜,而变是一种把男主里里外外穿透的眼神,要把人吸进去一般…… 这种眼神都出来了,那么在一起注定是不可能的了。

  女主最后的不辞而别,实在是让人为她的洒脱干脆而钦佩,的确是明智的一举。只是希望这伤痛,能早日淡去。

  《非我族类》观后感(八):每一次选择都是重塑

  或许你我生命中发生的一切,其实在发生前,我们早已为之选择了,不过可能我们从未在事发前发觉,尝试改变,唯有已成定数时,才学会反思亦或是后悔。

  《非我族类》最后以悲剧结尾,这是我们已知的,但仔细想想,它的悲剧似乎是必然的,为何?难道仅是男女主阶级的不同吗?我想恐怕不是。

  我觉得是因为他们精神层面上,本就是两个平行世界。男主的家庭教育,阅读的书籍,经常去的场所,与女主的对比太过强烈,并不能说谁的生活是好的,但这些不同必定反应出的是他们眼界,甚至是思想境界上的不同的。

  那你可能会问我那么他们为何一开始会在一起?我觉得是时机加上一开始的猎奇心里,但我想这注定了他们坚持不了多久。事实电影也是这么告诉我们的。

  有很多东西都是可以被勉强跨越的,比如电影中的等级,但精神上的不同才是真正难以跨越的,它是导致人与人之间认同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没有它可能真的无法长时间很好相处。

  再说回女主最后对那女孩说的,好好学习吧,唯有这样你才能有选择做你喜欢做的事,以至于,最后你才能不会后悔自己所走过的人生。

  这是女主对女孩说的,但更像是女主对自己说的,她后悔了,但她已没有选择了!她认识到,她不能与男主走到一起的原因,就是在于自己的不足够优秀,她开始暴露出内心中无限的自卑,她开始变得有些神经质,她的魅力也在这时慢慢消退。所幸,她很聪明,她选择了决绝,她没等到男主慢慢发现她与他内心想象的不同,就离开了!也许这对她来说,已是一个很好的结局。

  我看完,不禁对女主有了一丝好感,因为她最终的决绝体现了一个女性应有的自尊与自重!但我对她更多是一种同情(我不知道这个词我形容的是否准确),为何同情她,并不是因为最后她只能被迫离开,而是我觉得是她自身造成的这场悲剧,她年轻时的不努力,让自己无法变得更优秀,她后来的不愿安于现状(当然安于现状也并不是什么好事,依情况而定),她不愿与和自己差不多的男性交往,但恰恰自身只能与那些她口中所谓普通的男性相配。难道这还不够可悲吗?

  当然影片中还有太多这值得分析的点,我就不多说了,总之每部好的电影,我们都应该细细品味,希望我的观点,能给你带来一定的思考,最后我依旧想送一段话给大家,选择是一种智慧,而我们的人生,也是一次又一次选择的结果。每次的选择都是自我重塑的过程,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相信你我都会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选择,最终绝不会像影片中的女主一般最后无路可选。

  《非我族类》观后感(九):爱就要换位思考

  我和我母亲一起看的,当时我妈还说法国片的确很有点想法。

  男主角看似阳春白雪,实际是不食烟火的化石,空有一副好皮囊,用着所谓的哲学装点自己的门面,极尽所能的鄙视除了巴黎以外的地区是何种落后狭小。

  然而事实上他从来没有真正的生活过,也没有真正的爱过谁。

  他就像很多其他巴黎人一样,匆匆打卡上班,周末一定要回巴黎渡过,好似这样才能把身上的烟火洗去回到上流高层社会。从电影前半段其实可以看出男主在巴黎过的也不如意,也没认识到自己是自私的,在巴黎也没有什么朋友和圈子。为自己的感觉而活着。

  女主尽管出身小城市,学历也不高,但她却做到了从没接触过哲学里的哲学生活,在生活中思辨,去理解,去独立思考。任何一个哲学家都是活在人世里去思考,没有人生经历,哲学从何而来?女主时时刻刻都在给克莱蒙惊喜。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生活不相容,完全不来于学历或是思想上的区别,只是在于克莱蒙的态度。

  女主竭尽所能将生活中的美好都展示给克莱蒙,她生活独立,尽自己所能养育好孩子,遇人不淑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擦干眼泪衣着光鲜的拉着闺蜜一起跳舞唱歌。她是热情洋溢的,对生活的美好一丝不因其他而失去。即便她从未看过哲学,她俨然活出了自己的哲学理论。最难能可贵的是,她愿意遇到别人的时候,去做改变。

  男主克莱蒙的态度让女主崩溃,她一再提起巴黎之行都被男主回绝。詹妮佛不是那种攀龙附凤,因为你是巴黎人你要如何的类型,她可以自己去巴黎,但是希望是和一个值得的,聊得来的,真心人一起去。这是一种人生的境界,我要把最美好的事情和最值得人一起做。然而克莱蒙不仅从内心深处不适应本地,俨然以一种高高在上的生活态度来指导詹妮佛。

  他不愿意将自己的生活展示给詹妮佛,也不愿意介绍詹妮佛到自己的朋友,亲人,家庭里。在法国,互相介绍朋友是很重要的环节,这类似一种许可,你是我的男女朋友的意味。如果说对方不愿意将你介绍给他的生活,那就像詹妮佛说的,这就是炮友而已,因为炮友绝对不插手对方的生活。而克莱蒙一再执意周末回到巴黎。这让詹妮佛无法忍受,她觉得我是真的爱你,生活如此美好,我展示给你,你也喜欢,但你从来不对我如此上心。你只是会说爱我,但从来没有行动。

  詹妮佛并不需要克莱蒙真的为她承担什么生活成本或是做一顿早餐,她爱他,所以想让他生活的更好。但是克莱蒙只是享受着詹妮佛的美好,用他的话就是在这种小地方汲取到了花蜜后就返回巴黎。他从来没有想过,或是从詹妮佛的角度想过问题,他拿着一束花,以为可以挽回詹妮佛,然而人去楼空。闺蜜的伤心是在于詹妮佛的确是一个生活里带来乐趣的人,她的离去竟让人如此怅惘。

  克莱蒙是不是爱詹妮佛呢?肯定是爱的,这种肉体混合精神的爱,都是克莱蒙认可的。但这样的爱太流于表面,如果克莱蒙回到巴黎再也不需离开的时候,他还会想起詹妮佛,想起她的早餐,魅力,笑容和爱情吗?可能他还会遇到另一个女老师,继而将詹妮佛放之脑后。詹妮佛与其面对这样的状况,一走了之,已经是她最大的退让。

  詹妮佛在最后时刻,泪流下来仍然唱歌,她站在克莱蒙的角度看到了未来,克莱蒙也许以后会离开她也许不会,但这又有什么意思呢?他的世界从来不对她展开,他的美好好像都和詹妮佛无关。他就是这样的人,你无法改变他,一味的指责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痛苦和尴尬。所以,詹妮佛,放下,立地成佛。这是痛苦的,不舍的,但她做到了,再一次让我从她身上感受到,独立女性的魅力,她还是爱克莱蒙的,但如果这让她痛苦,那么她就离开。

  克莱蒙可能只在最后才能感受到这股爱里的痛苦,也许这也是一种好事。

  《非我族类》观后感(十):不知道这部电影应该叫什么名字.失败的感情?

  很久之前就想下载的电影因为找了很久一直没找到资源所以只是看了一遍但没法下载。前几天找到了下载的资源开心的不行所以跟着就又把电影看了一遍~

  法国人似乎对爱情真的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虽然只看了两三部法国爱情电影但我的这种感觉已经很强烈了。

  一个特别冷淡对感情完全无所谓并且爱无能的哲学教授

  一个乐观开朗对生活的一切都无比热爱的单亲妈妈理发师

  这样的感情可能从一开始就注定会以失败告终吧。

  电影开头Clement正面对一段即将破碎的感情,在自己女友气愤的拒绝了他的示好之后他完全没有一句多余的解释,也没有任何请求原谅或者安慰的话语直接转身离开然后去自己平常会去的咖啡馆。当服务生跟他说今天来的有点早的时候他回答时候的表情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轻松自如,可当他被告知自己要被从Paris调到Arras的时候却气愤的不行,这两件事的对比多少也让人看出了他对待感情的冷淡态度。

  在Jennifer的理发店剪完头发的几天后去约Jennifer出去,Jennifer因为有事而拒绝,被拒绝后Clement依然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可正是这种冷淡的态度却刚好吸引了一直以来被前任都非常在乎甚至有些在乎过头的Jennifer。几次约会之后,Clement是不是带给她的小浪漫那种与众不同的感觉渐渐的征服了Jennifer,甚至一度Jennifer觉得Clement就是自己一直等待的真爱。所以在几次上床之后Jennifer就已经对Clement敞开心扉,跟他说自己不再想要这种露水情缘而是想要一段真正的恋情,直到Jennifer发现Clement除了是个哲学老师还是个作者之后。

  其实这里我真的到现在也没明白为什么这件事情成了导火索。因为有太多细节都能让Jennifer看清现实了,比如Jennifer让Clement带她去Paris时候Clement推搡拒绝时候的表现,比如Jennifer让Clement陪她去看孩子时Clement拒绝说总会有机会的。Jennifer和Clement真正的进入到热恋之后她非常确信她就是自己一直在等的那个人,很快就把Clement当做自己的唯一,但有这么多小事只要Jennifer智商稍微在线一点都可以看清Clement到底对她是什么态度她都因为沉浸在幸福中没能看清,偏偏是Clement向她隐瞒自己是作家这件事让她看清了一切我完全搞不懂是个什么逻辑。

  Jennifer发脾气对Clement你知不知道每天有多少人看上我?我认为所有的爱都伴随着妒忌。你从来不问我在你不在的时候跟谁在一起做了什么,可我却总是妒忌你的前女友,你在巴黎遇到的女人甚至是你的学生,以前和我在一起的人嫉妒心都是很重的,他们总是想知道我在哪儿和谁在干什么,他们把我的生活变得很糟,但我现在却怀念这些让我发疯的问题。好像从这个时候开始Jennifer才真正意识到两个人性格如此巨大的反差,也开始明白自己当初好像竟然还就是为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所着迷。虽然有些晚并且这个导火索让我完全不理解不过至少这次发脾气还是有一些意义的,看到Clement后面的表现我竟然真的一度以为他真的会改变,可人终究还是本性难移啊。当游行遇见同事的时候人家轻松自如充满幸福感的介绍自己的家人可Clement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去介绍Jennifer真的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Jennifer彻彻底底的看清楚了这个人完全不值得自己去爱。最后在一次上床之后选择离开自己热爱的工作、朋友、住处,离开自己所以深深爱着的东西离开Clement。最后一次上床虽然Jennifer眼中已经全是绝望但明显她还希望在Clement身上看到一丝希望,可Clement完全没注意到她情绪的反常,所以Jennifer也选择了彻底放弃。虽然有些夸张但感觉对于Jennifer做出这样的事也完全能让我理解。爱就投入一切去爱,离开就离开的彻彻底底。

  很多人说Clement是渣男,其实从我的角度他应该不算是个渣男吧。面对前女友的时候他说自己从来没有欺骗、出轨过,应该是没有做错过事情,他们的分开应该只是因为Clement对一切都无所谓的态度,我觉得这应该不能说是渣男,只能说是很严重的性格缺陷。

  还有很多人说Clement是研究哲学研究过头了,对一切都是那种很哲学的态度。但我觉得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真的别把锅甩倒哲学头上,有太多大哲学家都太浪漫并且爱得深沉好嘛!这完完全全就是Clement自己的性格缺陷,而且他主观也不想改变,没有任何其他原因。

  当Clement得知自己要被调去Arras的时候愤怒无比,他不能接受自己脱离Paris,他从内心自豪自己是个巴黎人,甚至有些看不起其他小地方的人。而Jennifer却非常自豪自己是Arras人,热爱自己生活里的一切。Clement三观真的并不正,他完全配不上Jennifer,这种差距其实也注定了这段恋情没有任何长久的可能吧。

  Jennifer唱的这几首歌选的真的非常好。第一首恋爱之前的you can't hurry love好像在说自己等待爱情的决心,而第二首I will survive的歌词就就简直不能再贴切的体现出Jennifer要离开Clement的决心了。

  这部电影虽然是第二次看,但算是我最近看过最好看的一部了。除了隐瞒自己是作家成为导火索的部分完全没看懂之外整个电影的节奏还是让人看起来很舒服。

  最后还是想说,Jennifer这样性格的女生真的是太让人着迷了啊~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非我族类》经典观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