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非零年代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12-21 04:19: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非零年代读后感锦集

  《非零年代》是一本由罗伯特·赖特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38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非零年代》精选点评:

  ●作者野心很大,但是薄薄一本书不足以找出人类命运的逻辑。非常有趣,还是推荐读吧。

  ●只剩一颗谦卑的心!

  ●非零……

  ●听说过零和博弈,没有想到非零往往是种族之间、国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所存在的一种最复杂最普遍的形态。

  ●人类文化的进化过程就是愈来愈走向“非零和”。“随着历史演化,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在跟越来越多的人一起参与非零和游戏,相互依赖的范围随之扩大,社会复杂性的深度与广度同时随之增加。” 一个会思考的人,总能清晰地区分两个视角,个人视角和上帝视角。个人视角看微观,上帝视角看全局。个人视角分对错,上帝视角看趋势。个人视角看应然,上帝视角看实然。在个人视角看来,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结果的原因,在上帝视角看来,一切都是做对了什么事情的结果。

  ●作者以博弈论诠释生物和文化的演进历程,指出优胜劣汰的无情现实迫使生命体不断建立双赢的互动关系,走上复杂化演进的不归路。生物演进导致人类的产生、人类组织的演进导致了文化的产生、文化的演进使地球形成一个统一的大脑。书中反复阐明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人类乃至生物的演化是有方向性的,方向就是“非零”non-zero(收益)的增加。

  ●非技术化的博弈论社会“思想”著作

  ●去云南的时候带上了这本书看,感觉真是带对书了。作者的知识非常渊博,用非零逻辑来解释了人类社会从荒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变迁,也包括生物界的现象,阐述得非常有道理,让我获得一种全新的视角。

  ●非零和的持续成长和持续实践,从原始时代生物发展到信天互联网的过程中,决定了生命历史的方向。

  ●全球脑思想!

  《非零年代》读后感(一):换个眼光看世界

  作者以博弈论诠释生物和文化的演进历程,指出优胜劣汰的无情现实迫使生命体不断建立双赢的互动关系,走上复杂化演进的不归路。生物演进导致人类的产生、人类组织的演进导致了文化的产生、文化的演进使地球形成一个统一的大脑。

  作者比较强调资讯革命在演进中的作用。

  对生命的起源、意识的起源,作者没有给出自己的答案。

  《非零年代》读后感(二):写得很好的一本书 [转]

  写得很好的一本书。与斯图尔特的演化朝更大的复杂性、智能和最终的人类全球一体化方向进展一样,以复述人类历史为基础,它详尽阐述了一个类似的主题。——弗朗西斯•海拉恩

  《非零——人类命运的逻辑》(Non-Zero. The Logic of Human Destiny) (Pantheon Books, 2000)

  《非零年代》读后感(三):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视野

  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是否有特定的方向,学者们一直争论不休。人类学家摩尔根在他1877 年出版的《古代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文化演化论”,20世纪初,另一位人类学家弗朗兹博厄斯又旗帜鲜明的反对历史具有方向性的论点。这两种对立的观点都有各自的拥护者。显而易见,罗伯特·赖特属于前者。他把博弈理论和游戏理论用来分析生物和社会演化,理论方法上的创新为研究社会和历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野,其观点本身也可作为社会学、人类学进行深层次研究的支撑。并且,正如台湾大学心理学家徐嘉宏教授在导读中所写的:“赖特从生物学、人类学、历史、文化发展史……等等领域,广征博引,”“论述博大精深,文笔却清晰易懂”,读来既饶有趣味,又能令人掩卷沉思。

  《非零年代》读后感(四):可以看看

  从人的天性自私及对社会地位微妙但却强大的欲望开始,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合作和共赢(非零和),预言人类在物质上的全球一体化之外,还会实现精神上的一体化,善良、宽容等博爱价值观将成为共识。他认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主要是先进科技(指能使更多人享受更好生活的技术)的发明和传播,拥有先进科技的团体从前更多是通过战争(零和)来传播,现在可以更多地通过共赢来传播。这本书始终紧扣非零和的主题,把西方人擅长的逻辑和实证应用得很好,让人觉得很科学(不过真正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的话,他的论证逻辑还不够严密),这种写法在历史类的书籍里不多见。

  能把一个不新鲜的观点写得很有深度很有新意很科学的样子,也不容易,值得做学问又难创新的人借鉴。

  《非零年代》读后感(五):人类就是宇宙自我观照的意识

  前段时间(2007年1月)看了陈宝国演的《传奇皇帝朱元璋》,算是部历史正剧吧。前几天又看了一半的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后面的1566通常省略,让我起初以为表现整个明代的,看了之后才发现只是嘉靖年间的事,而且还是虚构的……

  扯这些显然是个铺垫,我要说的是最近看了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从我知道这本书到现在,我耐着性子忍了很多年。读书往往就是机缘,每本书让你读到都有定数。

  黄的《中国大历史》早读了,印象很深。

  读《万历十五年》之前的几天又读了老美学者的《非零年代——人类命运的逻辑》。

  这三本书很有意思,就像是一个系列组合。

  《万历十五年》是用长远的历史观来研究一个历史横切面。

  《中国大历史》表达了整个中华文明的纵深。

  《非零年代》更宏大,表现了世界文化的演化趋势——甚至包括生物的演化。

  一个人在这样的历史长河面前,是悲哀的短暂,但是人的意识却在洞察那些超越人的事物。想起德日进所说的“心智圈”,人类就是宇宙自我观照的意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非零年代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