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浮世绘》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12-21 00:20:4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浮世绘》经典读后感有感

  《浮世绘》是一本由潘力著作,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58,页数:4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浮世绘》读后感(一):再版后记

  

再版后记

潘力

2020年6月29日于芝加哥大学

这本书第一版问世距今已经12年,正好是中国传统的一个生肖轮回,按理应该成长了。今天从时代背景到大众语境都有了很大变化,包括我自己对这个课题也有了许多新的认知。感谢浦睿文化使我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当年的作业,我也从中看到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这次再版的最大变化就是致力于从论文向图书的转变。在保持原书体例和水准的前提下,为了提高可读性,在篇章结构上做了较大调整:原版的导言和第一章“日本美术溯源”合并为序章,文字叙述上也更为简洁明了;“春画”从原版第三章“美人画”中的一节单列出来成为一章,以更好地呈现这个浮世绘的主要题材;撤销了原版第六章“浮世绘的技术和艺术”,关于浮世绘的艺术性论述和原版“结语”合并,改为终章“浮世绘的艺术性”,浮世绘的技术性内容以附录的形式体现,并考虑到读者的阅读需求,删除了原版的其他附录;对原版第七章“席卷欧洲的日本主义”做了较大篇幅的删改,并增加了“美国的日本主义”一节,改为第六章“席卷欧美的‘日本主义’热潮”,更全面地反映日本艺术的国际影响力。此外,全书图片做了大幅度精简,删除了对今天的读者来说已经比较熟悉的日本文化的介绍,聚焦呈现浮世绘本身。

同时,这次修订还尽可能地编入我近年来新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增加对作品的解读。每一幅浮世绘都承载着丰富的日本民俗文化密码,只有巨细无遗地解锁这些信息,才能说是真正看懂浮世绘,也才能对日本文化有更准确的认识。

我认为,要让自己的著作最大程度地从学术的象牙塔里走出来,面向更广大的读者,这对于任何专业领域的研究者来说,都是一个重要课题。只有让自己的工作为大众接受,服务于社会,学术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浦睿文化的年轻编辑团队也为这本书带来新的活力,打破了我的许多思维局限。感谢可爱的年轻人协助我打造了一本青春版《浮世绘》!

  《浮世绘》读后感(二):浮光掠影

  最近随着中日关系升温,浮世绘相关展出在中国又是大热,在上海的外滩一号刚刚举办完“梦回江湖——浮世绘艺术之旅”,北京的中国美术馆正在举办“异域同绘——中国美术馆藏浮世绘和清代木板年画精品展”。

  与此相对的是,市面上浮世绘相关的书并不多,基本是一些画集,没有什么系统性介绍相关背景知识的书籍,能够再版这本书可以说是相当惊喜。

  拿到《浮世绘》这本书的第一个感想,是正统,仿佛教科书一样,循序渐进、面面俱到地讲述了浮世绘的发展历程、浮世绘的种类、浮世绘的著名画家、浮世绘与东西方文化上的交流与影响,甚至附录了浮世绘的制作工艺、拓印技法、颜料工具纸张等等,当之无愧的浮世绘方面的百科全书,虽然是学术著作,对于艺术爱好者来说可读性也非常强,非常符合中国学生的阅读习惯。看得出作者对于日语、日本文化都有相当深入的理解,文笔也有浮世绘非常相衬的美感。书中还有大量的插图,全彩印刷,精装版本,可以当作资料书来收藏了。

  浮世绘三杰啊,著名的神奈川冲浪里啦,浮世绘对欧洲印象画派的影响啦,莫奈有多痴迷日本文化甚至造了个花园啦,梵高临摹了无数张浮世绘连上面他显然不认识的字都依葫芦画瓢画出来啦,这些对浮世绘稍有了解的话,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了。

  这里我想聊一聊一点特别的。

芝居狂言舞台颜见世大浮绘清代版画 唱堂会

  第一张图是本书中奥村政信在1745年(清乾隆年间)所绘的《芝居狂言舞台颜见世大浮绘》,第二张图是我在中国美术馆拍的清代北京年画《唱堂会》。对比在一起看就非常有趣。

  芝居在日语里是演戏的意思,狂言是日本一个传统剧种,看过阴阳师的可能会知道演活了安倍晴明的野村万斋,就是出身于狂言世家,而颜见世至今仍是京都旅游的保留节目,本意是顔を見せる,是每年11月剧场重新雇佣演员后,为公布新一年的演员阵容而举办的全员出演的盛大演出。而唱堂会同样也是在年节或者喜寿日子邀请当地名角汇集一堂的戏剧演出。

  一样的时代,一样的题材,一样的版画拓绘,一样的左右对称、没有阴影但是透视感、纵深感极强的布局,一样的屋顶挂满灯笼,建筑结构也颇为相似,画作服务的对象也都是市井的普通民众。

  传统的浮世绘和传统的民间版画都是平面的,这两幅场景都是立体的,人物却还是平面的,给人印象深刻。

  也许就跟唱堂会那幅画上的对联写的一样吧“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文化本就是相通的,浮世绘本来就吸收了唐画、宋画的各种因素,近代又吸收了西方的透视原理,都融入进去并发展出日本大和民族独有的风格而愈发精彩。

  《浮世绘》读后感(三):是了解浮世绘的窗口,也是视觉的盛宴

  

浮生若梦,人生如戏。光是“浮世绘”3个字,其实就有一种别样的美感。而看过浮世绘,也往往会被其色调和风姿,以及画中盛唐的味道所吸引,以至于过目难忘。

但所谓外行看热闹,我看浮世绘看的是画得美不美,上海美术学院教授潘力看浮世绘,却因此写出一本书。他用这本同名的《浮世绘》,介绍了浮世绘的背景、名家、影响、艺术价值等等,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欣赏浮世绘的窗口。在作者潘力笔下,浮世绘不仅仅是画,更是承载着文化、历史、情感等的艺术品。

浮世绘风行的美人画,由当时存在感遥遥领先的菱川师宣首开先河,他笔下的女子充满了万千风情,仿佛随时可以从屏风和展开的画卷中走出来。不过,说到当时画美人图的活跃画家,却不得不提及被菱川师宣的光芒所掩盖住的杉村。他的画风可粗旷豪放,也可浪漫飘逸,尤其是有时候,他会把署名“杉”和“村”,巧妙地隐入女子的衣襟处,可以说是匠心别具了。

相比于菱川师宣所画女子的柔美,杉村笔下的女子更为古典,而之后的代表画师鸟居清信,他则更侧重于线条的流畅性,更擅长捕捉精彩的瞬间图景。还有以模仿鸟居清信而迅速巩固自己地位的画家奥村政信,他的美人图窈窕又明快,色彩饱和度也恰到好处,看起来非常养眼。

当然,除了娉娉婷婷的美人,浮世绘也少不了摇曳生姿的花草图。自古常以花草喻美人,可见两者是有其共通性的,那就是美,美得让人赏心悦目。浮世绘的花鸟图不多,但画风写实又灵动,表现手法非常独特,既充满了活力又富有诗意,欣赏价值非常高。

前面也说过,浮世绘的画风隐约有几分盛唐的味道,比如姑苏桃花坞年画的空间透视法,就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作为当时民间艺术的浮世绘,它吸收的似乎不仅是一家之长,西方的绘画风格,也在不知不觉中被融入其中,这在风景画中变现得特别明显。浮世绘的风景画极具视觉冲击力,说是传统美术和西方画技的集大成者也不为过。

值得一提的是,《浮世绘》这本书的作者潘力,在把浮世绘时期的知名画家一一介绍开来的时候,也在一旁同时佐以名家的代表作,让我们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读者而言,阅读《浮世绘》不仅涨知识,也能感受到一场视觉的盛宴。而对想了解浮世绘的人来说,这本书更是非常好的一个选择。

  《浮世绘》读后感(四):通俗易懂的浮世绘史

  这本《浮世绘》真的是让人赞叹不已!潘力教授这本《浮世绘》向我们打开了日本美术史学关于浮世绘的大门,他更带我们深入全面地了解浮世绘的来源、发展和不同流派等,因此这本书的专业程度可见一斑。

  这本虽是讲述日本美术史的专著,但里面夹杂着好多历史知识,还详细介绍了日本美术受到中国古代和西方美术的影响,可以说作者从一个浮世绘的点出发,向我们展开了世界美术史的画卷。

  这本书既是美术史专著,其中涉及到了7个流派31位大师还有丰富的高清经典画作配图。这本书章节分明,从浮世绘的时代背景到出版到菱川师宣创始浮世绘,再到派别之分的美人画、春画、歌舞伎画、风景花鸟画等来全景式描述浮世绘的兴起与衰落。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等,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作者在一开始就讲述日本绘画的概念,即绘与画的字义区别。只有我们建立了这样的认识初衷以后,才会更好的理解日本的绘画艺术。

  书中用了很大的篇幅去介绍了美人画和风景花鸟画。作者对两个派别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比如鸟居派的介绍,还有对喜多川歌麿的详细讲解。喜多川歌麿是美人画的顶峰,他的云母拓技法在浮世绘技术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作者选用了喜多川歌麿的《歌撰恋之部》为本书的封面,可见喜多川歌麿的影响了。

  江户时代后期,美人画和歌舞伎画逐渐没落,风景画成为浮世绘的最后一场嘉年华。提到风景画必绕不开葛饰北斋。他的作画生涯在浮世绘画师中无人可及,他的画还透露出中国的文人诗意。

  歌川广重的风景画也别具一格,被称为“乡愁广重”。在他的画中可以看到某种对自然的依恋。通过两位风景画大师的作品,更能体会到艺术是无国界的这句话了。

  潘力教授在书的最后一章主要阐述了浮世绘的艺术性。浮世绘从铃木春信笔下的永恒青春少女到东洲斋写乐传神的演员肖像,从喜多川歌麿雅致的美人画到歌川广重的抒情风景,都表现出一种大众情怀。书中也提到了日本九鬼周造指出的“粹”,一下子让我想到了日本的意气和色气。或许这种“粹”就是浮世绘的本质精神。

  浮世绘的风景画与花鸟画再配上日本传统的和歌、俳句,都体现出了日本人的心性与大自然的应答关系。

  这本书真的是一本很好的了解日本美术的专著,相信读完以后会对日本的美术和诗歌文化有更深一层的了解。所以,强烈推荐这本书,毕竟接触点艺术的熏陶也还是不错的啊!

  《浮世绘》读后感(五):另一种视角下看日本文化

  

【很日本】

浮世绘,这很日本。

就如富士山般,无人不联想日本。

这是很深的日本文化符号。

浮世绘,源自何处,发展历程,与之有关的人群,在历史长河里的演变几何,现如今又代表几何?这本书,给了答案。

【形散而神不散的大和魂】

这是日本艺术、文化、大众生活的又一隐身、真身。

翻书,瞥见日本精魂一角。形散而深不散,潜藏于汹涌的历史潮流之下,深层流淌传统生命基因,不断融合修正内外文明,继而积淀凝聚升华。

日本文明,总给人以很东方又西方,不同中印的东方又不同欧陆的西方。给世人造成这般感触的根蒂,大抵源于此。

原生文明始终根植于最深处,时隐时现,不曾有一刻离开,这是大和魂根之所在。

【梦之浮绘】

世事多变迁、人生苦短暂,如雪泥鸿爪,不过梦一场。局域的繁荣和整体的不安定深深影响着大众心理,把握当下、及时行乐的“梦之浮绘”思想在民间蔓延生长。

从附属于小说绘本的插图独立出来,是浮世绘的创始。

浮世绘就像今天的女性杂志,吉原就是流行款式的发源地。大家都模仿花魁的风俗。

【日本民俗文化的的解码】

作者追根溯源从日本美术的源起、浮世绘的创始、从美人画到歌舞伎风景花鸟画的演变、再到席卷欧美披着现代外衣的“日本主义”、与莫奈等印象派的千丝万缕、以及当代背景下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从另一视角用厚厚一部书娓娓道来日本历史文化从古至今的演变。

对日本文化、艺术、历史和社会好奇的读者,不妨随这一视角探析下去。

不止历史演变、艺术形式、精致作品,技艺工具、名师大家也都有涉及,一部非常丰富的浮世绘史。

【对中华文化的启发和思考】

有一点,感触很深,这种感觉往往在读、观、听有关日本文明和文化的时候时时浮现。

每每接触和日本有关的文化载体,不由自主会发问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是什么?源于何?

大多对日文化有些许研究的,都会有通感,日本文化与大陆文化脱离不开,但其原生态文明并没有在历史潮流中被湮灭取代,它以潜藏的方式深植内核,包容接纳外来使自身更为丰盈,这和敦煌文化的演变如出一辙。这也是日本美术“丰富而精致”的根源所在。

能成为世界的,一定非遗世独立,基于自然原本、融合接纳外来,冲突与磨合,最终形成特有的文化基因。

较之日本文明,大陆文明渊源流之,单是木版画,我们就可以追溯到隋唐以前,从雕刻、版刻、再到印刷,能描述民间民俗的艺术载体多如牛毛,可又有哪一支似浮世绘般“同,亦不同”长久而稳定地流传在全球艺术的长流里?

并称“南桃北坞”的杨柳青年年画和苏州桃花坞年画,与之有关的美术研究见所未见。

纵观市场,美术技法类的丛书较多,追溯文化兴衰源头的史作少之又少。

  《浮世绘》读后感(六):是入门了解浮世绘,也是全面了解日本文化基本书籍

  

作为一名野生不专业艺术爱好者,对于浮世绘曾经一度喜爱到没边,导致身边的朋友都吐槽我。“南瓜,你闭嘴,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也要做什么。不可以有浮世绘元素和字眼,你需要冷静!”

是的,我确实需要冷静,因我那会对浮世绘的喜欢很表面,就像那时候欧洲对于浮世绘的态度差不多。这个东西很新鲜,这个东西很有趣,这个东西还有实用价值,这个东西真的很不错哎。

有具体去了解过吗?

有,但是很快放弃了。太杂乱了。

历史是本厚重繁杂的海,直接跳下去,非残即伤。

因此当我得到这本心心念念潘力著的《浮世绘》,老实说放在床头供养了好几夜,晚上一起睡都香甜可口了。

浮世绘,是日本的民间艺术,风俗画。主要描绘日常人文、风景、吉原等等元素,记录大众生活状态,也给后人留下弥足珍贵的时代记录资料。

封面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南瓜个人认为是前因后果整条线交代的完成度高。

书的脉络是按照:日本美术文化大背景(大总结)——-浮世绘背景(小总结)——浮世绘历程(分章)——欧美对浮世绘的影响与浮世绘对欧美的影响——浮世绘对印象派影响和其艺术性(本书总结)。

通过这种总分总的形式,书中详细的介绍了日本从原始到现代整段艺术起源,浮世绘历程和简短的关于日本出版业、朝代、国策等关联历史对浮世绘的影响和改动。

部分梳理脑图

艺术是历史的藤蔓开出的花,依托于历史的发展绽放或落败。

浮世绘的背景以16世纪末为起点,可分为四个阶段。17世纪的早期发展、18世纪江户时代成熟、19世纪的黄金时代以及20世纪的入微,新版画兴起。

书籍中绘画作品和文章比例大致为1:1.5,能跟随着文字和画面一同在日本历史6个阶段:原始、古代、中世、近世、近代、现代,观作品变化、观潮流趋势、观生活百态以及 各位大师的风格特点。

《富岳三十六景 神奈川冲浪里》,葛饰北斋

这里就需要提一下葛饰北斋老先生了,南瓜是通过老爷子的画了解到的浮世绘,而让我惊讶的是,在过去欧美人也是最先通过他的作品来熟悉浮世绘的。而自号“画狂人”的他,在长达80年的创作生涯中,完成了大约34,000副作品。敬业的态度和精力让人钦佩,同时他还是唯一入选“千禧年影响世界的一百位名人”的日本人哦。当之无愧。

书中描述老爷爷在迟暮之年时想同上天再要10年的寿命,又折中期望再得5年时想要继续专研时眼眶泪目,真是一辈子都奉献给浮世绘艺术的大家啊。虽说最终老爷爷以90岁高龄去世,但同比当时状态,老爷子还是较为长寿的。

今年正巧也是老爷子诞辰260年,本来有一部传记电影《北斋》将于今年5月29日上映的,但因疫情原因而推迟到了2021年上映了。如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守一下这部片子,届时观影。

电影《北斋》

如果说本书让我感觉有些晦涩的部分话,首当其中是里面的主脉络虽是根据浮世绘的发展史走的,但实际上你还是需要做大量的脑图整理和信息整理。另外是讲解介绍,略微中规中矩,较多时候我更感觉是一部介绍大而全的汇总搜引,具体的细节还需要翻看具体书籍或者网上查找资料。但作为入门了解浮世绘来说,本书做的较好且交代完成度高。尤其是附录部分,真是眼泪再次泪目的部分,匠人精神真是太了不起了。

最后在表白一下吧,打小就很喜欢莫奈和梵高的作品,对于印象派的也不能说纯白吧,但在这本书中任然收到了惊喜,是我不曾想过两个地方、两个风格会碰出的火花。

历史很玄妙,艺术融百家。

真是太有趣啦。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浮世绘》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