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沙的智慧》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0-12-23 00:31: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沙的智慧》读后感精选

  《沙的智慧》是一本由奥修著作,学林出版社出版的312图书,本书定价:16.00,页数:19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沙的智慧》读后感(一):破除我执,穿越沙漠,成就生命。

  很多年以前读过这本书,一直在思索河流让风带走的问题。是的,如果信任风,让风带走,那么就可以穿越沙漠了,但是让风带走穿越沙漠后的我还是我吗?这个问题始终让我放心不下。但是如果不借助风,河流就不能穿越沙漠。穿越不了沙漠,其实也就是不能达到生命的彼岸,成就不了生命的圆满。

  我到底是谁呢?有必要那么执著于现在的我吗?

  看了克里希那木提的《爱的觉醒》,对这个问题有一点醒悟:是我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让我执著于现时的“我”,生命中缺乏一种信仰,使得我不在信任风的问题上产生了摇摆。

  《沙的智慧》读后感(二):Rajneesh已经催眠了所有的听众

  印度一位国际知名艺术家Babamama在《我的回忆录》中有记载:

  1970年5月期间,Acharya Rajneesh(译注,奥修)在Gujarat邦的Nargol组织了一次交流会(shibir)。她去了Nargol,主要是为了在Rajneesh引导的这个交流会中找出这个方法。正如所料,事实上Rajneesh已经催眠了所有的听众,他们不过是他手里的工具,而非他们自身原本的人类。她坐在一棵菩提树下看见这一幕。她不能忍受这种对天真求道者们的误导。事实上,她强烈地感觉到,时机成熟、足以显现的时刻到了。所以,1970年5月4日的晚上,她走到一个远离交流会的、隐蔽的所在,面朝东方的天空,背对大海,坐下来,进入冥想之中。她幾乎整晚都在冥想入静冥想,当太阳出现在东方的天际,在她之内已经存在了一场强大的体验。

  她知觉到她的头、她的顶部能量中心(Sahastrara)突然打开,出现了一朵像莲花一样圆形的花朵,当它展开它的花瓣,在莲花裡面好像有一千盏灯在发光。光在那裡,但它非常柔和,绝无伤害。这光並不闪烁,向着天空的方向,照亮了顶部能量中心(Sahastrara)的上方。突然地,莲花消失了,被另一朵一千瓣的花儿取代。她能轻易地数出这些花瓣。这花儿送出非常清凉的生命能量(vibrations),贯穿她的全身。

  《沙的智慧》读后感(三):关于奥修

  那天因为好奇跑到专业书库去借书,却发现那些专业书跟新闻并没有多大联系。但我不愿意空手而回,就随便选了几本,包括《沙的智慧》。初看时它的言语不怎么样,当时它的文字氛围(虚无,哲学气)让我不忍放下。我很快地阅读,剔除那些“蛊惑人”的话语,发现其实有很多话是很有道理的。比如说他的“幼虫,毛毛虫,蝴蝶”理论,他的“科学是怀疑,宗教是信任”他的“生命的奥秘不能揭示只能经验”都让我受益匪浅,我的笔记本里越来越多他的语录。我想他应该真的像书中说说的那样是印度继泰戈尔之后又一名伟大的哲学家吧?

  可是当我在百度搜索奥修时,才发现一切远非如此。他的原名叫阿恰里亚•拉杰尼希,1989年改名为奥修。下面是在百度百科摘录的:

  “拉杰尼希让那些捐巨款的富信徒担任部门负责人,而钱财不多的信徒则每天从事12个小时无偿而艰苦的劳动……奥修吸毒成瘾、诈骗、生活奢侈糜烂……臭名昭著的邪教教主拉杰尼希就是后来的“二十世纪稀有大师”奥修。就是在欧美屡屡碰壁,劣迹斑斑的唯一教教主拉杰尼希。两者同为一人是毫无疑问的!”

  也就是说,其实奥修的角色就相当于我们国家的李洪志。只因为改了个名字很多中国出版社包括一些大的出版社都一时大意把作者之前的行径漏掉了,简介里只写他是印度伟大的哲学家,(当然这一点在印度有待商榷。)且看豆瓣对奥修的简介:“ 1931年12月11日,奥修出生于印度,早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印度沙加大学哲学系,曾获全印度辩论冠军。以后在印度杰波普大学哲学系担任长达九年的教授。他生前周游印度各地和世界各国,从事学术讲演。到目前为止,根据他的讲演,整理出版了650 余种图书,被译成30余种文字,畅销世界各地。他本人于1990年12月21日谢世。”

  当然这不是我要说的重点,我想说的是,其实他的这本书还是不错的,起码有些思想对我是很有启发的。他对宗教研究的的确很透彻,他让你去相信,自己却不一定相信。而且他有那种让你觉得特有道理的能力。这就是他的厉害之处。可是我该因为他的劣行而拒绝他的一切吗?

  其实,如果我在一开始就知道了他的那些行为我就不可能去看他的书,就像是我不会去看李洪志的书一样。可是现在我看了,而且觉得写得挺好的,我甚至想看一下李洪志的一些东西。他们既然能够蛊惑人心一定是有原因的。不是那些人太傻,而是这些人太强。的确有很多人被利用了,但是如果我们可以不被蛊惑,而是带着批判的精神去看,那么他的一些对的东西就可以为我们所用了。至少,当你看了他的那些好的东西,会让你静下心来……

  《沙的智慧》读后感(四):水雾雨露

  没有什么可以说的,只是在昨天地震的时候,我想到了这个故事,苏菲中的极品寓言。只是在昨天地震的时候,我才明白这个故事,在我曾对其冥思苦想多少次未解其意之后,它的深义突然袭来,探访到我,在昨天地震的时候。

  那么来重温一下这些字句。

  有一条河流,它发源于一个很远的山区,它流经各式各样的乡野,最后它流到了沙漠.就如它跨过了其他每一个障碍,这条河流也试着要去跨超这个沙漠,但是当它进入那些沙子里,它发觉它的水消失了.

  然而它被说服说它的命运就是要去横越这个沙漠,但是却无路可走.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来自沙漠本身隐藏的声音在耳语:"风能够横越沙漠,所以河流也能够."

  然而河流反对,它继续往沙子里面冲,但是都被吸收了.风可以飞,所以它能够横越沙漠.

  quot;以你惯常的方式向前冲,你无法跨越,你不是会消失就是会变成沼泽,你必须让风带领你到你的目的地.,

  quot;但是这要怎么样才能够发生 "

  quot;藉着让你自己被风所吸收."

  这个概念无法被河流所接受,毕竟它以前从来没有被吸收过,它不想失去它的个性.一旦失去了它,河流怎么知道说它能够再度形成一条河流

  沙子说,"风可以来执行这项功能.它把水带上来,带着它超过沙漠,然后再让它掉下来.它以雨水的形式掉下来,然后那些雨水再汇集成一条河流."

  quot;我怎么能够知道说它真的会这样呢 "

  quot;它的确如此.如果你不相信,你一定会处于绝境,最多你只能够成为一个沼泽,而即使要成为一个沼泽也必须花上很多很多年的时间,而它绝对跟河流不一样."

  quot;但我是不是能够保持像现在这样的同一条河流呢 "

  那个耳语说,"在这两种情况下你都无法保持如此.'"

  quot;你本质的部分会被带走而再度形成一条河流.即使现在,你之所以被称为现在的你,也是因为你不知道哪一个部分的你是本质的部分".

  当河流听到这个,有某些回音开始在他的脑海中升起.在朦胧之中,他想起了一个状态,在那个状态下,他或是一部分的他曾经被风的手臂拉着,的确有这么一回事吗 河流仍然不敢确定.他似乎同时想到说这是一件他真正要去做的事,虽然它不见得是一件很明显的事. 河流升起他的蒸气,进入了风儿欢迎的手臂,风儿温和地,而且轻易地带着它一起向前走,当它们到达远处山顶的时候,风儿就让它轻轻地落下来.

  由于他曾经怀疑过,所以河流在他自己的头脑里能够深刻地记住那个经验的细节.

  他想,"是的,现在我已经学到了我真正的认同."

  河流在学习,但是沙子耳语,"我们知道,因为我们每天都看到它在发生,因为我们沙子从河边一直延伸到山区."

  一如既往的,奥修无论谈论什么都在谈论佛陀,这本书也是,虽以苏菲入题,但讲苏菲的词句并不多,或者说,其实每一句都是在讲苏菲。他无法不讲苏菲,无法在讲佛陀时不讲苏菲,因为佛陀从不谈神,正因如此他是最大的有神论者,而苏菲则称存在为爱人。(小玩笑)人每分每秒都在改变,其实是每分每秒都在死亡,对于死亡我们充满恐惧,于是不愿改变,蜷缩在自己的茧中。我们以为自己惧怕的是未知,而事实上我们惧怕的是失去已知。更可悲的是,我们只是自以为知道何为已知,其实根本不知道。如此而来,我们的畏惧竟是建立在不实的基础上,我们却甘愿臣服于这不真实的恐惧。凡不真实的,并不存在,仅此而已。

  生命是由一连串死亡书写而成的。生命的河流要继续走下去的道路就写在沙子上.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沙的智慧》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