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壹习的幺幺。
#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又上了热搜。
2020年应届毕业生874万,比去年增加了40万,而明年的总量又将增加35万。
加上全球疫情愈演愈烈,按照合理推断,在短期内疫情不会突然结束,就业压力会有所增加。
微博上,一些应届毕业生的焦虑感隔着屏幕都快溢了出来。
而因为疫情原因,很多投入工作的职场人也并不好过。
年初疫情爆发,“2020太难了”的词条多次出现,期盼魔幻2020能尽早过去。但谁能想到,即将到来的2021年,也不见得能轻松到哪里去。
2020年的应届生虽然不比往届轻松,但大范围秋招早已在疫情前结束,很多应届生在疫情爆发前就已经找到了心仪的职位。
同时,年初爆发疫情后,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就业对冲政策来缓解就业压力。
今年我周围整体考研或是考上公务员的人数确要比往年多。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20届毕业生的压力不大,只是两相对比,20届所受的关注更多。
疫情缓和后,经济稍有复苏的21年,是否还有同等力度的扶持政策目前暂还未知。
不过,也不必太多忧虑。
在教育部12月初的通知中,“各地各高校要做好谋篇布局、力量统筹、政策储备、风险应对等各项工作,千方百计促进2021届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千方百计、更加充分这些词不难看出21届毕业生的严峻。
除了本身就业基数大,疫情导致的岗位减少,内部竞争也会加剧,
因为国外疫情影响,原定出国计划大概率都会取消,还有大批留学生会选择回国。
不管是考研还是就业,都有更大概率和优质人才相遇。
但应急毕业生不需要太过恐慌,那些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优势一定要提前知晓。
国考、省考这些大型招聘开始针对应届生都有限定,特别是公务员考试,其中有很多只能应届生报考的职位,提前关注这些信息,选择多,竞争小,一定要把握住机会。
教育部针对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发布的官方通知中明确便是:就业政策向应届生偏移。
像福利待遇一流的烟草局,很多人都想进但却没有机会,是因为很多岗位只针对应届生。
还有选调生,其中之一的报考条件就是应届生,选调生要求严格,条框更多,所以符合条件的人更少,竞争压力低。
央企和国企的校招也仅针对应届毕业生。
其次,很多城市为了引进留住人才,甚至提出应届生可以直接落户,而非应届生假使想落户,就需要更多的途径了。
如果能直接落户在大城市,户口问题可以解决很多以后的烦恼,比如买房、子女教育等。
一些城市还有落户补贴,优先落户的同时还能拿到2-3万的补贴。
这些都是应届生的优势,不好好利用以后会后悔。(当年的我就完全没有用上自己应届毕业的优势)
总结来说,需要加快求职的进度,提前了解实习和工作的一些信息,多方向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等待。
除了应届毕业生,我们普通人也并不轻松。
2021年注定是存量竞争,金融环境会更加复杂。
因为疫情和经济困局的影响,美国、日本、欧盟等疯狂印钞,我们国家虽然克制,但是从长线来看,也不少。
这一举措的影响或许会在21年爆发。
如果爆发,那么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变多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普遍性的货币贬值,会导致作为普通人的我们的购买力越来越低。
所以除了可能遭遇降薪裁员外,也可能面临一定的经济压力。
2021年,求稳不求快。
让自己的赚钱能力超过货币贬值的速度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各行业内卷更加严重的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只有让自己能强大,才能有更多的选择权。
动起来,才是解决焦虑的唯一方法。无论时代怎么变,努力的底色不会变。
与其在犹豫中徘徊,思来想去,不敢行动,觉得自己没有做好准备,时机也未到,不如先迈出一步,你会发现,其实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
刘同说,越是低谷的时候,越能看出一个人的本质。
最差的结果无非是失败,有人等着失败,有人骂着失败,有人尽了力仍然失败。
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态就是每个人自身的光,你颓唐就是颓唐,你顽强就是顽强。
人不能因为害怕就不去拥有。
点个在看和赞,明年会顺顺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